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淑珍
(江门市江华小学 广东江门 529000)
数学思维训练是数学学习中必不可少的活动,思维训练更是教师在讲课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但小学生的数学思维需要在长期的训练中逐渐养成,所以需要教师运用恰当的方式将思维训练贯穿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地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但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仍然存在种种问题,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数学课堂效率,阻碍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养成。
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大部分教师都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手法,教师一味用抽象的言语向学生讲解教材上的知识。即便新课改已经深入推进,还是有部分教师在教课时只注重对数学知识的讲解,没有做到调动课堂氛围,吸引学生的兴趣。
受以往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在教学生数学知识的时候,过于注重学生的数学成绩,忽视了对他们数学兴趣的培养和数学思维的锻炼,导致学生升学压力大,面对老师和父母的催促慢慢形成自卑、不愿积极学习的状态。
在当前的课堂上,很多教师没有重视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仍然让学生以被动式的学习状态接受知识[1],没有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难以让学生形成自主思考、学习的习惯,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这也是当时小学数学课堂的问题之一。
被称为儿童心理发展泰斗的皮亚杰认为,“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具有逻辑思维能力和掌握抽象复杂概念能力的人。”在当前科技发展迅速的时代,数学成为最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是一门重要的学习工具[2]。想要学好数学,学生必须具备强大的思维逻辑能力,单靠课本上生硬的知识,生搬硬套是绝对不可行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在不断的思维能力训练中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逻辑思维是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重视对学生的思维的培养和训练,能为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生涯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为我们现代化社会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追随时代发展。
数学知识和生活的联系十分紧密,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在讲解过程中将数学知识和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创设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解题方法,保证学生对解题思路的正确掌握[3]。由于年龄小,小学生对很多事物都还没有接触过,在解决一些较复杂的数学问题时,很容易被老师所讲的知识所禁锢,不能跳出这个思维圈,甚至容易将简单的数学问题复杂化,这就要求教师发挥好自身的引导作用,把问题转换切入点,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帮助学生理解问题,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解题思维。
例如,讲到六年级的百分数这一章节时,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折扣、成熟、税率、利率的含义,让学生掌握这些方面的简单计算,理解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为此,教师可以从学生生活中的事情入手,如学校旁边的超市打折,教师就可以问学生“我们门口的超市最近搞了很多促销活动,同学们能不能说一下你了解的促销商品是怎样促销的。”同学们回答完打折之后,“记者”问同学们“你们认为超市主人所说的商品打折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超市里会员可以打八折,你们认为这个八折是什么意思?”利用学生生活中的事件引入教学内容,顺利引出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为学生解释八折就是按商品原价格的百分之八十出售,八折是80%,是8/10,然后带领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使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下,真正理解百分数的含义以及百分数的运用。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要摒弃传统教学模式,根据数学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采用开放式教学、变通式教学、问题式教学等,提升自己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开放式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拘泥于一种固定的模式,利用开放式的设问,首先吸引学生的兴趣,接着由问题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乐趣[4]。开放式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问题的结果,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路也都具有开放性,学生面对同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不同的结果,运用不同的解题方法,得出不同的结论。这种教学方式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
师生之间良好的沟通是学习数学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数学知识对小学生而言复杂又难懂,一定需要老师在某些方面起到引导辅助的作用,这就要求老师在课上要求学生回答问题时,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重视那些内向的学生,不能让有问题不敢言的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不断地积攒问题,最后在困惑中逐渐丧失对学习的兴趣。学生们的基础和行为习惯各有不同,教师要深入学生群体,照顾到每位学生的学习状况,提高数学课堂效率,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新课改要求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在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的态度,这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都会产生有益的帮助。计算能力不足往往是学生数学不过关的重要原因之一。良好的数学成绩需要灵活的数学思维和强大的数学计算能力,二者缺一不可,这就要求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在课上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一味地让学生刷题,教学生做题的固定方法,模式化地帮助学生取得可观的成绩,但却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舍本逐末。
对小学生来说,爱玩好动是她们天性,如果当代教师还沿用传统教学模式,用老套的说教来“强迫性”地让学生接受,会严重扼杀学生的学习欲望,无法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计算问题时,要有层次性,从简易到困难,让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自主计算学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例如,老师可以将课前的五分钟留给学生,每节课都为学生准备一道计算题,利用课前时间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课上也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带领学生认真计算,总结思路。课下布置好作业,将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这一任务贯穿整个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