提升乡镇综合文化站服务效能的对策建议
——以山东平度为例

2022-01-01 03:56山东省平度市旅游产业促进中心孙倩倩
区域治理 2021年26期
关键词:文化站效能乡镇

山东省平度市旅游产业促进中心 孙倩倩

乡镇综合文化站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平台,提升乡镇综合文化站服务效能是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和国家、省、市《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及《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年版)》的具体行动,对于促进文化强市建设、促进乡村振兴发展及培育乡风文明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乡镇综合文化站现状及特性

2012年12月,平度市进行行政区划,由原先的29个镇街调整为1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同步进行改革,全市成立1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5个街道、12个乡镇),建成率达100%,集宣传培训、普法教育、体育健身、文化遗产等功能于一体,群众满意程度较高,体现四大特性。

一是资源均等性。乡镇综合文化站基本都拥有独立办公场所,面积在550—2000平方米,文体广场面积在500—7000平方米,每个站都成立图书馆分馆和文化馆分馆,图书册数30万,各类文化设备620套,演出服装500套,基本满足群众文化需求。

二是服务公益性。免费向群众提供文化服务,每周免费开放时长不少于48小时,为群众免费提供读书看报、电影放映、文体活动、展览展示、教育培训等服务,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度。

三是活动经常性。千场戏曲、万场电影、万册图书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精准文化服务。春节民间广场文艺汇演、平度之夏、群众业余文艺创作汇演三大传统文化活动品牌连续举办20年以上,包括广场舞大赛、“行走的书箱”“城乡大联欢”“平度最时尚”等创新品牌,进一步满足群众多样文化需求。

四是队伍规范性。全市共有文化干部39名,年龄在23—59岁之间,其中,文化专职干部19名,有编制;文化兼职干部20名,大多从事文化工作数年,有一定文化素养,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共培育60余家庄户剧团,1800多支文艺团队,年组织群众文化活动达2万场次。

二、乡镇综合文化站普遍存在的问题

《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办法》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受当地财力、人力等多种因素影响,大部分文化站落实力和执行力不强,陷入被动现状,普遍存在三方面的问题。

一是效能发挥不足。文化和旅游部2020文化和旅游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0年末,全国乡镇综合文化站达32825个,普遍建成功能完善的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设施一应俱全,资源日益丰富,但由于群众知晓度和参与性不高,部分文化站冷冷清清,利用率不高,大多成为摆设,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自2014年山东省开展乡镇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以来,至今没有后续文章,相关政策缺乏连续性。

二是供需出现错位。自2006年起,中央和地方加大投入,开展了系列公共文化项目建设,包括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在满足群众文化需求的同时,也产生了使用效率低下的问题,电子阅览室成了摆设,农家书屋“只见房子不见读者”,农村公益电影“没人看也要放”等现象在一定范围存在。面对新形势,急需准确把握群众的文化需求,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需的匹配程度。

三是人员结构老化。调研中发现,乡镇综合文化站工作人员普遍以40岁到60岁之间为主,目前平度市乡镇综合文化站工作人员的平均年龄为45岁,其中文化专职干部平均年龄47岁,文化兼职干部平均年龄42岁,年龄结构较为老化,主观能动性减弱,工作热情不高,加上身兼数职,力不从心,服务质量得不到保证。

三、提升乡镇综合文化站服务效能的平度做法

(一)“借势”发力促提升

一是开展专项治理。2018年在全国范围开展了乡镇综合文化站专项治理,重点对文化设施建设、免费开放时间、文化惠民服务、群文指导和培训等加强综合治理,平度市通过建立完善的公共文化数字信息库,完成了文化设施基础数据采集,切实提升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二是开展督查行动。采取“四不两直”形式,不定期对乡镇综合文化站服务效能进行督查,及时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完成整改,使得硬环境和软实力得到落实和提升。三是开展融合试点。旧店镇综合文化站入选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试点单位,位于中共平度“一大”会址所在地东石桥村,文化站依托周边红色资源,做好团队接待、景点介绍等旅游融合服务,积极打造“红色摇篮·绿色家园”文化品牌,年接待团队110余批,接待人次约10.2万人,提升了服务效能。

(二)精准服务接地气

一是订单服务沉下去。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千场戏曲进村惠民生”多次列入市政府民生实事,青岛市“戏曲、电影进村惠民”启动仪式连续两年在平度举办,启动公益电影进广场、进小区、进企业,文化扶贫送书下乡走进群众。二是线上服务火起来。利用文化场馆官方网站和微信平台,组织乡镇综合文化站提供“云课堂”“云展览”“非遗月”“群文活动”等线上系列活动,使得群众足不出户尽享文化大餐。

(三)“一镇一品”见成效

旧店镇综合文化站“行走的书箱”带“活”乡村阅读。利用红黄蓝三种颜色的书箱,在村庄和学校两条线“行走”,1020个书箱覆盖178个村庄和20所学校,最高借阅量达到117本。目前,3020个书箱在全市7个镇街全面推开,举办“领读人”培训班55期,培训领读人600人,累计借阅量超过5.5万人次,打通乡镇综合文化站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云山镇综合文化站“夕阳红”文艺志愿者队伍带“火”乡村文化。2016年1月组建,37名志愿者,平均年龄63岁,最年长的82岁,由文艺爱好者、农村文艺骨干自愿组成,志愿者们不计报酬,演出道具、服装等自费购买,自编《夸夸新时代》《大美云山看今朝》等节目多次参加市级以上比赛获佳绩,年演出活动80余场,弘扬了乡风文明,引领了文化前行。田庄镇综合文化站“烛竹马”带“热”乡村非遗。“烛竹马”是流传在田庄一带的民间舞蹈形式,夜间表演时将竹马的前胸和后臀放上蜡烛,故名烛竹马。表演者骑烛竹马,主要表现“澶渊之盟”中萧太后引兵打仗的情景。这种广场舞蹈于2007年6月入选第一批“青岛市级非遗名录”,每年春节、元宵节等重大节日,传承人孟淑芹组织队伍表演,假期组织学生在田庄综合文化站排练室进行非遗传承学习。

四、提升乡镇综合文化站服务效能的对策建议

乡镇综合文化站是宣传农村文化的主阵地,建议从建制度、强管理、抓服务方面下功夫,因地制宜带动和引领群众文化蓬勃发展。

(一)建制度,促规范

一是建立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国家需强化标准规范,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进一步完善调整乡镇综合文化站的机构建设、管理、服务和评价标准,开展监督检查和评估,发挥乡镇综合文化站引领作用。二是完善协同发展机制。国家应加强基层调研,进一步摸清乡镇综合文化站现状,改进服务项目和方式,提升乡镇综合文化站服务精准度,加大免费开放资金投入,完善提升文化阵地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开展乡镇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地方政府要结合正在进行的美丽乡村和乡村振兴建设,因地制宜,从规划、职能、人员、经费、活动规范等方面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做出明确要求,健全考评体系,促进农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二)抓管理,树标杆

据了解,2021年4月16日至17日,在辽宁省沈阳市召开了全国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效能提升工作交流会,会上一些先进地区进行了经验交流,比如河南省许昌市积极探索互联网+管理服务新模式,通过建设数字化管理服务平台,实现全市基层文化设施的监督管理、服务及考评工作;四川省天全县新华乡创新“建、管、用”服务模式,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大幅度提升。乡镇综合文化站还可以鼓励当地农民自办文化,积极吸引外来力量参与或创办文化活动,形成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多元发展的格局。

(三)抓服务,提效能

乡镇综合文化站是引领本区域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的主要力量。一是文化站建设要因地制宜。平度市李园街道综合文化站建在居民小区中,文体活动室、阅览室、棋牌室、健身室等一应俱全,通过“5+2”服务模式,让越来越多的居民走进文化站,体验公共文化沉浸式服务,广受群众好评。二是完善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提升县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统筹协调、组织指导、服务援助能力,引导乡镇综合文化站发挥职能,服务群众,确保足够的开放时间。三是健全群众性文化活动机制。活动是群众文化的生命力,打造“三个一”即每个乡镇综合文化站至少有两支文艺团队,每月至少开展一次群众性文化活动,形成一个文化活动品牌,加大基层群众对文化活动的参与度和关注力,提升群众满意度。四是加强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通过面向社会招聘、考录或事业单位中选调等方式,按照1-2名/镇街配齐文化站专职干部,对现有人员进行培训等途径,构建一支政治素质强、业务水平精、梯次结构合理的基层文化干部队伍,为乡镇综合文化站运行提供人才支撑;鼓励民间艺人发挥特长,提供平台,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

五、结语

综上所述,解决乡镇综合文化站存在的突出问题,只有不断深化乡镇文化站改革,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好的经验做法,通过完善制度,强化管理,创新服务等措施,不断提升乡镇综合文化站服务群众能力,才能有效满足群众多元化文化需求。

猜你喜欢
文化站效能乡镇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乡镇改革怎样防止“改来改去”?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初中阅读教学互动效能的提升策略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视阈下的基层文化站建设分析
新时代基层文化站所如何开展好群众体育文化活动
“老乡镇”快退休,“新乡镇”还稚嫩 乡镇干部亟须“平稳换代”
乡镇扶贫印象
让乡镇纪委书记敢亮剑
乡镇文化站现状及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