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家风建设论述渊源及时代价值

2022-01-01 01:30吴梦舟周明瑞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家风家庭建设

吴梦舟,俞 宁,周明瑞

(安徽农业大学 a.马克思主义学院;b.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0)

一、习近平关于家风建设论述的渊源

(一)理论来源

1.中国优秀传统家风文化的传承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中国这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非常重视家教家风建设,优秀的家教家风文化传统是中华文化的璀璨明珠,也是习近平关于家教家风重要论述形成的深厚沃土。家风是指一个家庭或家族在长期共同生活中所形成的,能影响家庭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行为方式、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并且这种风格会代代相传,延绵不绝,这就形成了家风,家风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灵魂的延续。家风,对于一个家庭而言,小则关系到传家继代、延续香火;大则涉及家国兴废、民族盛衰。总而言之,家风好,则族风好、后代正;民风好、源头正;国风好、国家正。《礼记·大学》中说:“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

首先,家风的形成是长期历史文化沉淀的过程。家风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需要长期的积淀和传承。站在历史的长河上,回顾总结无数曾经辉煌的家族,他们的家风各有千秋,其中不乏经典与精华。孔子曾对自己的儿子说,“不学诗,以无言”“不学礼,以无立”,从此子孙便作为祖训。孔子的后裔以诗礼传家,在无数代的传承过程中,虽然诗礼的内容和形式有所变化,但是核心精神没变,逐渐形成孔家好诗、好礼、好学的家风。如今在孔子的故乡,诗礼之风随处可见。现如今,“诗”已经不仅是《诗经》,而是以《诗经》为代表的儒家经典传统思想文化;“礼”也不仅仅是礼仪方面的经典,还包括以礼为代表的传统伦理道德。孔子家族的“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的家风从产生到形成今天的“诗礼”家风,历经了两千多年的传承和发扬。

其次,家风的形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家风的传承就像一条牢固的纽带,不断延续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家风和传统。家庭是社会的基础,是每个社会成员来到这个世上的第一所学校。每个人的精神风貌、言谈举止都或多或少的有着各自家庭的影子,而这些影响是在各自生活的环境和父母亲友的潜移默化中形成的,也正是这种耳濡目染、润物无声的教化使得家风得以延续。家风也不是空洞洞的教条,家风不仅仅是家中长辈对于晚辈的耳提面命,而是通过家中长辈们自身的言传身教、亲身实践来不断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中国传统家风得以不断的继承和发展,很大程度上在于其中所包含的。

2.马克思主义家庭观

马克思主义家庭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马克思立足于唯物史观,从家庭的本质出发,对家庭伦理、两性婚姻、孩子教育甚至妇女解放等问题都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逐渐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家庭观。

首先,马克思恩格斯论述了家庭的本质问题,他们认为家庭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马克思恩格斯曾在《德意志意识形态》这本书中提到:“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动词。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马克思和恩格斯同时也强调了家庭具有社会性,一个家庭是由有着血缘关系的父母子女和姻亲关系的夫妻组成,而家庭也是依托于社会而存在的,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生产发展。同时,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婚姻是组建起一个家庭的基础,而男女双方两人相互理解相互信任二产生的爱情又是婚姻的基础,因此特别强调爱情是婚姻中至关重要的存在,当然爱是相互的、有回应的,是不以金钱、性欲为前提的,强调的是男女双方在平等互爱的条件下而产生的忠于彼此的真挚且高尚的情感关系。这样有情感基础的整个家庭才会和谐,夫妻双方在家庭中会自觉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这更有利于良好家教家风的形成。列宁也指出:“恋爱牵涉到两个人的生活,并且会产生第三个生命,一个新的生命,这一情况使恋爱具有社会关系。”这就是恋爱行为所包含的社会内涵。最后马克思恩格斯还提出了对于婚姻的看法,认为未来家庭的形式应该是一夫一妻制,并且男女双方自由平等,在主张婚姻自由的同时,包括了结婚自由和离婚自由。马克思主义家庭观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指出了家庭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为我们研究发展中国特色家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3.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家风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革命队伍中有为数不少的红色革命家庭,红色家风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了中华优秀传统家风思想的精髓,也诠释着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情怀。

回顾革命历史,毛泽东一家无疑最具有代表性。毛泽东的父母都是勤劳朴实的务农人,他的父亲毛顺生靠勤奋发家致富,他白手起家,用勤劳的双手赎回了父辈时期典当出去的田产,还扩大了家业。父辈以身作则的教导培养出了毛泽东勤奋自励的美好品质。毛泽东注重言传身教,以严教子,毛泽东一家的家风,又一个醒目的标签:严。严教子,严律己,严持家。毛泽东十分关爱自己的孩子们,但也严格要求他们,他不为自己的子女搞特权。毛岸英曾被安排到政务院去工作,但毛泽东得知后坚决反对,他认为以毛岸英当前的资历还不够格进入政务院工作,他应该去到农村、工厂和部队里去锻炼,应该与广大劳动人民在一起同吃同住同劳动。对女儿李讷和侄子毛远新被推选为中共九大代表也坚决之否定意见。可见毛泽东对自己的亲属严格要求,对于那种“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裙带关系嗤之以鼻,毛泽东在亲情于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之间,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为全党作出了表率。最让人敬佩的还要数毛泽东那份伟大的不怕为革命牺牲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当中共中央决定抗美援朝时,毛岸英提出要去参加志愿军,毛泽东身边很多人劝他不要让孩子去了,因为当时的毛泽东已经在这个战争年代失去了五位亲人,而且这次要面对的敌人是当时号称世界上强大的美国军队,但毛岸英要参加抗战的态度坚决,毛泽东也很支持并鼓励他去。1950年11月25日,美军空袭了司令部,正在工作的毛岸英壮烈牺牲,年仅28岁。毛泽东得知后悲痛万分,那可是他最亲爱的孩子,但他也只是强忍着悲痛说道打仗总是要死人的,不要因为死的是我的儿子就当成一件了不得的大事。

(二)实践来源

1.自身家风的熏陶

习近平出生在北京的一个红色家庭,他的父亲习仲勋曾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兼秘书长,负责国务院常务工作,母亲齐心也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曾参加过反日寇扫荡等抗日活动,齐家是一个抗战家族,父亲齐厚之、母亲邓耀珍、姐姐齐云、姐夫魏健、弟弟齐锐新,一家人曾在晋东南地区积极参加抗战,母亲齐心从小就生活在一个为人民奋斗的环境中,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母亲的言传身教,为习近平树立了榜样,这使得在这种家风的熏陶下成长的习近平养成了许多珍贵的品质,也为他关于家风家教重要论述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习家家风一个“严”字当头。习仲勋不仅“严格”要求自己,也“严格”要求家人,齐心在与丈夫风雨共舟的五十多年中,曾经聚少离多的那段日子也从未考虑过利用丈夫的职权来调换一个离家近且轻松的工作。当习近平走上领导岗位后,齐心还专门组织亲属开家庭会议,要求不得有走后门的想法和做法,从商则要避开习近平的工作领域。习近平深受父母的影响,秉承家风,严格要求自己的家人,也以身作则的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严格要求自己的亲属子女,过好亲情关。

习家也一直大力倡导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美德。据齐心回忆在一次参加晚宴时,有人在身后议论她穿着老土,习仲勋听说后也只是笑到说:“土比洋好!”习家两兄弟从小就穿姐姐淘汰下来的衣服或者鞋子,习近平还被同学嘲笑穿女孩子的衣服鞋子,父亲却硬是用墨水把衣服和鞋子染黑了再穿,习近平从小就是在父亲的这种教育的熏陶下逐渐养成了简朴生活的好习惯。

习仲勋夫妇很注重对孩子的教育培养,习近平受到父母的言传身教,也把这种家风带到了自己的家庭生活中,他说家庭不仅是人身体的住处,更是心灵的归宿。在工作之余,习近平回喜爱带家人去公园散散步,这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与家人聊天,增进感情。习近平也是一位好丈夫,对妻子关爱有加,习近平与妻子每天都会通电话,无论工作多么繁忙。同时,习近平也非常注重对女儿的教育,希望她可以“清清白白做人,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其中体现他对女儿的期许和质朴家风的传承。

2.知青岁月的积淀

习近平关于家风的重要论述的形成也与他的七年知青岁月有着莫大的关系,习近平曾说过1969年到1976年这七年在梁家河所度过的时光令他刻骨铭心,是他人生重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正是这艰苦锤炼的七年,让习近平真正体会到了民之所需,这也为他后来提出家风家教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1969年初,16岁的习近平只身来到了延川县梁家河村,为这个遥远且艰苦的农村奉献出了自己宝贵的七年青春,他默默做事,好学不倦,不多言传,奋发向上。习近平才华初显在赵家河,他来到赵家河搞路线教育,以身作则,要求群众做到的事情自己都先做到,他一心扑在工作上,展现出了实事求是,真抓实干的工作精神。他与农民一起修梯田、打土坝。农民们都说他不说空话,会干实事。1974年《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报道介绍了四川推广利用沼泽,习近平阅读到这篇文后心潮澎湃。他步行了五十多里的山路来到县里,把自己想去四川学习如何制取沼气的事告诉了县里的干部,随后包括习近平在内的一行六人被派往四川“取经”。在修建沼气池的过程中,习近平身兼着指挥员和技术员,人们遇到困难和难以解决的事都会去找他。建造池子需要沙子和水泥,都是习近平带头从十五里外的地方背回来的,新建的沼气池有裂缝,他又带头把里面的粪便和水挖出来,在炎热的夏天,沼气池里臭的让人喘不过气来,习近平打着手电在黑暗中一点一点的找着裂缝,在用水泥仔细地修补。就这样,习近平建成了陕西的第一口沼气池。不久之后,县里奖励给了习近平一辆摩托车,消息传来后所有人都很高兴,唯独习近平不高兴,他认为摩托车的用处太小,就拿摩托车换了手扶拖拉机等农具给村里使用,在那个年代一个农机非常的难得。

这七年的知青岁月,使习近平在能力和性格上都得到了很大的锤炼,同时也培养了习近平与基层群众的深厚情感,正如西汉司马迁《史记·鲁周公世家》中的一句话:“平易近民,民必归之。”七年后的习近平能够真正知百姓之所需、急百姓之所急、想百姓之所想,从而更有针对性的制定和推行新时代家教家风建设的实践举措。

二、习近平关于家风建设论述的背景与核心要义

(一)家风的概念

家风又称“门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在世代传承中逐步形成的生活作风、行为准则的综合体。家风无关经济实力与政治地位,也无关知识与技能,而是上升到了精神层面,家风的形成往往是一个家族之链上某一个人物德高望重出类拔萃,引导家族成员道德发展,在经过家族代代人的继承发展,便形成了这个家族的家风。华夏文明是世界四大古文明中唯一传承至今的古文明,这几千年来,华夏文明都是以家庭为背景,以代代相传的方式,传承至今的。

(二)习近平关于家风建设论述的形成背景

习近平说过:“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并强调:“我们要认识到,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当前我国正处于政治、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新时代,国家不断富强,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家庭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四世同堂”“五世同堂”变成了如今的“三口之家”。伴随的家庭生活方式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由于物质生活变得更好,人们的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相应的提高了,民众普遍的希望生活的环境可以更舒适、子女能够得到更好的教育、家里的老人可以受到更好的照顾等等。而由于市场经济环境的复杂和多元的外来文化的冲击等问题,家庭的稳定性也收到了很大的影响。城乡家庭规模日趋变小;家庭成员流动频繁;所生子女只养不教;父母离异所导致家庭的崩坏;还有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等一系列现象日益突出,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这些社会现象,针对目前社会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提出了当代家风建设,并且号召全社会把推进家庭工作、注重家风建设作为长期任务抓实抓好。

(三)习近平关于家风建设论述的内涵

1.家风关乎民风社风

首先,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一个和谐幸福的家庭对每个人的成长和一个家族的兴衰尤为重要,而良好的家风则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引导着这个家庭的发展前进。无论这个时代怎样变化,绝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家庭之中,家庭的生活对每一个来说都是不可替代的,家庭的社会功能也是同样不可替代的。

其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古人常说:“养不教,父之过。”说明了父母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尤为重要。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这就要求家长要给孩子做榜样,要留心观察到孩子的思想动态和行为变化,用正确的行动、思想、方法教育和引导孩子,以优良的家风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最后,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风。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广大家庭都要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好的家风引导人积极向上、乐观善良,从而家道兴盛,促进社会的和谐;而不良的家风则可能殃及子孙,贻害社会。每个家庭若是经营好本身,也是对这个社会作出的巨大贡献。

2.家风关乎党风政风

作风建设是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而领导干部的家风是作风建设的一个重要表现。在家风建设中重点强调领导干部的家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家风建设的缺失导致少数领导干部以权谋私利,在党的反腐倡廉的行动中发现很多“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和“一家两制”等为亲徇私的违法乱纪现象,不少领导干部大搞钱权交易,有些自己在台前当领导,而其亲属、配偶或子女等经办企业,用自己从政多年积攒的“人脉”和“面子”谋取利益。而党纪国法都有明确的规定,不允许领导干部的配偶和子女等经商,但现实却是违反这些规定的相当普遍。领导干部要想治理好国家,做好人民的公仆,首先得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身边的工作人员。只有领导干部有了好家风和好作风,才能形成良好的模范作用,从而促成对全党全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

3.在家庭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每个人的前途和命运都过国家和民族紧密相连。只有前几万户都好,整个社会才能好,国家和民族才能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没有国家繁荣发展,就没有家庭幸福美满。同样,没有千千万万家庭幸福美满,就没有国家繁荣发展。”而由于家风建设的缺失,个别家庭把“小家”和“大家”割裂开来,只局限于自己“小家”眼前的利益,而损害了“大家”的长远利益。因此在家风建设中应注意培养爱国情怀,自觉把爱家与爱国相统一,把个人梦、家庭梦融入到中国梦的进程中,把兴家与强国结合在一起,用我们四亿多个家庭的智慧和力量,共建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三、习近平关于家风建设的时代价值

习近平关于家风重要论述为当前诸多的家庭问题、社会问题还有党风问题等提供解决的思路和方法,该论述有利于个人综合素养的完善,推动了民风社风向真善美的发展,推进了我国社会主义家庭文明建设,宏扬和传承了中国传统家风家训文化,促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也为全面从严治党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基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汇聚精神力量,具有重大意义和非凡的时代价值。

(一)家庭和个人层面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生活方式如何变化,我们始终生活在家庭之中,无论我们走到哪里、在干什么,家庭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而关乎一个家庭的好坏与否,最显著的标志,就是这个家庭的家风如何。一个人生活在一个家风优良的家庭中,那么这个人就会成长成为一个正直善良的人,他会在成长的过程中少走很多弯路,也会继承发扬自己优良的家风,养育出能为他人或社会做贡献的下一代;而生活在不良家风的家庭中,那么这个人很有可能会深受其害,轻则影响公序良俗,重则违法乱纪。而习近平关于家风家教的论述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带动和引领的作用,从公民个人的角度逐步上升到国家的角度,为每一个家庭成员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首先,习近平关于家风家教的重要论述有助于下一代良好品质的塑造。在道德观念形成的过程中,先是对道德理念的认同,在是对道德行为的规范,而这种道德理念的认同往往是靠个人的家风实现的。道德教育的起点和基础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也从各个方面影响着下一代的成长,一个人的各方面的表现和整体素质的差异,反映这这个家庭的家风家教和家庭背景。让孩子从小沐浴在优良的家风之中,有利于道德素质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其次,优良的家风也有助于提升家庭的凝聚力。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家庭,离不开家人的支持和陪伴,而优良的家风可以让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尊崇孝道,而如今大部分家庭都将重心放在了下一代上,而对于家里老人的赡养和照顾陪伴却越来越少。我国目前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大力倡导家风家教建设,也是让全社会关注老人,希望让所有让老人有所养、有所依、有所乐。家风家教建设也特别强调了要发挥好妇女在家庭中的作用,自古以来就有“岳母刺字”“孟母三迁”等故事,表现出了妇女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大部分孩子从小就更亲近母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一直用贤妻良母、勤俭持家、相夫教子等词汇赞美母亲,这也显示了妇女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当然男同志在家里万万不能当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大爷”,体恤妻子、关爱孩子、赡养老人等,都是男同志应该做到的。只有发挥好夫妻二人在家庭中的重要作用,才能营造一个尊老爱幼、母慈子孝、夫妻和睦、家庭和顺的文明家庭。最后习近平关于家风建设的论述有助于培育时代新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这是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对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寄语,而优良的家风和培育时代新人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优良的家风会在下一代的身上显现出来,并在其现实生活中产生着影响。因此在培养时代新人时,要充分发挥优良家风的作用,从小培养孩子理论和实践能力,激发孩子的潜能,引领孩子的创新能力,最终将孩子培养成有理想、有担当、有本领的时代新人。

(二)社会层面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而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千千万万个家庭好,社会才能好。习近平关于家风建设的论述有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推动了社会和谐。家庭是构成社会的基本要素,而家风也是社会风气形成的基础,可见良好的家风对社会风气的形成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习近平对家风建设所期望达到的目标,就包含了要使家庭成为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要把家风建设作为构建良好社会秩序的指向。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建设和谐家庭的支撑,而建设和谐家庭不仅包含了家庭内部成员之间的和谐互助,也包括家庭与外部环境也就是这个社会的相互协调,优秀的家风则可以使这两者的关系保持在相对平衡的状态,这样既可以缓和矛盾,也可以相互疏通。因此,习近平在关于家风建设的论述中对于社会好风气形成的方面一直倡导要敬老爱老、夫妻和睦、男女平等、邻里团结、乐善好施、养小德成大德,反对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反对黄赌毒和封建迷信、反对极端个人主义等社会丑恶现象,要追求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美好生活,积极促进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这是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支撑。

在这个社会转型时期,各种思潮不断涌动,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也受着多元的外来文化的冲击。增强文化自信不仅对个人的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具有重大的意义,更是关系着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为也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梦凝聚了精神力量。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的精神纽带,是对自己民族文化的价值认同,关系着民族的发展存亡。习近平也说过:“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的大问题。”文化自信有助于提升民族的凝聚力和自信心,对于社会和国家的发展有重大意义。家风的建设能对民众树立文化自信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重视家风建设,重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家风文化的传承,重视优良家风的社会价值,顺应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勤俭和睦、诚信节约等家风文化,就是在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些家风文化展现着中华优秀文化的是时代价值,因此,积极弘扬优良家风,是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优良的家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缩影,优良的家风可以使下一代在潜移默化之中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刻影响了下一代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也从各方面增强着下一代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因此培育优良家有利于增强家庭成员的文化自信,有助于中华传统秀有文化世世代代的传承与发展,也使人民群众心中树立起文化自信心和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三)政治环境

习近平强调要把家风建设作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以家风建设带动党风政风建设,积极落实反“四风”、反腐败,是大力推进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习近平以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焦裕禄、龚全珍等同志为榜样,号召党员干部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教育管理好身边的亲人和工作人员,诚恳接受各方面的监督,做到廉洁自律、廉洁用权、廉洁齐家。

第一,习近平关于家风建设的论述有利于提高全党领导干部队伍的素质,完善了党风建设。党风是指党组织和党员在思想、政治、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表现,它展现着党的精神风貌。领导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是促进国家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领导干部及其家人的言行举止也体现着这个家庭的家风家教,对人民大众有着示范作用,因此领导干部家风建设尤为重要。在党的反腐倡廉的行动中,查出了很多违法乱纪的现象,这些人在过去都是热血方刚、踌躇满志的同志,却在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占据了头脑后渐渐迷失了自己,把权力当作谋私的资本,最终堕落成阶下囚。所以各级党员队伍的领导干部应该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作为领导干部中的先进分子,一言一行时刻彰显了党的形象,影响着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地位。习近平提出的家风建设的相关论述,提出以家风建设推动党风建设,有利于党员干部继承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红色家风,对党员干部的品德素质和党性修养加以引导,从而坚定了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以优良作风层层带动各级党政机关和党员干部转作风改作风,从而全面提升了整个党员领导干部队伍的素质,促进了党风建设,也为人民群众的家风建设也提供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第二,习近平关于家风建设的论述有利于完善政风建设。政风是指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作风,主要包括思想作风、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政风是一个政府自身建设的组成部分,而政风的状况,也直接关系到一个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形象,关系到政府与人民的关系,从而直接影响政府工作的效率和成效。而政风源自领导干部的作风,领导干部的作风又深受家风的熏染,可见家风与政风也有着密切的关系。习近平关于家风建设的论述中要求领导干部必须注重家风建设,要防止“枕边风”,过好“亲情关”,也要教育好身边的亲属和工作人员。只有党员干部发挥带头作用,以上率下,为身边的人树立榜样,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才能形成好的政风。习近平关于家风建设论述的相关内容,为我国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也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为全体党员和领导干部队伍敲响了关于家庭风气方面的警钟,保证了政治清明。

猜你喜欢
家风家庭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家庭“煮”夫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家风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恋练有词
百家姓看“家风”
百家姓看;家风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