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辉,张常宁,李 江,渠彦超
(1.南京体育学院,江苏南京210014;2.南京师范大学,江苏南京210023)
中国女排40年间团结战斗,顽强拼搏,共10次登上女排三大赛冠军领奖台。不论是在40年前还是在新时代的当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女排精神对祖国发展和人民进步都起着积极的作用。爱国、拼搏、团结、创新是构成女排精神的核心要素,其内涵主要包括爱国情怀与为国争光、坚持不懈与顽强拼搏、精诚团结与密切协同、开放创新与博采众长[1]。
当下社会各界都在学习中国女排顽强拼搏、团结战斗、刻苦钻研等高尚品质,正值建党一百周年、女排首冠40周年,本研究以女排精神的时代价值为主线,对女排精神的价值展开研究,旨在更好地弘扬女排精神,更高程度地激发国民爱国情怀,提升民族自信,激励国人,牢记使命,顽强拼搏,团结战斗,努力打造21世纪我国各项事业的新局面。加强社会各界对女排精神的再学习,必将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与体育强国提供良好的精神支撑。
在不同年代中的女排精神所展现的精神特质也不尽相同,从展现由政治主导的为“振兴中华”而顽强拼搏、不畏艰辛的精神到体现人文关怀、敢于竞争、祖国至上的体育精神,都代表着当下所需要的时代声音。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中国女排开始不断建设自身,十几年间不断从日本名帅大松博文的指导中汲取经验;1972年,国家体委主持召开了“三大球训练工作会议”,会议首先明确了我国排球发展目标,其次根据当时世界排球运动和中国排球运动的发展状况,提出了新的战术技术指导思想;最后提出青少年队伍建设,为排球事业储备后备人才。1976年,国家体委重组国家队,袁伟民教练进一步完善了中国女排的技战术,在“技术全面”“队员优势互补”“训练要求严格”“训练方式新颖”的良好条件下,“顽强拼搏”“为国争光”“创新创优”的女排精神萌发了“嫩芽”。
1981—1986年期间,中国女排在袁伟民教练的带领下一举获得三大赛“五连冠”。在改革开放初期,在国人最需要精神支柱的时刻,中国女排发出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最强音。“五连冠”辉煌过后中国女排经历了十几年的蛰伏期。无论是“五连冠”时期,还是蛰伏期,其仍然艰苦训练、不断拼搏的姿态都为女排精神的初步形成贡献了力量。
1987—2000年中国女排鲜有出色的成绩,但国家体委、女排教练、女排队员仍然不懈奋斗,如郎平所说“女排精神”与输赢无关,竞技体育场上没有永远的冠军,即便输了比赛,也要看到不畏艰、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和捍卫祖国荣誉、维护国家形象的“爱国主义精神”。女排成长之路跌宕起伏,攀上高峰又历经低谷,女排精神正是在不断的奋斗中形成。
2000年至今,中国女排喊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拼搏”的时代声音。2001年2月,陈忠和执教国家队,将注重身体素质、高度、速度的执教方式贯彻到底,将快速多变的比赛风格发挥到了极致。雅典奥运会的夺冠是中国女排时隔20年再次登上奥运会的领奖台,具有里程碑意义。
郎平在2013年执教女排后,大刀阔斧地对女排的选材用人制度、教练团队分工、运动训练体系、后勤服务保障等进行改革,使中国女排走上国际化发展道路,拥有国际视野并最终攀登高峰,女排精神日臻成熟。
经历40年跌宕起伏,女排精神已然成为中华精神的精髓,成为永不腐朽、持续进步的时代精神并仍然不断激励国人,为中国体育事业发展以及国家整体发展提供着精神动力。对于国民来讲,中国女排所带来的不仅是国家荣誉,更是其精神内核所带来的强大精神支撑,是激励国民奋发图强的不竭精神源泉。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赞扬中国女排,可见新时代女排精神已由竞技体育层面影响到当今社会中的各个方面,其展现出来的艰苦奋斗、与时俱进、团结一致、继往开来的中华精神,契合了大国崛起的时代脉搏。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典上,中国女排的花车压轴出场,承载了几代国民的民族情怀和特殊情感,体现了中国女排对于国民的特殊意义。
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女排精神的价值体现逐渐从体育层面延展至精神文化层面,对国家、社会、个人的影响力持续增强,在建设体育强国、文化强国的过程中女排精神发挥着独特作用,作为时代精神不断为国民提供正向价值引导,在体育、教育、文化等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大力弘扬和践行女排精神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不竭动力。
学校教育中的体育工作既包括体育理论、健康知识、运动技能为主体的课程传授,又包括对规则意识、公平意识以及道德素质的养成和价值观的树立。学校体育中女排精神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引导学生树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和团结奋斗、顽强拼博的意志品质;促进学校体育精神、体育文化与学生身心健康的有机结合以及科学化发展并培养高尚品格,进而为学生打造优质的教育体系。
女排精神不断融入学校体育,加快完善了素质教育的进程。当代学校教育中应试教育仍然存在,过分关注学生文化成绩而忽视身体素质发展的现象在某些地区的学校较为严重。在学校层面弘扬女排精神,对培育学生的体育精神、树立体育价值观念、培养体育道德、建立正确的体育行为以及增强体育能力和运动技能起着巨大的推进作用。
建设体育强国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经之路。群众体育视域下女排精神的价值不仅体现在推动我国群众体育发展、促进全民健身方面,更体现为40年来为中华体育精神不断注入的新活力。体育作为受到女排精神影响最直接的对象,可以在更高层次、更多维度汲取女排精神的精华。
我国群众体育是弘扬和践行女排精神最直接的受益者。当前我国群众体育建设仍存在发展不平衡、体育设施较少且落后、群众参与度不高等问题。中国女排作为我国三大球中成绩最为突出的运动队,影响面广且影响力强。通过女排持续增强的影响力,推动群众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进而推进各级单位升级体育设施,真正做到体育设施进社区,进乡村。利用中国女排热度,促进排球智慧场馆建设、女排文化公园等智慧体育发展,从而提高国民的体育参与感;以推进全民健身为基调、弘扬团结协作、顽强拼搏为目的,增加各级业余比赛数量,并做到以提高身体素质、培养群众运动热情为主,以竞技目的为辅。女排精神以点带面,促进群众体育发展,为全民健身提供良好的基础。
弘扬新时代的女排精神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举措,也是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举措。
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生活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个人利益至上的现象,甚至一些不良思潮逐渐影响到了在校学生,对其价值观的树立产生了不良影响。为了进一步加强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的正确价值观引导,弘扬与践行女排精神就变得尤为重要。学习女排精神对当代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及身心健康发展有着极大的帮助:发扬以为国争光为核心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顽强拼搏、刻苦训练、勇攀高峰的竞技体育精神,这些都对当代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的高昂斗志起到了推动作用。
当下电影与电视行业大力弘扬女排精神,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电视节目受众广、传播快的特点,强调女排精神的重要性,使女排精神更好更快地融入国民的生活和信念中。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访谈类以及综艺类节目邀请中国女排教练员与运动员参与其中,利用各类媒体为女排精神发声。在流量大爆炸的时代,随着各式“粉丝”群体逐渐庞大,部分“粉丝”群体素质堪忧,甚至有“粉丝”为了支持偶像,发生了“倒牛奶”的浪费行为。中国女排作为全民偶像,“女排流量”逐渐增大。当宣传受众不再局限于体育界“粉丝”时,中国女排作为为国争光的全民偶像,理所当然地吸引了更多“粉丝”并通过中国女排的榜样作用和女排精神的持续熏陶,提高其群体综合素质。
从体育层面来看,女排精神的承载资源可以分为竞技体育资源、学校体育资源以及社会体育资源。
首先,竞技体育资源主要集中于各专项运动队的精神文化以及作风建设。从精神文化层面上看,女排精神本就是激励国人顽强拼搏、团结战斗的精神力量,且中国女排作为我国竞技体育史上最成功的队伍之一,对各专项运动队的精神文化建设也起着强大的支撑作用。由此可见,运动队伍的精神文化建设也是女排精神的载体。从作风建设层面上看,女排精神首要的一点便是为国争光、刻苦训练、顽强拼搏。无论是对女排精神的何种解读,都将对运动队的作风建设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其次,学校体育资源主要集中在学校的各项体育活动、文化宣传以及体育课程中。从体育活动来看,无论是中小学生还是大学生,学校体育活动的数量和质量都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当下则可以借助女排热度以及不断丰富的校园体育活动对学生进行女排精神更深层次的解读,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女排精神在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心中留有深刻印象。从体育课程角度看,体育课是以体育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加强学校体育教师对女排精神的理解和学习对于学校体育中女排精神的弘扬有着较为明显的作用;通过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面对面接触,达到在各个阶段学生中弘扬女排精神的目的。
女排精神作为喊出了“时代最强音”的精神力量,引领着多种不可小觑的现实活动,无论是体育产业、社会媒介还是其他各行业对女排精神的多重思考都是女排精神引领下的力量源泉。整合各级政府部门、中国女排传媒矩阵、各类媒体、传媒市场、教育行业的多方力量,打造全新的女排精神推广平台,系统且有规律地按地域、年龄、职业对女排精神进行有针对性的弘扬。通过中国女排庞大的“粉丝”群体与强大的影响力,哺育社会体?育环境的成长并最终反哺女排精神。通过与女排相关APP、小程序以及新媒体平台的设计搭建,联合传统媒介、女排相关博物馆、智慧体育场馆、文化馆、展览、产业园以及体育公园为女排精神打造全新的深度浸润环境,创设女排精神根据地。
2019年女排以11连胜的骄人战绩夺冠之后,社会各类媒介纷纷对中国女排和女排精神进行不同方式的宣传:新闻类节目对女排背后所付出的艰辛进行的跟进报道;访谈类节目对中国女排的访谈以及对女排精神的解读;综艺类节目对中国女排运动员、教练员开展的专题娱乐节目;电影对中国女排40余年成长路程的展现;主流媒体通过女排精神进行中国故事的宣讲;承载女排的花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阅兵仪式中压轴登场等都是女排精神引领的现实力量。现如今的女排精神逐渐影响到了各行业、各阶层以及各年龄段,假以时日,女排精神引领的多元力量将与全体国民息息相关。
当下是“信息大爆炸”的流量时代,“快手”“抖音”等网络短视频平台以及“微博”“B站”等自媒体社交平台,将是弘扬女排精神的重要网络阵地。
每一个自媒体平台都拥有多个领域,我们要打造好女排精神传播的网络阵地,就要在利用好体育领域优质IP的基础上,使其他领域优质IP在此基础上将女排精神与本领域有机结合,为弘扬女排精神提供更多方式。
无论是在20世纪80年代还是在当下,女排精神的内涵都在不断延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弘扬和践行女排精神就是要在不同行业通过不同形式为女排精神创设优质的弘扬渠道、传承载体以及社会环境。长时间、深层次且不间断地学习女排精神,可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