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超
【摘要】寓德育于各科教学中,是每一个教师的重要使命。小学数学教师要承担培养学生正确“三观”、塑造学生良好品格的重任,应该在深刻了解教育本质的基础上,明确數学知识教学与育人的统一关系,在观念层面形成正确的课程价值取向,内化德育渗透的意义,灵活采取多种方法,增强渗透德育效果,促使学生正确“三观”的快速形成。文章分析了渗透德育的意义、理论基础及现实条件,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数学教学;德育;渗透;意义;理论基础;现实条件;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1)11—0043—02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三观”以及道德品质直接影响我国人文素质的发展状况。可见,德育是关乎国家发展的大事。为此,新课标将德育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并强调将德育渗透学科教学中。那么,作为小学阶段重要的学科之一——数学教学中应该如何渗透德育,进而把学生培养为具有正确“三观”的“四有”新人呢?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意义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和塑造人,即在传授知识和训练技能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修养和塑造学生的人格,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1]。这是从更深刻的层面阐述教育与德育之间的联系。德育是教育的需要,是时代赋予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德育为本。”数学教师要结合数学学科特点,积极利用数学教学这一有利途径适时渗透德育。
二、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渗透德育的理论基础
1.渗透德育需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发展的最高理想是人自由而全面发展。人的发展必然包含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实践性发展,这些思想为我们渗透德育提供了理论支撑。
2.渗透德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要追寻德育的理论根源,就必须从社会或人的本质入手。人的本质特性及主观能动性,决定人有思想追求、精神价值、道德标准的需要。而德育正是体现这种需要并体现和发展人的本质的根本方式。
三、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渗透德育的现实条件
首先,随着现代化步伐的加快,一些西方价值观和不良思潮悄然盛行,且被部分民众盲目追捧。这为价值观的多元与冲突,欲望的无限和膨胀提供了社会土壤。而价值多元、欲望膨胀与信仰稀缺、灵魂轻飘之间的强大张力带来的是文化的失守、道德的沦丧和价值的偏离[2]。此时,“文化自信”被提出。而德育是建立在文化自信基础之上,影响青少年价值取向的重要方式。
其次,立德树人的呼唤。立德树人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其内涵深刻、指向明确,为教师教学提供了方向和依据。“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说的也是立德的重要意义。可见,立德既是一种原则,又是首位价值选择。德育是教育的本质,也是教育之魂,它必须贯穿学科教育全过程。
四、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渗透德育
1.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生活情景,渗透德育内容。小学生年龄小,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他们对生涩难懂的数学概念一般不感兴趣,但丰富的活动深受他们的欢迎[3]。因此,教学时,教师要考虑学生的这一年龄特点,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安排活动。比如,生活体验活动、游戏活动、动手操作活动等,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明辨是非、感知善恶,加速道德认知的内化,促进良好品德的形成。
比如,小学低年段的学生还没有形成正确的时间观念,做事容易拖拉,于是,在教学“时、分、秒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创设学生熟悉的做作业的情景:姜小牙最不喜欢数学课了,每天回家做数学作业就成了最头疼的事情。这天,姜小牙6:30开始写作业了。7:00的时候,语文作业和英语作业都已经顺利完成了。7:30妈妈进来,发现除了两块戳满小洞的橡皮擦,数学作业一片空白。妈妈批评了姜小牙整整10分钟,盯着他花了20分钟的时间,做完了数学作业。完成作业后,姜小牙又和米小圈打电话控诉了妈妈的“暴行”,也用了整整20分钟时间。最后,在妈妈的催促下,5分钟洗漱完,姜小牙终于躺在了他心爱的小床上。问姜小牙是几点睡觉的?学生计算出正确的结果后,教师适时渗透时间观念,告诉学生拖拉要不得。
2.在教学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的联系之中,又在不断发展。小学数学教学中所反映出来的某些规律就是好的验证。数学学科具有工具性,主要体现在利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物理、财务、会计、统计等各领域的问题,而这一过程中又能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捕捉能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内容,并把握渗透时机,确保渗透效果。
比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首先复习上节课学习的“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这一内容,并让学生猜测“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让他们列举数字验证猜测的正误。待学生得出否定的结论后,教师提示学生继续思考:数字的个位不能被3整除,那么,能否将每个数位上的数字看成一个整体来考虑?即每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或者之差能否被3整除。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尝试,得出了正确的结论。这一过程,无不体现了“万物联系发展”的唯物辩证观,让学生体会到知识之间的联系,有利于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
3.通过介绍数学史对学生进行德育。
(1)在介绍数学史中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数学史中不仅记载了数学知识发展的过程,还记载了数学家发现知识的历程,其中包括很多数学故事,反映了科学家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学生阅读这些数学故事的过程中,会受到启发和感染,认识到面临苦难和挫折时,需要毅力和勇气;尤其在遇到不易理解的内容或综合较强的题目时,要勇于迎难而上,不轻言放弃。
比如,为了计算对数表,简化计算,约翰·奈皮尔用了整整20年时间。当时,天文学家做的很多观察需要大量的计算,且需要算几个数的连乘,因此苦不堪言。为了将天文学家从繁重的计算中脱离出来,约翰·奈皮尔寻求了一种球面三角计算的简便方法,并运用了独特的方法构造出对数方法。这让他在数学史上被重重地记上一笔,然而却整整花了他20年的时间。
(2)在介绍数学史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数學教材中增加了很多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数学家的故事和数学知识发现的历程。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热爱科学和进取精神的培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整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数学史料,在课堂上讲给学生听,促使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形成。
比如,教学“圆的初步认识”一课时,学习圆的周长时要设计到圆周率π。圆周率学生初步接触,记忆不够深刻。为了强化记忆,教师可以将我国伟大数学家祖冲之发现圆周率的历史讲给学生听。同时告诉学生祖冲之的发现比国外数学家的发现要早一千多年,进而促使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4.教学中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意识,增强班级凝聚力。如今,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他们缺乏互相学习的榜样。加之,父母祖辈的溺爱,容易形成唯我独尊、自私自利的不良品格,同时缺乏包容心和同情心,也不善于与人交往,不利于学生以后的发展。而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互相包容、合作交流的机会,有利于学生合作意识和集体意识的增强,也提升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选取难度适中的内容,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比如,在教学中,教师选择难度大于个人能力且小于集体合力的内容,作为合作学习的内容;同时,按照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思维活跃程度等将学生分为综合实力基本均衡的学习小组。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合理安排分工,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有要完成的且都能完成的学习任务。此外,在学生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巡视观察、适时指导,同时还告诉学生要注意组员之间的合作、积极发挥集体合力,切忌“单打独斗”。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深刻理解了所学知识,还认识到了合作的重要性,增强了合作意识和集体意识,进而增强了班级凝聚力。
总之,德育是一种“随风潜入,育人无声”的活动,因此,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内容,充分发掘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并把德育贯穿于对知识的传授中,促使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正确“三观”的树立。
参考文献
[1]黄耀堂.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J].读写算,2019(10).
[2]马强.2017年高考中数学文化试题赏析[J].中学数学月刊,2018(02).
[3]王平.让数学课堂成为小学生的德育基地[J].小学教学参考,2012(07).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