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小敏
(重庆万州高级中学 重庆万州 404000)
高中历史教学中,加强对历史资料的运用,利用此丰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探究学习,让学生在历史资料分析学习过程中掌握解决问题方法。如何在历史教学中,科学渗透史料,提升教育工作质量,是教育工作者面对的问题。本文就此进行分析。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般会采用灌输教学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活动,将历史资料分析方法直接告诉学生,忽略学生自主学习[1]。这一教学方法的运用,虽然可以夯实学生学习基础,但是无法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使学生真正的掌握历史资料分析方法。在课堂教育中,需要教师对教学方法创新,融入更多新的教学手段,增加学生学习积极性,促使课堂教学顺利实施。
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对教学资源的整合运用意识较差,一般会利用教材内容进行史料教学,缺乏教学资源丰富意识。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学资源拓展途径逐渐增加,为历史课堂教学活动开展提供更多便利。若课堂教学中,仍以传统课本知识为基础,而不进行教学资源拓展,则会影响学生历史能力发展,不利于教育改革创新。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若想提升学生历史资料分析能力,夯实学习基础,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融入新的教学技术,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同时丰富教学资源,借此讲解历史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课本知识,以此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实际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进行历史教学。
高中历史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方法创新的方式,提升史料教学效果,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因此提升学习积极性。高中历史内容包含的内容比较多,不仅有中国古代、近代的历史,还有西方国家的历史内容[2]。很多高中学生对我国的历史了解较多,对西方历史知识的了解比较薄弱。在课堂学习中,学生会因为无法理解课本中的历史知识而产生抵触的学习情绪。通过历史资料的运用,可以解决这一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理解课本知识,掌握知识应用方法。
首先,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运用。在史料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分析史料信息,在小组成员的帮助下理解理论知识。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运用,调动学生合作讨论学习意识,提升学生对课本知识的了解效果。例如,进行《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历史资料进行拓展教学,让学生了解更多与秦朝有关的信息。课堂上,为学生出示一则材料,引导学生与相邻的同学一同讨论,说出自己的理解。如《汉书·武五子传》:昔秦据南面之位,制一世之命,威服四夷,轻弱骨肉,显重异族,废道任刑,无恩宗室。其后尉佗入南夷,陈涉呼楚泽,近狎作乱,内外俱发,赵氏无炊火矣!展示资料后,则引导学生就资料内容及课本中关于秦朝统一的内容进行讨论,思考秦朝灭亡的原因。
其次,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活跃学习氛围。史料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多种不同的历史资料,让学生在直观教学资源的辅助下,了解历史知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为例,教学活动中,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开国大典的视频,让学生在视频观看的过程中感受到中华民族成立时人们的激动感受。当视频展示后,则引导学生对中国成立后的发展进行分析,思考中国是如何发展成当前良好的状态。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提升史料教学的直观性,提升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促使学生更好的学习与发展。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重视历史资料的运用,借此提升学生历史学习效果,让学生意识到历史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更重要的是素质与能力的提升。教育工作中,教师可以创新历史资料收集途径,加强对文学作品、历史图片、地图等信息的收集,根据教材内容合理运用,以此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求,提升课本教学有效性。互联网中的教学资源非常丰富,是丰富历史教学资源的重要媒介[3]。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资源,选择适合的历史材料,进行针对性教育,以此保证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进行《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将毛泽东同志的诗作为历史资料,利用此引导学生结合文章体会革命战士为了民族自由所付出的努力。如《西江月·井冈山》: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出示资料后,则引导学生就诗词内容,现象革命战士所经历的一切,感受民族团结发展的不易,并因此形成爱国情感与民族自豪感,以此提升历史教学效率。
总而言之,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提升对史料运用的重视,创新史料收集途径,改变传统说教式教学方法,提升历史教学效果。通过史料的运用,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历史对民族发展的意义,形成历史核心素养,为历史教育改革发展提供更多的动力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