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职教集团机制改革研究与探索
——以广西茶业职教集团为例

2021-12-31 16:52:16黄海珍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茶业职教产教

黄海珍

(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6)

全球职业教育发展的路径证明,没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没有职业教育与产业的高度融合,现代产业体系就缺乏基础,产业转型升级也无法实现[1]。职教集团在当前阶段是我国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紧密合作的纽带。职教集团自1992 年产生以来,得到快速发展,尤其近几年,随着职业院校对产教融合发展平台的需要,职业院校积极推进职教集团建设,职教集团数量急剧增加,截至2016年底,我国的职教集团总数已达1406 家[2],职教集团化办学已成为我国职业院校实施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重要形式,为产教深度融合探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教职成〔2015〕4 号)明确:“开展集团化办学是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系统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完善职业教育人才多样化成长渠道的重要载体;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促进优质资源开放共享的重大举措。”

一、产教融合背景下职教集团机制改革的现实诉求

(一)职教集团运行机制不健全

职教集团“集而不团”是当前职教集团化办学过程中碰到的主要问题。我国建立的职教集团,更多是依靠契约建立,尚未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集团建设依托章程管理,但大部分集团配套制度不健全,缺乏明确的考核激励政策和进退机制,集团章程和相关规章制度对成员单位制约有限,集团成员对话及协商活动难以持续开展,集团各方利益没有得到很好体现,难以形成常态化工作机制。此外,地方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对职教集团的资金投入及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大,为企业、地方解决技术、生产、经营等资源共享问题力度不足,能真正通过科技转化为企业生产一线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成果还未形成集团效应[3]。

(二)职教集团多元协同育人有待提升

人才培养是职教集团的一个重要职能,职教集团作为一个多元主体组建的多方利益共同体,能汇聚各方关于人才培养的意见和观点,促进人才培养链、产业链和利益链的有效融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尽管当前职教集团在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各企业单位在职教集团运行中的办学主体地位还没有完全确立,行业企业深入参与、全程参与、全程监控、多方评价的人才培养、创新创业、技术研发与推广等机制还不健全,企业参与集团化办学的动力机制和激励机制不够成熟,集团化办学过程中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中高职企业多元办学格局还没有很好建立起来[4],集团多元协同育人还有待加强。

(三)职教集团内涵发展水平低

职教集团的功能不是成员单位功能的简单叠加,而是将原来的局部功能加以放大、整合或转化[5]。从我国当前职教集团化办学实践和已有研究成果来看,我国职教集团化办学内涵发展水平还比较低,集团内部就业率、集团科技成果内部转化率、集团专业—产业契合度、集团课程—技术契合度、集团内部升学率、集团人员内部兼职率、集团内部中职—高职衔接度等评价指标方面还远未达标[5],还需要集团内单位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强化集团内涵发展。

二、产教融合背景下职教集团机制改革定位

(一)构建多元利益相关者共治的组织结构

职教集团是多个利益主体的集合。因此,要充分发挥职教集团在促进校企合作培养人才、师资队伍建设、员工培训、技术研发等方面的作用,需要实现集团组织构成的多元化,加强对集团成员的管理,让集团成员充分代表学校、行业、企业、地方政府等各个利益主体的利益,并从中选拔具有服务精神、奉献精神和号召力的人士担任带头人,以充分发挥集团在资源整合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能力。

(二)重视集团制度建设,形成良好运行机制

集团章程和相关规章制度的制定及有效执行,是职教集团职能得到有效发挥的前提。《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指出,要建立和完善集团内部治理结构和决策机制,提升内部聚集能力,促进集团成员的深度合作和协同发展。因此,职教集团建设必须把集团章程和相关规章制度建设作为首要任务,健全民主决策机制,明确集团成员的职能、人员构成、职责分工等具体内容,建立健全职责明确、统筹有力、有机衔接、高效运转的运行机制[6]。同时要加强对章程和规章制度的培训工作,使章程和制度成为集团内成员共同遵守的基本规范,保障职教集团的可持续发展。

(三)采取多种举措,保障集团治理的专业性

职教集团是多元利益主体结构,集团的决策需要满足成员单位的要求。为了提高集团治理的专业性,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保障。一是集团选择决策成员时,要优先选择那些关心职业教育的发展,并对职业院校、职业教育规律有相应认识的成员,以提高履行职责的专业性。二是完善职教集团组织机构,设立秘书处、专业建设委员会等专门的内部工作和协调机构,使这些专门部门为集团决策提供专业建议。三是对成员单位开展关于职业教育、职业院校及人才培养方面的培训和学习,加深成员单位对职业教育的认识,积极主动参与校企合作。

三、产教融合背景下广西茶业职教集团机制改革的尝试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与广西农垦茶业集团有限公司牵头组织成立了由广西产茶大县的7所中职学校、2 所高职院校、4 个行业协会、26 家企业、3 个科研机构共45家单位组成的广西茶业职业教育集团。集团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为宗旨,以推进中高职衔接、产教深度融合为工作重点,助推广西茶产业发展。

(一)创新集团管理模式,搭建产教融合平台

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是职业教育集团良性发展的基石和保障。广西茶业职教集团设立了秘书处,建立了茶叶专业建设委员会、技术研发与科技服务委员会等5 个专门委员会,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为集团的秘书长单位。在秘书长单位牵头带领下,围绕广西区域发展规划、产业结构特点、行业人才需求,促进多方资源共建共享,搭建一批产教融合平台,确保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

1.关注实践技能培养,建立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

对接现代农业产业链,聚集政府和茶业、食品加工、农产品流通、环境艺术等行业企业,以及科研院所的资源,搭建跨区域、跨行业、跨界、多元化应用技术集成协同创新实践平台,融入“标准+、健康+、技术+、文化+、品牌+、互联网+”理念的一系列对接茶产业链、校内外互补共享的技艺一流的国家级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依托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的建设,联合企业建设农业机械装备实训中心、智能农业技术实训中心、农产品加工与检测实训中心、农产品冷链物流技术实训中心、农产品电子商务实训中心、农业环境规划与产品设计实训中心、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中心、边境职业教育联盟共享实训中心等八大实训中心,深化涉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专业建设与现代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服务现代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2.关注技术研发,建立广西特色茶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依托广西红茶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广西所属的中国地理标志茶产品保护地(横县茉莉花茶、六堡茶、南山白毛茶、西山茶、凌云白毫茶、三江茶、龙州乌龙茶、昭平茶)的资源优势和历史文化价值,与当地政府、茶产业龙头企业合作拓展共建凌云白毫茶、南山白毛茶等系列特色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集聚力量对中小微茶企在茶树栽培、茶叶加工的关键技术问题开展技术攻关服务,并建立成果转化服务中心,开展茶产业成果转化,实现科技成果市场价值,为茶企业高端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3.关注沟通协调,搭建信息共享、技术交流与业务合作平台

利用新媒体,建设“广西茶业职教集团”网站,网站包括《集团概况》《集团动态》《集团建设》《现代学徒制》《中高职衔接》《政策法规》等栏目,将茶业职业教育各项资源在网站共享,为集团成员之间的信息共享、相互交流提供平台,激发茶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茶类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及中高职有机衔接,带动了广西茶业职业教育共同发展,提高了茶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二)优化合作模式,提高成员参与度

1.依托职教集团内众多企业和院校,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和中高职衔接

一方面,改变传统的学校与企业一对一合作开展人才培养的方式,采取学校同时与集团内多个企业合作办学的方式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既满足了学生学习多种技能的需要,也解决了中小型茶企业无法全方位参与的难题。如集团内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与广西农垦茶业集团、广西金花茶业有限公司、广西正久茶叶有限公司等茶叶企业合作实施现代学徒制,推行“一徒多师、轮岗轮训”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形式,与企业签订人才共育协议,采取订单、定向培养方式,深化茶产业链“跨界融通,育训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助推茶产业高品质发展。另一方面,集聚集团内学校及行业企业等各方资源,着手解决县级中专学校教育教学面临的现实困境,对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科研项目建设等方面给予专业指导。同时做好五年一体化专业设置、联合开展试点专业招生工作,开展人才培养研讨,共同开发“三段式”“2+3”五年一贯制的课程体系,开发工学结合专业核心课程并制定课程标准,推进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提升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成效。

2.探索职教集团实体化运行,共建茶产业学院

如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与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六堡茶保护地梧州市人民政府开展战略合作,联合梧州中茶茶业有限公司、梧州市茶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六堡茶国际交流促进会等共建集“人才培养、企业培训、咨询服务、成果转化和品牌建设”五位一体的“六堡茶产业学院”。产业学院主要面向六堡茶产地招收高中毕业生、退役军人、茶企员工、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针对六堡茶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深入开发六堡茶叶绿色种植、标准加工技术、传统技艺、品牌策划项目等本地化特色课程和教学资源,实施“分类教学、模式多元、学制弹性”的人才培养方式,为产地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本土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助力六堡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3.以专业为纽带,实现资源共建共享

广西茶业职教集团内有7 所中职学校,主要是茶产地的县级中职学校。为帮助这些中职学校快速提升办学水平,依托集团,各成员单位以专业建设和项目合作为纽带,建立远程双向视频教学系统,实现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同时帮扶集团内中职院校完善课程开发、师资培训与实训基地建设,开展校企合作和产学研结合,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强茶叶专业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等项目的合作申报,全面提升中职办学水平。

(三)建立多方参与的决策机制,完善集团治理

在以集团章程和集团各项规章制度规范集团成员外,建立多方参与集团决策的机制,确保决策与执行的有效衔接。第一,实行集团发展年会制,每年召开集团会议,总结回顾年度工作成效及存在问题,并就下一年度的专业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共建共享、企业员工培训、校企技术研发项目合作、中高职合作办学、现代学徒制建设等重大问题展开研讨,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推进年度工作开展。第二,实行灵活的委员会会议制度,针对集团发展碰到的问题,灵活召开委员会会议,及时解决问题。第三,以举办“职教活动周”“校企人才培养对接会”“茶业展销”“技能大赛”“斗茶大赛”“无我茶会”、中高职合作论坛等活动为载体,开展校校联动、校企合作等各项合作,进一步完善集团多方参与的对话协作机制。

猜你喜欢
茶业职教产教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中国市场(2021年34期)2021-08-29 03:25:38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返乡,闯出茶业一片天
海峡姐妹(2020年8期)2020-08-25 09:30:18
林秀娟 茶业“双师”
海峡姐妹(2020年5期)2020-06-22 08:25:54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6:56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商周刊(2018年22期)2018-11-02 06:05:30
贵州茶业大事记
贵茶(2018年6期)2018-05-30 09:53:32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
华人时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0
茶业新星——“冷泡茶”
广东茶业(2016年4期)2016-02-27 11:13:01
职教要做好迎接“慕课”挑战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