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晚清藏书家曹元忠的诗歌创作

2021-12-31 11:39潘利平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8期
关键词:李商隐诗人

潘利平

(宁夏师范学院 文学院,宁夏 固原 756099)

曹元忠(1865—1923),字夔一,号君直,又号云瓿,晚号凌波居士,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君直少时读书颖悟,光绪三十一年(1905)起入京任职,先后任玉牒馆汉校对官、学部图书馆纂修、礼学馆纂修、实录馆详校官、资政院议员等职,清亡后以遗老自居,闭门不出而专事著述,生平事迹见于曹元弼《诰授通议大夫内阁侍读学士君直从兄家传》(《笺经室遗集》卷首)。据其弟所写《家传》记载,其著作按其逝世时间为标准分为三类:一是君直生时已刊行之书,如《礼议》《司马法古注》《荆州记》《乐府补亡》《蒙鞑备录校注》,除《乐府补亡》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太仓陈夔刻本存于国家图书馆,其他几部著述的刻本在复旦大学图书馆皆有所存;二是已定稿未刊行之书,此类仅有《三儒丛祀录》一书,目前仅存一份抄稿本,存于复旦大学图书馆;三是未及写定编简之书,此类书经其弟曹元弼的弟子王大隆“精心详勘、拾遗、订误出入十年,网罗放失,总编为《笺经室遗集》二十卷。”[1]

《笺经室遗集》为曹元忠晚年所撰,凡20卷,其中文16卷,诗4卷,为曹元忠死后,由王大隆编成并作跋,钱同寿、冒广生作叙,民国辛巳年(1941)由吴县王氏学礼斋铅印,后收录于《清代诗文集汇编》第790册。王大隆(1901-1966),字欣夫,号补安,后以字行,祖籍浙江秀水,后其祖移居江苏吴县,遂为吴县人。整理和编著有《许庼学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藏书纪事诗补正》等。钱同寿(1866-1945),华亭人,光绪二十年举人,精研《三礼》。冒广生(1873-1959),字鹤亭,号疚斋,江苏如皋人,著作有《小三吾亭诗文集》《疚斋词论》《冒鹤亭诗歌曲论著述》《四声钩沉》《蒙古源流年表》等。

《笺经室遗集》中包含《锡福堂诗词稿》这一君直主要诗歌集,由于有些作品亡佚,王欣夫所收诗文不过十之六七而已,但目前未在别处发现君直之诗歌,因而君直留存之诗歌应是全部收录于《笺经室遗集》十七至二十卷,共计486首,均为近体诗,律诗、绝句皆有涉及,以七律为主。

文章就《笺经室遗集》中的486首诗进行题材内容方面的研究,除124首集句诗之外,大致将其诗歌按题材内容分为三类:其一是在晚清时局动荡下,记载诗人对政治现实进行反思的讽喻诗;其二是诗人与友赠答唱和、交游往来的酬唱诗;其三是记录诗人晚年感叹人生或由生活小事引发感慨的抒情诗。最后单独分析集句诗这一特别的存在。

一、讽喻诗

曹元忠青壮年时期恰逢清朝末期,为官空有报国志,动荡时局生忧怨。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君直,怀有强烈的忧患意识,面对晚清社会的风云变幻,诗人内心备受煎熬,因此其诗歌中多变乱世事中的喟叹,体现较深的历史反省。汪荣宝在《西砖酬唱集序》曾言:“咸以诗歌之道,主乎微讽,比兴之旨,不辞隐约。”[2]《中国文学大辞典》中载:“晚清西昆派重倡《诗经》比兴微讽之旨,善取玉溪生华文谲喻之体,以寄托乱离衰世之悲愤忧伤。”[3]讽喻诗是诗人对晚清时局、人生际遇等进行真知灼见的探索,或从正面作出评判,或从侧面发出讽刺而撰写的诗篇,约有七十余首,其目的在于“美政清诗众口传”[4],相比较于其他三类诗歌,讽喻诗在内容和思想上较沉重。

君直之讽喻诗多影射时局、反应社会现象,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揭露现实生活中的现象、描写时局。这类诗中较有代表性的有《银河》:

青青莫道有情天,隔着银河便可怜。

修到神仙犹课织,聘如天帝尚论钱。

绛河傥许微波托,灵鹊何劳恨海填。

岂独王昌阻消息,红墙相望是人间。[5]

这是一首典型的影射社会现象的讽喻诗,讽刺了晚清社会入官须贿赂的丑恶现象。诗中的“银河”象征阻隔,是牛郎织女的阻隔,也是没有钱财的士人升官之路上的阻隔,青天指的是官府阶层或掌管官吏选拔的上层。采用虚构手法写天帝嫁女也要论钱,织女是神仙尚且要缴纳纺织的赋税,更不要说人间,讽刺现实社会中的卖官鬻爵、做官受贿现象,“微波托”即“托微波”,曹植借微波传达美好的情感与洛神,此为传情达意之典。假如微波可以传达情感,灵鹊又何须像精卫填海般费力呢?反问语气更有反讽的意味,即:做官还是需要金钱铺路。而王昌是莫愁女的意中人,“宋玉东墙”可望而不可即,难以收获理想的爱情,“岂独”二字说明现象的普遍,也由银河转人间,再次表明主题:现实社会想要做官、升官就需金钱铺路,上层官员的腐败现象已是普遍存在。

这类诗还有很多,如描述官员“择肥而噬”,“利嘴钻求遍,嘘声恫喝便”的《蚊》[6];展现地方小官吏趋炎附势之态,“有孔即钻营,惯作趋炎态”的《蝇》[7];写晚清“时局翻千古”[8],一向称尊的华夏正统不得不割地赔款、卖国求荣,出现“正朔奉殊方”的《重有感》[9]。

另一类是通过品评历史人物或事件以达到借古讽今的目的,正如李商隐的咏史诗一样,君直的大多数咏史诗亦是借咏史以讽时。这类诗中较有代表性的有《彰德感魏武帝事》:

手横铁槊定山河,百战归来对酒歌。

今日乌桓谁北伐,孝廉我已愧公多。

一征能使山戎服,乱世奸雄可厚非。

不是金源岁封墓,谁知殊俗镇余威。[10]

此诗先是描写了曹操手持铁槊定山河的豪迈气概,“横槊赋诗”出自苏轼的“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11],后指能文能武的英雄的豪迈气概,接着继续写曹操的事迹,历史上曹操曾北伐乌桓,也曾在二十岁时被举为孝廉、担任郎官,曹操亲征可使山戎臣服,“乱世奸雄”是对曹操过分否定的一个评价,即使身死,曹操的威名也震慑着遥远的地方,使敌人不敢来犯。诗人借赞颂曹操来关照现实,晚清时期可谓内忧外患,内有统治者荒淫腐败,外有侵略者挑衅掠夺,面对沉重的政治危机,诗人生出强烈的危机感以及对统治者失望的情绪,呼唤像曹操一样的英雄来救国,可现实中已无像曹操一样“一征能使山戎服”的英雄,以此表达诗人在历史与现实的对照中触发的危机感以及忧国忧民的情怀。

这类诗还有很多,如写比干“载主又东征”,却被“剖心自尽宗臣分”[12],最后“独有丰碑立至今”[13],借此表现对贤将未遇明主的惋惜之情的《比干墓》;写汉高祖“手提三尺赴功名”[14],求贤下诏定天下,在其死后却被吕氏霸占政权,感叹英雄误聪明的《汉高帝》,此诗和同时期李希圣的《闻到》一诗相同,都是侧面讽刺慈禧太后执政之事;亦有借写汉武帝一生中的几个夫人,虽都是“千古佳人”,却也都是“有情终气短”[15],以此咏汉武帝把国家政治看得比儿女情更重要的《汉武帝》。

此外,君直还有多首以《咏史》为题的组诗,均为怀古伤今之作,手法上婉而多讽,把历史上的事件与今朝对比,具有政治上的美刺作用。

二、酬赠诗

晚清西昆派和宋初西昆派一样,不但诗崇李商隐,而且喜欢彼此之间唱和,赋诗纪事以往来。君直是“吴下”西昆派的代表人物,且生逢乱世的诗人经历了更多的离别、送别,诗中自然不乏酬唱交际之作,君直诗中涉及赠别、唱和、题画、贺寿之人情往来诗篇皆归于此类,共计120余首。

赠别诗的标题中多含有“送”“别”“赠”等字眼,其中多是既有哀婉惆怅的依恋与不舍,又有旷达乐观的希冀与祝福,酬赠诗中较有代表性的有《依韵别邃庵兄叔彦弟》:

丧乱归来卧一邱,吾生与世更无求。

惟仰屋空梁燕饥,惯看天白浪鸥间。

逐桃花开流水去,偶因桂树小山留。

如今且访元贞子,雨笠烟蓑上钓舟。[16]

此诗为诗人与其兄曹邃庵、其弟曹元弼分别时所作,在动乱的时局下,经历过丧乱的兄弟三人刚刚归来一处,现在又要经历分别,诗人余生已别无所求,“惟仰”对“惯看”,见惯了外界的风浪,再看着眼前空空荡荡的房间,只有饥饿的梁上之燕。“桂树小山”的意象出自刘禹锡的“淮南桂树小山词”,淮南小山为楚辞《招隐士》作词,结合下句“雨笠烟蓑上钓舟”的隐士形象,表明了诗人对别后情境的想象,暂且和朋友闻远一样做一个烟蓑小舟上垂钓的隐士。此诗语言平直、对仗工整,诗人借离别来抒情,借诗一吐胸中积愤,最后心境趋向豁达,姑且在乱世先做一隐士,或许以后尚可“偶因桂树小山留”。

此类诗歌还有许多值得注意,如写诗人与朋友共勉,“成阴还是春来叶,莫到平烟废绿时”[17],要珍惜时光,做事要趁早的《赠孙君培》;写诗人送别一同下第的友人的《送太仓萧孙竹出都》,“戒涂慎眠食”[18]是临行前的叮咛,“将离忽沾巾”[19]是与友分别的依依不舍;写诗人与友“吴市重逢笑口开”[20]之喜悦的《赠邵阳魏克威》。其《赠天韵阁主》更是以其工整绵丽被陈衍赞为“犹出入于温、李之间者也”[21]。

酬赠诗不仅是诗人与友人之间彼此唱和所用,也讲究“韵”的用法,如《和金溎生太守冰泉诗即用元韵》《酬绍岑学使用东坡粲字韵见赠作》《和绍岑学使酒字韵》《酬耿伯斋郎中即依原韵 》等。

在酬赠诗这一类别中,诗人的各种题词也占据相当大的一部分。题词题画既是一种文人风尚,也是官场应酬的一种,如受人所托为其父遗像所题《叶兰生丈遗像其子畹伯属题》(卷十七);诗人为其友收藏的印章所题《题赵君默所藏秦权汉印》(卷十七);《题卓鉴秋所藏松雪书高轩过真迹》《题松江吴挹珊同年拜梅图》《题画》《题晚翠轩遗集》等篇亦是如此。另有贺寿诗《冒年伯母寿诗》《金山钱母王太夫人八十寿诗》《陆文端公吴夫人八十寿 》等。

君直虽诗法李商隐,但其酬赠诗却不似李诗的语言那般绮丽、浓艳,此类诗语言较平直,通俗易懂,因是互相酬唱、交流之作,作诗时更见其对仗、工整,诗人之间的酬赠唱和一方面可以满足日常交际、促进彼此情感的交流,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研讨、增进诗艺。

三、抒情诗

君直之抒情诗以集中抒发诗人在生活中激发的思想感情为特征,多为晚年感慨往昔之篇,相比较于讽喻诗所抒发的政治上的忧患,此处的抒情诗不似讽喻诗那般犀利,诗中多有时间的出现,主要是诗人记录生活中抒发的感慨以及诗人所生活的年代发生的事件。这一类诗词在《笺经室遗集》中约有九十余首,君直的此类诗中较有代表性的有《乙卯重入都门感赋》:

羁魂怕听大招些,重入修门足怨嗟。

坐惜江山非故国,回看冠盖尚京华。

尊前遗事谈天宝,座上流人见永嘉。

独有灵和旧杨柳,迎来送往总成衙。[22]

此诗有明确的时间记载,乙卯年诗人已51岁,因《大招》是写四方之凶险及故居之美,所以漂泊在外的旅人害怕听到别人吟唱《大招》,修门即国都之门,诗人重新回到此处,心里满是怨恨叹息,可惜此时的江山已非彼时,回看往昔的京城,也是高车丽服、达官显贵,连日内见到数位内阁旧友,交流时感叹时光易逝,独有旧时的杨柳还是原来的模样。诗人自辛亥后便退居乡里,如今再回京城,却早已物是人非,独有旧时杨柳迎来送往。诗中既有对时过境迁、物是人非的感叹,也有忧国伤时之感。

这类表达忧心时局、感叹时光流逝的诗作还有许多,如诗人路过旧居所作,感叹时光流逝,昔日仓琅燕早已飞往别处的《过东华门旧居》(卷二十);展现诗人这一“孤臣”面对无力改变的时局,只得独自“望北哀”[23]的《壬子元旦》。同派诗人也有诸多此类诗作,如张鸿的《甲午七月感事》、汪荣宝的《纪变》《重有感》等。

抒情诗中也包含许多记录作者生活的诗篇,如《秋试侍管申季师返里舟次口号》:

问我亦何意,辞亲来远游。

家山索别绪,师弟共归舟。

风露夜宜月,烟云天满秋。

大江流客梦,何日到苏州。[24]

这首诗为诗人陪伴其师管礼耕返乡之作,管礼耕为江苏元和(今苏州)人,诗人为吴县(今江苏苏州)人,陪其师返里,亦是自己归乡,辞别亲人、在外漂泊多年的诗人看到家乡的山都有了别样的情感,风露浓重的夜里诗人却认为适合观赏月亮,处处烟云提醒诗人早已经到了秋天,秋里最浓的愁要数乡愁,而“月”在古诗中一直有思乡的意味,为抒情做铺垫,诗人点明自己“流客”的身份,旅居他乡的人终于要返还自己的家乡,诗人内心焦急而迫切,只恨这路程遥远,何日才能回到家乡呢?此诗感情充沛,将对家乡的思念表露无遗,“大江流客梦,何日到苏州”直抒胸臆,为本诗的主旨句。这类诗往往直抒胸臆,内涵不深,艺术造诣不高,但对于研究诗人生平事迹有一定帮助。

四、集句诗

晚清西昆派多有集句之风尚,君直也不例外,由于《笺经室遗集》中的集句诗达124首之多,占据所有诗篇的四分之一,且为组诗,无单独题目,内容驳杂,不易分类,因而本文把集句诗单独列出进行研究。

君直集句最喜义山句,在124首集句诗中,集义山诗达100首,陈衍曾评价“君直为诗必玉谿生”[25],可见其对李商隐的喜爱。君直对李商隐的喜爱,不仅在诗,也在文。在《笺经室遗集》卷八中有《楚雨集自序》,此叙集李义山文而成,多选自义山之文中的状、启、表,共计148句,其后皆有出处,可见君直对李商隐研读之多、了解之深。

《秘殿集李义山句》是最长的组诗,共计40首,组诗前有曹元忠自序:

修门十载,更历万状,欲言不敢。为思公子,长歌当泣;取近妇人,托旨闺幨;从事义山,虽效尤西昆,挦扯弥甚,而曲终奏雅,义归丽则。所谓国人尽保展禽,酒肆无疑阮籍,玉溪生傥许我乎?作《祕殿》篇。[26]

此小序展示了诗人学习李诗的目标,即“曲终奏雅,义归丽则”,“‘丽’是侧重于文辞的表达,而‘则’是侧重于诗歌旨归骚雅的文学传统”[27]。而君直在《笺经室遗集》卷八中《楚雨集自叙》一篇曾言:“片辞只韵,删风雅以刺时”[28],这表明了集义山句的目的,即是以香草美人的寄托手法把“欲言不敢”之语借集句表达出来,效仿李商隐“楚雨含情皆有托”之曲传隐衷的做法,《楚雨集》是君直与其友徐兆玮等人集义山句的整合,其自叙中表明目的在于“刺时”,可见集义山句的目的应当归为:借李商隐诗歌的象征手法和朦胧语境达到“刺时”的效果。

在《笺经室遗集》第十八卷中,另有《昨夜集李义山句》28首,《楚雨集题词集李义山句》6首,《又集李义山句》2首,《听陆贻美述白海棠事集李义山句》6首,《颐和园词集李义山句》4首,《哭沈北山集李义山句》10首,《送徐倚虹至日本集李义山句》4首。从类别上看,含五律、七律、七绝诸体,以七律为主。从功能上看,君直借他人之口言自己之情,借集句诗来表达自己的诗情和思绪。

对于君直集义山句为诗,钱仲联曾云:“集句贵天衣无缝,运用自如,曾见曹君直元忠先生集玉溪生句云:‘由来碧落银河畔,家住红渠曲水滨。’为咏珍妃宫婢白海棠而作,最为切合。”[29]《清代李商隐诗歌接受史稿》载:“曹君直集玉溪生句,大多淡泊无痕,且具圆融流丽之感。”[30]

此外,君直有集陶渊明句16首,此诗篇多为诗人后期所作,选取的多是陶诗中荒凉的意象,如:“哀蝉”“枯兰”“衰柳”“悲雁”等。展现了诗人感叹岁月流逝、悲观忧愁的人生态度,如《辛亥秋怀用拥书堂体集陶渊明句》中的第一首:

日月掷人去,倏如流电惊。

哀蝉无归响,来雁有余声。

耕织称其用,饥寒饱所更。

榈庭多落叶,夜景湛虚明。[31]

“日月掷人去”选自陶渊明的《杂诗十二首·其二》中“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32],时光飞快流逝,空有壮志却不能得到伸展。“倏如流电惊”选自陶渊明的《饮酒·其三》中“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33],一生又能有多久,快似闪电令人心惊。这两句前后内容一致,都是在感叹时光流逝之快。

“哀蝉无归响”改自陶渊明的《己酉岁九月九日》中“哀蝉无留响,从雁鸣云霄”[34],悲切的蝉鸣已然尽绝,成行的大雁鸣叫声响彻云霄。“来雁有余声”选自陶渊明的《九日闲居》中“往燕无遗影,来雁有余声”[35],飞去的燕子已不见踪影,飞来的大雁萦绕着余音。把原诗中“哀蝉”对应的“从雁”改为“来雁”,更添一种时间上的顺承之感,且“来”字与前句的“归”字更对应,“无归响”对“有余声”,对仗工整,浑然天成。

“耕织称其用”选自陶渊明的《和刘柴桑》中“耕织称其用,过此奚所须”[36],耕田织布自给自足,除此别无他愿。“饥寒饱所更”选自陶渊明的《饮酒·十六》中“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37],最终抱定固穷节,饱受饥饿与寒冷。“耕织”和“饥寒”都是对生活状态的一种呈现,对比原诗,少了表明心志的话语,而改为更顺承的呈现生活状态。

“榈庭多落叶”选自陶渊明的《酬刘柴桑》中“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38],巷子里、庭院里到处都是树木的落叶,看到落叶不禁发出感叹,才知道原来已是金秋。“夜景湛虚明”选自陶渊明的《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中“凉风起将夕,夜景湛虚明”[39],傍晚凉风习习已吹起,月光照天夜色清空明亮。这两句上下一气,描写了秋季傍晚的景象。

此首集句诗经诗人的巧妙集合而组成新诗,不仅对仗工整、浑然天成,而且新诗也有完整的内容和崭新的主旨。诗人晚年感叹时光流逝,快似闪电令人心惊,悲切的蝉鸣已经绝尽,飞来的大雁萦绕着余音。在山中耕田织布不能自给自足,仍要饱受饥饿与寒冷,庭院里已有许多落叶,月光照耀,夜色清明。诗人感叹时光易逝,空留满目凄凉,全诗也完整地诠释了“秋怀”这一新的主题。

君直的集句诗一方面是诗人借他人之口抒自己之情,于曲折含蓄中述幽怨之感,另一方面也是诗人逞才炫识之作,既展现了诗人对被集句诗人的喜爱,也展示了自己体味诗境之深厚。

曹元忠是西昆派的代表人物,“至西昆派方专奉李商隐为不祧之祖,庶几与宋初西昆体的翻版。”[40]就其诗而言,其艺术特色最鲜明之处有两点:一是善于用典、精工贴切。其诗中所引典故颇多,如《银河》一诗中用了牛郎织女相恋、曹植借微波传情、精卫填海、王昌东墙四个故事。君直诗中更有多处排比典故,如:“金屋长门赋有名”[41]一句含有“金屋藏娇”和“千金请作《长门赋》”两个典故。“曹君直诗学玉溪生,工整绵丽”[42],李商隐诗中惯于用典,君直之诗亦是,诗作构思工整和大量用典密切相关。二是关注现实、隐微书写。《西砖酬唱集序》中提及:“今之所赋,侧身天地,庶以写其隐忧”[43],可见,晚清西昆派诗人的创作初心在于关注社会现实,关心时局变化,抒发对时局的忧患之情,历史感分外深厚,“所以‘诗史’成为晚清吴下诗人的诗学指向和创作特质”[44]。君直学习义山诗,相比较于语言上的华丽,更注重诗歌的内部精神,有着以晚清呼应晚唐“衰世之音”的创作倾向。君直之诗的隐微书写,除了大量集义山句造诗以言不敢言之语,典故的引用把诗歌内涵带向更深的层面。

由于多是把曹元忠归于晚清西昆派一概而论,所以目前针对曹诗的评价并不多,同时期的陈衍在《石遗室诗话》中曾云:“与亦元同时,专学玉溪生者,吴县曹君直舍人,工处时出《雁影斋》 上。”[45]钱仲联在《梦苕庵诗话》曾言:“曹君直、汪衮甫、徐少逵致力玉溪最深,善集玉溪句,天衣无缝,不啻若自其口出。”[46]汪辟疆在《光宣诗坛点将录》中评价曹诗“工整绵丽”[47]。米彦青在《清代李商隐接受史稿》一书中载:“从内容和手法来看,其擅长诗作是毋庸置疑的。”[48]

从整体上看,君直一直以儒者身份关心政治,王欣夫跋《笺经室遗集》,有曰:“先生之书,于维持礼教,独具苦心,而故国之思,一篇之中,三致意焉”[49],因而其诗中常有忧患情怀,其学义山诗,重在学习其诗歌的内部精神,无李诗语言上的华美、浓丽,却继承了其情致之深蕴,这是其成功之处。但由于其专学李商隐、立足模仿,且个人才能有限,因此其诗学古面狭窄,风格也较单调,并没有得到广泛流传。研究君直之诗歌,一方面对于了解君直其人大有裨益,另一方面,君直之诗的“诗史”指向会为解读诗作年代的历史事实提供帮助。

猜你喜欢
李商隐诗人
最帅的诗人
嘲桃
登乐游原
石榴
“诗人”老爸
录唐?李商隐《无题》诗(草书)
史识与史胆——李商隐《梦泽》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诗人与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