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县县委党校 谢志国,李吉兴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这是党中央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新部署、新目标、新定位、新举措,为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指明了方向,增添了动力。近年来,河北省沧县兴济镇宋官屯村党支部在提升自身组织力、提高村庄治理能力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为我们提供了有益借鉴。
宋官屯村现有村民245户,930人,耕地面积2500亩,距离沧州市区35公里,位置偏僻,是个典型的农业村。全村现有党员34名,村两委成员5人。该村新一届村两委班子自2015年上任以来,带领党员群众埋头苦干,仅用2年时间,就彻底扭转了该村几十年来的落后面貌,把一个穷村、乱村建设成了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2016年该村被评为“河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017年底荣获“全国文明村”称号。
宋官屯村过去是个派系争斗、管理混乱的老大难村,在兴济镇27个村的排名中,宋官屯经常垫底。新一届村班子刚上任时,许多村民对他们能否收拾这样一个烂摊子持怀疑态度,甚至有的打破锣、说风凉话:“新上来的还不是想自己捞好处,谁还管村里的闲事!”
吕某是个孤儿,从小睡百家炕、吃百家饭长大,后来参军入伍,退伍后一直在化工厂工作,当过厂长,退休后又被高薪聘为技术顾问,当选村主任后,面对又穷又乱的村子,他暗下决心“宋官屯村的老的少的养育了咱,我要用实际行动回报父老乡亲!”当过厂长的他,深知管理村庄绝非易事,毅然辞去年薪10多万元的工作,回村专职干起了村官。村党支部书记王某也把生意兴隆的饭店委托给亲戚管理,两个人摽着膀子,一心扑到村庄建设上。
一上任,村党支部班子便定下了“三不三要”守则,即不为自己和亲属谋私利,要公正无私;不沾集体一分钱、吃群众一顿饭,要廉洁自律;不推脱应付,要服务群众。村里有个闲置的打麦场,计划在这儿建学校。但是麦场已经被各家各户改造成菜园或庄稼地,还有人往这块地上拉砖准备盖房子,其中就包括吕某的大哥。得知情况后,吕某当即表态:“我哥的房子不能盖!”由于吕某的阻止,大哥的房子没能盖起来,把大哥得罪了,但吕某却说:“得罪他一人不要紧,如果破坏了新建学校的规划,又会让全村痛失一次新建学校的机会,那得罪的不是一个人,而是全村人。”
在王某和吕某的带领下,短短两年宋官屯村带给人们一连串令人振奋的数字:挖排水沟4000米,建党群中心5间,建广场700平方米,建垃圾池10个,安装路灯184盏,拆除厕所160个,改双瓮式厕所244个,建公厕5个,清理垃圾杂物15150立方米,清残垣断壁22处,建1500平方米游园一处,菜园式围栏1600米,50天新建小学教室37间……宋官屯村从“面子”到“里子”发生了巨变。
几年前,宋官屯村道路破败不堪,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路边都是粪坑、垃圾堆,村民之间也是纠纷不断。村两委班子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一定要改变这种状况,再难也要解决。”党支部书记王某说得掷地有声。
想改变村庄面貌,谈何容易。面对一穷二白的家底,钱去哪弄?首先发动党员群众捐款。王某和吕某两人提出不要一分钱工资,全部捐出来给村里搞建设。吕某带头捐款5万元,几个村干部又凑了3万元,同时发动党员带头捐款,几天时间全村就捐款20余万元。
为了多方筹集建设资金,村干部们想尽了办法,他们把在天津做大生意的祖籍宋官屯村的王培琪请回来,让他看村里的变化,谈家乡发展的蓝图。王培琪看到村里实实在在的变化,深受感动,当即捐助5万元,并每年提供一批绿化树苗。
村里修路时,道路拓宽到5米,但是村里修路时,道路拓宽到5米,但是这样一来,不少村民的围墙、厕所就得拆除。由于涉及到个人利益,一开始谁也不愿拆。面对这种情况,村主任吕某一声令下:“先从我这拆!”他家的围栏,第一个被拆掉。他家的门前设施拆除后,后续的拆除工作很顺利,没有一个不拆的。“要求大家做到的,干部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干部首先不能做。”吕某说,“如果不能保证这两条,干部一天当不了,老百姓不服你。”
拓宽道路时需要倒砖,雇人干要花费一笔不小的费用,班子成员一商量:“咱自己干!”几个五六十岁的老头甩开膀子干开了。村民们很受感动,当天就有200多人出义务工。第二天,村里600多人加入进来,十几岁的孩子、残疾人也跟着干,妇女们送来绿豆汤,场面十分感人。
作为村干部,要想干出点名堂,必须把全村百姓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让全村人心往一处想,劲入一处使。
村党支部投资7万余元,在全镇第一个安装了大喇叭和大屏幕,每天定时播放党的政策、时政要闻、农业信息等内容,让群众不出家门就能听到党的声音。同时,一块块“习语长廊”建起来,一条条“核心价值观”标牌立起来,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现在越来越多的村民关注国家大事,关心宋官屯的发展,争相为村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为进一步凝聚人心,村党支部组织制定了村规民约,这个规定既管官又管民,由全村人共同制定、共同遵守,弘扬正气,压倒歪风,转变了村风民风,使宋官屯村走上了民主管理、文明治村的轨道。同时,积极开展乡贤评选活动,建设乡贤长廊,将评选出的孝顺贤良、崇德向善、无私奉献的乡贤名字刻在功德碑上,让大家学习,让后世景仰。
在建军90周年纪念日来临之际,宋官屯村两委班子邀请空军驻沧某部的现役战士与全村复员退伍军人一起召开茶话会和军民联欢晚会,共叙军民鱼水深情,号召本村复员退伍军人积极投身到美丽乡村建设中来。活动增强了军人的荣誉感,几年来,该村退伍军人没有一人参与上访事件。
慢慢地村里的正气强了,民风变得纯洁淳朴。现在的宋官屯村男女老少一条心,干啥事都能拧成一股绳!“你看我们村这个文化广场,每天天不亮就有人清扫,但是最终也不知道是谁扫的”村民孔某还谈到,看到大家出义务工,村里一位70多岁的老人,自己干不动,从兜里掏出20元钱,非要给出工的人买盒烟。看到干群团结,拧成一股绳,该村的年轻人及退伍军人,还组成了义务巡逻队,晚上为全村人站岗放哨。35岁的王某主动出资6万多元,给每户安装太阳能路灯,王某说:“我是宋官屯村人,自己有了钱不能忘本,不能忘记父老乡亲。”像这样的事例,宋官屯还有很多。
宋官屯村地理位置偏僻,祖祖辈辈土里刨食,发展集体经济只能从土地上做文章。但是村集体手里没有土地,怎么办?村党支部首先从清产核资做起。账册登记分配给村民的耕地为2500亩,但实际测算却有3300多亩,多出来的800亩地主要是被群众侵占的集体机动地、开荒地和河滩地。如果把这些土地收回,发展集体经济就有了资源基础。为了收回集体土地,村党支部打出组合拳:一是讲清政策,依法确权,该村在利用大喇叭不间断广播宣传的基础上,先后召开专题村民代表会52次,向村民解释股份制改革工作,让村民明白什么是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什么进行改革,改革对村民的好处,最终统一了村民思想;二是科学规划,收益均分,干部党员分头入户做工作,给群众讲清讲透集体土地的发展规划,承诺集体收益将按比例平均分给群众,绝不让个人吃亏;三是党员带头,做好表率,村主任吕某第一个把7亩多开荒地交归集体,36名干部、党员第一批将多余的土地交回集体,给群众做好表率。经过两个月的努力,800亩土地全部收归集体。村党支部又趁热打铁,将村内群众私占的打麦场、坑塘、房前屋后的闲散地等共约120亩土地重新收归了集体。
村集体手里有了土地,村两委班子经过反复论证,在全县率先实行发展集体经济“党支部+合作社”模式。党支部牵头注册成立了集体性质的“沧县开阔农业股份合作社”,用集体的800亩地入股,十几个村干部和党员带头拿出自家的土地入股,又发动部分群众流转土地入股,进行统一经营。2017年以沧州市开展大运河沿线绿化工程为契机,流转土地绿化造林,由合作社牵头,将入社土地统一种植绿化树种并进行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群众可获得每亩地每年800元的收益,纷纷要求入社。当年全村99%的土地流转到合作社,种植速生杨16万株,仅此一项村集体年收入64余万元。合作社大力发展林下经济,2018年在林下间作3000亩大豆,喜获丰收400吨,村集体收益60万元。2019年种植矮高粱1500多亩,新增收入102万元,纯利润48万元。村集体经济实力增强了,党支部干事底气更足了。两年来,该村新建260平方米党群服务中心,硬化街巷3000余米,建起了700平方米的休闲广场,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发放1000元补助,春节还给全村每户发放米面油,村庄环境更美了,群众生活更幸福了。
村集体经济要想持久发展,必须拓宽思路、拓展领域。2018年以来,宋官屯村党支部多次组织党员和村民代表到山东、安徽、邯郸、任丘等地寻经问道,考察学习规模养牛、中药材种植、乡村旅游等先进经验。结合实际,村党支部决定利用农业股份合作社这一平台,向规模种植和高效农业要效益。一是建设中药材种植基地。2019年合作社与安徽亳州一家中医药公司签订种收合同,在林下种植1100亩白术、白芍、白芷等中药材,每亩地获利2000元,村集体增收200余万元。二是发展林下养殖业。规划利用1000亩速生杨基地用于蛋鸡散养,注册“宋官屯”商标,打响有机鸡蛋品牌,同步建立“沧州火锅鸡”和“德州扒鸡”原料鸡养殖基地。三是发展乡村旅游。发挥本村紧邻104国道、田地分布余庆屯干渠两侧、村内林地成方连片的优势,积极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分3年投资1000万元种植果树、开挖鱼塘、建设大棚,打造集观光、采摘、垂钓于一体的生态园,建设乡村振兴的“绿色钱庄”,为村集体经济跨越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宋官屯村由乱到治、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和具体实践,是农村党支部强大领导力、组织力和战斗力的生动体现。
一心为民才有领导力。打铁还得自身硬,村党支部要提升政治领导力,首先要把支部班子建好建强。近年来,不少村选任了能人村官,这些村干部有头脑、能力强,给村庄发展带来了新变化。但是其中不少人实际上是兼职村干部,其主要精力仍用在自己事业的发展上,不能一心一意管理村务。甚至个别人把当村干部当成谋取私利的工具。宋官屯村的两个“当家人”,王某放弃收入颇丰的生意,吕某辞去年薪10余万元的工作,一心一意扑在村务工作上,仅用了短短8个月的时间,就使宋官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在村党支部班子尤其是村党支部书记的选配上,要改变过去只看能力、只选能人的误区,对物色的人选要仔细甄别、深入分析,看其是否能够专心农村工作,是否能够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也最讲求实惠,是从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经历到的事来观察评判干部。唯有选好配强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一门心思为村庄发展的干部,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可,实现支部领导力的不断提升。
带头落实才有号召力。一定程度上讲,号召力就是执行力。支部没有号召力,就没有执行力,就不用谈规划,更不用谈发展。号召力从何而来,靠的是干部、党员带头实干。宋官屯村党支部用实际行动验证了这条真理——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工作中,宋官屯村党支部摒弃雷声大雨点小的空头号召,转为带头干事、表率在先的实际行动,时刻发挥着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与群众共同劳动、亲密接触中,及时准确了解村民所思、所盼、所忧、所急,决策变得更加务实精准。村干部带头干事,群众有了“主心骨”,遇到问题第一时间能找到村干部,问题也能在第一时间得到解决,工作快速高效。群众看到村干部带头干,无私奉献,就会产生极大的认同感,形成齐心合力共建家乡的良好氛围。因此,村党支部一定要摒弃不实作风,改指挥为带头,改号召为实干,改管理为服务,只有这样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与拥护,决策的执行力才能得到切实提高。精神引领才有凝聚力。《塘约道路》一书中曾写到“农民需要一个精神焕发的村庄。”宋官屯村现在就是一个精神焕发的村庄。村党支部以开展大喇叭广播为契机,推进思想文化建设,通过大喇叭、大屏幕、习语长廊等多种途径,形式多样地向村民传递党的声音,宣传党的政策,凝聚思想共识。通过建立村规民约、开展乡贤评选等一系列举措,实行移风易俗,净化村风民风,实现村庄和谐文明。为退役军人举办茶话会,主动联络在外知名人士,扩大了思想共识的内涵和外延,为美丽乡村建设增添无穷动力。宋官屯村这种令人振奋的气象,不仅仅表现在村容村貌和农民的生活水平迅速得到改善上,更表现在人们精神面貌的改变上,表现为村风民风的健康清新上。越来越多的人以主人翁的心态投入乡村建设。因此,农村思想文化建设这个阵地绝对不能丢,村党支部要切实发挥组织和宣传优势,把群众的思想共识凝聚起来,把党的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组织引领群众听党话、跟党走。
集约经营才有推动力。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农村生产关系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传统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导致的土地细碎、经营分散、收益低下等缺点日益明显,农业集约化经营已成为必然趋势。在由分散经营向集约发展的过程中,村党支部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组织优势,牵好这个头儿。宋官屯村党支部将闲散土地收归集体,实现保值增值;加快土地流转,成立农业合作社,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建设“绿色银行”,组织群众走上农业集约化生产的道路,既实现了村民致富增收,又摆脱了集体经济“空壳村”的困扰,为村庄今后的发展提供了持之以恒的推动力。宋官屯村之所以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上能够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村党支部把全村农民重新组织了起来。单打独斗可能一个人致富,组织起来才能实现共同富裕、同步小康。农村党支部要提升引领发展的推动力,切实把自身的组织资源转化为推动发展资源、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发展优势、组织活力转化为推动发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