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颖琪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8)
2002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提出了发展职业教育的目标、任务,明确了高职教育以服务社会为主要目的校企合作、协同办学的新模式。然而,在实际培养过程中部分学生仍旧无法正视校企联合培养等环节。有效且深入合作的校企共赢体制还未真正完善发展,高职院校与化工企业在合作培养中显露出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这些问题逐渐成为校企共建共享管理问题的关注焦点。
通过对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摸索,我国的高职教育渐渐发展出理论知识与技能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教学模式。在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过程中,受到教学成本及教师实践能力的限制,学校多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培养。一方面可以降低学校实验实训场所建设及管理的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提前了解专业方向及对人才的需求。
目前来看,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是一个双赢的局面。但实际的合作情况又有深层次的问题,以精细化工专业为例。首先,对学校而言,为了跟进行业技术的发展,仍旧需要配备相关的实验实训设备,相关实验用品尤其是危化品也需要专人管理,实际管理成本并没有减少。其次,对于企业而言,在高职院校中大部分科研停留在技术改良层面上,而改良技术能否用于实际生产还需要长时间的试验,整体成本过高。最后,对于学生个人而言,学生仅出于获得学分、满足毕业的要求的目的实习,对实习表现出负面抵触情绪,没有深入岗位的意愿和决心。
因此,相较于本科院校而言,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存在的矛盾更直接,暴露的问题更全面。
受社会资源及固有观念影响,部分学生不愿意填报化工类专业,对于专业了解停留在就业局限于工人的层面,认为化工专业的就业层面狭窄且危险系数较高,对化工产业的了解不全面。
2015年提出供给侧改革后,不同专业的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丁金昌提出高职院校生源的复杂性,人才培养要关注生源差异,积极探索混合式教学,注重创新性,将学生个人特质结合市场需求,培养职业骨干人才[1]。刘林山认为,国家、学校和企业应共同致力于高职教育的体制结构改革,解决职业教育人力资源与供给测结构性矛盾,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升[2]。
高职教育是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基础部分,我国职业教育发展需切实围绕培养创新型骨干人才和大国工匠开展,扩大行业基础人才培养规模的同时满足学生就业与升学目的,促进社会健康持续发展。
2022年,全省化工生产企业数量不超过1 000家。优秀的化工类企业大多与本科院校保持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南京科技职业学院校目前合作化工企业大多是南化、扬巴等大中型企业,也与宁波万华等外地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随着化工园区的规划和搬迁,未来合作企业可能出现两极分化,一种是地理位置相对偏僻的大中型企业,另一种是规模较小管理机制并不完善的本地小规模企业。毕业实习环节学生和企业双向选择,往往出现学生因考虑大中型企业的地理位置不愿意去,小规模企业也不愿意去的尴尬情况。
出于对人才培养的考虑,企业除了在毕业实习环节进行人才选拔,有些企业还签立订单班,希望根据企业需求对学生进行培养。从近年数据来看,订单班实际就业人数低,就业质量普遍不高,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已经就业,在学习中出现懒惰情绪,导致无法毕业。企业希望提前选拔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在当前教育环境下,大多数优秀的学生会选择继续升学,企业在无法留住人才的情况下,合作意愿逐渐消减,无法实现长期深化合作。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一直随着行业和教育目标的发展在不断探索前进。高职学生教育教学主要依赖教师对学生的培养,因此授课教师不但需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还需要掌握实践操作指导能力。
目前,高职院校的专任教师大部分录用应届毕业生,拥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实属少数,虽然近年已注重企业人才引进,但整体占比仍然较少。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除了要担任教学工作之外,还需要担任班主任,参加各种技能比赛,还有一定科研任务,往往没有完整的时间和精力深入企业,在实际教学中缺乏对学生实践实操能力的培养。
选择合作企业时,应尽可能选取具有社会责任感、行业领先的企业作为合作伙伴,虽然对于高职院校可选择范围并不多,但也应抱着宁缺毋滥的要求,以保障学生利益为出发点,选择合适的企业进行合作。这类企业通常有完善的管理机制,在合作中有长远建设目光。在校企合作建设中企业和学校,在企业需求与人才培养的道路上相辅相成、协同发展。
学生培养发展中,优秀的同学会选择升学,大多数转本或接本的同学会在本科毕业后选择就业。升学的同学一般需要进行两年的继续学习,而且在第二年的学习是本科毕业实训及毕业论文环节。高职院校可以和本科院校合作进行长期培养,对于升学的同学也可以持续关注,制订合适的培养方案,长期培养复合型人才。
学校目前有访问工程师的培养机制,安排专职教师在行业合作企业中进行挂职锻炼,对企业的需求、开发技术及管理模式进行深入了解。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需要完成访问工程师的任务,不少教师选择与科创园企业进行合作。教师在与科创园企业合作时应注重科研开发及技术应用方面,并且访问工程师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是长时间共建共享的双需求。企业兼职教师可以与校内专职教师合作,共同加强课程的开发及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更好地明确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向。
高职院校是三年的学制,学生的基础理论相对薄弱并且理解力和耐力往往较本科专业有所欠缺,在制定教学内容方面,实践型的课程应多于理论型的课程,着重打造专业实操课程。
高职院校学生的培养应更注重实操技能与企业的需求,在制订学生培养方案时通过压缩或删减部分难度较高的专业核心课程,增加实验实训环节,努力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水平。运用产教融合的概念,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合理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培养适应市场需求及产业发展的人才。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和科技进步,当前社会产业结构快速升级,同时对职业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对于精细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只有在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努力下,有针对性地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建立长期培养合作模式,推动校企合作健康有效地持续发展,才能为社会和国家培养更多高水平、高技能的精细化工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