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程教育认证应急安全学科深化产学研协同育人体系

2021-12-31 13:16战乃岩崔晓婷姚文利
科技视界 2021年35期
关键词:产学研协同应急

战乃岩 崔晓婷 姚文利 韩 冰

(吉林建筑大学应急科学与工程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8)

0 引言

针对此问题,国内外的高校都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美国主要是政府来主导产学研机制的建设,通过法律对产学研机制的建设进行保障,有大量的资金对此项目进行支持[2];德国产学研机制的成功主要在于国家层面的法律完善,每一个组织机构的责任非常明确,三方的关系和谐稳定,导致此方法培育的学生在毕业之后可以直接上岗[3];英国产学研机构是以教学公司的形式在全国推广。

国内的许多学者也对此体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石钧为了产学研育人机制的模式能够顺利实施,从学校的经验和品牌提升上来构建完善的保障机制,使产学研育人机制模式能够顺利推进[4];蔡志奇为了能够解决协同育人中出现的多样性的难题,把协同育人模式多样化运用到教学中,成功的解决这个难题[5];江芳从四个方面进行研究,探索和国际接轨的人才,用了三年的时间,从理论研究到实践,形成了课程体系更加优化、导师更加专业、具有国际师资队伍和联合培养项目的专业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模式[6];谢开勇对当前的产学研机制进行了大量的分析,从分析的结果得出产学研机制对现在高校的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并且根据大量数据分析得出这个机构目前存在的缺陷,并且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整改意见[7];何萍为了研究终身学习的一些特点,和传统教育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终身学习的四个明显特征:教学目的是知识的应用能力,比较关注学生人生价值的不断提升,特别强调教学的灵活性及多样性[8]。

综上,我国产学研育人机制主要是研究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和产学研机制的平台建设。与国外的产学研机制的模式对比发现,虽然我国的产学研机制已经进入了发展的阶段,但是在进行实践的过程中,会出现没有相应的国家法律来规范产学研机制的建设、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建设支撑、没有相应的专业人才进行指导、三方之间联系较弱的问题。因此,吉林建筑大学应急科学与工程学院综合考虑高校、建筑施工企业以及科研机构。以吉林建筑大学应急安全学科为研究对象,对构建应用型高校学科产学研三方协同育人体系进行进一步深化研究。

1 高校、企业与科学研究机构共建产学研育人体系

以吉林建筑大学应急安全学科为研究对象,分析我国工科高校学科与企业产学研发展史上出现的问题。应急安全学科是新开设的交叉性学科,是以安全学科为基础建立,是吉林建筑大学重点建设学科。

2019年,国家成立应急管理部门,防消分离,改革应急体系。同年,各高校先后成立应急科学与工程学院。2020年,以专业认证为导向,结合安全学科特色,培养适合我国国情、全方面发展的应急专业应用研究型人才。

众所周知,在本科生的教育中,实验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提供了一个安全可靠的环境让学生对理论进行实操。并且在实验结束以后,需要提交实验报告,反馈给老师,展现理论与实践的再次结合。查缺补漏以后再次进行理论知识的补充,这就形成了一个教学闭环。校内的实验场所毕竟与工作时的环境有一定的差距,校内实验室虽较为安全,但设备过于简单,实验室一直会有实验老师一对一督促,特别注重学生的安全问题,相反,企业就不会投入很大精力进行一对一指导。因此,在培养学生时,校外实习必不可少。

可见,本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有机结合,使高校和企业之间取长补短。在科研方面与中建二局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学校可以为该企业每年都输送优秀的专业人才,因此本校也成为中建二局四公司“人才培养基地”。中建二局四公司作为学校“行为安全研究基地”,在今后的”产、学、研”深度合作发展道路上实现了学校和企业的双赢局面。2019年9月,与中盾(吉林省)应急管理咨询服务公司合作共建吉林省应急管理研究中心,形成了高校、企业和科研三方取长补短、优势互补,相互配合,实现三方协同育人机制的一体化。

2014年,依托本专业组建了安全培训中心,五年来,先后开展了吉林省安监系统执法能力提高继续教育等各类培训班50余期,合计培训学员5 000余人次。2015年,本学院负责人牵头和吉林省合作,成立了安全学会,使本专业在安全与应急管理研究方向的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

3.2.3 无纺布抗菌生物性佳,防霉防蛀,高压灭菌有效期可长达半年[5]。延长了器械包的有效期,大大减少过期包的产生,减轻了运输、清洗、包装、灭菌的工作量,间接节约了水、电、气洗涤剂等能源消耗,节省了人力财力。

通过对应急安全学科与企业产学研合作教育发展历史的研究,发现学科与企业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缺乏统筹规划、管理规划。虽然国有企业长期以来继续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但在人才培养、实践基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没有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沟通,以及高校学生基地的资金分配和实习服务。因此,协同教育机制需要建立权威机构,不断完善产学研协同教育体系,进一步量化产学研成果,管理、规划、协调产学研协同教育,共享教育资源、科研基地和科研成果,共建科学实验室、共同保障社会安全势在必行。

2 应急安全学科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建立

应急安全学科协同育人体系研究的目标是以2020年专业认证为契机,校、企、科研机构共同搭建专业认证制度。明确与社会发展的需要、政策变化的需求、与学校定位之间、专业定位之间紧密联系的安全学科人才培养目标;鼓励教师积极进行访问学者申请;深入推进“导师制”或“师徒制”的模式,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强化社会服务体系,服务合作单位,提高企业科技成果转化。

应急安全学科、企业和科研机构属于三种不同的管理体制,三方需要共同建立全国产学研合作教育领导机构来管理这三个体系实现合作教育。整合学科、企业和科研机构,制定整体规划和奖惩制度,学校将给予三方政策补贴和财政支持,确保学科与企业的协调教育。本组织的人员配置水平如下:

(1)中国领先的产学研合作教育组织。负责管理国家应急安全科学与企业协同教育总体规划。总结各省应急安全学科的研究与发展情况,制定优惠政策,分配资金。

(2)省级产学研合作教育组织领导机构。负责全省应急安全学科和企产学研合作的教育培训工作。制定学科产学研合作中长期发展规划实施计划、实施计划的组织和实施结果;制定组织工作制度和人员激励政策,完善组织管理制度。

(3)地级应急安全学科与企业产学研合作教育牵头机构。负责地方高校和企业应急安全学科合作教育的开发与实施,负责拓宽校内校外产学研与企业的沟通合作渠道,对接合作资源,为校企及科研平台之间的合作建立平台。

(4)校内协同教育管理研究机构。要具有工程技术研究所的职能和作用,负责产学研合作应急安全领域统计文本的收集、整理工作。承办上一级产学研机构下发的任务。

3 完善产学研协同育人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

为完善产学研协同育人体系,高校、企业和科学机构三方还应加强沟通交流,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沟通模式如下:

(1)定期开展网络视频会议、高峰论坛等社会活动。利用网络交流平台建立应急安全课程基础,与应急安全课堂直播课互动。来自三方机构的导师和应急安全领域的大学生在在线协同教育平台上讨论和交流。

(2)定期开展培训并交流学习课程。成立联合教育智库,为应急安全领域的科技创新和企业联合教育提供智力支持。通过国家重大应急救援科研技术项目加强应急安全领域、企业、科研院所之间的智力联系。

(3)建立以实践为基础的应急安全现场交流模式。在应急安全领域、企业和科研院所联合教育中,三方导师将共同深入企业,参与大学生应急安全领域实习实践,指导大学生应用生产技术并进行实地研究。

(4)应急安全领域、企业和科研院所联合开展国家重大应急救援研究课题,共同投资购置新型科研设备。建立产学研战略联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共同应对国际竞争和挑战。

(5)深化文化交流渠道。在产学研协同育人过程中,缓和阻碍产学研协同育人的文化冲突,应急安全领域源于安全工程,依托土木工程,传承硬件精神。工作中要牢记使命,服务社会,保障国家安全。

通过上述措施,构建专业的、国家层面的、优化的产学研三方面布局,能充分发挥人才的主观能动性。产学研一体化的协同育人机制了解就业趋势,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性人才。该校应急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达到百分之百,可以进一步说明产学研协同教育的培养模式,让毕业生更加适应社会需求。整个社会的发展需要人才,需要专业应用型人才研发科技,为社会做出重大贡献。进一步深化产学研协同教育意义重大,以学科为基础,实现专业精准对接,进一步深化产学研协同教育,培养专业性的全方面人才更有意义。

4 结语

随着社会对应用型人才需求的日益增多,使高等院校、大型企业和科研机构等多元主体整合优势资源参与应用型人才协同育人机制培养出的应用型人才受到教育界乃至社会的关注。产学研协同育人,不仅要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的合理结合,而且还需要使课堂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让课堂不再传统,培养应用研究型人才。对适应社会,满足实际人才需要,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培养专业性、实用性的人才,建立具有权威性质的、专业精准对口的产学研机构,加强三方的交流,使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进一步完善,为国家输出具有专业性全方面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产学研协同应急
多维深入复盘 促进应急抢险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完善应急指挥机制融嵌应急准备、响应、处置全周期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纺织摘奖项目产学研居多
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学前音乐教育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