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建
(天津音乐学院 思政教学中心, 天津 300171)
2020年9月4日,习近平致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第六次会员大会的贺信中指出:“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老一辈革命家和老一代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培育形成的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1]延安精神作为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形成于革命战争年代,又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最终胜利提供了重要精神力量。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延安精神同样激励人们不断奋斗、砥砺前行,是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重要思想武器。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如何传承和弘扬延安精神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其重要的责任和使命。本文试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剖析延安精神的丰富内涵,分析延安精神融入艺术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可行性和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为艺术院校大学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延安精神建言献策。
延安精神是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的革命斗争中逐渐形成的优秀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对于延安精神的内涵及重要性,我们党的主要领导人曾有过丰富的论述。1949年10月,毛泽东曾指出:“我并且希望,全国一切革命工作人员永远保持过去十余年间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工作人员中所具有的艰苦奋斗的作风。”[2]邓小平1980年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一定要宣传、恢复和发扬延安精神,解放初期的精神,以及六十年代初期克服困难的精神。”[3]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弘扬延安精神,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始终牢记‘两个务必’,保持延安时期那么一种忘我精神、那么一股昂扬斗志、那么一种科学精神,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懈奋斗”。[4]近年来,我国学者也对延安精神进行了大量研究。张金锁教授在《延安精神》一书中将延安时期形成的抗大精神、南泥湾精神、张思德精神等概括为延安精神的原生形态。[5]于贵平教授在文章中将延安精神归纳为:自立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6]许启贤主编的《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中指出:“延安精神的核心是革命的理想主义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其主要表现是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思想作风和创业精神。”[7]纵观学者们的观点,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角度出发,结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际,本文试将延安精神阐释为:崇高的理想信念;服务人民与奉献社会的人生追求;艰苦奋斗与开拓创新精神;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延安精神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关系密切,尤其是“基础”课,将延安精神融入“基础”课教学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具体表现为延安精神内涵与“基础”课课程内容、教育目标在本质上的高度耦合;艺术院校的专业特点为延安精神的融入架起了桥梁;延安精神的融入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内在需要。
“基础”课作为面向高校一年级学生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涉及人生观、理想信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以及法律等思想引领和知识传递。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崭新的大学生活,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崇高的理想信念,引导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激发其创新意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其道德素质和法律素养。延安精神同样蕴含着崇高的理想信念,高尚的人生追求,不怕吃苦、艰苦奋斗等精神。将延安精神融入“基础”课,同样旨在培养学生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人生追求,实事求是的人生态度,引导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锻炼其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意志品质。因此,“基础”课和延安精神分别在内容和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等方面高度耦合,这些都为延安精神融入“基础”课提供了前提和可能。
由于抗战需要,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创办了多所高等院校,如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中国女子大学和鲁迅艺术学院等。其中,鲁迅艺术学院培养了大批抗战文艺干部,大批文艺工作者创作了大量抗战题材的文艺作品。例如歌曲《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歌剧《白毛女》等。这些作品不仅振奋了民族精神、激发了抗战热情,而且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面貌,在推动抗战胜利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这些文艺作品本身及其创作过程所蕴含的精神财富,丰富着延安精神的内涵,教师应积极将其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断加以传承和弘扬。同时,艺术院校因其特有的专业特点(开设音乐表演、舞蹈、影视等相关专业),对于通过演绎艺术作品的形式以对延安精神进行传承和弘扬具有显著优势,为延安精神生动融入“基础”课,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架起了一座桥梁。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指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要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8]当前,我国“00后”大学生已经迈入大学校门,传统的课堂讲授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成长成才需求,这也迫使高校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不断创新。以艺术院校为例,面对艺术院校学生,教师应结合学生的文化基础和专业特点,探索将延安精神融入“基础”课教学以拓展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为重点,覆盖至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等环节。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融入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相关史实,挖掘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在原有教材主体内容基础上,丰富教学内容,选择合适故事和案例,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符合艺术院校学生个性特点,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
为有效地将延安精神融入“基础”课教学,教师应在充分抓住其可行性的基础上,坚持正面教育原则,身先示范,夯实理论基础;坚持隐性渗透原则,润物无声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坚持“内容”为主,形式服务内容原则,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提到:“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9]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经过革命斗争凝炼而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是经过大量研究和历史的锤炼,以及革命建设和改革等实践证明了的正确意识形态和科学理论,理应被当代大学生学习研究,并加以传承和弘扬。因此,将延安精神融入“基础”课教学,肯定是一次理论知识的充分阐述过程。首先,教师应对延安精神产生高度认同,对延安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形成历史进行深入研究,教师对这一科学理论的认同和掌握是将其有效融入教学过程的前提条件。其次,教师要根据延安精神内涵与教材内容、课程教学目标的耦合度,将其融入“基础”课不同章节教学中,例如服务人民与奉献社会的人生追求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融入第一章人生观教学;崇高的理想信念融入第二章理想信念教学;艰苦奋斗与开拓创新精神融入第三章中国精神教学。延安精神和第四章的革命道德相关内容具有直接联系,经过融合,更容易引起学生共鸣。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可以加入一些延安时期相关视频资料,这样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同时也更自然顺畅地引入延安精神内涵,效果更好。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开设革命精神相关选修课以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等“四史”教育结合起来,为更好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奠定理论基础。
“成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渗透性的特征。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性,就是像春雨一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就是使教育的渠道丰富多样,细致入微;就是引而不发,使受教育者觉得是自己按照自己的意志和愿望在选择方向。”[10]艺术院校大学生个性鲜明,普遍注重专业课学习,一些学生对思政课,甚至其他文化课不太感兴趣,加之思想政治课的理论内容偏多,这就容易导致一些学生对其存在偏见,认识不到其对自身成长成才的价值所在。但是,如果教育者采取隐性渗透的教育方式,在不知不觉中将延安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比如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等环节,都能有效缓解因采取单一课堂讲授方式产生的枯燥感,有利于提升教育效果。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融入蕴含延安精神的历史故事,播放延安时期纪录片,或者根据专业特点,排演延安时期的历史剧。在艺术院校,思政课教学部门还可以联合团委等其他部门组织以延安精神为主题的艺术实践活动,再现延安时期经典红色艺术作品,无论参演学生还是现场观众,都会在艺术作品中感悟到革命先辈们在延安时期为争取抗战胜利,实现民族独立而彰显的红色革命精神。此外,在艺术院校的音乐表演、音乐学理论、舞蹈表演、影视表演等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同样可以将延安精神等红色基因融入其中,或者充分凸显专业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这些都是对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主渠道作用的有益补充,坚持做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对于艺术院校学生,通过这些隐性渗透的教育方式,既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也是对红色革命精神的传承与弘扬,提高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同度,最终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在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中,内容是事物存在的基础,从根本上说,有什么样的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形式;事物的内容发生了变化,其形式迟早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11]在延安精神融入“基础”课教学中,应坚持“内容”为主,“形式”为内容服务的原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直遵循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教育规律,内化于心就是理论知识内化为学生头脑中的价值体系和思想体系的过程。在延安精神融入“基础”课过程中,师生都应坚持“内容”为主的原则。教师应把延安精神研究透彻,熟悉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的奋斗史,真正将延安时期形成的宝贵革命精神原汁原味的传递给学生,使其入脑入心。当前,互联网迅速发展,学生热衷于使用各种网络平台、短视频软件等媒介,更期待教师能够将这些媒介引入课堂教学,使用“微课”的形式丰富教学手段,创新教学形式。但是教师应更理性对待课堂教学的新“形式”,在必要时恰当合理地运用网络媒介,勿使眼花缭乱的“形式”掩盖了真理的魅力,防止为了迎合学生,过分追求形式的新颖而忽略了理论知识的传授。因此,教师在创新教学方式方法的同时,应坚持“形式”服务于内容的原则,正确引导学生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理论的学习和内化上,以实现教育目标。
综上所述,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战火硝烟中用血和泪铸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当时激励着大批有志青年克服重重困难奔赴革命圣地延安,鼓舞着广大战士英勇奋斗,直至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在新的时代,延安精神在国家、社会和个人等层面都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即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广大艺术院校教师应结合院校和学生特点,积极将延安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以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以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不断提升艺术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