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文明与黄河文明的交往交流交融
——以宁夏文化旅游业为视点

2021-12-31 11:39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8期
关键词:宁夏黄河旅游

李 华

(宁夏社会科学院 民族研究所,宁夏 银川 750021)

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黄河孕育了中华文明。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东方,中华文明影响世界。天下黄河富宁夏。宁夏平原引黄灌区农业文明是黄河文明的典型。宁夏也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人文始祖黄帝就曾巡视过六盘山。在黄河母亲的哺育中,宁夏以其悠久的历史地理文化和独特的自然人文环境,彰显鲜明的地域与民族特色文化。宁夏也是陆路丝绸之路的东端必经之地,丝路文明和黄河文明交汇于此,有着悠久灿烂的交往历史,又在新时代焕发出鲜亮绚丽的文化活力和魅力。

一、回望历史:古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古代连接东西方经济、文化、政治、军事等交往交流融汇的重要通道的统称。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首次提出丝绸之路的概念。相关研究众多,人们逐渐明确,丝绸之路不仅仅是一条连接东西的简单线路,而是一张延展全球的超级网络。丝绸之路一般来说分作三条主道:自西汉张骞“凿空”西域而正式开通,起于长安(今西安),经中国西北、中亚、西亚,最终到达罗马的“沙漠绿洲丝绸之路”;从中国广州、泉州、宁波、扬州等沿海城市出发,经过东南亚、南亚再到西亚甚至远达非洲东海岸的“海上丝绸之路”;横跨欧亚草原的“草原丝绸之路”。此外还有经成都和青藏高原通往印度的“西南丝绸之路”(比如著名的茶马古道)等。

中国和中东国家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人类社会的多样性决定了世界文明具有多样性。早在公元前139年,朝廷就派遣张骞出使,加强了中原和西域的联系,开辟了中国通往西方的“丝绸之路”。资料有记载:由哈里发奥斯曼·本·阿凡派遣的第一位阿拉伯使者在公元651年8月25日抵达当时中国的首都、丝绸之路中方最后一站——长安城(今西安),并觐见了中国皇帝唐高宗。此后,中阿交流从未中断,公元15世纪郑和到达东西方连接点、世界贸易枢纽——亚丁港。一位名叫“苏莱曼”的阿拉伯商人也曾记录了阿拉伯人首次到中国的航海经历,并称广州是船舶停靠地和中阿贸易集散地。这些历史文物古迹就是中阿友好交流的见证,我们从《广州伊斯兰古迹研究》[1]《广州回族碑刻匾联集》[2]等著作中清晰可见。有学者对阿拉伯古籍中的中国、阿拉伯地理典籍中的中国或者阿拉伯的中国形象进行了细致的文献爬梳、考察和研究。(1)此方面研究参见:葛铁鹰著《阿拉伯古籍中的“中国”研究:以史学著作为例》,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该论文以《阿拉伯古籍中的中国(文史卷)》为书名2020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郭筠著《阿拉伯地理典籍中的中国》,商务印书馆,2020年版;周宁主编,李荣建著《阿拉伯的中国形象》(世界的中国形象丛书),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这足以证明中阿之间悠久广泛深入的交往交流传统与深厚友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汉代的张骞两次出使中亚,开启了中国同中亚各国友好交往的大门,开辟出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哈萨克斯坦是古丝绸之路经过的地方,曾经为促进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相互交流和合作作出过重要贡献。千百年来,在这条古老的丝绸之路上,各国人民共同谱写出千古传诵的友好篇章。两千多年的交往历史证明,只要坚持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这是古丝绸之路留给我们的宝贵启示。”[3]

二、还看今朝:新丝绸之路

新时代的中国和丝路沿线国家继承弘扬传统友谊和丝路精神。2010宁洽会暨首届中阿经贸论坛于2010年9月26日至30日在宁夏银川举办。共有66个国家、地区和国际机构,24个中国国家部委,31个中国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923家国内外企业,8000余人参会参展,共举办了29项活动,签订合作项目190个,取得了显著成效。(2)参见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官网历届博览会介绍。下文涉及中阿博览会资料均来自该官网,恕不另注。2012年9月,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正式获准设立。这是我国唯一一个覆盖全省域的国家级内陆试验区。同时,也拉开了宁夏融入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序幕。

2013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哈萨克斯坦时首次提出“一带一路”。习近平主席深谙丝绸之路的历史遗产和文化精神,是在重新唤起丝路沿线国家人民对于东西方经贸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共同历史记忆,在于赓续历史传统和开创辉煌新篇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又将这一架构完善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2017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说:“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实施,让丝绸之路精神焕发新时代光彩。打造“一带一路”的主要含义就是“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这就意味着中国及丝路沿线国家需要夯实官方关系的民间基础,加强不同文明间的交往和对话,从而增进互谅及相互间的传统友谊。不论是陆上还是海上丝绸之路,都印证着中国和丝路沿线国家人民之间的文明交往和商贸往来,各方的对话和文化互鉴是对“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丝绸之路精神的继承发扬和新的诠释,为世界各大文明之间的对话与互鉴提供了典范。同时,这充分彰显了国家主席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和智慧。

三、黄河文明和丝路文明交往中的宁夏文化旅游业

宁夏,正是丝绸之路东段北道的必经之要地,是长安北出与北方草原丝路衔接的重要通道,中亚文化、西亚文化、草原游牧文化、伊斯兰文明在此汇聚交融,呈现多元文化色彩。仇王军有专书梳理介绍了丝绸之路在宁夏的历史概况[4]。另外,《丝路重镇——固原》[5]《一带一路战略下宁夏区域文化研究(第一辑)》[6]以及薛正昌的《宁夏境内丝绸之路文化研究》相关系列著述[7],均是宁夏丝绸之路和历史地理文化的重要成果。宁夏历史遗存考古证明,丝绸之路于此曾经创制很多的辉煌历史文化。例如宁夏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唐代石刻胡旋舞墓门,墓门1985年出土于宁夏盐池县苏步井乡窨子梁唐墓,墓主人是“昭武九姓”中何国的粟特人。考古人员认为,这是中国唐代墓葬中首次发现的胡旋舞形象。《旧唐书》曾记载安禄山“作胡旋舞疾如风焉”。胡旋舞从遥远的中亚来到西北边塞,继而传入中原四方,这是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的体现,也是民族迁徙与融合的必然。[8]

新时代,宁夏紧抓发展新机遇,向西开放,联通世界。宁夏银川成为国家级、国际性综合博览会——中阿博览会的永久性举办会址,担当着中外各国的桥梁和枢纽,作用重大,对于宣传宁夏形象与中国形象意义非凡,对促进中国与包括阿拉伯国家在内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交流合作发挥着积极作用。2016年1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演讲时指出,中阿博览会已成为中阿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平台。中阿博览会始终以“传承友谊 深化合作 共同发展”为宗旨。2017年5月的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形成5大类、76大项、279项具体成果。2019年4月的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又形成包含6大类283项的务实成果。博览会专门设置举办“一带一路”合作创新产品展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介洽谈会、中阿旅行商大会、宁夏考察观摩活动等8项展览展示及投资贸易促进活动,为各国生产商、采购商和投资商提供优势产品展览展示、洽谈合作的广阔舞台。以第四届中阿博览会为例,博览会共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89个国家,2900多家区域组织、商协会、机构和企业的12600多名代表参会参展,共计签约项目362个,计划投资和贸易总额达到1854.2亿元。截至2020年10月,中国已同138个国家和30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共同开展了超过2000个合作项目,合作不断走深走实,成果超出预期。2020年10月22日,以“荟聚葡萄酒之都 共圆紫色梦想”为主题的第九届宁夏贺兰山东麓国际葡萄酒博览会在银川隆重开幕。宁夏是我国最早种植葡萄并酿造葡萄酒的地区之一,葡萄酒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6月8日至10日第四次视察宁夏时提出中国葡萄酒要“当惊世界殊”。宁夏紧抓机遇,以葡萄酒产业作为开放合作共赢的平台、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提升品牌价值,让宁夏的葡萄酒誉满九州、香飘世界。

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第三次视察宁夏时指出,宁夏发展全域旅游路子是对的,要坚持走下去。这为宁夏发展全域旅游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2016年9月宁夏成为全国第二个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涉及全区5个地级市和22个县(市、区)。有了明确发展方向和定位之后,宁夏积极开展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工作,全力打造西部独具特色旅游目的地,把旅游业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之中。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第四次视察宁夏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明确了宁夏发展定位并指明方向,其中,扎实推进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应属题中之意,要努力把宁夏建成大西北旅游目的地、中转站和国际旅游目的地。“魅力丝路·塞上江南·神奇宁夏”的旅游新品牌正在不断彰显,产生越大越广泛的影响力,文化旅游产业已成为宁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要的切入点和经济增长点,定会成长为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朝阳产业,也为人们向往更加美好生活追求增添亮丽光彩。

大力发展宁夏文化旅游产业,势必要充分利用好天时地利人和诸多优势条件。单就地利而言,毫无疑问,黄河母亲是天然宝库,“天下黄河富宁夏”并非虚言。黄河贯穿宁夏平原而过,在宁夏域内流经中卫等12个市县,全长397千米。这些沿黄河分布的市县,以43%的国土面积,集中了宁夏全区约57%的人口和80%的城镇,创造了宁夏90%以上的GDP和财政收入[9]。宁夏依黄河而发展,依黄河而兴盛,黄河文化是宁夏自然地理与历史人文交融而成的亮丽底色,是宁夏人文精神深厚的根脉与魂魄。文化培育塑造着人,人也创造着生活文化。在这片热土上怀着美好生活希冀和不懈追求的人民“一代接一代”共同创造发展了宁夏段的黄河文化。宁夏党委、政府曾提出打造“黄河金岸”城市经济带的战略构想,打造“黄河金岸”固然重在发展社会经济,提高和改善人们美好生活,但究其根本和实质则在于弘扬黄河文化,形塑和筑牢黄河魂一样的中华民族文化精神。人们的美好生活包括富足的物质财富和充盈的人文精神世界,二者缺一不可。

围绕宁夏“黄河金岸”文化建设,已有许多讨论。笔者也曾择要从以下三个(当然不限于此)方面的文化亮点工作进行过梳理和阐述:一是黄河金岸文化发展规划起点较高,利于多元化的文化得以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现。二是黄河金岸的生态旅游城镇文化建设各具特色,富有魅力。三是黄河金岸的文化与经济社会并行发展、相互融汇、相得益彰。[9]宁夏具有良好的人文优势和地缘优势,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稳定的政治优势和坚实的群众基础,理当充分发挥民族区域特色,创意绘制黄河金岸文化精彩华章,筑牢和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努力做好中国文化和中国形象走出去的外宣工作,将中国的智慧和文化精神分享到世界和人类。

宁夏着力打造全境域旅游,把旅游业定位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加以培育,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紧抓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借力中阿博览会新平台,全面推进宁夏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打造特色鲜明、独具魅力的旅游文化精品和国际旅游目的地。进一步发挥宁夏在中国对包括阿拉伯国家和地区在内的世界各国旅游发展中的“窗口”作用,逐步发展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世界各国了解中国、走进宁夏,互送客源、推进经贸文化合作发展互利共赢的纽带或平台。据统计,2018年,宁夏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344.7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95.6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78%和6.47%;其中,接待入境游客8.84万人,入境旅游收入3.7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5.41%和44.82%。(3)资料来源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旅游发展委员会,调研人:李华,调研时间:2019年3月12-16日。2019年,宁夏接待游客400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41亿元,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9%[10]。2020年10月1日至8日,宁夏共接待国内游客357.2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9.66亿元,分别恢复至去年同期的99.03%和76.56%。其中,A级景区接待204.51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8.68%,实现营业收入9761.34万元,恢复至去年同期的80.58%。假日期间,宁夏一日游游客量284.9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58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3.63%和41.58%,实现全面恢复。过夜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分别恢复到了去年同期的55.52%和56.47%。宁夏接待周边省区的游客量超过总接待量的15%,基本与往年持平。[11]文旅产业已经成为宁夏九大重点特色产业之一,2019年,全区旅游总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9%[12]。2021年“五一”假期,全区A级景区累计接待游客264.14万人次,营业收入1.01亿元,与2019年相比,接待游客人次和营业收入分别增长74.14%和19.59%(4)资料来源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官网,《2021年“五一”假期宁夏回族自治区旅游市场情况》,2021-05-10。。旅游业作为宁夏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地位显而易见,对人们美好生活的意义更加凸显。由此可见,宁夏旅游热度、品牌美誉度和服务满意度正在得到国内外广大游客的认同和称赞。

宁夏作为丝路沿线的重要地区,理应用好用足大自然之美“一沙两河三山(即沙漠资源、黄河和清水河、贺兰山六盘山罗山)”资源和充分挖掘历史文化遗产,联合打造好丝绸之路的特色旅游产品和遗产保护。宁夏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6处,属于黄河流域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黄河文化不可或缺、意义非凡。宁夏旅游文化展现鲜明特色的大漠风光、红绿六盘、黄河文化、西夏古韵成为“塞上江南”的一张靓丽文化名片,向世界发出了“给心灵放个假,去宁夏旅游”的邀请。在央视、互联网等各类媒体加大宁夏文化旅游宣传工作,增强宁夏旅游影响力和吸引力。在北京举办的2020北京国际摄影周“神奇宁夏 星星故乡”专题摄影大展,发布了“黄河南岸宿集”等宁夏十大观星旅游目的地,聚焦宁夏星空美景,讲述宁夏生态故事、推介宁夏全域旅游、展现宁夏乡村风貌,传承文化遗产等特色资源,全面展示“神奇宁夏 星星故乡”的独特魅力[13]。跟大自然之美相比较而言,宁夏人文历史,西海固文学及丰富的民俗文化风情[14],各民族团结建设美丽新宁夏的人和互助精神,则更富有人情味和精神魅力,更易于给人的心灵刻下烙印。如近期热播剧《山海情》,讲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海固的人民和干部们响应国家扶贫政策进行易地搬迁,在福建省对口帮扶下,通过勤劳不懈探索脱贫致富路,终将闽宁镇从“干沙滩”建成“金沙滩”的百姓生活故事。由此闽宁镇也变成旅游参观的新热点。究其实质,闽宁镇的意义不仅呈现闽宁协作建设美丽家园、向往美好生活成功的典例,更蕴含和彰显各民族团结和睦、守望互助的伟大民族精神,感染人、鼓舞人奋斗的人文情怀和智慧力量。总之,人—地—山—水构筑而成的和谐生活景观向世界展现了美丽新宁夏蓬勃发展与繁荣的多彩画卷。

加速推进宁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过程里需要充分考虑专业人才、区域特色和整体联动效应等方面。一是加强专业型和复合型人才队伍和智库建设。文化旅游产业具有文化与经济产业,自然景观和历史人文综合型的人才要求,既需开展深入的综合研究,也需要很好培训和提升宣传型人才,助力提升宁夏文化旅游软实力,推动宁夏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和宁夏全域旅游的持续发展。2020年11月3日至6日,文化和旅游部2020年导游专业素养研培计划专题班在银川举办,参训学员主要为五市文化和旅游部门、宁夏旅游协会导游分会推荐的100名优秀导游,他们纷纷表示紧跟时代发展需要,全面提升导游业务素养,讲好宁夏故事,当好宁夏文化和旅游形象大使,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5)参见《宁夏举办2020年导游专业素养研培计划专题班》,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官网,2020-11-06。。培养和造就具有创造力和凝聚力的专业人才队伍,形成专业型和复合型人才相结合的智库,从而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更大智力支持才能在根本上解决包括文化旅游在内的全局发展问题。更要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倡议,有针对性重点用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专通型人才,发挥好高端智库功效。二是着力打造特色,提升文化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特色是植根于自身的文化比较优势,这是最大魅力景观内涵的“卖点”,是核心竞争力所在,黄河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区域民族特色文化成为宁夏文化的主体组成,形成了以黄河为亮点的多元一体文化景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守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15]既要秉承历史,注重保护传统;又当适应现代,勇于开拓创新。应把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构建在当地特有的地域、自然、历史、人文资源之上,着力拓展文化旅游产业的深度与广度、内涵和品质,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发展后劲。加强黄河文化等旅游产业园区建设,注重黄河小镇、黄河书院、黄河楼、美丽乡村建设的旅游资源,利用现代艺术手段大力开发和提升传统民间艺术,挖掘和展示民俗生活及原生态文化魅力。就区内而言,中卫市沙坡头黄河古渡文化;2020年“弘扬黄河文化 传承匠心工艺”的沙坡头水镇奇石博物馆展览活动;六盘山区的自然之美与丝路文化融合创新出“红绿六盘,文化固原”的靓丽风景线。就区外更大范围而言,2020年10 月 16 至 20 日,第十七届中国西部民歌(花儿)歌会在银川举办,形成广泛良好的反响;具有影响力的银川“黄河金岸”国际马拉松赛事;跨青甘宁三省区的环青海湖自行车赛等。三是优化整合资源,形成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合力与联动效应。宁夏全区做强做大文化旅游产业,必须走资源整合的路子,努力形成发展合力和整体竞争力。加强自然景观、文化资源、旅游资源、产业资源和经济财源的规划与整合,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打造几个沿线文化旅游资源容量大、景点具有典型性和内在联系、配套产业和配套功能完善、游客自主选择余地大的旅游精品,加快形成融汇传统的“食、住、行、游、购、娱”及新兴的“商、养、学、闲、情、奇”双重六位一体的综合文旅体系。深化与毗邻地区或者跨区域如陕甘宁蒙、宁湘、宁浙苏、闽宁、宁港合作,推动“借景”或“互补”整体发展,推动宁夏全境域文化旅游产业的集群发展、跨越发展。

著名学者葛剑雄先生指出:“黄河流域是全中国的地理中心所在,是全国交通的当然枢纽……也会在未来世界交通网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中欧班列的开通,海陆联运、陆空联运网络的形成,随着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黄河流域所起的作用无疑会越来越大。”[16]“呼、包、银、兰经济带”地处“一带一路”重要战略节点、支点,宁夏陆空交通网络建设的进一步完善和提升,特别是2020年底银西高铁的开通标志着宁夏正式迈入高铁时代,已经直通北上广等城市,还有正在建设中的兰银、包银、银川—太原高铁,将使宁夏快速融入全国“八纵八横”高铁网络,实现快捷高效出行方式的多元选择。宁夏提出加快构建“快进慢游”新格局,加密直达主要景区的交通专线,解决景区连接线“最后一公里”问题,实现“城景通”“景景通”,提升旅游功能,构建文化旅游综合体[17]。交通能力的提升和文旅服务的完善,势必加速推进宁夏融入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与“一带一路”大商圈的整体全面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会首先迎来发展的春天而欣欣向荣。

有学者提出了系统多学科观照的流域人类学研究,指出:“流域既是自然资源、人类群体聚散认同、人地关系行为、文化多样性和历史记忆的群集单元,也是物质及能量流动、人口迁移和文化传布的廊道线路,更是人—地—水交叉互动的复合系统,具有面上的区域性、整体性、层次性、复杂性和协同演化特征。”[18]已有学者就黄河文化、黄河经济、黄河生态等议题,着眼于宏观和微观视野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了梳理和研究[19]。宁夏恰好是黄河流域和“一带一路”上重要的节点与桥梁,自当担负起其应有的使命,发挥作用,彰显意义,为“一带一路”建设和弘扬传播黄河文明贡献宁夏智慧和力量。归结而言,谋划好、执行好、绘制好美丽新宁夏建设蓝图,关键是紧抓新丝绸之路建设和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充分利用好国家级的中阿博览会平台,举办出彩的经贸文化旅游活动,营造魅力多彩的人文发展环境,让更多中外人士了解和走进“魅力丝路·塞上江南·神奇宁夏”。

四、结语

葛剑雄先生对黄河与中华文明论述道:“五千多年来,黄河文明——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早已演变扩展为中华文明,成为中华文明的主干……黄河文明的精华早已深沉的植根于中华民族之中,是抛弃不了、否定不了的。这些精华将成为新的黄河文明的重要来源和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复兴的精神基础和持久动力。新的黄河文明仍然是以黄河流域特定的地理环境为基础的……可以说是传统的黄河文明的复兴;但从本质上讲,是传承,更是重建,是创新。”[20]回顾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令人倍感自豪。展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征程,鼓舞人心士气。2020年10月29日,党的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明确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中国文化走出去(6)学者围绕“中国文化走出去”多有讨论。如葛剑雄先生在《中国文化能不能走向世界——关于文化建设的思考》(2012年10月在上海市政协机关干部培训会所作报告)中表达了“不同文化应该学会互相理解,相互欣赏”“保持不同文化相对独立性”的卓见,文章从“中国文化从哪里来”“汉族和汉族文化的多元性”“农业民族与牧业民族各有所长”“中国文化的特点”“中国文化在历史上的地位”“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软实力与硬实力”“中国文化在未来世界的地位”“关于核心价值观”“关于文化产业”10个方面作了详细深度的剖析和精彩论述。详参葛剑雄著《天地史谭》,上海辞书出版社2018年版,第225至248页。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进在新长征路上。古丝绸之路在新时代焕发魅力,历史事实和现实需要再次充分证明,丝绸之路不仅仅是贸易之路,也是文化之路,更是发展之路,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往交流交融。这是促进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持续发展繁荣、经济互惠、文明互鉴和文化共享的光明之道。

早在1949年11月11日,创刊的《宁夏日报》发表社论“各族人民亲密团结,努力建设新宁夏”(7)资料详见宁夏回族自治区档案馆,1949年11月11日《宁夏日报》,调研人:李华,调研时间:2019年7月18日。。黄河岸边的宁夏回汉各族中华儿女紧密团结,众志成城,历经六十多年的艰辛奋斗,在政治、经济、文化、民生和生态文明、民族团结和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均取得了辉煌成就。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为宁夏题词“建设美丽新宁夏 共圆伟大中国梦”,并先后四次来宁夏视察,始终心系宁夏人民,情牵宁夏发展。2021年适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宁夏人民正在与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在党的领导下,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猜你喜欢
宁夏黄河旅游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黄河』
宁夏
旅游
宁夏
宁夏:首办立法论辩会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