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正田
(龙岩学院 师范教育学院暨闽台客家研究院,福建 龙岩 364000)
唐初期,国家财政赋税是建立在租庸调制度之上,成年男女皆按制给田畀以维生;军政方面则是建立在府兵制上,举凡地方上设有折冲府者,成年男子皆须按制按时服兵役。但自唐高宗中后期以后,因为人口增加但朝廷却给田不力,或因官场腐败风气等原因,社会上出现了许多逃离本籍流亡他乡以逃漏税,或逃避日渐严苛兵役的“逃户”。所以到了武后掌权期,已经有不少人如陈子昂、李峤等议论该怎么处理逃户的问题[1]350,武后也开始于长安三年(703年)开展过一次“括户”,又称为“检括逃户”,也就是查缉逃户并重新“编户”[2]-[5]。虽武后时期的“括户”处理有一定成效,但基本上大规模的持续括户政策,仍待玄宗开元朝时期推展。
历来研究玄宗开元时期括户政策,多半着重玄宗重用宇文融括户政策之成效或宇文融的历史评价问题[6]-[10],较为忽略宇文融罢相后,玄宗还是持续括户政策的施行[11],乃至唐代汀州之设置,也与宇文融罢相后以裴耀卿为主的括户继续施行有一定程度的历史承续关系。以下将先介绍玄宗朝以前唐代初期社会上的逃户情形。
概自唐高宗中后期后,逃户的问题已经开始出现,到武后时期,逃户问题愈加严重,所以当时陈子昂曾向朝廷奏书《上蜀川安危事》,并陈述当时蜀川一地(约今四川)逃户与百姓流离失所问题。《上蜀川安危事》写道:
蜀中诸州百姓所以逃亡者,实缘官人贪暴,不奉国法,典吏游容,因此侵渔。剥夺既深,人不堪命,百姓失业,因即逃亡,凶险之徒,聚为劫贼。今国家若不清官人,虽杀获贼终无益[12]卷211。
时任凤阁舍人一职的李峤也上奏道:
今天下之人流散非一,或违背军镇,或因缘逐粮,苟免岁时,偷避徭役。此等浮衣鬻食,积岁淹年,王役不供,簿籍不挂[13]卷85,1560。
可见武后时期天下逃户问题之严重,使朝廷决定于长安三年(703年)进行括户,以检究天下户籍与逃户,并使之重新编户。据学者研究,此次括户颇有成效,也使武后时代户口颇有增加[1]351-352。
但由于之后中宗朝时有韦后干政[14]、睿宗朝时有太平公主干政,使两朝朝政不刚,官风紊乱,天下逃户问题又起,譬如睿宗朝时就有监察御史韩琬上书论天下逃户再起的现象[13]卷85,1561。这些也成为玄宗即位后的开元时期终须面对的问题,否则逃户将日增,国用将不足,天下难有足耕之民,国家难有可用之兵。
玄宗即位初期,“承天后、和帝之乱”“户口流散”[12]卷298,1801,“逋逃者未还”“仓廪空虚”[12]卷268,1622,面临朝政不刚、逃户甚多、户税不够的尴尬局面,不过一直到开元九年(721年),朝廷才采用宇文融的建议并重用宇文融进行括户[15]卷212,6744,开启开元年间一系列的财政户政改革。
玄宗一开始是选任括户判官三十一人[1]352-354分巡天下,并在第一年就可见主要成效:
玄宗方任用(宇文)融……诸道所括得客户八十余万,田亦称是。州县希旨张虚数,以正田为羡,编户为客。岁终,籍钱数百万缗。[16]卷51:1345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玄宗时代第一次出现因括户搜得新户口太多而新设的县级单位,即开元十年(722年)或十一年(723年)在关内道庆州所设置的怀安县①[16]卷37,970-[17]卷38,1409(今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怀安乡)。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新县,代表唐代括户政策在安缉逃户工作上兼具地方行政空间布局功效,也是替日后因括户工作上新设的州县,包含了日后的汀州,开了历史先河。
因宇文融括户工作安置逃户所设立的第二个新县,是开元十三年(725年)在江南西道郴州新设的安陵县(今湖南郴州市永兴县)。《旧唐书·地理志》载:“宇文融析郴县北界四乡置安陵县。天宝元年(742年),改为高亭,取县东山名”[17]卷40,1618,《元和郡县图志》亦载:“开元十三年,宇文融奏割郴县北界置安陵县。”②[18]卷29,709这应是宇文融在郴县北界的四个乡括户得到了一定数量的逃户,所以设置新县安置逃户。
对于逃户的安置,宇文融有一整套安置作法计划,见《通典》载:
(宇文)融又上言:“天下所检责客户,除两州计会归本贯以外,便令所在编附。年限向满,须准居人,更合所有优矜,即此辈徼幸,若征课税,即目击未堪。窃料天下诸州,不可一例处置,且请从宽乡有剩田州作法。窃计有剩田者减三四十州,取其剩田,通融支给。其剩地者三分请取其一分以下。其浮户,请任其亲戚乡里相就,每十户以上,共作一坊。每户给五亩充宅,并为造一两口室宇,开巷陌,立闾伍,种桑枣,筑园蔬,使缓急相助,亲邻不失。丁别量给五十亩以上为私田,任其自营种。率十丁于近坊更共给一顷,以为公田,共令营种。每丁一月役功三日,计十丁一年共得三百六十日。营公田一顷,不啻得之,计平收一年不减百石,便纳随近州县。除役功三十六日外,更无租税。既是营田户,且免征行,安堵有余,必不流散。官司每丁纳收十石,其粟更不别支用,每至不熟年,斗别二十价,然后支用。计一丁年还出两丁以上,亦与正课不殊。则官收其役,不为矜纵,人缓其税,又得安舒,仓廪日殷,久长为便。其狭乡无剩地客多者,虽此法未该,准式许移窄就宽,不必要须留住。若宽乡安置得所,人皆悦慕,则三两年后,皆可改图,弃地尽作公田,狭乡总移宽处,仓储既益,水旱无忧矣。”[19]卷7,151-152
上引文代表宇文融对安置逃户的看法与计划,他认为在“人地比”较高的狭乡检括到的户口,可以移置“人地比”较低的宽乡,以宽乡尚有的空地安置这些新收得逃户,让他们或依亲戚居住,或设置新村落并给田耕种,亦即引文中的“每十户以上,共作一坊”的人为制造新城镇,如此,天下宽乡势必出现许多新的安置新城镇。不但如此,前述新设的庆州怀安县、郴州安陵县,应该就是在宇文融这个安置计划下的县级空间产物。
宇文融于开元九年(721年)奏请朝廷括户并得到玄宗大力支持,到开元十七年(729年)被罢相为止,前后主持了约九年的括户工作,官职从御史中丞屡迁转升职至宰相,也显示玄宗对其括户工作成效十分肯定。然举凡大力改革必定会触动许多既得利益者,不但在玄宗朝当时,宇文融括户工作已颇受争议,即使在中晚唐后世,宇文融也被诟病为聚敛之臣。先说前者,可见《旧唐书·张说传》载:
御史中丞宇文融献策,请括天下逃户及籍外剩田,置十道劝农使,分往检察;(张)说嫌其扰人不便,数建议违之。及东封还,融又密奏分吏部置十铨,融与礼部尚书苏颋等分掌选事。融等每有奏请,皆为说所抑[17]卷97,3054。
又见《新唐书·卢从愿传》:
御史中丞宇文融方用事,将以括田户功为上下考,(卢)从愿不许,融恨之[16]卷129,4479。
所以宇文融在背负当时这种反对改革的舆论压力,与一些同朝为臣的人排挤下,被罢相下台也是必然的结局。而日后中晚唐时期的舆情也视宇文融如同李林甫、杨国忠般的奸邪小人[17]卷15,470。
玄宗虽在开元十七年(729年)时让宇文融罢相下台,但玄宗尝到改革财政税收的红利甜头,又岂肯放弃继续括户。玄宗当时顾忌一定的舆情压力没有马上恢复大规模括户,所以开元十八年(730年)裴耀卿上奏议漕运改革等财政相关建议,玄宗暂不准[17]卷49,2114-2115,然开元二十年(732年),玄宗就下了三道《处分朝集使敕》开始讨论天下逃户问题。到了开元二十一年(733年),玄宗因关中粮食问题而就食东都洛阳,裴耀卿因情势第二次上奏再议漕运改革,玄宗便准奏了。[17]卷49,2115
玄宗与裴耀卿当然不仅是表面上改革漕运等财政事务,实际上包含括户等财政事务也同样继续执行。在此背景下,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设立汀州(详后)、二十五(737年)年在随州新设唐城县(今湖北省随州市西北唐县镇)、二十六年(738年)设立明州③、二十九年(741年)在福州“开山洞”新设古田县等州县④等事情,都是在这个“第二次括户”时于边地、“隙地”⑤[20]159查得许多避税役逃户,为安置他们而设置新州县。唐代所谓“山洞”即是国家势力未能及的丘陵深山间之“山洞”“隙地”,之所以会有汉人进入“隙地”,无非为了逃避税役,当然也会随之开发这些边地以求生存。“开山洞”即是国家发现这些进入“隙地”“深山山洞”的逃避税役百姓并将之重新编户后,也进入“隙地”设置州县。因“开山洞”而置县者,在天宝初年还有一例,即天宝二年(743年)在鄂州(今湖北武汉)所新置唐年县[17]卷40,1610(今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境),这应该也是此际括户时,在今日鄂赣之交的山区丘陵一带之“隙地山洞”找到许多逃避税役的逃户而置县。
唐代汀州之设其实也是如此,它虽不是唐代第一个“开山洞”所设的州级单位,却是开元年间第一个因“开元括户运动”收括逃户后所设的州级单位,其时代意义不容小觑。汀州设州可见《旧唐书·地理志》:
汀州:下。开元二十四年开福、抚二州山洞,置汀州。天宝元年,改为临汀郡。乾元元年,复为汀州[17]卷40,1600。
《新唐书·地理志》则载:
汀州临汀郡,下。开元二十四年开福、抚二州山洞置,治新罗⑥[21]。大历四年徙治白石,皆长汀县地[16]卷41,1065。
成书相对更早一点的《元和郡县图志·汀州条》则载:
2015年以来,国务院相继出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指出创新创业是经济新常态下国家主要发展战略之一,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支撑。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背景下,高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必要结果。这一举措,不仅有利于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还能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解决“就业难”的现实问题。
开元二十一年,福州长史唐循忠于潮州北、广州东、福州西光龙洞,检责得诸州避役百姓共三千余户,奏置(汀)州,因长汀溪以为名[18]卷29,722。
《元和郡县图志》说得很清楚,汀州是“检责得诸州避役百姓共三千余户,奏置州”,也就是从邻近各州前来这个原本是“化外之地”的“隙地”之汀州之境,被朝廷括户检得三千多户的人口量才设汀州。不过因为《元和郡县图志》历代传钞多次难免有误,譬如“潮州北、广州东、福州西”的“广州东”三字,应该是距汀州地望相近的“虔州东”⑦之历代传钞所误,因为“广”“虔”两字的繁体字形相近使然。又“开元二十一年”一语,据新、旧两《唐书》皆作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来看,应该也是历代传钞有误。况且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时,玄宗才听取裴耀卿意见开始要整治漕运、改革与启动“第二次括户”,似不太可能马上就发现万里之外的“汀州隙地”深山里,竟然还藏有三千余户逃户并马上设州,所以该是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设州更合理,但“检得避役百姓三千余户”这句话仍可信之。这些逃税避役百姓原本藏在“山洞”,也就是国家尚未能有效统治的“隙地”,才能逃税避役,但在“开元括户”的雷厉风行查缉逃户的形势下,从怀安县到安陵县再到汀州这些僻远之地,它们都一个个被查缉出来,从而设置了新州县安置这些百姓。
再查《元和郡县图志》,知汀州宁化县在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开山洞”置县,“开山洞”是事实,但设县的时间比汀州早两年,其年代之说存疑;至于长汀县设县原因则《元和郡县图志》无载。再查《旧唐书·地理志》则说:“长汀,州治所,龙岩、宁化。已上三县,并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开山洞置。”[17]卷40,1600此条与汀州置州时间同,较为可信。《新唐书·地理志》则载:“长汀:中下。有铜、有铁。宁化:中下,本黄连,天宝元年(742年)更名。”[16]卷41,1605并未说宁化设县时间,但知天宝元年以前本名黄连县。至于长汀县相关设县史料已如前引。所以可知汀州所辖县,无论是宁化、长汀,乃至位于今福建省上杭县某处在设汀州之初一度当过汀州州城的新罗县“新罗故城”,与后来改隶属漳州不属汀州的龙岩县(今龙岩市新罗区),都可能是“括得逃税避役百姓”“开山洞”而来。
汀州为何会在开元括户运动下被发现,还有一个因素,那就是与玄宗本人发现东南一带隐蔽逃户多有关。查玄宗曾有诏《遣使分巡天下诏》言明:
其浮寄逃户等,亦频处分,顷来招携,未有长策。又江淮之间,有深居山洞,多不属州县,自谓莫徭。何得因循,致使如此?并与州县商量处置,一时录奏。[12]卷31,140-150
这份诏书虽不明是开元哪一年之诏,但可以肯定是开元年间括户运动雷厉风行之际所诏。此诏显示玄宗已发现东南丘陵地深山中一带仍有逃户“深居山洞”“多不属州县”,所以要分巡使严加详查,追缉出这些隐蔽逃户。也因此,如前述在东南地区一带,就多了一些“开山洞”“安逃户”的新州县(庆州怀安县在西北地区除外),汀州之设,正是开元年间这波括户运动的产物之一。
历来研究唐代汀州历史者多,但似忽略汀州之设置实与玄宗朝开元括户运动风潮有历史承续关系;研究开元括户运动者亦众,但多半注意到宇文融与括户运动的关系,较少注意到宇文融罢相下台后,玄宗在开元朝后期还是持续在括户之史实。
自从开元九年(721年)朝廷实施括户政策以来,为了就地安置逃户,除了在既有州县设了新乡安置之,也逐步在边地或“山洞”等国家“隙地”设立了新州县,汀州与其包含宁化在内的属县,即是在这个括户运动风潮下所“开山洞”设立的新州县。尤其汀州是唐代开元括户运动下第一个因安置逃户设立的州,实别具时代之意义。
注 释:
① 新、旧《唐书·地理志》系年不同,今两说并存。
② 《元和郡县图志》作“开皇十三年”,应是传钞误,兹改正。
③ 今浙江宁波,但此例有疑,请见下注。
④ 随州唐城县之设置,参见《新唐书》卷四○《地理志》第1031页,“唐城:上。开元二十六年以客户析枣阳地置”。明州之设置,参见《新唐书》卷一二八《齐澣传》第4468页,“招还流人五百户,置明州以安辑之”。不过以五百户规模置一州似有疑处,且《新唐书·地理志》《旧唐书·地理志》亦无载此事,姑疑。古田县之设置,参见《旧唐书》卷四○《地理志》第1598页,“古田:开元二十九年,开山洞置” 。
⑤ 古代中国领土内部,实际上尚有许多未为开垦并设置地方政府的“隙地”,这里的人通常都是尚未被朝廷“编户齐民”的少数民族,也被称作“内地的边缘”,开发“隙地”,意味着朝廷将已经一度“编户齐民”的汉人,能够进一步进入“隙地”开发,且朝廷能够直接统治该地区。
⑥ 此唐代新罗县并非今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而是在今龙岩市的上杭县境内某处。
⑦ 赣州在南宋以前的唐宋时期称为虔州,南宋改今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