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梦之
中国人虽然很早就已经开始“吃饼”了,但在汉代以前并没有明确记载饼的种类。最早出现在官方记载中的饼是“胡饼”:“灵帝好胡饼,京师皆食胡饼。”胡饼,就是比较大的圆形烧饼,之所以叫作“胡饼”,全因为饼上那一层芝麻,毕竟是从西域“胡人”那里引入的进口货。
唐朝时,中秋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天团成员正式出道。彼时长安城内已经有制作月饼的铺子和专门做月饼的师傅,月饼的品种也有了一些发展。吃饼群众还给月饼安排了一个故事,说有一年中秋,唐玄宗和杨贵妃一边赏月一边吃胡饼。唐玄宗忽然嫌弃胡饼,说它名字不好听。杨贵妃看着天上的月亮,福至心灵,说:你看这胡饼像不像月亮,又大又圆,不如叫它月饼好了。这个故事,可信度有几分,不得而知。不过,学界通常认为在唐朝时,月饼还只是中秋祭月的供品,尚未成为中秋节的特色节令食品。
到了宋代,做饼的技术已经很成熟,饼的种类、花色空前繁多,饼也越来越精致了。比如吴自牧的《梦粱录》便说:“市食点心,四时皆有,任便索唤,不误主顾。且如蒸作面行卖四色馒头、细馅大包子,卖米薄皮春茧、生馅馒头……芙蓉饼、菊花饼、月饼、梅花饼……”这里,月饼和芙蓉饼,已经同属于“四时皆有”的点心了。但此时的古籍却只字未提中秋节一定要吃月饼。
最晚在明代时,中秋吃月饼的习俗已经出现,在民间很是风行。不仅在传奇故事里,各种文献里也出现了大量关于中秋月饼的记载。比如田汝成的《西湖游览志馀》就写:“八月十五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意。”可见,明朝时月饼已经和团圆这个美好的愿望相结合。而且此时,月饼种类已经很丰富了,既有贵族专享的高端月饼,也有Q版玉兔和癞蛤蟆月饼。
到了清代,月饼已由最初的家庭制作发展为专业生产,而且无论是花色还是品种都有增多。尤其是一个叫袁枚的高端吃货,不仅介绍了众多月饼的名称,還记述了各种月饼的制作方法,读来妙不可言。“用山东飞面,作酥为皮,中用松仁、核桃仁、瓜子仁为细末,微加冰糖和猪油作馅。食之不觉甚甜,而香松柔腻,迥异寻常。”想来某某村的月饼工艺也不过如此吧。
//摘自博物馆丨看展览微信公众号,本刊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