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陶装饰之美
——设计构思的巧妙,图案组织的灵活

2021-12-30 01:59魏敏华
中文信息 2021年10期
关键词:半山双关彩陶

魏敏华

(景德镇雄雄陶瓷有限公司,江西 景德镇 333000)

一、节奏与韵律—线条之美

作为原始彩陶最基本的装饰艺术表现元素—线条,这线条不是死板的,而是飞动的,不仅体现出线条本身的性格和韵律,而且还因为只有飞动的线条才能表现生命力的生动与活泼。这飞动的线条是由中国独特的绘画与书法工具—毛笔所绘制的。毛笔和线条决定着中国后来的独特艺术类型与特点。宗白华就指明过“中国的笔发达很早,殷代已有了笔,仰韶文化的陶器上已经有用笔画的鱼”。拥有了绘画工具还不够,还得有熟练的绘画技能,这就必须要求施绘者“须知道和了解干湿程度,过湿则刻画过程中,线条会阻滞,“拖泥带水”,不能得心应手,更不用谈线条的表达,最终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过干则会下“笔”艰难,出现“滑笔脱笔”现象,也难以达到理想的线条刻画效果”。只有突破材料对线条表现的限定性,施绘者才能根据“胸中之竹”绘出流动的线条。彩陶装饰的平面二维的表现性与附着于彩陶表面的线条相互结合,除了依靠熟练掌握陶器装饰的绘制工具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如何使绘制技术控制绘制的力度,已达到与线条,器皿表面结合的完美程度。而每一根线条都有独立的表现与意义,组合在一起,就是一首由点、线、面全体参加的音乐交响曲。

例如,马家窑彩陶盆就是一个几乎用线条装饰的图案器皿。(图1)盆内用直线与曲线组合,律动的曲线似悠扬的音乐在直线上方飘扬着。其中穿插着等间距的圆点,让这音乐不至于那么单调,从而增加活泼气氛。他们一起围绕着同心圆为中心组成的图案,产生对比艺术效果。而盆的折沿则用短直线与点组成一圈整体颜色更深的环形条;盆外壁用疏朗的细线条和圆点组成更为稀疏简单的图案;使内外之间形成繁与简、虚与实的阴阳空间,且整个器皿通过线条的布局与安排实现了面与面的界限。

图1 马家窑彩陶盆

二、二方连续—无始无终之美

原始彩陶的装饰纹样大多是以点、线、简单的几何纹为主,以及抽象的动物纹和植物纹。这些纹样大多是经过了高度的艺术提炼和概括之后的样式化。古人巧妙地将这些纹样通过二方连续的方式将他们首尾相连,达到循环往复、无穷无尽的效果。二方连续的艺术表现手法是原始彩陶常运用的一种重复结构方式,它一般用一个母题或者两个母题按左右方向进行连续反复的排列组合,组成封闭环状纹样,产生节奏美和韵律美。原始彩陶的二方连续艺术手法有三个特征

一是遵循适形构图原则。二方连续纹样需被安排在完整环状部位施绘,主要在大口盆的外壁,还有部分大口罐、碗、钵的外壁。其中前者的口沿下部至上腹部这段部位呈现效果最好。因为这部分的造型在垂直方向上的曲线弧度变化最小,接近圆柱形的外壁,不仅减少绘画难度,且预设的图案因为三维曲面变化率小而不易变形,易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是等分布局。只有在环形实现等分切割,才能把单元纹饰安排在能够首尾相连的最终结果。一般等分数是偶数,其中四、六、八式等分比较多。这就要求在施绘前,已确定好了等分规划的布局,不然整体图案的结果既不能相连又不能连续,最后环形纹饰带就无法闭合。等分布局是二方连续手法的基础,也是必要条件(图2)。

图2 彩陶二方连续纹样

三是循环往复。彩陶的二方连续是一种无开始,也无终结的严谨的秩序排列。二方连续艺术法则非常适合圆形器皿,不仅可以让绘制者在慢轮上边画边慢慢转动慢轮,以让需绘制部位跟上绘画的步伐,而且有利于从各个角度欣赏。闭合的环形带状二方连续纹饰无论从哪点起步展开,都给人一种无始无终、无穷无尽之感。以至中国陶瓷以釉下彩绘的青花为主流的元明清时代,二方连续依旧会作为青花瓷的附饰出现[1]。直至当代文明社会,我们仍会将二方连续作为艺术装饰中的重要表现形式,可见这个传统对后世的影响多么的深远。

三、双关—视错觉之美

原始彩陶装饰中所能用的颜料种类比较少,只有红、黑、白三种。这和当时对自然界中的物质材料的认识和利用以及技术条件是分不开的。但古人并没有因为这数量极少的颜料而限制了自己的创作,反而突破了材料和技术的限定性,创造性地运用了交替变化的双关法来设计图案。双关法是彩陶另一项卓越的装饰手法,以精心的设计构思,通过装饰纹样来产生视错觉的现象。用心理学的完形理论解释就是:图形和背景互相能转换对象的图像。当以图形为“图形”,背景为“背景”,是一副完整的图像。但当背景作为“图形”时,也是一个完整的图像,那么原来的图形此时就成为“背景”。彩陶的双关法有形体双关和色彩双关两种。前者是指相互转化后的两个图形都是类似或者相同的纹样,而后者则是不同的纹样。

例如,半山型彩陶的葫芦纹就是一种典型的形体双关,用葫芦形作为面的分隔,使装饰面区分数个单位,“它正看是一个葫芦形,在两个葫芦形的相连的空间,倒看也是一个葫芦形”。正视的葫芦形和倒视的葫芦形范围内装饰纹样不一样,一个是细纹绘制成的繁密菱形纹,一个是简单绘制“十”字形。形成简与繁,疏与密的对比。且半山型彩陶以前纹饰主要只用黑色,之后才开始大量运用红色彩绘,红色和黑色交替或间隔处理,使其有精巧繁密,饱满凝重的特点(图3)。

图3 半山型彩陶

而色彩双关图案表面看似更简单,实际更为巧妙。因为彩陶色彩双关一般和二方连续装饰手法一起运用,也就是一般由单个或者两个母题做重复连续的首尾相连的环带。看似施绘者只要提前设计好母题和等分距就可以,但最后彩陶呈现的效果却需要观察者用较多时间仔细辨别两种不同颜色所形成的图案。体验和欣赏色彩双关纹样也是一个富于挑战性和趣味性的过程[2]。

新石器时代的双关法成为我国传统工艺美术中的一种基本装饰手法,且一直延续到现今的设计中。而就在当今的欧美的艺术中兴起的欧普美术,和我国双关法有异曲同工之处,就是互为图底关系,造成视错觉的现象。足以证明我国祖先的巧思与智慧。

四、横看成岭侧成峰—多效装饰法之美

从“彩陶”这个名称就可以看出“彩”的位置重要性。“彩陶装饰纹样的部位是由彩陶的造型决定的,纹样总是装饰在视觉最容易接触到的部位,主题花纹装饰在彩陶壶和罐的肩部和上腹部,彩陶盆和钵的内表面部分,次要花纹装饰在不太显眼的位置,既方便了观赏,又减少了不必要的纹样绘制”。“因为新石器时代的人们受居住条件的限制,他们席地而坐或者蹲踞,所以彩陶花纹的部位都是分布在人们视线最容易接触到的地方”。彩陶一般都是放在地上的,观看的角度是从侧上方进行的。因此腹部以下常常少有纹样装饰,形成了松紧疏密对比,这和以满为美的装饰是不同的,是符合装饰规律和原则的。

但新石器时代绘陶者不仅仅满足考虑以上几点,还采用了一种多效装饰手法,即对于器皿的装饰图案,人们站着从俯视角度看是一个完整的装饰体;坐着或者蹲着从几乎与彩陶平视的角度看,又是一个不同的完整装饰体。这样的图案组织形式可使器皿具有正视、俯视等多角度的欣赏方法,是一个巧妙地适用设计意象和多面结合的艺术构思[3]。

多效装饰手法在半山型彩陶中取得很高的成就,例如中国甘肃省博物馆藏的垂弧锯齿瓮(约公元前2700—前2300年)(图4),这个半山型彩陶壶,正视时像帷幔一层一层铺展下来,又像欧洲维多利亚时代女性正式场合穿的“塔裙”,多层次的蛋糕裁剪,其每节裙片抽碎褶,产生波浪效果。俯视时(图5),像一个从中心向周围扩张出去的抽象重瓣花朵纹样。这个瓮的俯视图经过后期处理的图案就被放大,投影到甘肃省博物馆内的空地上,很有现代的舞台台面的效果(图6)。

图4.半山型彩陶壶

图5.俯视角度的半山型彩陶壶

图6.俯视角度的山型彩陶纹样放大效果

结语

彩陶装饰在适用原则的基础上,做了许多细微而又有差别的设计构思。呈现出来的装饰纹样效果十分符合当今社会人们的审美,即能装点生活,又不过分简约,十分可爱。就像电磁波从新石器时代发射,当代人仍能接收并能理解其语汇,并能对其加以赞赏。为什么几千年前主要出自实用功利目的性设计的表号图案,在当今仅仅出自审美角度来欣赏的人们眼中,彩陶的艺术性与审美性反而只增不减。而面对中国当今庞大的陶瓷设计市场,产品不仅缺乏自己的时代设计语汇和自身的民族性,甚至有些装饰和器形之间的结合都违背基本的适应原理,这是值得我们当代陶瓷设计界思考的问题。

猜你喜欢
半山双关彩陶
回顾与反思:界首彩陶的历史源流与传承现状
银河春韵
在普洱半山酒店寻找诗和远方
夜读春秋
语音隐喻视角下的韩国语谐音双关句研究
少华山石门半山度假酒店
王安石
峨眉半山七里坪 邂逅半山梦幻嘉年华
甘肃彩陶真伪辨
双关辞格名称探源及研究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