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雪茹
(呼和浩特市林业和草原局新城分局,呼和浩特 010050)
十八大以来,林草发展始终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从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为指引,到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推动生态系统功能整体性提升。再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及“十四五”规划提出的“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我市林草事业因遵循这种大格局、大战略而蓬勃发展。近期国家林草局提出:加快推进林业、草原、国家公园“三位一体”融合发展,加强保护修复,科学指导利用,推动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构筑生态安全屏障。围绕这一总体要求,呼和浩特作为内蒙古首府、草原城市,林草生态事业高质量发展,要统筹好林和草、都市和草原、保护和利用的关系。
实现融合发展,全面推行林长制和高标准建设国家草原自然公园是很好的切入点。即以“林长”为基抓保护,以“公园”为轴谋发展。
2020年11月2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意见》。会议指出,森林和草原是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基础性、战略性作用。2021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该意见,更加明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全面推行林长制是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的必然要求。全面推行林长制,就是要严格实行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制度,落实生态空间管控边界,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筑牢自然生态安全根基。通过建立林长制,明确生态保护修复的区域空间、主体责任和目标任务,着力解决本区域和跨区域的生态保护修复问题。林长制从根本上解决保护发展林草资源力度不够、责任不实等问题,切实实现山有人管、林有人造、树有人护、责有人担,让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更有保障。
立足呼市,要因地制宜科学确定林长责任区域,落实好保护发展森林草原资源目标责任制。坚持分类施策、科学管理、综合治理。对生态良好区域,加强生态系统现状的维护和保护;对生态问题突出区域,坚持问题导向,统筹好林与山、林与草的保护发展,例如在山区聚焦科学植树造林,依托林草重点生态工程,持续深入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林区着眼于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宜林则林,宜草则草;乡村重点抓绿化美化,持续改善村容村貌。
借鉴林长制先行示范区的经验,在全市范围内建立并覆盖市、县、乡、村四级,以林草长负责制为基础的林草长制管理体系,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努力构建权责明确、保障有力、监管严格、运行高效的林草资源保护发展机制,结合现有护林员、防火指挥体系,密织人员网,实现一木一草有林长,一树一花有人看的管护体系,使林草资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显著提升。
建立全方位高科技监测系统。依托以多源遥感技术为核心、地面固定监测为补充的“天上看、地面查”全区草原全方位监测体系,融合现有在建的以防火监测站为中心的“天空地”一体化防火体系,借鉴其他市区先行先试的林业有害生物“互联网+人工智能”远程监测体系,建立智能管理系统和手机、电脑终端远程访问数据库,实现林长与数据联动,实现全市资源的全面动态监测管理,从而抓好林草生态质量精准提升,推动内蒙古自治区林草工作高质量发展。
以推行林长制为契机,逐步形成保护发展林草资源的强大合力,释放出良好的治理效能。
2020 年8 月国家公布内蒙古敕勒川等39 处全国首批国家草原自然公园试点建设名单,我国草原自然公园建设工作正式启动。现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态需求为发挥林业草原作用增添了强大动力,围绕市委十二届十二次全会提出的“创建美丽青城、草原都市”的战略部署,构建高品质、多元化的草原自然公园产业体系。
草原自然公园是指具有较为典型的草原生态系统特征,有较高的保护和合理利用示范价值,以保护草原生态和合理科学利用草原资源为主要目的,开展生态保护、生态旅游、科研监测和自然宣教等活动的特定区域。草原自然公园是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草原保护、发展草原旅游、传承草原文化、规范草原合理利用的重要抓手,开展草原自然公园试点建设,能够实现生态保护与利用共赢。
敕勒川国家草原公园是呼和浩特市国家自然公园试点区域,目前,敕勒川国家草原公园以万亩草场为基底,建设有内蒙古少数民族群众文化体育运动中心、蒙古包会议中心,融合了草原文化传播、草原观光旅游等功能,打造成集生态保护、生态旅游、科研监测和自然宣教为一体,独具鲜明民族民俗文化特色的美丽公园。
2.2.1 加强高校合作,科学制定发展政策
呼市地区草原一般为平原丘陵温性草原和山地温性草原,草原生态系统物种相对单一、生物多样性不够丰富,要保障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防止系统退化需要恰当的人工干预,因此,需要加强与高校和研究团队的合作,划定试验区域,开展长期研究、监测,从而给草原的良性发展提供科学支撑,让发展政策的制定更加科学合理。高校和研究团队的合作能进一步促进草原健康发展及草原质量提升,增强草原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同时,科研团队的加入进一步优化和总结草原生态修复技术和模式,有利于建立不同区域、不同类型退化草原生态修复示范区,集成、熟化技术,为大规模开展退化草原生态修复提供可复制、可操作的技术模式。
2.2.2 培育林草龙头企业,推动林草业转型发展
培育林草产业龙头企业,如蒙草,鼓励优良草种繁育、推进品牌建设,如充分利用丰富的野生草种资源和区域的气候条件优势开发商品草种,逐步摆脱对国外进口的依赖。培育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管护成本低的观赏草,营造多彩花镜,将草原公园打造得更加美丽。
充分发挥出林草业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在公园背靠的大青山前坡发展经济林果、林下经济及花卉苗木等产业,以公园辐射周边,带动周边林业产业转型发展,推进林业草原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促进绿色惠民富民,增进人民群众保护发展林草资源的获得感。
2.2.3 拓展自然文化价值
充分挖掘敕勒川草原上的蒙古包的文化宣传功能,探索建设展示草原特色植物、动物,草原特色文化的展厅,开发包含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文创产品,打造文化名片。
牢牢把握林草业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以林长制实现林草全方位监管,以国家草原自然公园实现林草产业的转型发展,在充分尊重自然规律,精准施策,科学制定生态建设中长期规划的指导下,精准提升森林草原质量,以点带面,面面兼顾,面面开花,推进林业、草原、国家公园“三位一体”融合发展,努力再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美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