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流行构式“V了个寂寞”的多维考察

2021-12-31 11:13:53李云悦陈景元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11期
关键词:腾讯网构式新浪

李云悦, 陈景元

(广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 广西 桂林 541004)

近来,“V了个寂寞”高频出现在微博热搜及各大网站的新闻标题之中,如“日环食看了个寂寞”“上海初雪下了个寂寞”“王一博签名签了个寂寞”等。“V了个寂寞”这个表达已蹿红网络,成为网络流行构式。

目前尚未有学者对该构式进行过相关的探讨,因此很有研究的必要。本文拟运用Goldberg的构式语法理论,从句法、语义、语用及流行动因等方面对“V了个寂寞”构式进行全面考察。

本文语料来自新闻标题及微博,出处和时间将随文标注。

一、构式的句法分析

(一)“V了个寂寞”构式的句法构成

“V了个寂寞”构式由可变项和不变项两部分组成,可变项是动词V,不变项是“了个寂寞”。

1.构式中的可变项V

据语料考察,“V了个寂寞”构式中的V可以是动作动词、心理活动动词和存现动词等。

(1)动作动词

构式中的V为动作动词,例如:

(1)英语四级听力“听了个寂寞”?别愁,寒假听力攻略整起来!(网易新闻,2021-01-20)

(2)高等数学、天体运动……中行笔试上热搜!考生:我考了个寂寞?(东方网,2020-09-28)

(3)袁隆平入驻抖音是作假?粉丝直接掉了200多万,网友:我关注了个寂寞(腾讯网,2021-01-12)

上3例,“听”“考”“关注”都是典型的动作动词。

(2)心理活动动词

构式中的V为心理动词,例如:

(4)我发现喜欢了快两年的人一见面居然没心动的感觉,所以我喜欢了个寂寞。(新浪微博,2021-02-02)

(5)白紧张那么久,怕了个寂寞。(新浪微博,2020-08-30)

(6)今天天气真好,中午一直在想去哪里遛娃,结果太阳都回去了,娃还没醒,想了个寂寞。(新浪微博,2021-01-30)

上3例,“喜欢”“怕”“想”都是典型的心理动词。

(3)存现动词

存现动词是表示存在、变化、消失的动词。V为存现动词,例如:

(7)秋天的开始被夏天的炎热掩盖,秋天的结束被冬天的寒冷侵蚀,北京的秋天,存在了个寂寞。(新浪微博,2020-10-23)

(8)刚刚发现ins不但没有注销而且还不是private的,感觉消失了个寂寞……(新浪微博,2021-01-16)

例(7)“存在”、例(8)“消失”,是存现动词。

据语料考察,我们发现“V了个寂寞”构式中V的使用,具有一定的规律性:V具有拷贝性质,是或显或隐地对上下文语境中某一动词的重复。

V重复上文中动词的,例如:

(9)杨幂下台阶扶沈腾“扶了个寂寞”,手足无措强颜欢笑很尴尬(腾讯网,2021-05-29)

(10)辟谣辟了个寂寞,张飞不是白面儒将,更不会书法和画美人(网易2021-05-29)

(11)孩子“打一枪换一地”,防沉迷系统“防了个寂寞”?(京报网,2021-05-26)

上3例,V重复上文中动词“扶”“辟谣”“防”,是现代汉语的一种动词拷贝式结构:“扶沈腾扶了个寂寞”“辟谣辟了个寂寞”“防沉迷系统防了个寂寞”。

V重复下文中动词的,例如:

(12)改了个寂寞?“淘宝”618前突然改名,里面大有门道(21世纪商业评论,2021-05-29)

(13)挖了个寂寞!浙江嘉兴不明物坠入鱼塘第四天,鱼塘筑堤开挖,多名……(杭州网,2021-05-29)

(14)最近很多人都在玩这个盲盒!有人一顿操作猛如虎,发现开了个寂寞(潇湘晨报,2021- 05-18)

例(12)V重复标题后面部分的动词“改”,例(13)重复标题后面部分的动词“挖”,例(14)重复正文中的动词“开”。上3例,可以变换为现代汉语中的一种动词拷贝式结构:“改名改了个寂寞”“挖鱼塘挖了个寂寞”“开榴莲开了个寂寞”。

2.构式中的不变项“了个寂寞”

(1)不变项“了”

孙天琦论述了隐性述补结构“V+个+VP”,认为体助词“了”出现的合理性:其一是因为显性补语标记“得”与体标记“了”不能共现,其二是因为整个结构需要表达完成义。因此表达完成义的体标记“了”是最合适的选项[1]。“V了个寂寞”构式中的“了”,也是动态助词,表示完成。例如:

(15)英语四级听力“听了个寂寞”?别愁,寒假听力攻略整起来! (网易新闻,2021-01-20)

(16)《司藤》大结局高开低走,50分钟看了个寂寞,烂尾太严重(腾讯网 ,2021-04-05)

上2例,用于已然,“了”表示事件的完成。

尽管新浪微博等规范度较低的媒体中尚有“V个寂寞”的说法,诸如“(敷面膜)我敷个寂寞”“(抽奖)每次都是抽个寂寞”等,但在新浪微博中“V了个寂寞”的使用已经占了绝对优势。在规范度较高的媒体中,特别是网络新闻标题中,普遍采用的是“V了个寂寞”的说法。

因此,“了”作为构式的不变项,这是“V了个寂寞”逐渐构式化的形式特征之一。

(2)不变项“个”

前人对“V+个+VP”结构中的“个”已经做过大量深入的研究,主要观点有以下几种:赵元任[2]162-163、朱德熙[3]49、邵敬敏[4]等认为是量词;丁声树[5]66、游汝杰[6]等认为是助词;吕叔湘认为是联接词[7]139-168;张谊生认为应该坚持连续统的观点[8]。我们赞同赵元任、朱德熙、邵敬敏等先生的观点,认为在“V+个+VP”结构中,“个”虽有一定程度的虚化,但仍保留了量词的特征。孙天琦指出“个”在“V+个+VP”结构中的作用是加深量化程度,这样“个+VP”就表示结果状态达到了极高点,从而触发补语标记的隐去[1]。

保留量词特征的“个”,可使形容词“寂寞”具有指称作用。例如:

(17)复习了个寂寞?学校考研初试科目大改!(腾讯网,2020-09-18)

(18)江西双色球1070万得主戴面具领奖,网友却说他“戴了个寂寞”。(北晚新视觉网,2020-12-22)

(19)福建婚纱女子在马拉松终点等待男友,而他却早已回家,“等了个寂寞”。(腾讯网,2020-12-23)

上3例,如果将量词“个”删掉,那么整个结构就不能说,比如“复习了寂寞”“戴了寂寞”“等了寂寞”等表达就不成立,不合语法。量词“个”不仅使后面的形容词具有指称功能,还有补足音节、使整个语句口语化的作用。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构式的规约化,量词“个”前的数词局限于“一”,且一般不加。我们不能说“V了两个寂寞”“V了三个寂寞”……

(3)不变项“寂寞”

朱德熙[3]121-122、祁杰[9]的研究提到“V+个+VP”结构用来表示“主观大量”义,VP表示的是结果状态。且该结果多是理想状态的实现,如“玩儿了个痛快”。行为者发出“玩”的动作,其最佳结果就是“痛快”。

《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对“寂寞”的解释如下:[形]①孤单冷清:家里只剩下我一个人,真是寂寞。②清静;寂静:寂寞的原野[10]620。我们认为“V了个寂寞”构式中“寂寞”的意义源自于第一个义项,原本用来形容人的“孤独、落寞”的心境,在感情色彩上偏向消极。“V了个寂寞”构式中的“寂寞”感情色彩仍然是消极的,由指人的心情转变到了指事件的结果。例如:

(20)女子11年前存722元只取出2毛钱,存了个寂寞?(腾讯网,2021-01-22)

例(20)中“存(钱)”的理想结果应该是有更多收益回报,而“寂寞”在这里表达了事件的不符合预期的结果。

(二)“V了个寂寞”构式的句法功能

1.作谓语

“V了个寂寞”构式作谓语,例如:

(21)于正捧了个“寂寞”?3部剧同时“霸屏”还不火,真没有红的命?(新浪微博, 2020-11-19)

(22)2021北京初雪下了个寂寞?不服!京郊冰雪秘境不下雪照样美炸天!(腾讯网,2021-01-19)

(23)郭京飞新片演了个寂寞?90秒画面就看到个眼珠,本人:演的是刺杀(猫眼电影,2020-11-09)

(24)前任干了个“寂寞”?白等重启奥巴马医改,特朗普苦心化为泡沫(腾讯网,2021-01-29)

(25)转会费6000万!28场0球0助!踢了一年就31岁了,巴萨买了个寂寞(体坛小扒客,2021-04-03)

上5例,“V了个寂寞”构式作谓语,前面都有主语。

2.作宾语

“V了个寂寞”构式作宾语,例如:

(26)神级阵容和班底,结果就这?感觉看了个寂寞!(新浪娱乐,2020-09-28)

(27)这么吃“健康餐”,就是吃了个寂寞!别上当!(潇湘晨报,2020-11-27)

(28)智慧旅游浪潮汹涌,景区如何避免“跟了个寂寞”?(闻旅派, 2020-12-11)

(29)《杀破狼》剧照公开,顾昀角色形象遭吐槽,网友表示等了个寂寞(新浪微博, 2020-11-16)

(30)宋茜范丞丞毫无默契,青岛姐弟演绎“对视了个寂寞”(新浪微博2020-11-11)

例(26)“看了个寂寞”作动词“感觉”的宾语。例(27)“吃了个寂寞”作动词“是”的宾语。例(28)“跟了个寂寞”作动词“避免”的宾语。例(29)“等了个寂寞”作动词“表示”的宾语。例(30)“对视了个寂寞”作动词“演绎”的宾语。

3.充任分句

“V了个寂寞”构式充任分句的情况,例如:

(31)完美日记母公司2020年大力营销,营销了个寂寞?(澎湃在线,2021-03-13)

(32)花六块钱配钥匙,配了个寂寞(阿甘爱悦读,2021-03-22)

(33)长宁县这个陈先生用11万,买了个寂寞?(农林时空,2021-03-22)

(34)难怪霍思燕不去!《七仙女》首聚7嘉宾仅十分钟镜头,看了个寂寞(网易,2021-04-02)

(35)特斯拉涨价,涨了个寂寞?(中文科技资讯,2021-04-02)

上5例,“V了个寂寞”构式在复句中充任后分句。

4.充任单句

“V了个寂寞”构式充任单句的情况,例如:

(36)泼了个寂寞!大爷体验泼水成冰,结果……(环球网,2021-01-13)

(37)抵制了个寂寞?曝于正新剧将取代《冰雨火》前上星播放(新浪微博, 2021-01-18)

(38)偷了个寂寞!南方一小伙因为太冷偷被子,还没盖上就栽了!(都市现场,2020-11-29)

(39)煮了个寂寞?成都女子买两斤鱿鱼焯水后,化成一滩白水(腾讯网,2021-01-28)

(40)烫了个“寂寞”?开水烫筷子能杀菌吗?(潇湘名医, 2020-12-02)

上5例,“V了个寂寞”独立充当单句,且省略主语,放在标题的开头,能够吸引读者眼球。

二、构式的语义分析

“V了个寂寞”构式,最初源自哔哩哔哩网站的弹幕,当看到视频上传者的配图与标题不相符时,网友用“看了个寂寞”来表示没有看到自己想看的内容。在网络环境下网友争相模仿,因高频使用,“V了个寂寞”的形式和意义逐渐固定下来,表示动作行为没有达到目的或者不符合说话人的理想预期。例如:

(41)贾乃亮救队友,实力诠释,救了个寂寞(网易新闻,2021-04-10)

(42)成都日环食,网友热议:我可能看了个寂寞,是同一个成都嘛?(虎扑网,2020-06-22)

(43)姑娘穿婚纱在马拉松终点等待男友,冻得瑟瑟发抖!结果等了个寂寞(潇湘晨报,2020-12-22)

例(41)贾乃亮救掉进谷底的队友,没想到队友没有救上来,自己也掉进了谷底。例(42)因为天气原因,即使在成都,也有部分网友没有看到日环食,例(43)姑娘等男朋友没有等到。这几个例子都是表达动作的发出者在发出动作后都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再如:

(44)车主买3600万柯尼塞格,白天提车晚上就撞废了,网友:买了个寂寞(新浪网,2020-08-27)

(45)杨超越晚会被嘲表演了个寂寞,本尊回应:打零工也是打工(中国手机网 ,2020-11-11)

(46)郑爽:这就是我最真诚的解释;网友:你回应了个寂寞吗?(腾讯网,2021-01-19)

上3例,构式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都不是言者发出的,车主“买”车,杨超越“表演”,郑爽“回应”,网友认为这些动作并不符合自己的预期,因此给出了“V了个寂寞”的评论。

无论是站在行为主体视角(自我评价),还是站在评说人视角(他人评价),该构式都表达了“动作行为产生的结果与说话人的理想预期不符,流露出不满情绪”。因此,我们可以将构式义提炼为“用在反预期语境中,表达动作行为产生的结果与说话人的理想预期不符合,流露出不满情绪”。

三、构式的语用功能

(一)情感宣泄功能

社会、科技的进步在拉近了人们的空间距离的同时,也将人们面临的压力无限放大。“情感宣泄”已经成为一些网络用语流行起来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早期的“鸭梨”“神马都是浮云”等等。网友们将社会转型带来的压力、各种生活矛盾等以语言的方式释放出来。“V了个寂寞”构式就是如此。例如:

(47)贵妇粉底也踩雷!兰蔻暗沉,阿玛尼卡粉,还有它像是化了个寂寞(腾讯网,2021-01-23)

(48)武磊踢了个寂寞,又在球场上看比赛了,13分钟可以不触球(喵喵体育编辑部,2021-03-27)

例(47)“化了个寂寞”不仅表达了香奈儿泡泡粉底液价钱与实际功效的不匹配,还表达出了言者的不满情绪。例(48)武磊在该赛季的西班牙乙级联赛中,替补13分钟,仅传了一次球,“踢了个寂寞”表达的是说话人对武磊在场上表现的不满。

(二)网络娱乐功能

从评述者的视角来看,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我们常常会根据对方的身份,或者为照顾对方的情绪来调节自己的说话方式,以期让受话者获得更好的对话体验。当评述者使用“V了个寂寞”评论动作发出者没有达到某一目标时,一方面可以拉进与受众的心理距离;另一方面,比起直接评论对方没有达到目的,使用该构式一定程度上照顾了对方的感受,能够缓和语气,有一种调侃的味道。从行为主体的视角来看,使用“V了个寂寞”来说明自己没有达到某一目标时,该构式又有了自嘲的意味。例如:

(49)包贝尔一家春节理发,光头理了个寂寞,网友:连你家狗都变美了(猫眼电影,2021-02-07)

(50)听了一天的数量关系,听了个寂寞,太难了。(新浪微博,2021-04-12)

例(49)演员包贝尔在微博上发布了一组家人理发前后的照片,而包贝尔本人是光头,被网友调侃“理了个寂寞”;例(50)是微博网友自嘲听了一天的数量关系,什么也没听懂。

(三)标题化的“吸睛效应”

陈景元[11]、蒋雯和陈景元[12]提出标题化的“吸睛效应”。因“V了个寂寞”作为流行语在网民中有一定热度,或是委婉调侃、或是自嘲解压,各媒体为紧跟网络语言潮流,或为吸引读者眼球,获得点击率,纷纷效仿使用该构式作为网络新闻标题。

“V了个寂寞”构式表达新颖,抓人眼球,能提高网文的点击率。这就是标题化的吸睛效应。例如:

(51)学车27年,学了个寂寞(德州高速交警,2021-02-28)

(52)《唐人街探案3》:推理了个寂寞(光明网,2021-02-22)

(53)钓了个寂寞!男子禁渔期钓鱼受困孤岛(上游新闻,2021-03-02)

四、构式流行原因

(一)环境动因

储泽祥指出网络语言语法化有“共时强度突出,以空间换取时间”的特征[13]。网络环境下,语言在短时间内的传播速度快,使用频率高,流行范围广,可以诱发语法化。而现实环境中语言的语法化则依赖长时间的沉淀。在网络环境下,“V了个寂寞”构式在短时间内快速传播,迅速掀起了网络造句大赛。从规范度低的媒体,如微博、贴吧,到规范度高的媒体,如报纸和权威网站。网络环境下,“V了个寂寞”的构式化历程缩短,形式和意义得以快速凝固下来。

(二)仿拟类推机制

仿拟和类推都是语言中构造新表达的方式。修辞学上的仿拟,就是根据交际的需要,模仿现有的格式,临时新创一种说法[14]309。实际上,在语言中早已存在“动+个+动/形”结构,如“讨了个没趣”“摔了个粉碎”等。“V了个寂寞”即是根据交际需要对该结构的仿拟。类推,即类比。“类比形式就是以一个或几个其他形式为模型,按照一定规则构成的形式。”[15]226当“看了个寂寞”的表达出现后,网友以该表达为模型,保留与整个构式义直接相关的成分“了个寂寞”而容纳动词创新,形成一个可替换的框架。说话人再结合情景语境,自由替换动词V,生成更多的构例。因此说仿拟类推,是“V了个寂寞”构式的流行动因。

(三)心理动因

上面我们提到“V了个寂寞”最开始源于哔哩哔哩网站的弹幕。据介绍,截至2020年第三季度,B站月均活跃用户已达到1.97亿,其中大部分用户在25岁以下。年轻人为了在众多发言中脱颖而出或者加深受话者对自己发言的印象,会创造出一些没有使用过的表达,这是网络求新求异的心理。而对新的语言表达,一旦能够引起共鸣,年轻网民的心理接受速度会很快,并且为避免“落伍”,会主动学习使用新兴的流行语来表达情感态度,这是语言使用者追求语言时尚,求新求异的心理使然。

五、结语

“V了个寂寞”由变项V和不变项“了个寂寞”组成框式结构,其中能进入构式中V的有动作动词、心理活动动词及存现动词。体标记“了”弥补该类结构中补语标记“得”的缺失,表示完成。“个”仍然保留了部分量词特征,使与之搭配的形容词具有句法上的指称作用。在句法功能上,“V了个寂寞”可以直接充当谓语,也能够充当宾语、充任分句和单句。构式义可以提炼为“用在反预期语境中,表达动作行为产生的结果与说话人的理想预期不符合,流露出不满情绪”。该构式具有情感宣泄、网络娱乐、标题化的“吸睛效应”等语用功能。网络环境下的高频使用、仿拟类推机制以及网民追求语言时尚的心理是该构式的流行动因。

猜你喜欢
腾讯网构式新浪
漫画2则
领导文萃(2023年10期)2023-05-30 15:35:43
猴子虽小
读者(2021年20期)2021-09-25 20:30:35
自媒体视域下网络新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媒体研究(2017年9期)2017-07-26 19:04:58
新浪读书排行榜
阅读时代(2017年3期)2017-03-11 07:24:51
网络媒体消费文化观念的传播与构建实证——以腾讯网为例
新闻传播(2016年19期)2016-07-19 10:12:08
新常态下新媒体全国“两会”报道框架对比分析
新闻爱好者(2016年8期)2016-05-14 09:07:52
“XV的(不)是Y”构式探微
语言与翻译(2014年1期)2014-07-10 13:06:14
“有一种X叫Y”构式的语义认知考察*——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的接口探索
当代修辞学(2012年2期)2012-01-23 06:44:06
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下)
当代修辞学(2010年4期)2010-01-21 02:27:30
一种新的“不是A是B”构式
当代修辞学(2010年2期)2010-01-21 02:2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