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 威 安芷萱
(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5)
人文社会科学(或哲学社会科学)即文科作为人类认识自身及社会发展的一个知识门类,虽不是社会进步的第一生产力,但在物质财富创造中其作用与科学技术一样不可小觑,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同样起到重要且积极的作用。2019年4月29日,教育部和中央政法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等13个部门在天津启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提出要全面发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提高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2020年11月3日由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主办的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召开,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作了《积势蓄势谋势识变应变求变——全面推进新文科建设》主题报告,指出新文科建设要把握专业优化、课程提质、模式创新“三大重要抓手”[1]。新文科是以现有传统文科为基础,对学科中各专业课程重组,形成文理交叉,即把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哲学、文学、语言等诸如此类的课程中,为学生提供综合性的跨学科学习,达到知识扩展和创新思维培养的目标[2]。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高校文科教学面临严峻挑战。新文科建设就是要立足新时代、回应新需求,通过追求新科技革命与文科的融合化发展,培养专业人才,加快引领人文社会科学新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中“人的现代化”建设目标[3]。高校文科教学需要突破什么难题,怎样利用好新技术,是实现文科现代化发展面临的重要命题。对此,本文在探讨新文科创新融合教学改革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实施创新融合教学改革的对策。
首先,传统文科体系专业划分明显,知识针对性较强。文、理、工科是为准确研究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进行的学科分化,三者本质是交叉关联相互支撑的。学科高度分化让文科在教育中存在脱离应用实际的问题。但解决实践问题通常需要多专业知识交叉融通运用,传统文科壁垒限制了文科学者认识问题、剖析问题的能力,解决现实问题需要使文科知识走向多元化。在产业革命进程加快的新时代背景下,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思考方式,推动人们思考新方法解决新问题。要想实现文科可持续发展,融合新技术是必要条件。当前新文科建设应借助这些科学技术工具,推进文科创新融合教学改革,实现文理融合、应用与理论融合,接应科技挑战,升级文科知识生产,通过大数据和新媒体等传播、共享文科信息,传承、弘扬文科精神,增加文科社会效益。
其次,破解文科遇冷情况,振兴文科教育。服务国家战略是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创新融合教学改革的意义所在。综合性大学仍是理工强校的现象较为普遍,导致文科专业在这些大学里没有自身特色,从而处于弱势地位。高校在文科课题经费的投入远不比理工科,学术研究被理工科挤压,就业市场不乐观,学生报考意愿相对冷淡。此外,知识范围局限、社会参与度低、实践应用率低等问题也是文科建设相对落后的原因。然而文科是学术创新和思想传播的根本手段,关联着时代精神的构建和升华,时代精神又是民族复兴与国家富强的精神动力。随着全球化改变世界格局,人文底蕴文化传播成为体现国家实力、增强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实施文化兴国战略的利刃。
以往的高校文科实验教学得不到重视,在教学内容上缺乏创新性和吸引力。实验平台建设起点低、规模小、利用率低,对改进实验室管理的忽视也导致实验室缺乏创新发展动力。高校需要重视实践转变文科实验室建设理念,根据发展实际完善实践教学平台,同步创新教学模式;引入现代科学技术提供情景再现、模拟实践等提升应用技能的条件,比如,经济学运用计量数据分析、法学开办模拟法庭、历史学利用智能媒体史料采集等,转变传统文科研究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对知识灵活运用以及运用新技术的能力,随学生主观判断实现教学实践的个性化,丰富人文社会科学人才培养途径,提升新文科人才培养质量;运用信息化手段完善文科实验室,构建好信息化管理系统,以智能权限管理等方式对接教务系统合理排课,提高实验室资源利用率,提升文科师生信息化意识,深化文科融合新技术的创新实践教学。
在互联网时代,人才成长的客观环境不断变化,研究发展科学技术被狭隘地认为是理工科高等教育的专属,文科教学与科学技术创新进步的距离逐渐拉大,必须打破文理科生思维区别定式,解决文科学生创新能力弱化的问题。事实上文科大学生阅读文献、发表论文需求大,对网络依赖程度更高。互联网为文科学生带来更多创新可能。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新文科建设开设关于大数据分析、新媒体应用等课程,引进国际先进教学资料和实用案例;在课后,拓展企业实训学习,并在数据分析处理、科学机器学习等多方面综合考核学习成果,提升学生运用数据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科建设上,将大数据的思维模式引入新文科建设,运用大数据收集、分析、整理知识信息,发挥大数据的洞察力和挖掘力;将散碎的知识信息组织结构化并进行集中考察;融合数据分析的理性和文科创新感性构建新科技创新方法,引导文科学生跨越学科边界,提升数据分析意识,构建大数据思维,并运用到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当中。
网络信息获取非常便利,新媒体信息容量可观,发挥新媒体的资源优势能够为文科教学创新融合发展带来新机遇。教师通过新媒体可以充实知识储备,延伸教学范围。传统文科教学多限于课堂板书与教材,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信息获取的需求。文科学术研究涉及知识广泛,获取知识渠道的多样化对于文科生来说至关重要。创建多维数据资源网络强调以学生知识需求为中心,成为学生汇集知识信息的有力工具,帮助学生更便捷、更高效地获取所需材料,提升其创新创造能力。对此,要在高校引进高水平师资人才,进一步提升教师整体素质;开设精品课程、第二课堂等整合专业资源,为学生提供更优质、更丰富的融合教学与科研资源;建立校外资源引入机制,吸引社会媒体资源为学生提供实践应用的平台;邀请杰出学者开设专题讲座开阔学生学术视野;在校内外搭设资源交流共享平台,构建校内外协同的多维资源网络。
互联网是增强课堂吸引力,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载体。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已经在语言图像的处理等领域发挥了显著作用。在教学方面,由高校与各教育数据库互联,为发展人工智能教育提供大数据基础。在人工智能的技术支持下,多样教学资源以及生动场景模拟,较传统枯燥烦琐的课本加黑板的教学形式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批改作业、分析学生接受情况、合理安排课程进度等方面,运用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节省大量时间精力,更多投入到创新研究、启发教学中。每个文科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具有差异性,每位教师讲授思维也不尽相同,通过获取数据库中学生学习信息,进而呈现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及接受能力画像,高校教师就能因材施教。例如,慕课等通过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学习平台,体现不同教师的授课特点。在文科教学中给予学生自由个性化选择的机会,以网络数据为桥梁进行双方信息反馈,充分促进创新融合教学合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