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语境下的族裔身份
——分析《玛德琳在沉睡》中的主体构建

2022-01-01 01:30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玛德琳诗性华裔

赵 莺

(宿州学院 外国语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

何舜廉作为一个优秀的华裔作家,十年磨一剑写出了这一颠覆性的《玛德琳在沉睡》奇幻小说,该小说一经发布便获得了多项大奖,作者本人阐述其创作是从网页制作上获得的灵感,该作品充分实现了传统叙事方法同超文本形式之间的有机结合,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其主体建构展开更为深入的探讨,进而对其背后内涵以及深层次的文学价值产生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一、多元文化主义与华裔美国文学

(一)多元文化主义

多元文化主义是在美国政治、教育以及学术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种社会理论,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固有的美国传统信条,并加剧了两种价值观之间的冲突。多元文化主义其实可以应用在各种层面上,无论是在谈论什么问题都有可能会涉及到多元文化主义,而读者本身身份和价值观的不同也会导致对于多元文化主义产生不同的解读。本文所阐述的多元文化语境主要指的是在话语权利方面,针对文学领域正统说法的深层次架构,更加侧重于对于少数族裔身份的“承认”。尽管美国是一个多元文化社会,但其并没有真正符合多元文化主义的要求,结合具体情况能够发现,多元文化社会仅仅是能够展现出多民族和多文化共存这一现状,而多元文化主义则是更加侧重于处理各个文化和民族之间的权力关系。相关多元文化主义者在文章中指出,当前绝大部分美国主流文化都是先将各种文化都融在一起,进而承认文化多元论,但在这种观点下,其依然强调美国主流文化的主体地位。从多元文化主义者的角度着手分析,其要做的并非仅仅是让美国主流文化承认多元文化共存,更要求其进一步界定各个文化之间的关系。因此,多元文化主义者始终都围绕着承认各个文化之间平等价值这一观点奋斗,以此赋予全部的社会文化群体平等的文化地位[1]。

(二)华裔美国文学

华裔美国文学指的是华裔美国人所撰写的故事,其并没有一个极为严格的界限,在众多的华裔美国文学作品中,数量最多以及最经典的便是拥有华人血统但本人为美国国籍的作者所撰写的与美国有关或者是自己在美国经历的作品。而其在语言的应用层面也不仅仅是要求其为英语。美国本身便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同样属于中国文学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华裔美国文学的构成主要包括华裔美国华文文学和英文文学两部分。在很长一段时间范围内,美国文学界都是白人主流文化处在主导地位上,而少数族裔文学则被其看成是异质文化,呈现出了突出的边缘性特点,未得到社会足够的重视,美国少数族裔基本是从各个文化背景中迁徙过来的,其深层次探究了在实际生活中母体文化同其的冲突,在实际创作小说作品的过程中积极引入多种文化进而同现实生活进行摩擦和碰撞,切实展现出了异质文化之间相互矛盾以及相互融合的特征,并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引起了西方主流文学的重视。结合美国当代文学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华裔美国文学本身作为一种新兴力量是其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得到了全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文学评论者的广泛好评,特别是对于小说作品来说,其不仅收获了美国华裔界的一致肯定,还被诸多美国本土读者所接受。该类小说将重点放在了其母体文化同西方文化之间的碰撞上,并在此过程中探求自身身份认同和找寻文化立足点的经历[2]。

二、以《玛德琳在沉睡》为切入点探究多元文化语境下的族裔身份

在当前文学叙事中,边缘阶层书写已经是其发展的主流内容,而在这一时代背景下,美国华裔作者所创作的作品开始逐渐走到大众视野,被评论者所重视。一方面来看,华裔作者基本上已经同中国传统文化相远离,但其带着对于西方主流文化的认同却依然在种族歧视的影响下被西方主流文化所抛弃,这也导致其成了边缘群体,其所创作的作品也呈现出了突出的边缘性特点,而华裔美国文学在逐渐探索的过程中开始将强化华裔族群的身份认同,实现边缘主体的重新构建看作是主要探究的内容。在不同的时期边缘华裔在主体建构方面做出的思考有着一定的差异性,具体代表人物包括黄玉雪、汤婷婷以及任璧莲等等[3]。与此同时,上述作品基本上都会将个人身份认同融入到集体或者是族群的文化当中,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第二以及第三代华裔在自我生存方面的探究要远远大于其对于集体认同的重视,这些也均能够从其作品中看出来,其无论是在意识形态、文化还是在族群都会在探究自我的过程中受到批判,其中最为典型的便是《玛德琳在沉睡》这一作品。在该作品中并没有明确指出华裔的身份,故事背景也并未涉及到美国和中国,反之,作者何舜廉将故事背景放置在了法国的乡村庄园当中,讲述了玛德琳在梦境和现实中穿插,同吉普赛杂技团流浪的故事。作者运用了高超的叙事技巧,实现了对于《睡美人》和《玛德琳》两部作品的融合,本质上是对于西方经典童话的戏仿性重写。这部奇幻小说的创作充分体现出了作者奇异的想象力,这也是该部作品区别于其他华裔美国作品的重要特点,尽管从表面上看来,其内容并没有明确体现出“中国”元素,但在深层次探索小说内涵的过程中则能够发现,在其充分想象的奇幻内容背后还包含着边缘主题的身份建构,《玛德琳在沉睡》作品的诞生标志着美国华裔文化开始进入到一个全新的阶段[4]。

小说的创作基于主人公玛德琳现实生活和梦境之间的相互结合,其在情节上的安排有着跌宕起伏的特点,并呈现出了神秘和丰富的童话色彩,但从本质上来看,小说同童话故事之间还有着较大的差异性。《睡美人》是德国比较经典的民间传说,具体内容是古代公主受到魔仙女的诅咒,其在成年之后便会被纺针刺死,而教母仙女则将这一个诅咒加上了一个百年的期限,公主会在百年之后被一个王子唤醒,王子用神圣的吻唤醒公主之后与其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玛德琳》也是该小说的创作的主要素材,其主要人物便取材于这一经典童话,在《玛德琳在沉睡》中,作者重新对主人公进行了塑造,使其作为一个边缘化的人物而存在,并保留了其本身天真烂漫的气质,童话原作中玛德琳的冒险有着浪漫完美的特点,但作者在重写的过程中使其转换成了流浪和漂泊,同时又重点描写了玛德琳对浪漫的不断追求和渴望。

《玛德琳在沉睡》这一作品通过展现童话中所包含的诗性和理想,充分表达了其对于社会发展中所产生的文化陷阱的看法,在诗性层面探究了边缘主体深层次内涵。作者在小说中使用了后现代实验小说技巧,其对于经典童话的创造性重现整体呈现出以下两方面价值。一方面,其充分展现出了边缘人权的个体欲望,触碰了那些对边缘个体造成压制的无形文化规则。另一方面,作品的创作能够同前文本相符合,作者通过对于诗意性语言的运用进一步实现了对于经典童话的延续和拓展,使得主体在完成颠覆之后逐渐朝着诗性的方向发展,这对于未来多元文化语境下主体的重新建构创造了良好的条件[5]。小说全篇并没有提到过华裔这一群体,但作者本身便是华裔的身份,再联想到小说中主人公的边缘化命运,不可避免地会将作品同华裔这一边缘群体在美国的生存状态结合起来。在《玛德琳在沉睡》这一小说中,作者针对边缘主体展开了建构,其本身有着极为深刻的内涵,种族歧视是产生华裔身份危机的根源性问题,但小说中并没有直接用大量篇幅来描述,而是将其蕴含在广泛的个体当中,进而实现对于其命运的反思,这便在极大程度上增加了华裔当前所处困境的普遍性,进而促使读者更为深层次地对无形文化规则对边缘群体的束缚展开反思,这一作品的诞生将其上升到了文化反思的高度。除此以外,在该作品中,边缘主体尽管做到了直观地揭示文化暴力,但其并没有陷入到以暴制暴的恶性循环当中,而是在童话世界的基础上促使其朝着诗性的方向发展,其本质上是对“二元对抗”桎梏的重要突破。立足于其文本内容能够发现其中不仅包含着对于后现代写作技巧的灵活应用以及文化反思,同时还能够在其中对主体建构的超越的基础上更加充分地认识到,华裔作为美国边缘群体之一,正在逐步走出固有的身份困境,真正做到了对于自我存在的深入反思[6]。

三、多元文化语境下《玛德琳在沉睡》中的主体构建

作者是在对前文本进行重写的基础上所创作的《玛德琳在沉睡》,在此过程中,作者提出了经典童话中对于文化个体的保护,将其用一种文化暴力的形式呈现出来,通过对于主人公对暴力的反抗来实现主体构建的目标。故事的发生背景在法国庄园,作者所采用的词汇和语法具有鲜明的诗歌韵律,并为其人物形象赋予了一定的奇幻色彩,由于其本身便涉及到杂技团的部分,所以其中的人物能够说腹语以及长着翅膀等等,这些独特的设计均在极大程度上增加了小说的奇幻性与刻度性。此外,小说中包含着诸多暴力情节,这些暴力情节同诗性的语言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极大程度上展现出了作者对于暴力的深恶痛绝。暴力的情节与优雅含蓄的语言之间看似矛盾,但却使得作品展现出了更为突出的美感。例如其中一个情节是,丈夫在刺杀中十分沉稳、不形于色,妻子却用温柔的心跳来进行对于恐惧的回应,尽管在餐桌上的餐刀和油脂没有发声,但无疑不在展现出对于暴力的反抗。作者在文中通过对于玛德琳本人身体方面感知的描写表达自己对于暴力的控诉,例如玛德琳在看到伤口时所产生的面部表情等等。作者主要是在视觉、嗅觉以及听觉等的基础上对夏洛特丈夫的暴力行为进行展现,这种描写能够让读者在强烈的感官冲击下产生共情,进而对文章中被害者的遭遇以及暴力的残酷产生更为深层次的解读。在小说《玛德琳在沉睡》中,作者使用的是超文本的叙述手法,这一手法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赋予了故事神秘性。从实际情况来看,超文本是重要的网络文本模式之一,其主要是通过在不同文本的关键词之间建立相应的链接,进而使得读者通过对于关键词的点击,进而达到转换文本信息的效果。

这种超本文的作品一节都维持在两页范围之内,并使用单独的标题对其进行划分,在各个作品之间,每一个小节在逻辑关系层面均呈现出了一定的模糊性,而在小标题上做出细微的区分,例如玛德琳在做梦、在睡觉等等,这样便可以帮助读者明确故事的展开。而在故事情节当中有着相互交叉的特点,针对梦境与现实所进行描述的情节则又存在一定的混淆。基于此,读者在《玛德琳在沉睡》这一小说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可以结合自身需求选择阅读方式,具体包括单独阅读和重新组合阅读两种,使得读者在阅读中能够产生一种时空交错的体验。

作者在《玛德琳在沉睡》这一小说中着重采用了还原身体感知的手段来描写暴力,在此基础上更加直观全面地将暴力呈现在读者面前,进而调动起读者对于暴力的痛恨和控诉。除此以外,《玛德琳在沉睡》这一小说最突出的特点便在于作者取材于《睡美人》和《玛德琳》两部经典童话。童话的纯洁与内容的暴力和黑暗在相互交融和对比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了文章中主人公的破碎感,并在诗性美的衬托之下加深了读者对于文章的理解,读者能够在童话般气氛的渲染之下探寻生命的真谛,在原有的基础上逐渐冲破以往在时间和空间层面的束缚,进一步打破死亡的限制,积极寻求精神层面的生活。

《玛德琳在沉睡》中涉及到极为强大的文化规则,人们在面对玛德琳不符合当时规定的行为能够在短时间范围内迅速做出反应,同时对其进行广泛传播,进而形成一种社会力量惩罚玛德琳。其中最为典型的便是玛德琳的母亲,其在面对这种强大文化规则时成了忠实的信徒,仿佛陷入了一种怪圈,从前的慈祥荡然无存,转而完全被残忍、麻木所取代,彻底沦为人性的傀儡。文中一个情节是她将玛德琳的双手烫伤,并将其送到了修道院当中任由他人在玛德琳的身上涂抹蛋糕,侮辱玛德琳的人格,同时还妨碍绅士将玛德琳吻醒,逼迫其与白痴结婚。尽管玛德琳母亲所做出的行为均是在迎合当时的规定和要求,但乡亲们依旧没有对其产生认同,并用拒绝买她的果酱等行为表示自己的鄙夷,还会在塔架门口对其进行指责。作者在文章中详细描写了乡亲们的麻木不仁以及母亲的盲从心理,并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夏洛特丈夫的狠毒以及霸道。文化暴力的产生会在极大程度上加剧个人边缘化的现象,但在此过程中也会逐渐产生相应的文化反抗,玛德琳在面对这种残酷现实是采用陷入沉睡的方式,进入到梦境当中实施反抗。而马德琳的妹妹和弟弟同样表达了其母亲要求玛德琳同祖伊的反抗,此外在丈夫的持续家暴中,夏洛特在被逐出家门之后同样开始了报复[7]。

玛德琳在梦境里不断反抗的过程中,仙女开始在现实生活中将玛德琳的故事讲给乡亲们,乡亲们在故事中被玛德琳所感动,作者在小说中所对文化暴力做出的描述进一步证明了处在欲望边缘中的个体。仙女的不断启蒙加速了乡亲们从愚昧过渡至反省的进程。该小说本质上颠覆了前文本的实际意义,而其对于文化暴力的描写也能够达到启蒙大众的效果。现如今全世界范围内的文明都处在逐渐膨胀的过程中,而人性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仿佛一个异类,在不少地区依然存在着诸多的暴力和战争,这些因素的存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当代人内心世界的丰富性。作者对于经典童话故事的戏仿性重写通过对于诗性化语言和词汇的运用详细描写了存在于现实社会中的文化暴力,以便于为在生活中的边缘群体提供支持,进而促使其立足于精神层面寻求突破。虽然作者在小说中对主人公玛德琳的塑造是一个边缘化个体,但却在字里行间中不断强调其所具有的天真本质,描述了其对于浪漫的渴望和向往,而在此过程中,作者不仅体现出了美好的诗性以及童话理想,同时还更加深刻地展示了暴力文化的本质,是对于前文本经典童话诗性超越的重要体现。

综上所述,《玛德琳在沉睡》用诗性化的语言实现了对于边缘主题的深刻描写,将华裔群体在生活中所受到的歧视隐藏在文章中,用高超的写作技巧实现了主体构建的超越,在众多的华裔美国文学作品中有着开创性的地位。

猜你喜欢
玛德琳诗性华裔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南通籍华裔科学家高峰
陶欣伯:熠熠生辉的华裔实业家
诗性想象:英国当代女性小说之超验叙事
王赣骏:首位华裔太空人
玛德琳
诗性的叩响——罗周剧作中“诗”的重塑与探寻
玛德琳不是疯丫头
一枚鸡蛋的承诺
匠心与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