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成良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职业教育中心 浙江绍兴 312000)
声乐教学是一项长久而复杂的课题。根据声乐艺术这门学科的特殊性,其教导者与学生都应不断更新自身声乐知识储备。为更好地提升中职学校学前专业声乐课堂中基础薄弱学生的能力,现阶段中职学校必须通过拓展专业知识途径,更新教学观念,开创多元化的音乐课程,减少声乐薄弱生,提高中职学生声乐学习的积极性,实现声乐教学更快、更好的发展。
中职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较弱,缺乏自身约束力与学习、思考能力,对知识深层的理解相对欠缺。因此,教师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应抓住学生自身特点,并从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多元化的声乐教授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声乐教学过于死板,不能合理地对学生指出有效建议。因此,在新的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应引进新式教学理念,对学生进行合理化的教学指导,如采用小组教学,这样更有利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个性化变化。教师通过观察与结合学生自身特点,进行有效点评,找出学生身上的不足之处,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声乐素质。教师只有正确认识到中职学生声乐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差异性变化,才能更好地运用自身声乐教学能力进行指导与纠正,从而提高学生的声乐学习能力。
在面对声乐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时,教师应注重自身的教育方式,提高自身专业能力与素养。不能因学生声乐基础知识较弱,便对其放纵不管使其自暴自弃,从而失去声乐学习的兴趣。比如,在声乐教学过程中,一些学生基础能力较弱,自身自觉性较差,在进行声乐基础知识学习时未能很好地掌握,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显得十分吃力。面对类似学生时,教师应该勇敢面对,积极地对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进行辅导。运用自身教学经验帮助基础薄弱的学生进行有效地分析,促进其能力的提升,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使学生能进一步提高声乐学习兴趣和信心。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对学生区别对待,在面对知识薄弱的同学时,更应发挥自身教学修养。声乐教学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在闲暇之余能够掌握更多关于声乐知识方面的教学与知识理论,同时提升自身教学素养,促进中职学生声乐能力的提升[1]。
每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与赞赏。老师不经意间的一个点头、一个微笑、一句表扬,会如同春雨滋润学生的心田,是学生积极向上努力学习的信心与生长的力量。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学会理解学生、宽容学生、与学生进行和睦相处,使人际关系更上一层楼。在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往往因为原则问题将二者隔离。宽容是教师有效的教育态度,也能提升教师的师德修养。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教师应对声乐基础能力较弱的学生进行适当的赞赏。莎士比亚说:“赞赏是罩在人心灵上的阳光。”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也渴望得到阳光、得到赞赏。对此,教师应时刻欣赏自己学生的良好品质与个性特点,从而拉近师生距离,建立和谐美好的师生关系。在实际的声乐课堂中,因声乐教学具有多变性,在课堂上学生很容易发出奇怪或其他让人发笑的声音,教师应更加注重学生的尊严。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基础知识薄弱,才不能正确领悟到教师所教授的声乐知识,在面对此类学生出现状况时,教师给予一个肯定的眼神或一句没关系,都能让学生能在心底对教师产生喜爱,从而对教师所授教的声乐教学产生兴趣。学生往往对教师产生喜爱,才能对其所授科目进行发自内心的自主学习行为。因此,教师有效地对学生进行鼓励与欣赏,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声乐综合素质。
自信是影响学生声乐学习效果的关键之一。教师激发和树立学生学习声乐的自信心,是教师自我能力突破的表现。在声乐学习过程中,由于声乐变化的多样性,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出现多样化的阻碍与困难。若教师不能给予正确的引导,则会导致学生在声乐学习过程中产生焦虑的心态,从而对声乐学习产生厌恶,造成恶性循环。因此,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光要教授学生专业技能与知识理论,更应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焦虑与其他不良因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勇往直前。自尊是学生自我意识的重要表现之一,是一个人发展与前进的动力。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学生不能对自身有良好的认识也是阻碍个性发展的重要原因。教师在学生产生过困惑与不解时,应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合理引导,让学生正确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别人缺少的优点。让学生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效发挥潜能,提高声乐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2]。
“成功是99%的汗水加1%的智慧”,声乐学习也是如此,只有学生经过不断的努力与提升自己,才能脱离“声乐薄弱生”这个范围。声乐学习具有很强的特殊性,如果学生不敢张嘴,是无法将声乐学习学好的。故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不解都需要教师进行合理的指导。引导学生正确解决现阶段面临的困难,对声乐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对声乐学习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更加有效地提高声乐学习技巧。古人云,“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但在学生修行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有师傅有效地将学生引进门。因此,教师在声乐教学过程中要有效利用自身专业能力,将学生带到声乐学习的大门内,让学生对声乐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3]。
声乐教学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个体训练,同时更加有效地将学生与集体相融合。对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对学生进行分组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团体学习意识,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提升声乐学习能力。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教师将音域不同的学生分配到一个小组,让同学之间互相纠正对方的错误与发音特点,能有效提高自身声乐学习能力,使学生在声乐学习过程中更好地认识团体凝聚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在小组式学习中,通过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与讲解,能让声乐能力较弱的学生更好地学习声乐,取得进步。
在中职学校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本专业的学生特点开展有效的教学指导,更新教育方法,将多元化教学方式运用到声乐课堂中。教师应在提升自身声乐综合能力的前提下,鼓励、引导学生客观地看到自身的表现与发展。通过声乐教学不断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帮助中职学生建立良好的艺术观与世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