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兆芬
摘要:目的:分析注射用头孢西丁钠的药理作用和所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方法:分析注射用头孢西丁钠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病例报告,归纳整理注射用头孢西丁钠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情况。结论:本品特别适用于需氧及厌氧混合感染,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骨和关节感染等,对头孢西丁及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过敏的患者禁用。
关键词:注射用头孢西丁钠;药理作用;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14-01
注射用头孢西丁钠为白色或类白色粉末吸湿性强,由于本品对厌氧菌有效及对β-内酰胺酶稳定,故特别适用于需氧及厌氧混合感染,以及对于由产β-内酰胺酶而对本品敏感细菌引起的感染。用于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腹腔内感染、妇科感染、败血症、骨和关节感染、皮肤和皮肤软组织感染等,对该药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分析如下。
1 药理作用
头孢西丁为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发挥作用的杀菌剂,在β-内酰胺酶(包括青霉素霉和头孢菌素酶)存在的情况下,头孢西丁对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仍具有抗菌活性 。对头孢西丁的耐药性主要由β-内酰胺水解、青霉素结合蛋白的結构改变和渗透性降低所致[1]。
2 用法用量:
2.1治疗用药:肌内注射、静注或静脉滴注。成人常用量为1~2g/次,每6~8小时一次。剂量应根据致病菌的敏感性、感染严重程度及患者病情调整剂量。
肾功能不全者则需按肌酐清除率调整剂量。
2.2用药方法:本品用于肌肉注射,每克溶于0.5%盐酸利多卡因2ml;静注时,每克溶于10ml灭菌注射用水;静滴时,1-2g头孢西丁钠溶于50ml或100ml0.9%氯化钠注射液或5%或10%葡萄糖溶液中。
3 注射用头孢西丁钠不良反应分析
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2]。药品不良反应包括药物的副作用、毒性反应、变态反应、特异性反应、继发效应、后遗效应以及致畸致癌致突变等方面的不良反应。注射用头孢西丁钠通常耐受性良好,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静脉注射后的局部反应,其它不良反应很少遇到。
3.1过敏反应:偶见变态反应皮疹、荨麻疹、瘙痒、嗜酸性细胞增多、发热、呼吸困难等。
病例分析如下:患者男,因“间断胸痛3年,加重1月入院,遵医嘱给予患者注射用头孢西丁钠1.0g加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日2次静点,用药至第三天患者腹部出现皮疹伴瘙痒,遵医嘱停用头孢西丁钠组液体,给予维生素C注射液20ml加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即刻静点,氯雷他定片10mg日一次口服,抗过敏治疗8个小时后患者上述症状缓解。
3.2心血管:低血压
3.3胃肠道:腹泻,包括在抗生素治疗期间或之后出现的所记录的假膜性结肠炎,恶心和呕吐很少报道。
3.4神经肌肉:重症肌无力可能加重。
3.5血液: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白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以及ALT、AST、ALP、LDH、BUN或血清Cr值一过性升高。
4 使用注射用头孢西丁钠应该注意
4.1青霉素过敏者慎用。有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史者不宜使用本品。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需立即停药,就地抢救,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给予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及输液等紧急措施。
4.2肾功能损害者慎用。肾功能减退和老年患者,需根据内生肌酐清除率调整给药剂量。
4.3长期应用本品可引起肠道菌群失调,有胃肠道疾病史(特别是结肠炎)者慎用。
4.4哺乳期妇女应用本品时应停止哺乳。
4.5出生至 3个月以内婴儿患者不宜使用本品。
4.6本品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配伍时,会增加肾毒性。
参考文献:
【1】最新注射用头孢西丁钠药品说明书
【2】《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第八章附则第六十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