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域下大学生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提升的价值探索与实践创新

2022-01-01 03:21刘会平谢旭东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思政核心素养

刘会平,谢旭东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体育与健康管理学院,江苏常州213164)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把立徳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指示,结合全世界的教育改革创新动向,教育部在2019年底即提出了通过提升学生的各学科核心素养来完成培养目标。当前,“体育课程育人功能”需要通过优质的体育课堂教学来落实,优质的体育课堂教学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路径,同时也是转变体育活动育人方式的重要途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运动技能、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这些主要内容都是学生通过各个阶段的体育课程学习而形成的,包括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重要的体育道德品质和一般运动技能。大学生的体育健康核心素养的水平是我国高素质人才的健康素养水平的直接体现,同时也是关系到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

1 课程思政对大学生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的影响作用

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从价值取向上看,反映了学生终身学习所必需的素养与社会公认的价值观,它是可培养、可塑造、可维持的,可以通过学校教育获得[1-3]。而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则是通过体育学科的学习和从事体育运动,使学生能掌握和形成的终身体育所需的、全面发展必备的体育情感与品格、运动能力与习惯、健康知识与行为。这一概念表明体育课程改革要始终以加强学生各方面素质为永恒的目标与追求。

2020年5月发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和必备内容。纲要同时指出,加强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挖掘各学科中的思政教育功能,将立德树人贯穿教学全过程,推动课程思政融入各学科、专业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已然成为各大高校关注热点。体育课程具有其特有的育人功能。自21世纪初以来,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对体育课程提出了体质健康、技术技能、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要求;结合当前《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育目的,不断发展和提高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增强运动能力、形成健康行为与获得高尚体育品德,并在这三方面获得协调,在体育教学中深入挖掘思政教育元素的过程,这不仅是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也是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学校体育课程的德育功能、执行国家相关政策和落实党的领导人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措施。

2 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对于大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价值体现

2.1 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体育课程因其本身所特有的强身健体、磨砺品质、调节心理等独特的功能和属性,决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中蕴涵着大量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成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的载体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媒介[4-5]。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趋势来看,在体育的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可以发现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健身性、教育性、文化性、竞赛性、技能性、娱乐性、社会性等多重属性。

因此,将课程思政元素与体育学科中的多个属性、多个性质相融合,通过体育与健康教育表现出的多个功能,在潜移默化中树立起学生对体育与健康的正确认识,能使学生自主加强体育运动锻炼和体育品德修养,培养团结奋斗精神,提升综合素质,把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的养成落实到学习与生活中,并形成三位一体的体育核心素养。这有利于践行立德树人的教育本质。

2.2 培养学生体育道德品质的切实方法

美国科罗拉多州针对高中运动员体育道德品质行为的项目研究认为,体育参与应该在培养运动员自尊与尊重他人价值观的特定比赛环境中进行;体育品德应该与以下价值观相关:尊重自己、尊重他人自尊心、有团队精神、守纪律、忠诚、责任心、包容心、诚实、正直、自豪、冷静、沉稳、谦卑等。

体育课堂是学生养成体育道德品质和积累体育运动经验的“主战场”,在体育课程中,应牢牢把握课堂常规与教学实施,在教学过程中抓住习惯养成的良好契机,通过引入课程思政元素与学科教学内容、方法、实施手段等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体育技能习得和日常体育锻炼过程中增强体质、获得快乐、提升人格、培养意志[6-8]。良好体育道德品质的形成需要通过学生不断地参与体育运动,学生体育道德品质的培养和课程思政教育的契合正是落实体育教学中立德树人的任务指向。

2.3 助推体育强国建设的战略需要

“体育强,则中国强;体育兴,则国运兴”,体育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2019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明确了指导思想、战略目标的总体要求,并制定了3个阶段的战略目标和5个方面的战略任务,全面围绕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开启建设体育强国之路。

高校体育事业改革与发展是体育强国建设的根基,承担着新时代背景下的体育工作的专业队伍建设、助力体育强国建设的时代使命,在推进体育强国建设过程中具有突出的战略作用。在学科发展、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我们需要明确国家战略至上原则,要紧紧围绕体育学科“显性”与“隐性”相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将课程思政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注重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只有树立这样的正确导向,才能挖掘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方式和内容中所深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再将这些资源用于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实践,丰富学识,塑造品格,使之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以响应体育强国建设战略的迫切需要。

2.4 发展教育强国建设的时代需要

教育乃国之大计。国家在发展的各个重要时期和阶段,都高度重视教育,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高度予以考虑,尤其是“十三五”规划以来,更是拉开了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历史新篇章。在此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各高校也在不断进行实践探索,把课程思政建设作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

在开展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无论是体育项目的基本技术技能的学习还是竞技体育成绩的提升,都需要通过长期不断的反复练习来完成;通过长时间的体育运动可以培养人的意志品质,造就克服困难、坚韧不拔、挑战自我、顽强拼搏、勇攀高峰、遵守规则等体育精神和品德[9-10]。因此,推进体育与健康课程思政建设,增强学生体育运动获得感,提升体育核心素养,是将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内化成为精神追求以及外化成为自觉行动的需要,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也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教育强国建设的需要。

3 课程思政视域下提升大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创新实践方法

3.1 更新体育课程设计理念,树立新的体育教学观念

体育与健康课程设计与教学的目标制定首先要符合人才培养的目标与教育目的。因此,其依据也必然是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要以提升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为主导来构建体育课程与整体目标,要充分认识到教育的本质目的。

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体育课程的具体化,是学生学习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关键成就及具体表现。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根据学科特点充分体现出课程的本体功能,发挥学科育人价值,树立新的体育教育理念,即重视体育与健康知识与技能的传输,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继续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更加坚定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

3.2 注入课程思政专题教育,协同促进体育素养提升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高校体育课程以身体训练为主要手段,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提高素养为主要目标,以建设高水平、复合型的体育人才培养体系为根本任务,体育人才的培养同样也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

在体育教学中要让体育文化发展、思想价值观念的传播更加多元化。加强体育专题化教育,在教学内容中可以融入体育强国专题、健康中国专题、奥运会专题、各项体育赛事或正向价值的体育活动等,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长期深入渗透其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增强民族认同感,坚定文化自信。专题教育同时还要注重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将体育课程中蕴含的体育精神、道德品质、团队协作、公平正义、积极乐观等理念通过体育课的实践性、具体化和潜移默化的特点表现出来。通过对体育精神的塑造及体育素养的增强,增进大学生的品质素养,树立良好的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培养集体主义与协作意识,培养顽强拼搏和不懈奋斗的信念,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达到健全人格的显著功效,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3.3 建立体育教师激励保障机制,提升教育教学指导水平

想要保证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推进,需要学校各职能部门的配合与支持。学校各部门应发挥主导作用,组织体育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课程思政培训、校外交流学习、教学能力大赛;要求体育教师紧紧围绕“教”“练”“赛”三个方面,积极在学校体育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不断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课程思政水平[11]。另外,教学科研部门要设立“体育教育与课程思政”专项研究课题,鼓励体育教师积极参与其中,加强对“体育健康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深度研究,用理论指导实践,更好地发挥体育教育的育人功能。

在激励保障的实施中,激励机制还应与教师绩效考核制度挂钩,应用于体育教师各个方面考核与评价。学校人事部门和二级单位应对教师日常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设立教学质量的考核评价标准,在年度考核指标中要将“体育课程思政能力”列入其中,鼓励体育教师自觉提高自身课程思政水平,完善部门课程思政的统筹规划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对为学校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如在科研、教学、指导学生等方面有突出表现者,都可适当地进行奖励与通报表扬。一方面鼓励体育教师主动提升自身的工作与业务能力;另一方面,学校也可以此作为卓越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依据。

3.4 丰富高校体育社团文化,实现课堂教学内外联动

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的形成贯穿于整个校园体育文化中,在课程思政的大环境下,要想帮助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终身体育意识,树立良好的体育锻炼行为习惯,不仅要立足于体育课堂教学来发展学生体育核心素养,还应形成课内外的联动机制,丰富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成立多元化的体育社团,满足学生的需要,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爱好,充分发挥校内体育类社团组织的重要影响与作用[12-13]。

学校各部门应加大扶持和资助力度,结合校内实际情况,深入开展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促进身心健康、以提升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为目标的各类活动,引导大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和各类体育活动,注重体育核心素养的培育,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与体育道德品质,塑造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型人才。此外,学校还应注重社团指导教师队伍结构的优化,可通过引进校外专家、体育明星等来校指导,并支持和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技比赛,以赛代学促其成长[14],以此带动校园体育文化的蓬勃发展。

4 结语

高校体育教育的本质及内在价值是要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要着重从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个方面来全面提升大学生体育核心素养,更好地配合学校德育、智育、美育以及其他实践教育活动的教育体系。在课程思政的大环境下,体育教育工作的重点以立德树人为抓手;课程思政教育则要将体育自身的魅力注入其中,不单单是要提高学生体质,养成终身体育意识,更要在高校的多元文化影响下,做好资源整合与协调,努力打造主题教育文化,塑造学生良好的体育品德,培养高尚的意志品质,做到思想价值与知识技能同步提高,让课程思政在体育教育中的价值得以体现。这不仅符合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也可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夯实基础。

猜你喜欢
思政核心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思政课“需求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