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国企经济责任审计制度设计路径研究

2021-12-30 14:10郭志东齐雅芳王虹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制度设计经济责任审计原则

郭志东 齐雅芳 王虹

摘要:县域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是国家治理体系管理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制定科学高效的县域国企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对推动县域经济活动单元的清正廉洁性,提升经贸交易效能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本文着重对县域国企经济责任审计的制度设计原则、影响因素、制定路径等方面展开阐述,为县域国企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起到了抛砖引玉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县域国企 经济责任审计 制度设计 原则 路径

引言

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具有独立性的审计机关、部门对国家企事业单位的,具有重大影响力和事项决定权的管理人员在任职期间经济活动中履职尽责情况和管理成效所展开的审计活动。按照审计期间的不同,主要分为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两种。而县域国企经济责任审计则是对以区县地方政府管辖下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为审计对象而展开的经济责任审计活动的总称。区域国企作为地方政府管辖下的国有资产的法定经营主体和管理主体,是地方经济和财政收入的主要生产者和价值创造者,县域国企经营状况的好坏和领导者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地方政府的财政收益和国企员工的生计改善。因而不断加大对县域国企领导人的经济责任审计力度,对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改善国企员工生存发展状况具有着不可替代的免疫稳定作用和监督导向作用,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人民群众的广泛关注,有力地推动了县域国企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提升和价值创造力的迸发,确保了国有企业资产的增值效益和社会效益稳步提高。

一、县域国企经济责任审计制度设计原则

县域国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的设计制定过程是一个制度创新、升华提炼的过程,是响应时代发展需要、应需而生的。它只有在务实严谨的工作原则指导下制定才能保证制度执行的精准可行性和制度影响的长效科学性。具体说来,制定县域国企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的设计原则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1)适用性原则。

县域国企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的适用性原则是确保制度科学可行的基础条件。它要求制度制定者必须考虑制度执行的受众群体和范围,保证制度施行的广泛性和特定群体通用性。一旦制度颁布施行,无论是对化工、建筑、矿山等行业的工业企业,还是对证券、银行、咨询、物业、运输等行业的服务性企业,在县域国企范围内的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活动中都能适用所制定制度的规定,其审计目标、评价标准、实施步骤都可以参照制度的要求来高效开展,从而确保了制度设立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2)与时俱进原则。

县域国企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的制定务必贯穿与时俱进的原则,因为审计制度的制定离不开政策、法律、技术等外部环境的影响,环境条件的改变要求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务必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审计技术、工作纪律、政治规矩等外部环境的变化,满足国家政策、法规的强制性要求。在新旧技术标准更替过程中,必须毫不犹豫地坚持推新去旧的原则,而不能有半点迁就或含糊,保证审计技术发展的与时俱进性,确保审计结论与国家最新颁布的标准、规范、工作条例提出的要求相吻合,为行业组织针对审计建议做出的整改工作更好地满足当前国家相关政策要求奠定坚实的基础。

(3)公平性原则

制定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必须贯彻一视同仁的公平性原则,确保制度不会产生不合理的歧视性条文和霸王条款:不因审计对象地位的高低不同而区别对待;亦不因同一性质的审计事项大小不同而厚此薄彼。县域内国企领导人不会因为企业所处位置、财政贡献大小、成立时间长短而在经济责任审计中享有特权,从而保证每一名审计对象都能得到公平公正的审计结论,彰显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4)效率性原则

按照新制度经济学的原理阐释所言,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制定出来的核心目的是推动审计效率的提升和公司治理效能的提高,因而效率性原则就成为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制定者着重考虑的重要前提。无论是经济责任审计程序的简洁高效设定,经济责任审计文书的权威发布落实,实施经济责任审计行为的依法保障,经济责任审计结论的高效执行而不容敷衍塞责,都体现了经济责任审计制度设计的效率性,确保了制度施行的落地有声,执行有力。

二、县域国企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制定的影响因素

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的制定离不开现实环境的客观影响,因而要制定出科学高效的县域国企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就必须对其所处的环境影响因素予以充分考虑。其影响因素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

1、国家治理环境。它主要包括我国在新时期基于国家治理要求所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制度和法律法规体系。党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针对审计工作的国家治理职能中进一步要求:“完善审计制度,保障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强化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的领导。探索省以下地方审计机关人财物统一管理。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李克强在《201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指出:“加强行政监察,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对公共资金、公共资源、国有资产严加监管。始终保持反腐高压态势,对腐败分子零容忍、严查处。”中央决定、政府工作报告所阐述的加大审计监督力度的观点正是针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适应国家治理形势的发展而与时俱进地提出的,是审计工作职能充分发挥的国家政策环境条件。而县域国企经营发展政策正是国有资本和资产委托法人管理政策中的一块重要内容,因而加强县域国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监督也是国家宏观监督政策的重要环节,县域国企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制定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国家的这些政策要求。

2、区域经济发展的程度。审计工作是经济建设过程中的机体免疫器,其功能主要是为经济发展而提供监督服务的。不同行政区域因为产业结构调整的幅度不同,因而其经济发展速度和規模也是大相径庭的,也就决定了不同区域间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开展在指导思想、重点环节、工作方式上存在着诸多不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只有深刻把握住本区域在特定发展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及运营要求,才能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大局,查找出并纠正掉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疏于控制或易于腐败滋生的环节,确保区域经济运作效能的廉洁高效,促进本行政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此时蓟州区域经济正进入一个快速发展与可持续调整相对稳定的循环建设期。此时县域国企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必须要从县域国企管理的公益责任性、效益性、合法性等方面侧重力量,确保区域经济发展成果让更多的人民享有,使最广大人民感受到县域企业经营发展收益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实惠。

3、审计资源结构。县域国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要顺利有效开展,就必须统筹规划好政府和独立第三方现有资源和设备的分配利用环节。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制定过程中,对审计团队的技能水平、人员结构、专业分布、设备先进性等资源条件情况必须予以认真分析,综合考虑,确定出审计能力允许范围及需要外部审计力量的事项范畴,这样才能使县域审计资源的资格水平与承担的经济责任审计业务相匹配,使经济责任审计质量得到可靠保证,促进县域国企经济责任审计水平的可靠性提升,有效降低经济责任审计的误判、错断风险。

4、内审技术的发展进步。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审计技术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县域国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只有紧跟审计技术进步的步伐才会发挥出最佳的县域国企经营发展保护器作用。当前统计抽样技术、信息化审计技术、层次分析及SWOT分析技术逐步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得以推广应用,实现了由单纯的真实性、合法性审计向与效能性、效益性审计并重发展,经济责任审计与绩效审计并行推进的审计内容变革,这一变革趋势和要求对县域国企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发展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些都需要研究人员在制定县域国企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时要重点予以考虑的,不然就将滞后于审计发展的技术要求,对区域经济发展起不到应有的保驾护航作用。

三、县域国企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的设计路径

县域国企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必须在科学的路径指引下才会得以高效产生,在县域国企的经济责任审计活动中发挥出巨大的引领和导向作用。具体说来,县域国企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的设计路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展开:

1.加强区域政府重视程度,推进制度建设力度

领导重视是开展好县域国企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建设的根本前提条件。只有县域政府顶层设计予以战略上的足够重视,其管辖范围内的管理层和执行层才会全员加以重视,促进县域国企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建设各项工作的蓬勃开展。从审计系统软硬件设施购置的投资决策,到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引进、培养和教育,经济责任审计体系的日常活动运营,都要在区域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的氛围下得以全面推动执行,促进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建设效能的提高和经济责任审计水平的提升增强。因而不断激发县域政府高层领导的重视程度,推行地方政府主官负责制已成为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化建设工作的第一要务。

2.提高政策法规理解度,强化依法定规执行度

国家政策法规是地方法令出台或制度设计必须遵循不可逾越的纲常法纪线,是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孕育产生的摇篮和母体依据所在。要制定出高效科学的县域国企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就必须全面了解和掌握当前我国关于经济责任审计方面的政策法律体系所在。笔者就当前关于经济责任审计方面的政策法令归纳如下表:

通过对上述法律条文的深入学习领会,不断梳理出县域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任务、责任目标、方法步骤,为制定科学高效的县域国企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奠定坚实的基础。

3.健全制度设计机构,完善工作组织保障

任何制度的建立都需要有强有力的专业组织主导协调制度的设计、调研、论证等一系列工作开展,制定科学的制度调研计划和工作流程指导工作实施,才会使制度设计制定工作有的放矢,精准靶向发力,提升制度设计的科学性和高效性。县域国企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的设计制定工作务必成立区审计局、财政局、国资委专业干部组成的联合领导小组,明确各专业成员的设计调研职责,形成经济责任审计制度设计的高效运行机制,从而为该项制度的顺利科学诞生奠定可靠有力的组织保障体系,确保经济责任审计制度设计工作的如期顺利高效完成。

4.完善可行性调研机制,夯实制度执民意基础

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制定离不开完备的规则可行性分析调研成果做可行性支撑。只有建立参与部门齐全、标准统一、反馈真实的规则可行性调研分析系统,才能在制度条文取舍决策及可操作性分析过程中做到“接地气”,确保所制定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满足县域国企经营实际状况、便于监督的实际需要。同时,对不同类型的县域国企经济责任审计方向做类比分析,提高了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出台的普适性和通用性,提升了县域国企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的受众支持度和认可度。因而不断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基础调研机制建设,成为了制定好县域国企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的基础性环节,是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者都必须加以关注和为之努力奋斗的重要工作内容。

四、县域国企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制定效果分析

县域政府通过实施统县域国企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建设工作,使区域国企经营活动日益规范,经营战略决策更为贴近市场需求,在市场抉择活动中进一步提升了企业发展的前瞻性和预判正确率,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效益保障。经济责任审计制度颁布以来,蓟州区审计局以县域国企基本情况申报、区属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明细审计为经济责任审计日常监察点,县域国企领导人员年度考核为经济责任审计抓手,综合运用了县域国企经济责任审计系统、国有企业小金库专项整治活动录入系统、县域国企国有资金、资产审计系统等信息化审计技术,使县域国企领导人员管理行为、财务活动、资产交易行为进一步得以规范,有效提升了县域国企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为县域国企近年来固定资产保值增值率、投资效益率的稳步提升起到了保驾护航的引领作用,推进了蓟州区县域国企可持续发展和规模化经营的进程。蓟州区县域国企良好的运营效率充分证明,县域国企经济责任制度化建设路径是卓有成效,值得推广实施的。

五、结束语

县域国企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化建设工作是一项涉及多学科多专业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区县级政府各级领导和审计专业干部群力群策、齐心协力共同完成。只要我们不断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化业务研究和学习,全身心投入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化建设事业,科学配置系统资源,深入挖掘专业潜力,就一定能全面提升区县级政府制度创立水平,为县域企业的健康发展做出卓越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欧阳颜彦,公立医院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设计研究【D】,福州大學(2018),44-47.

[2]乌晓为,浅谈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J],会计之友,2014(02):93-94.

[3]彭立林,完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推动审计工作科学发展[J],价值工程,2017,36(30):15-16

[4]程凌艳,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中的需重点关注的几个方面[J],甘肃科技纵横,2015(5):33-35

作者简介:郭志东(1974.10-),天津蓟州区,男,中央党校政治经济学硕士,工商管理博士后,高级审计师,正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一级建造师,长期从事公司内部审计及工程经济分析管理工作。本文获天津市内审协会优秀论文成果二等奖。

猜你喜欢
制度设计经济责任审计原则
十二星座的做事原则
论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及风险控制
民营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优化研究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跃升的校企合作症结及其破解
新形势下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方法思考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
关于我国开征环保税相关问题的思考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
原则与原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