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任洪忠
【摘要】互联网2.0时代,新闻传播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新常态”是近几年在我国出现的热点词汇之一。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中国重要政治活动的全国“两会”成为新媒体关注的焦点。从框架理论角度看,《人民日报》客户端和腾讯网在“2016年全国‘两会”报道中呈现出宏观、中观和微观的差异。这既是媒体属性差异造成的,也反映出不同媒体互联网理念的差异。
【关键词】新常态;报道框架;《人民日报》客户端;腾讯网
所谓常态,就是正常状态;新,就是有异于旧质;新常态,就是经过一段不正常状态后重新恢复正常状态,是一种不同于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上进入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发展的中高速增长阶段;政治上,党建工作进入全面从严治理,依法治国成为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文化上,重视提升软实力,从强国战略上加强传统文化的建设;社会发展方面,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在此背景下,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呈现出一系列新常态。2014年5月,习近平在考察河南时第一次提及“新常态”。他说:“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2014年11月9日,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首次系统阐述“新常态”,并表示“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从Web1.0到Web2.0再到Web3.0,互联网技术从最初的被怀疑到现在的蓬勃发展,成为人们了解世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根据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5年底,我国拥有网民6.88亿,占总人口的50.3%。其中手机成为第一大信息接收平台,占网民总数的90.1%。在此背景下,各大新闻媒体纷纷从“ 互联网”走向与互联网融合。因此,本文以网络新媒体的报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人民日报》客户端和腾讯网关于2016年全国“两会”报道的对比,分析两家媒体报道的特点及异同。
一、新闻框架理论
“框架”一词源于认知心理学,后被美国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ErvingGoffman)引入文化社会学,而后又被引入大众传播领域,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所谓框架,就是人们用来阐释外在客观世界的心理模式。通过它,我们对现实生活形成经验归纳、结构和阐释;通过它,我们确定、理解、归纳并指称事件和信息。在戈夫曼看来,框架的使用有助于分类,框架的使用者可以借此对限制在一定范围内的事件进行归位、理解、确认和标识。人们通过框架把社会真实和社会存在转化为主观层面的认知,并进行整合与处理,从而做出反应和行动。[1]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综合研究来看,对于框架概念的理解主要有两种:一类是指“界限”(boundary),即人们对社会事件的规范,人们借以观察客观现实。凡纳入框架的实景,都成为人们认知世界中的部分。另一类则是指人们诠释社会现象的“架构”(building frame),以此来解释、转述或评论外在世界的活动。[2]结合新闻报道业务来看,新闻框架主要包括两个层次:新闻材料的选择和新闻材料的建构。新闻材料的选择包括新闻来源和消息来源两个方面,新闻材料的建构主要指对报道对象的圈定、报道内容的表现以及报道数量、版面位置和主题基调等。
我国台湾学者臧国仁对框架的内在结构进行研究,认为至少包含高、中、低三个层次。“高层次指的是事件的抽象意义,或是主旨,通常难以辨识。中层次则由主要事件、历史、先前事件、结果、影响、归因以及评估等几个环节组成,有些事件包含了所有上述环节,有些则只容纳部分。低层次指的是框架的表现形式,系由语言或符号组成,包括字、词、句,以及由这些基础语言所形成的修辞或比喻。”[3]
陈阳在臧国仁三个层次的基础上,提出了框架的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媒体框架在宏观上主要回答“这是什么”,即有关新闻主题的问题;中观结构层面包括主要新闻事件的内容,整个新闻事件的进程,新闻事件的结果和影响,对新闻事件的评价和态度;微观层面上,研究者关注的是新闻报道的语言和修辞,包括用什么字眼来描述人物,用什么语气来叙述事件的过程。[4]
本文采用框架理论的宏观、中观、微观的结构法,对全国“两会”中的新媒体报道进行分析和探讨,总结成功经验,以进一步推动“互联网 政治传播”的发展。
二、研究方法
2016年是中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会上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因此,今年“两会”的召开特别令人瞩目。2016年“两会”于3月3日召开,3月16日结束。因此,本文将这段时间的新闻文本作为研究对象。
《人民日报》是中共中央机关报,是人民群众获取政治信息的重要途径和渠道。为了适应媒体变革新形势的需要,人民日报社加快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于2014年6月12日推出全新的《人民日报》客户端。其客户端简洁、清新,独树一帜,主要设有“闻”“评”“问”“听”“帮”“视”“图”等版面。《人民日报》客户端依托传统党报的内容优势,融合新媒体,在今年全国“两会”报道中,《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将用户思维和互联网思维发挥得淋漓尽致。
腾讯网是腾讯公司推出的集新闻信息、互动社区、娱乐产品和基础服务于一体的大型综合门户网站。它以全球华人用户为自己的服务对象,致力于成为最具传播力和互动性的网络媒体,集权威、主流、时尚于一体的互联网媒体平台。经过多次改版后,腾讯网首页的点击率和用户点击率获得进一步提高,也显示出腾讯网的市场竞争力。
本研究中,分别将《人民日报》客户端和腾讯网官方网站有关全国“两会”的报道内容全部抓取,然后剔除花絮等不符合要求的部分,最后获得《人民日报》客户端的新闻报道188条,腾讯网的新闻报道2562条,采用非概率随机抽样获得样本300条(置信度95%,误差率≤6%)。
按照陈阳的论述,媒体框架在宏观层面对应的是新闻主题,中观层面主要是指新闻评价和态度,因此这里采用内容分析法对两家网络媒体新闻主题进行宏观分析,对两家媒体的报道体裁和形式进行中观分析,而在框架微观层级的分析中,则采用符号分析法进行探讨。
三、框架对比
全国“两会”是中国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事件,跟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获得快速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大大增强了中国在世界的竞争力。中国的“两会”不但是一个国家的重大会议,同时也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这样的重大政治事件,新闻信息多,是新闻报道的富矿,不同的媒体肯定会呈现不同的报道内容、报道视角。
(一)两家媒体在宏观层面的比较
为了研究的需要,本研究根据每一条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对其主题进行了分类,其中将政党建设、制度改革、法制建设、民族问题等统一划入政治类主题,将发展、企业改革、金融、市场等方面的报道划入经济类主题,将家风、社会风气建设以及文化、教育等话题划入精神文明类主题,将环境、就业、工资等方面的报道划入民生类主题,把关于提案的产生、“两会”报道新媒体技术介绍、“两会”的表情、网民的关注等方面的报道统一划入其他一类。而综合类是指报道中所涉及内容包含前面两个或两个以上领域。这样,就形成了综合类、政治类、经济类、精神文明类、民生类和其他6类报道主题。
媒体在主题设置上,往往由于政治社会背景和市场定位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新闻框架。从统计数据来看,《人民日报》客户端的报道中,综合类和政治类主题比较多,二者之和超过一半;腾讯网的报道主题中,民生类最多,其次是政治类话题,两者之和占比达到55%(见表1和表2)。
(二)两家媒体在中观层面的比较
新闻的中观层面包括主要新闻事件的内容、整个新闻事件的进程、新闻事件的结果和影响、对新闻事件的评价和态度。不同的新闻题材和报道方式,具有不同的特点。消息是新闻报道中最基本、最常用的体裁,它能够及时传递新闻信息,往往是新闻事件主要内容的呈现。而新闻评论是一种论说性文体,往往体现评论者对新闻事件的评价和态度。可见,新闻题材的分析属于中观层面框架。
大数据新闻是近年来大家比较关注的一个热点,它是指记者通过数据统计、分析与挖掘等技术手段,或从数据中发现新闻线索,或抓取大量数据拓展既有新闻主题的广度与深度,最后依靠可视化技术将过滤后的数据进行融合,以形象化、艺术化的方式加以呈现,致力于为读者提供客观、系统的报道以及良好的阅读体验。[5]它不仅可以反映事物的整体面貌和发展趋势,同时也可以提升专业媒体的报道水准。情境新闻是舒德森对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报业的转型研究中提出的概念。他认为,情境新闻(contextual)是一种社会科学新闻,它强调对事件的深度解读,并且明确地将报道的重点放在分析和报道事件的原因上。[6]它关注大环境,视角多样,提供背景分析,通常描述的是正在进行的事件,但往往也会提供历史背景分析。[7]可见,这两种方式更侧重对整个新闻事件进程的报道。
研究中,课题组将两大媒体的报道进行分类,最后得出消息、评论、数据新闻和情境新闻的数量和比例(见表3)。
(三)两家媒体在微观层面的比较——从符号学角度分析
在现代符号学理论中,符号由能指和所指两个部分构成。能指是感官可以感知的符号物质形态,在语言中即指语言的声音形象;所指则是符号的意义形态,在语言中即指语言所反映的物质概念。两者之间的联系是任意的而非特定的,两者之间不存在必然联系。
新闻传播过程其实也是一个编码和解码的过程,首先要用特定的符号对具体的事件或事物进行编码。根据李普曼的观点,人们头脑中的世界更多来自媒介建构。而媒体报道的世界并不是客观世界镜子式的反映。在媒介内容建构分析中,Shoemaker and Reese提出了一个有关媒介内容选择的多层分级模式,这一模式包括个人、媒介惯例、组织、媒介外部因素和意识形态等5个方面。他们指出,每层因素对内容都有各自的影响,而每层的影响力都受到上一层级的制约。[8]从新闻框架的角度来看,媒体在微观层面选择具体的语言符号对上层框架进行诠释时,也必然存在与其宏观结构对应的框架。
词频是指一定范围语言材料中词语的使用频率。一般我们认为,新闻报道中某词语出现频率高,那么就代表媒体在报道中对与之对应的人、事、物关注比较多。本研究通过ROST新闻分析工具(ROST News Analysis Tool 4.5)对两家媒体报道内容进行词频分析,得到其前10位高频词(见表4)。
由于两家媒体的报道数量不同,绝对的数值无法准确判断某一词语出现的频率。因此,我们将这些高频词出现的总次数除以报道的篇数,得到该词的频率值(见表5)。
从两家媒体的高频词词频来看,《人民日报》客户端在报道中更关注“两会”“代表”“委员”“代表团”等内容;而腾讯网在报道中,更关注“改革”“经济”“创新”“企业”“报告”等内容。前者更多跟政治制度相关,后者更关注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具体事务。
四、研究结论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到,2016年全国“两会”的新闻报道中《人民日报》客户端和腾讯网在报道框架上存在差异。宏观主题框架上,两家媒体对政治类主题和精神文明类主题关注度基本一致,但是在综合类主题报道上,《人民日报》客户端显然更加重视,这也显示出其依托传统党报背景,具有更高的报道视角和视野。中观层面上,两者都比较注重新闻背景的运用和对政策解读的报道。情境新闻一般篇幅比较长,通过背景分析和深度解读,可以更好地促进人们对新闻事件的理解,从而增强他们的认同感和责任意识。微观层面,《人民日报》客户端对会议本身、会议代表和委员关注比较多,而腾讯网对会议中的主要议题关注比较多,比如经济、创新、企业都位居榜单前6位。
在新媒体的研究探讨中,曾有人提出“交互设备的功能之一,就是它们能够促进主观能动性、实验和企业的形成,从而强化公民的自我管理能力”[9]。全国“两会”确定的工作重点和“十三五”规划的通过,事关每个公民,需要大家的配合和积极努力。通过媒体报道培养大家的认同感和责任感非常重要。《人民日报》客户端在新媒体发展的背景下,跨出了融媒体的新步伐,不仅采用中央厨房式的生产模式,还适当地推出了“e话题”和“问卷对话”等报道内容,显示其关注受众需求的报道理念,报道中以“政”能量传播为中心。但是从框架结构角度来看,腾讯网报道的主题、内容更接地气,报道方式更灵活;它聚焦故事之中的深意,将热点话题解析在网友面前,其中的腾讯全媒派《两会ing》互动节目让受众参与感爆棚。
传统媒体转型不仅仅是技术上与互联网对接,更需要在思维上对接。习近平在“2·19”讲话中提出,要“提高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新闻工作者就必须在“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方面创新。《人民日报》客户端是互联网时代中国人民了解中国政治事务的一个重要窗口,针对网民的收视习惯和特点进行政治信息的传播,其效果将会更佳。
参考文献:
[1]潘晓凌,乔同舟.新闻材料的选择与建构:连战“和平之旅”两岸媒体报道比较研究[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5(4):55.
[2]张楠.从框架理论看国内媒体对“非典型性肺炎”的报道[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30.
[3]臧国仁.新闻媒体与消息来源——媒介框架与真实建构之论述[M].台北:三民书局,1999:51.
[4]陈阳.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317.
[5]文卫华,李冰.大数据时代的新闻报道——以英国《卫报》为例[J].现代传播,2013(5).
[6]侯丽.“情境新闻”颠覆传统报道模式:中外学者解读新闻业发展新趋势[J].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4).
[7]侯丽.“情境新闻”颠覆传统报道模式:中外学者解读新闻业发展新趋势[J].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4).
[8]邵培仁.媒介理论前瞻[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73.
[9]尼古拉斯·盖恩,戴维·比尔.新媒介:关键概念[M].刘君,周竞男,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91.
(王芳为湖南工业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师,中国传媒大学访问学者;任洪忠为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硕士生)
编校:董方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