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理念下职业教育“十四五”发展路向与策略

2022-01-01 00:45沈霞
南方职业教育学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十四五理念职业

沈霞

(重庆城市职业学院 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所,重庆 402160)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2020年11月3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将新发展理念作为贯穿始终的指导思想,成为各领域编制“十四五”规划的重要依据。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在传达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讲话中指出,“‘十四五’规划建议从根本上讲是新发展理念的‘规划版’,教育系统要把新发展理念具体化,从内涵、外延、工作措施等方面全面落实,重新书写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生产函数。”[1]要将新发展理念具体化为职业院校“十四五”发展规划的具体目标和行动方案,首先要从思维方式转变入手,把握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特征内涵和新发展理念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理解新发展理念的具体内容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适切性涵义,然后再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和策略形成具体方略。

一、新发展理念下职业教育类型特征的内涵与要义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在国家战略发展层面明确并提升职业教育类型地位,对于当前中国的教育发展具有特殊的时代意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决定了其发展模式、方法、路径与普通教育的差异性,准确把握新发展理念下职业教育类型特征的内涵意义,才能找到新时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适切路径。

(一)新发展理念下职业教育类型特征的时代要义

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发端于上世纪20年代左右,肩负着以教育的方法拯救积弱积贫的国家的美好梦想;新中国成立之初,职业教育承担起了快速提升国家劳动力质量以服务于国家建设的任务;改革开放后,职业教育更是肩负起了培训农民工、培养产业工人的重要使命;十八大后,职业教育成为推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的重要内容,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在面临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急剧变革的今天,国家再次将职业教育的地位进行提升,意味着职业教育的职能使命、战略意义、发展地位都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含义。

作为一种类型教育,它要以其完整的体系和形态,与普通教育并肩而立、协同发展,共同构成人才强国、科技强国的“双梁双柱”。从新发展理念视角考察职业教育类型地位的确立,意味着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需要采用创新的方法突破职业教育长期以来附属于普通教育的尴尬地位,要运用协调的思维推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同等的发展,以绿色的理念实现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的适应性,以开放的手段形成职业教育多元主体共建共享协同发展的目标,以共享的方式实现职业教育在教育机会公平和教育服务均等化中的使命。它“规划了职业教育类型化改革的行动纲领”[2],使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举办者能从“类型教育的特点和规律进行顶层设计、分类施策、分类管理,分类制定教育标准、分类评估等”[3],从职业科学、知识论、技术论、职业论、学习者主体等角度分析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的本质特征和合理性价值。

(二)新发展理念下职业教育类型特征的内涵

新发展理念作为新时代中国改革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寓意着要深刻分析和把握事物的特殊规律和内涵,从事物的要素构成与逻辑联系中寻找实践的路径。

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职业科学所形成的知识体系的独立性,它是基于职业工作体系中的职业知识而逐渐形成的,在职业教育中成为课程、教学的重要依凭和基础。刘佛年按照知识的不同类型将教育划分为学术性、应用性、技术性和技能性教育[4],成为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知识基础。徐国庆从现代技术知识形成过程的复杂性和技术知识来源的多元性论证了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特征的知识基础[5]。他认为,技术知识在形态、内容方面都与学术知识有区别,是一个自成体系的知识型态。徐平利[6]从技术技能知识的逻辑演变过程和政策内涵对职业教育类型特征进行了系统解读。学者们的探讨在为职业教育类型特征寻找逻辑自洽的同时,也为把握职业教育的内涵外延和本质规律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框架。

科学技术必须通过教育的方式将其转化为生产实践中显性的知识和可操作的技术,才能彰显其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巨大价值。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技术知识将变得越来越复杂和综合,它既需要依托经验性知识,更离不开一般的科学性知识,同时又具有操作性、实践性的特征,已经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立的知识体系和类型。职业教育需要也应当在遵循自身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成为一种区别于普通教育同时又与普通教育相融合的教育形式。

(三)新发展理念下彰显职业教育类型的路径

从新发展理念的视角来看,职业教育类型的彰显需要遵循技术知识形成的特殊规律,以创新的方法、协调的理念、绿色生态的思维、开放的视野和共享的手段形成职业教育的发展路径。

职业教育是教育性和职业性的融合与协调,即职业教育的目标定位是以职业岗位、职业工作体系为参照物,培养直接面对劳动力市场的技能技术人才。它必须紧密对接产业需求,把职业工作标准、职业技术准则与一定的学科知识相融合,将人与职业相结合,突出“企业与学校联姻的跨界合作,产业与教育链接的需求整合”[7]这两大类型特征。具体而言,在专业发展方面以产业需求确定专业布局和定位,以专业群对接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形成动态调整机制,以市场需求确定供给侧结构,以产业发展确定专业设置,以就业需求确定专业定位,以开放的形式保持专业结构布局的最优化状态。在人才培养方面要贯通“知行合一”理念,采用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等育人模式,探索校企双元育人的中国特色学徒制。在师资建设方面,要围绕“双师型”教师队伍构建,打破普通教育中主要从教育体系内部引进师资的做法,既要突破常规多引进一些企业、行业内的高技能人才通过教育教学方法的培养成为技能技术导师,也要善于将专业课程教师培养成有企业工作经验、随时掌握最前沿的技能技术标准的专业导师,还应该整合资源,探索产业导师、完善兼职导师的师资队伍建设路径。在整体发展思路上,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要求其必须形成开放、跨界的办学思维,不仅要面对企业、面对行业、面对产业开放,还应该面对社区、面对居民、面对一切希望获得技能技术知识的群体开放;不仅要在人才培养方式、课程资源建设方面形成多元主体参与的开放格局,还要在办学成效监测、教育教学评价、治理体系等方面形成协作共治的开放体系。

二、新发展理念下职业教育发展的逻辑路向

新发展理念作为编制职业院校“十四五”规划的主导逻辑,“是一种思维模式或世界观,或用来完成目标和做决定的业务和管理工具的概念化”[8]。新发展理念该如何贯彻落实到职业院校“十四五”规划编制中,其本质就是如何将新发展理念转化为切实可行的操作方略和行动方案的问题。而主导逻辑就是引导我们运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转化为具体的逻辑路径。

(一)以创新理念构建服务科技强国的共生教育

改革开放初期,“市场换技术”使得我国的技能战略偏低,职业教育被定位为低质教育。而随着“中国制造2035”的出台,国家技能战略发生了重大改变,对高端技能技术人才的需求骤然凸显,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提上了国家战略层面。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发达国家对我国高端技术的打压与遏制,将科技自立自强确立为“十四五”发展规划的重要建议。职业教育必须要承担起推动科技创新服务、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职能。

创新作为新发展理念的第一要素,亦是技能国家建设的灵魂。在“十四五”时期,职业教育要树立创新导向理念,以科技应用创新和技术改进创新为方向,一是加深与企业的合作,坚持将生产、生活与技能技术提升融合起来,努力打造一支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将技术创新作为内在驱动力,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利用知识、创造知识、创新理念等领域中的重要作用,以科技创新服务中小微企业转型升级与技术改进,与科技自立自强同频共振。另一方面则要通过改革创新,“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实施知识更新工程、技能提升行动”[9],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质量技能技术人才,与创新型科技人才强国战略同生共长。

(二)以协调理念构建优质高效的均衡教育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职业教育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这种高质量发展是一种均衡发展、优质发展和内涵发展。均衡发展是指职业教育体系各学校间、各区域间、各要素间的资源配置要均衡,师资队伍、资源建设、学校治理、社会服务、国际合作等各环节没有明显短板;优质发展是指职业教育应该形成技能技术高地、人才培养高地、科技服务高地,既要有标杆和亮点,又要有特色和看点;内涵发展则是指办学水平、专业结构、教育教学质量等符合类型特征和职业教育规律,形成结构规模有空间、专业布局成集群、人才队伍有活力、培养层次有通道、科技创新有影响的发展格局。

协调从动词的角度理解是指为实现组织目标达到配合得当而采取的一种管理手段,从名词理解则是“和谐、有序、均衡”的意思。将协调的理念用于思考职业教育的发展,宏观层面就是要通过资源的有效配置、制度的有效保障、政策的有效支持弥补职业教育长期发展不足的问题。中观层面则是要加强推动产教融合,政府要从类型教育的角度承担起发展职业教育的主导责任,协调好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关系、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搭好台、铺好路;学校要理顺内部各种关系,协调各方资源,积极作为,将自我发展主动融入到区域经济社会体系中,充分发挥好职业教育“是教育、是经济,更是民生”[10]的社会功能。微观层面,则要以协调发展的方式实现职业教育内部各环节、各层面、各主体、各种权利之间的协调有序。

(三)以绿色理念形成因材施教的适切教育

绿色理念既包含了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生态文明内涵,同时也隐含着尊重规律、遵循规律的生态学思想。以绿色理念指导职业教育发展,是指要尊重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的特质和规律,遵循职业教育的职业性、技术性本质特征,按照职业教育的类型规律推动教育改革创新,按照技术知识的特征组织教学,按照职业教育中学生的成长规律开展教育,只有从这一角度出发,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的地位才能真正得到彰显。

例如学者陆俊杰认为因材施教中的“材”既包含教育对象的差异性,也包含“教材”“学材”的特殊性,可从知识、技能的不同类型设计来分析职业教育,并以此“打通知识教育、技能培养、人格锻造等方面的逻辑联系”[11],认为与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更侧重程序性知识及其方式方法的学习,不能照搬普通教育的教学模式,而应考虑那些更适合技能性学习者的内在关照和需求。因此,“十四五”时期,职业教育要着力从学习者的需求和学业成就增值的角度来改革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增强职业教育对学习者的个性化特征、成长规律、心理诉求与职业技术规律的适切性,用绿色发展理念构建符合职业教育类型特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服务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切性教育体系。

(四)以开放理念建成多元路径的融合教育

职业教育因其特殊的职业性、技术性特征,要求其办学模式必须是开放的、外向的。即职业教育必须要时刻融入企业生产环节中,将企业最新、最快的技术知识和标准融入到教材、教学和实习实训各环节中,否则,职业教育就难以面向市场,难以服务社会。职业教育因其这种独有的特征形成了面向社会、面向产业的跨界教育,从相对封闭走向全面开放,逐渐形成面向社会开放的办学体系,面向行业企业的办学机制,面向不同生源的多元教学形式,面向终身学习需求而建立的学分积累、认定与转换机制,面向国际社会的国际技能技术交流与合作模式。

职业教育的这种多元发展路径需要运用开放的思维和理念来解决多元主体合作办学、多种路径同时并存的发展局面。在专业建设中,专业要面向产业开放、面向企业开放、面向社会开放,才能实现专业与产业的精准对接;在资源开发建设中,要秉持开放的理念形成与企业、园区、行业、社区共建共享的模式,才能突破资源固囿和发展惯性;在师资建设中,要以开放的思维善于“借人”“用人”,才能全面提升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整体质量;在治理结构中,更要用开放的视野和方法,构建多元主体平等对话、协作共治的结构体系,才能以内外驱动方式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五)以共享理念构建面向人人的完整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随着人们对公平优质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强烈,需要职业技术教育承担起“人人出彩”的社会职能。这也是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被确立的重要原因——承载着教育机会平等的社会使命。对那些无法获得普通高等教育机会或不适应普通教育体系的群体,职业教育要承担起提供公平优质教育的机会,使所有社会成员都能通过职业教育培训共享社会发展机会。

共享既包含群体的覆盖性,即面向人人,使所有社会成员都能以不同方式享有社会发展成果;也包含了面的广泛性,即面向全体系,使不同的社会成员可以享有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发展机会。因此,运用共享理念对职业教育谋篇布局,意指职业教育需要形成独立的形态:涵盖中职、高职、本科、硕士、博士不同层次,学校教育、企业教育、社区教育、老年教育各种类型,学历职业教育、岗位技能提升教育、自我可持续职业成长教育等不同需求,努力构建一个覆盖所有群体的基础稳定、结构完整、制度框架完善的教育体系。

三、新发展理念下职业教育发展策略

新发展理念的本质和核心是要解决质量、效率、动力问题,其目标是要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和更为安全的发展。在把握职业教育类型特征,充分融合新发展理念的逻辑路向之下,职业院校“十四五”发展要充分贯通创新理念,注重教育内部的均衡优质,遵循规律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开放思维形成协同育人局面,以共享思维推动社会服务。

(一)摆脱路径依赖,实现变轨发展

“十四五”时期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在新发展格局下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实现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的国家战略,是职业院校谋划自身发展的起点和依据。运用创新的理念和方法解决基础薄弱、产教融合不足、校企合作程度不深、社会地位和认同不高的现实困境,是实现职业教育和职业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策略。它意味着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要不断锐意进取、大胆探索、敢于摆脱路径依赖,即采用“变轨超车”的方式推动学校各项工作开创新的局面。

这里的“变轨”是指职业教育要谋求不同于普通教育的差异化发展路径,在遵循技术知识特性和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的同时,在办学方式、发展定位、培养目标、手段方法、内容形式等方面敢于大胆创新和探索,突破既有的发展框架和路径。在办学方式上,职业院校要在对接和对标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基础上以区域产业定位自身发展路径,善于在产业链中寻求发展特色和机遇,在职业岗位群中形成自身的地位和价值;在资源建设方面,学校要能够运用“无边界”思维,善将所处区域的资源整合融入自身发展框架中,以要素融合的方式形成与政府、产业园、企业、行业、社区之间的资源融通模式;在教育手段和内容形式方面,要敢于破除原有局囿,充分运用数字化手段、国际化思维全面改造升级教育型态、生态,主动适应产业和企业发展需求,以智慧迭代专业,数字化改造教育手段,在工学结合、工学交替中充分推广线上线下的融合模式,引入先进的技术和手段将实战化项目、生产性内容成为教育教学的常模。

(二)构建协调机制,注重多元融合

在学校教育事业中,协调发展主要包含了三个层面的涵义。一是校内各项事业的发展要实现均衡协调,不能出现明显的短板,因此在规划制定中要充分分析既有基础和短板,将补短板和强基础、提质与培优相互协调和融合。一方面学校要以自身条件出发扩容强基,补齐短板但不追求大而全,做强薄弱但不好高骛远;另一方面则要在既有基础上善于对标国家“提质培优行动计划”中的各种项目,于短处中发展长处,形成自身特色和亮色,于薄弱处找机会,建立自身优势和特点。

二是学校的各种权力与权利关系要协调。首先要处理好学校内部的政治权力、行政权力、学术权力、民主权力之间的关系,保证党委政治权力不偏、师生发展权利不缺、行政权力执行有力、学术权力运行通畅、民主权利受到尊重。更要处理好学校在产教融合中形成的多元主体办学的各种权利关系,要运用善治的理念建立共商共享的智力制度、机制体制,协调好学校内部的权利和外部权利之间的冲突,形成和谐共生、同生共长的利益共同体。

三是要构建“党委领导、校长负责、专家治学、民主管理、企业参与、社会监督”的治理结构,实现学校、社会、企业协同育人。充分考虑校内各二级院系、职能部门之间的资源配置,要善于协调全校的人、财、物,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借助企业、社会的资源充分参与到学校的治理体系中,形成校内校外共促共长的参与协调机制。

(三)遵循规律办学,形成持续生态

职业教育中的绿色理念一是指对教育教学规律的尊重、依循,注重资源优化和利用效率,推动人和校共同的可持续发展;二是要善于运用系统和生态的思维形成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

职业教育自身独特的技术知识体系和发展特性要求学校遵循教育规律、人的成长规律,按教育规律办学,按人的成长规律育人,实现教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即职业教育要依循技术知识的实践性特征和技能技术在操作中习得的规律,尽量引入企业真实的生产性项目和生产流程、标准和规范,在工作场景中建构知识和掌握技能。职业院校要主动寻求企业的深度合作,要善于将生产技术标准融合到教育教学全过程中,要结合企业需求形成动态适应的教学安排。

同时要运用生态观念来思考学校“十四五”期间的发展问题,即从系统角度充分考虑政府、学校、企业、园区、行业、社区之间的同生共长关系,构筑具有相互支持和依赖的生态共同体。要全面梳理学校资源条件,充分考虑现有资源的有效利用,避免浪费的同时,还要能够从激励资源活力和挖掘智源潜力的角度思考学校在“十四五”时期如何产生可持续的效益。

(四)树立开放意识,实现协同育人

职业教育是面向社会的跨界教育,同时也要承担国际交流合作的第五大功能,因此,以开放的思维和视野统筹谋划学校的事业发展是“十四五”时期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路径。

在进行规划时既要眼睛向内考虑自我发展基础和资源条件,更要眼光向外善于将周边区域的各种资源纳入到学校事业发展体系内,有“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思维,形成“为我所有,与他所享”的资源共享式格局。还应以开放的思维充分考虑学校事业发展对地方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积极影响,主动承担社会服务功能,敢于接受社会的监督和评价。积极承担国际交流合作的第五大功能,善于运用自身优势和条件,挖掘区域内传统特色文化,借助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充分将“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提升学校办学层次和水平。

(五)秉持共享思维,积极服务社会

共享既包含内部的共享,也包括外部的共享。从职业教育的整体来看,共享是指职业教育应该承担起提供优质公平教育的使命,以技能技术实现人人出彩,因此职业教育要能够面向人人,面向终身学习。

从学校自身发展来看,共享则主要包括内部资源整合形成信息共享、发展共享,即打破学科、专业、院系、职能部门之间的边界,校内的实训室、师资、信息等能够实现相互共享;减少学科壁垒、院系隔阂,在科研、技术研发、课程资源开发等能够跨界融合,实现发展共享。

在外部,学校要与地方产业、经济社会发展精准对接,结合产业园、工业区的发展需求调整自身专业结构和内容,让自己主动成为“园中校”,有效利用外部资源,与政府、园区、企业共建资源,与地方社会实现资源共享。通过把生产实训引入教育教学中,主动对接企业生产周期调整教学安排,全面推动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把自身的教学与企业的生产有效融合,成为企业难以割舍的人才和技能技术支撑;主动服务企业转型升级和动能转换,与企业建立命运共同体的方式实现效益共享。在失业培训、岗位技能提升、社区教育中积极作为,让教育的溢出效应惠及区域社会和周边社区。

职业教育“十四五”发展规划是实现新时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南,必须要开好篇、谋好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是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蕴含着丰富的理论内涵和行动指导,对从整体、系统、全局构建学校发展格局,统筹协调学校各项事业均衡有序、高效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将新发展理念具体化为职业教育“十四五”发展规划的准确定位、发展目标和行动路线,职业院校需要加强对职业教育类型特征和内涵的研究,深刻理解作为类型的职业教育的特质性、特异性、特色性,依循职业教育自身的本质和内涵特征进行系统谋划。

猜你喜欢
十四五理念职业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低碳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融入
高校“十四五”规划中学科建设要处理好五对关系
“十四五”规划研究的新坐标新方位
中辉大鹏数字电视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
职业写作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