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习近平关于体育强国重要论述探新时代的体育功能的延伸

2022-01-01 03:21朱利兰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强国总书记体育

朱利兰

(广东轻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体育学部,广东广州510300)

体育运动是人的本能之一,几乎可以说有人类就有体育,但“体育(physical education)”作为一个概念出现,是近代的事情。在古希腊,有athletics(竞技、运动)、training(训练、尚武教育)、gymnastics(体操、竞技教练)等词,其中,体操泛指一切健身运动。到了18世纪中期,体育概念才始现于欧洲。这一概念在明治维新期间传至日本,再从日本引进至中国[1]。

自体育概念产生两百多年来,不论中外,大家对何谓体育并未取得一致认识。在中国,如何定义体育是学界的热点问题之一,学者们对此众说纷纭[2]。笔者认为,基于国情与文化传统的不同,对体育的认识必然会存在差异。此外,随着社会的变迁,人们对体育属性(包括功能、目标、社会文化意义等)的理解也会发生变化,所以,对体育的认识并非一成不变。在新时代,我们在继承过去对体育的认识的基础上,对体育属性应有哪些延展性的认识?应赋予体育哪些新的功能与意义?

本研究以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以下简称为“2020年9月22日讲话”)为基础,结合习总书记的历次相关讲话,对新时代的体育功能进行探讨。

1 体育强国是核心

习总书记2020年9月22日的讲话围绕“加快体育强国建设”展开。建设体育强国的理念在我国已提出多年,而习总书记所阐述的“体育强国”较之过去有着新的内涵,其站位更加高远。

1983年,原国家体委在《关于进一步开创体育新局面的请示》中明确提出建设“世界体育强国”的目标。此后,在1984年编写的《2000年中国的体育》以及1985年在青海西宁举办的体育发展战略讨论会上,再次确认了这一目标。2008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指出:“进一步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可以看出,过去几十年来,国家层面所阐述的“体育强国”,主要是“体育领域的强大国家”之意。

近几十年来,中国各个方面均取得长足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对体育的意义有了新的延展。习近平总书记引领新时代、新形势,在保持“体育强国”原有涵义的同时,更赋予其“通过体育来助推建设强大国家”的新内涵。早在2014年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第二十二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中国体育代表团时就已指出:“我们每个人的梦想、体育强国梦都与中国梦紧密相连。”同年11月19日,习总书记在会见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时又说:“中国政府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重视发展体育事业。”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拥有强大的体育。2017年8月27日,习总书记在天津的讲话中指出:“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2019年8月30日,习总书记在北京会见国际篮联主席穆拉托时再次强调,“体育既是国家强盛应有之义,也是人民健康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秉承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2019年9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进一步明确了体育强国建设的目标、任务及措施,指出要“充分发挥体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的重要作用”“将体育建设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

通过体育来建设强大国家的思想萌芽于晚清时期。中日甲午战争之后,面对弱肉强食的国际环境以及积贫积弱的国势,国人产生了亡国灭种的危机感。此时,产生于欧洲的体育概念经由日本引入中国。目睹列强对体育的重视,国人自然将国家的弱与国民体质的弱联系起来。1895年,严复怀着沉重的心情翻译了英国古典经济学奠基人亚当·斯密的代表作《原富》,并用《原强》为名介绍了达尔文的思想,并感叹:“盖一国之事,同于人身,今夫人身逸则弱,劳则强者,固常理也。……今之中国非犹是病夫也耶?”[3]这样,体育就成为了强国的途径之一。梁启超在提到日本为何能以小国欺凌中国这个大国时,指出原因之一在于日本人通过锻炼而“筋干强健”[4]。1914年,著名教育家徐一冰明确指出:“强国之道,首重教育,教育之本,体育为先。”“体育不讲,人种不强,人种不强,国将安赖。”[5]

可以发现,清末萌芽时期的“体育强国”思想,仅仅是从个人身体强壮国家就强大、可以在当时弱肉强食的国家竞争乃至战争中取得胜利的角度来论述,涵义比较狭窄,也符合当时比较险恶的国际环境,反映了当时中国作为弱国不得不奋起自保的困境。而新时代,中国正日渐富强,这个时代的“体育强国”思想,立意更加高远,内涵更加丰富,境界更加宏阔,体现了一个大国的底气、自信以及与世界和平共处的意愿。正如2019年2月1日,习总书记在考察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工作时指出:“发展体育事业不仅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还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凝心聚气的强大精神力量。”

2 体育的四个“是”

体育为何可以助推强大国家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呢?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9月22日讲话中关于体育性质的四个论述对此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即:“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展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平台。”

2.1 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

这是体育最本质的功能,已为数千年来中外人民的实践所证实,也有现代医学的理论作支撑。体育锻炼在体能上可以提升人体耐力、肌力、柔韧性、平衡性、敏捷性、协调性,在生理上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能力,在心理上可以促进积极乐观、奋发向上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多次强调要通过发展体育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并将之上升到一个新高度。

2014年1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镇江考察时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而全民健康目标的达成,除了需要健全的医疗卫生体系外,还需要发达的体育事业。

2016年8月25日,他在人民大会堂会见第31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全体成员时的讲话中指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是我国体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希望同志们充分认识体育对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积极意义,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普及全民健身运动,促进健康中国建设。”

2020年9月22日的讲话中,他强调:“要紧紧围绕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2021年1月18日,他在北京市延庆区国家高山滑雪中心考察调研时,明确指出,“体育强国的基础在群众体育。”

2.2 体育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2013年8月31日?,习近平在北京会见全国体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代表等时强调指出:“体育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体育在提高人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弘扬追求卓越、突破自我的精神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习总书记的这一讲话,精辟地指出体育不只具有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功能,它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提高社会文明水平的重要途径。经济发展水平是衡量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但并非唯一指标。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归根结底是要增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满足感、幸福感[6]。这就要求在加强经济建设、促进共同富裕之外还要有更全面综合的追求,而核心就是人的全面发展与美好生活的实现。

改革开放数十年以来,中国经济已获得长足进步,人民群众早已解决了温饱问题,小康社会的目标也即将实现。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样,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美好生活与共同富裕成为国家的发展目标,这是一个基于国情的科学研判。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9月22日讲话中指出:“要推动健康关口前移,建立体育和卫生健康等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

当国家的体育设施完善、整体体育水平提升之后,群众更容易根据兴趣参与各种体育运动,感受体育之美,而且还能经常欣赏到高水平的体育赛事,从而愉悦身心,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展示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因此,体育有助于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3 体育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体育的功能是多元的,它在经济建设方面同样有着巨大价值。体育产业资源消耗低、附加值高,可与国民经济的诸多产业产生渗透和融合的效应,是一个欣欣向荣的产业。2015年8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时表示,中国政府一贯重视发展体育事业,重视奥林匹克运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019年2月1日,习总书记在考察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工作的讲话中强调,要“推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协调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

我国体育产业起步较晚,规模有限。2013年全球体育产值为7.5万亿元,占GDP比重约为2%。其中,美国体育产值高达2.87万亿元,GDP占比达2.93%,欧盟整体的体育产值占GDP比重也远高于2%。相较之下,我国体育产业产值3 200亿元,GDP占比仅为0.56%[7]。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指出,到2025年要基本建立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门类齐全的体育产业体系,体育产品和服务更加丰富,市场机制不断完善,消费需求愈加旺盛,对其他产业带动作用明显提升,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5万亿元,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按照这个目标,我国体育产业潜力极其巨大,近年来发展也极为迅速。从2006年到2017年,体育产值年增长率高达20.9%,远高于同期我国GDP的增速[7]。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所规定的体育的第三项任务是“加快发展体育产业,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提出要打造现代体育产业体系、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扩大体育消费、加强体育市场监管,助推经济转型。这是基于中国体育发展大趋势所做出的重要决定。

2.4 体育是展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平台

体育不仅关系着大众体质,更关系着个人的精神风貌与整体的民族精神,并且能够折射出国家的经济实力与社会发展程度;体育可以增加一个国家的曝光度、吸引力与辐射力,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体育所体现的文化软实力,对内可以提升民众的精神风貌、自豪感与自信心,对外可以促进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交往。对此,习总书记已经有过清晰的论述,2016年8月25日,他在会见第31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时明确指出:“体育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综合国力和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他指出,“我国体育健儿在里约奥运会上的出色表现,生动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为祖国争了光,为民族争了气,为奥运增了辉,为人生添了彩,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全世界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自信心,是中国精神的一个重要体现。”习总书记肯定了中国体育健儿在奥运会上的表现,同时指出,中国运动员与各国运动员、国际组织开展了广泛交流,成为中国人民的友好使者,表现出了良好体育道德和文明素养。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中国优秀民族体育、民间体育、民俗体育,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必须高度重视。

《体育强国建设纲要》规定体育的第五项任务是“加强对外和对港澳台体育交往,服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一国两制’事业”。体育是国与国互动交流的重要载体,是我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以来,体育为我国外交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在新时期,体育外交被赋予了新的使命。

有学者将其总结为三点,即:体育外交向国际人文交流发展,体育外交成为国家文化传播载体,体育外交彰显大国国际责任[8]。

《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明确指出,要构建体育对外交往新格局,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实施有差异的体育外交,包括深化与亚洲各国尤其是周边国家及地区的体育交流合作、务实推进与欧美发达国家的体育互利合作、巩固和发展与非洲和拉美国家的体育友好关系、加强与重点国家和地区的体育交流合作、深化与港澳台地区体育交流合作等。并指出要积极参与政府间人文交流活动、提升中国体育国际影响力,扎实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合作框架下的体育交流活动等。

3 新时代大背景下体育功能的延伸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9月22日的讲话,必须置身于新时代的大背景中,结合习总书记历次对体育的阐述来进行。研究认为,习近平总书记体育观不是孤立的,它蕴含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其宗旨可以归结为推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早在2015年,已有学者研究习近平体育观。十九大召开后,更多的学者开始研究这一领域,产生了许多优秀成果。习近平关于体育的论述已形成一个内涵丰富的体系,这是学者们的共识。习近平总书记体育理念突出一个“强”字,即建设体育强国,这一思想是其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9]。从学理层面分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系列重要讲话对我国体育事业的长远发展、系统规划、科学决策、明确目标等具有重大历史意义,从“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到“体育强、则中国强”体育理念的演进,反映了我国体育事业正在由单一功能到多元功能、工具理性到人文理性、内部治理到外部治理转变的发展特征[10]。习近平体育理念的根本特点之一是“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的全面发展,把体育强国梦与民族伟大复兴梦紧密相连,坚守中国特色体育发展道路自信[11]。对于新时代体育的功能定位与历史使命,有学者以习近平体育理念为依据,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解决新时期社会矛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体育强国的责任担当出发,结合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实际进行了分析[12]。

研究认为,与推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宗旨相对应,习总书记历次关于体育发展的重要论述所呈现的体育观中,包含着三对辩证统一关系。

3.1 不仅要重视竞技体育,同时也要重视群众体育,两者之间形成了辩证统一的关系

后者是前者的基础,前者刺激、促进、引领着后者。竞技体育具有极强的观赏性、辐射力、感召力,高水平的体育赛事,可以愉悦人民群众的身心,国际比赛中运动健儿取得优异成绩,还以增强人民群众的自豪感与凝聚力。同时,高水平的竞技体育可以带动、激励无数的民众参与到运动中去,而全面身体素质的提升也为高水平运动员的选拔、成长提供了更肥沃的土壤与更广阔的空间。所以,竞技体育与全民体育是体育事业的一体两面,相辅相成,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提高人民的身体素质。2017年1月,习总书记在阐述申办冬奥会这一顶尖竞技体育盛会的意义时就指出:“申办冬奥会的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推动我国冰雪运动快速发展,推动全民健身广泛开展。”

3.2 体育不仅关系着大众体质,更关系着个人的精神风貌与整体的民族精神,是体质与精神的统一

从个人来看,体育可以强身健体,愉悦身心,使个体焕发出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而国民个体身心强健的汇集会使整个国家与民族充满生机,表现出强大的形象。一个国家体育事业的兴盛,一个国家的体育运动的全球影响力,等同于用和平的方式向世界传递国家的感召力与影响力。

在2013年8月31日,习总书记在会见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先进个人代表、全国体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代表时就指出,体育在提高人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弘扬追求卓越、突破自我的精神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也指出要“大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深入挖掘中华体育精神,将其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

3.3 经济发展是体育强国的基础,体育发展也能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这是又一对辩证统一关系

自2013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历次关于体育的讲话中经常会强调体育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如2014年8月16日,在会见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的讲话中,他指出体育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动力,凝聚力量[12]。

习总书记体育观中的这三对辩证统一关系是相互联系、浑然一体的,它们统一于强国建设与人的全面发展这一宏伟目标中,从不同的侧面相辅相成地为实现这一目标而服务。

4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9月22日的讲话是基于国情对现阶段我国体育属性、功能与目标的一次科学阐述,与习近平总书记历次关于体育的讲话一脉相承、相互呼应。从这些讲话中可以发现,新时代的体育功能较之从前更为丰富,已成为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一个标志。习近平总书记的体育观以强国建设与人的全面发展为统领,内涵丰富而又清晰明确,涉及广泛而又浑然一体,充满着辩证思维。认真学习习总书记关于体育发展的重要论述,对研究现阶段我国体育功能的延展及发展目标来说意义非常重大。

猜你喜欢
强国总书记体育
学习强国”积分兑奖党员学习“比学赶超”
纺织强国再出发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学习强国”礼赞
习近平总书记论守初心
把对总书记的深厚感情转化为工作动力
秦晋争霸
习总书记“下团组”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我们的“体育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