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法的边缘性参与:深化职业教育“三教”改革的启示

2022-01-01 00:45王婷婷林祝亮
南方职业教育学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共同体职业院校成员

王婷婷,林祝亮

(浙江师范大学 a.工学院;b.行知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0)

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三教”改革的任务,旨在提高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1]。合法的边缘性参与作为一种情景学习理论,对情景的重视与职业教育的核心思想不谋而合,在一定程度上为我们思考职业教育“三教”改革提供了启示。

一、合法的边缘性参与

学习理论经过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最终发展到情景认知与学习理论[2]。情景学习理论主要有心理学取向的情景理论和人类学视角的情景学习理论。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知名学者莱夫和温格合著的《情景学习:合法的边缘性参与》一书向我们展示了人类学视野中情景学习的本质。在此书中莱夫和温格提出学习是在实践共同体中参与的过程,参与是合法的和边缘性的,参与的复杂程度和参与程度是逐渐增加的。

人类学视角的情景学习理论重视“实践共同体”的建立。温格指出“一个实践共同体拥有诸多相互明确且共享的实践和信念,以及对长期寻求共同利益的理解。”[2]学习者的身份在共同体中是可以持续再生产的,也就是从一个新手身份成长为专家身份的过程。实践共同体有共同的文化历史遗产,学习者在参与的过程中将这些文化历史遗产很好的继承下来。实践共同体是相互依存的系统,表示每个人都能在一个集体乃至社会找到自己的身份和价值。实践共同体是循环再生产的,表示每个人乃至集体都在不断成长发展。

人类学视角的情景学习理论强调社会实践的参与。学习通过对持续变化的实践的参与和理解,构成了对现实世界进行创造性社会实践的一个完整部分。它发现了我们所处社会世界的动态复杂性,也强调了学习的不断发展。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适应不断更新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满足岗位对人才质量的新需求则是我们对实践意义的理解。

学习是在实践共同体里合法的边缘性参与。合法性表示具有获得参与的资格,边缘性表示多元化、多样性,或多或少地参与到其中,以及参与实践共同体的过程中所包含的一些方式。边缘性参与关系到在社会世界的定位,变化着的定位和观点是行动者的行动轨道,是形成中的身份和共同体成员资格的一部分。作为社会实践的一方面,学习包括的是完整的人。这不仅表明学习与特定的活动有关,还表明与实践共同体有关,即意味着要变成一个充分的参与者、一个成员、一种类型的人。视学习为合法的边缘性参与意味着学习不仅仅是获得成员资格的一个条件,而且学习本身就是成员资格逐渐形成的形式[2]。总之,合法的边缘性参与是一种解读学习的新视角、新思考。学习者通过不断参与实践共同体中的实践活动,掌握共同体拥有的缄默知识。

二、“三教”改革的内涵

“教师”“教材”“教法”,总称为“三教”,与人才培养各方面息息相关,决定着职业教育的教学主导力量、教学内容以及教学途径,“三教”改革在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三个“法宝”。“三教”改革的出发点是提高学生的职业胜任能力,落脚点则是培养满足用人单位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创新型、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职业教育从规模发展转向内涵发展,国家政策红利不断释放,职教改革迎来大趋势,“三教”改革的深化为职教改革搭建框架,是其他方面建设的指路灯。

“三教”改革的根本是教师。“谁来教”是育人根本问题,不论是教材的编写与选择,还是教学新理念的落地与贯彻,都要由教师的具体工作来实现[3]。职业教育要想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建设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这是职业教育适应经济社会的进步,以及职业教育自身趋向内涵式发展决定的[4]。职业教育教师改革的重点是打造一支双师型师资队伍,全面提升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水平。

“三教”改革的载体是教材。“教材”不仅决定了教师“教什么”,也决定了学生“学什么”,是教师对学生施加的直接影响。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以教材为桥梁在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塑造中发挥作用,关系到学生在未来工作中具备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胜任能力。教材改革的重点是如何借助教学传授给学生真实的岗位知识技能。

“三教”改革的核心是教法。通过探讨“怎么教”,摸索出更适合培养学生的方法与路径,确保学生真正学到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教法改革的重点是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深化职业教育“三教”改革的启示

“教师”“教材”“教法”关系到人才培养的各个方面,决定了职业教育的教学主导力量,教学内容的适切程度,以及教学效果的好坏。深入解析合法的边缘性参与理论中的各种学习案例,探讨其对深化职业教育“三教”改革的启示。

(一)对教材改革的启示

1.课程体系体现“任务难度递增”

通过设置难度递增的任务让新手不断在新的领域驾轻就熟。在学徒制的五个案例中,尤卡坦助产士的女儿们从孩童时期,开始了解助产士的生活,了解一些基本的药草疗法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听一些难产及奇迹疗法的事例,等她们再大一些,就做一些跑腿的任务,再等她们已为人母,便开始对临产的妇女进行产前按摩,最终可以从事最了不起的胎盘分娩工作。同样,vai和gola两地的裁缝学徒最开始学习缝制帽子和衬裤,做一些便装,然后再制作外界正式的服装,最终可以制作很高级的服装。可以看出,他们作为学徒时完成的任务难度是逐渐增加的。职业院校传统的三段式课程和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所带来的弊端,让职教课程研究者转向学习领域课程和项目式课程,归根结底都属于任务引领型课程,这个转向也让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显现。职业教育的课程应该以不断发展的任务为引领,让学生深刻感知到自身的职业能力的发展,从新手到专家的成长历程,为其带来荣誉感和成就感,这也有助于培养目前国家大力倡导的工匠精神。

2.课程组织体现“从宏观到局部”

vai和gola两地的裁缝学徒在学习如何制作衣服时,是依据与衣服的制作工序相反的先后顺序学习制衣内容的,他们往往从衣服制作的最后阶段,如钉纽扣开始到衣服的缝制,再到衣服的裁剪,在这个过程中,学徒能清楚地思考前一步骤是如何有助于当前步骤的,并且依着这个顺序能降低任务失败率。可以看出,在学生对需要完成的任务有一个大致了解的前提下,学习的效率是很高的。按照我们正常的学习逻辑,往往都是先学习基础单一的项目模块,然后再完成整个的综合项目的学习,虽然步步严密,过程系统化,但当学生再次面对一个类似的任务,或者一个完整的生产成果时,便很难去深刻回忆整个工作流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有所创新。反过来,学生对要完成的任务有一个大致的认知,就相当于在头脑里绘制了一副蓝图,然后从宏观到局部,让学生清楚了解自己要达到最终目标需要做哪些“微观”的任务,以及这些任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联系,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只会不断加深理解,同时灵活地分析任务。

3.实训课程体现“全工作流程”

分布式的任务要求每个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当对一项任务进行分解时,不仅会对整个工作效率产生影响,还会对获得知识的效率产生影响,任务分的过细往往会造成信息闭塞,成员之间无法产生有效的互动交流。而工作是需要成员间的互动来完成的,虽然在实际的工作中会存在着成员之间的少许交流和有限观察,但我们也要清楚一点,仅仅当别人工作时在旁边观察是远远不够的,比如舵手要达到能够在标准蒸汽检视这一岗位中独立值班的要求,他们需要获得大量结构性知识,也就是不但能胜任之前安排的部分任务,还能把各个部分的任务组织在一起,他们是在团队成员的组织关系中逐渐成长起来的,并且团队的所有成员都掌握了有关海水与抛锚的细节。工业的发展经历了四个时期:工业1.0时期的蒸汽机时代,工业2.0时期的电气化时代,工业3.0时期的信息化时代,以及工业4.0时期的智能化时代。智能化时代是“互联网+制造业”的时代,职业院校培养出来的合格毕业生必须适应这一产业发展需求,拥有从事某一项工作的综合职业能力,综合职业能力更强调对复杂问题的分析与解决,对任务的合作与交流。因此职业院校的实训课程应达到这样一个目标:学生能对自己参与的整个工作环节乃至与此相关的工作流程都谙熟于心。这样当整个生产目标或者某个环节发生调整时,能采取及时的应对措施,从而提高整个工作效率,同时对他们个人的职业能力以及未来职业发展也会带来深刻影响。

(二)对教法改革的启示

1.教学体现“身份的建构”

“身份”这个词语体现的是一种比较稳定的自我感知,涵盖了个体看待和认识自己的方式,以及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在戒酒的酗酒者学徒制案例中,学徒戒酒成功不仅仅代表行为的变化,更代表身份的转换,新成员通过参与老成员讲述戒酒故事而对自身的身份进行建构。新成员戒酒必须学习酗酒背后潜藏的文化模式,从一个协会成员的观点去理解自己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徒就完成了自我的身份建构。可以看出,学徒的学习以及身份的建构蕴含着对团体文化的认同。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与行业企业实际的岗位用人需求相匹配,因而职业院校的教学重中之重应是做好他们从学生到行业企业用工人员的身份转换,通过工学结合,做学合一,逐步实现身份的构建与认同。而关于如何做到身份的建构,在酗酒者学徒制案例中提到新成员刚开始会参与戒酒者互戒协会的会议与讨论,这些会议与讨论倾向于强调戒酒者自己的身份、如何构建自己的身份,以及成为一个合格的从业者以后又是如何发展的,当在传授学生实践知识时便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2.教学体现“交流与互动”

实践共同体创造了潜在的“课程”,学徒通过合法的边缘性参与来学习这些课程,这些课程是具有情境性、高度互动性的默会知识。实践共同体内成员之间的话语、约束他们的社会关系、应用并制造的人工产品,以及用于制造这些人工产品的理论、方法、模型等等,都是默会知识的具体表现形式[5]。在学徒制案例中,大多新手进入实践共同体后的学习机会都来自与其他学徒之间的交流,甚至来自于其他师傅。在实践共同体中,新手通过从边缘性参与到充分参与的向心运动,他们的理解力和知识技能都得到发展,他们不断的“吸取”身边经验丰富的人的实践知识,而这都是在与经验丰富的熟手或专家进行社会性的交流与互动中实现的。此外,语言即学会谈论,也是合法的边缘性参与的关键,包括在实践中谈论与谈论实践这两种形式。戒酒的酗酒者案例中,老成员通过讲述个人如何戒酒的故事,以及在助产士案例中会谈论一些分娩经历,每一个故事相当于一个情景案例,会告诉参与者以后遇到类似的情景应该采取何种措施。职业院校的教学应体现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在完成一项任务时,知识技能水平稍高的学生可以带动水平稍低的学生,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参与感,单纯的模仿与观察不是真正的参与,要理解自己实践的意义。

(三)对教师改革的启示

“共同体”是一个要求成员的多层次参与,成员持有不同的观点,并且对活动作出不同的贡献的活动系统,“共同体”这一术语既不代表着一定是共同在场、相互认同、定义明确的团体,也不代表着一定具有看得见的社会性界线[2]。实践共同体指的是由在某一领域实际工作的人们形成的“圈子”,而新来的人将融入这个“圈子”,以及力图掌握这个“圈子”中共有的社会文化实践[6]。此外,随着新手不断合法的边缘性参与到实践共同体中,最终获得专家的身份,实践共同体总是处于不断地再生产中。职业院校的教师要想做好教学质量提升工作,必须有扎实的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但是他们普遍缺乏实践能力,企业的兼职教师又普遍缺乏教学能力。因而职业院校的教师与企业高水平技术人员组成实践共同体,既有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又有利于教师的个人职业生涯发展。

打造实践共同体最重要的是保证每一个新手老师都能顺利进入实践共同体。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要确保实践共同体文化是包容的和开放的,每一位新手老师都能较好的融入,感受到被接纳;另一方面要注重教师培养环节的质量,可以让他们在就读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时就接触实践共同体或其中的成员,有利于入职时顺利地成为实践共同体中的一员。

猜你喜欢
共同体职业院校成员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爱的共同体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论《飞越大西洋》中的共同体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