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舒情,贾 双
(嘉兴学院,浙江 嘉兴 314200)
乡村振兴发展的目标是为了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
自改革开放以来,即便是在相对来说不受市场经济发展浪潮影响的传统民俗村落,也参与了当时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乡村从一个封闭与全球化的开放、传统和现代工农业之间的一种对比和融合过程中,现阶段呈现出3 个历史性的变迁:即农业社会、工业和现代社会。此外,在改变了社会的结构、生产和居民的生活、政治经济和文化遗产等各个领域,现代文明已经渗透到了传统的村庄并彻底改变了其发展形式[2]。
传统服装提高了服装文化附加值,促进了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发展;它的重要意义是建设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社会及培养服装专业学生创新、创造意识[3]。
如今,传统服装的开发范围正在缩小。现代服装的设计不应被标记为工业服装生产的“有益补充”,传统服装继承和发展是传统文化的延续和文化附加值的增加。服装制作是乡村当地妇女的就业渠道,对于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社会以及促进服装专业的创新和创造力是非常重要的。
传统的乡村服饰是国家古老民族文明的象征,是民族文化的独特的特征,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乡村传统服饰是一种风格多样、内容丰富的传统服装。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服饰正在逐渐消失。故此,要采取的步骤是建立文化和自信心,将其纳入乡村振兴的内容中,并加强对民族服装的普查,尽最大努力恢复丢失的传统服装,这是对传统服装的保护和发展[4]。
传统手工工艺的生产规模较小,产品类型变化大。因此,它可以用作进行新产品的开发经验,并发展为新业务模型的主要方式。当今的流行文化开始改变,逐渐发展为小众文化。根据不同文化群体开发和设计目标产品的能力,可能会在将来形成一个新兴的开发行业。总体而言,特色民族服装刺绣产品的开发仍处于这样一个局面:类型不完善,产品独特;技术含量低,民族元素融合不足;品牌知名度低,生产规模小,销售渠道分散。
服装文化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媒体和网络文化的影响,甚至出现在一些与“民族服饰”应用有关的非政府机构的网站上。此外,新的民族服饰和文化类型也在涌现,传统民族服饰类型和文化很难再适应这个时代的发展。近年来,甚至出现了盲目性较强的所谓“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热”。由于各种观点使人们在一段时间内无法辨别准确的信息,给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带来了较大的挑战。
结合乡村传统服饰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从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和相关原则出发,明确其保护与发展的对象与目标,并提出保护与发展须遵循的原则,探寻乡村传统服饰具体的发展策略。值得社会各界认真研究的是,针对乡村传统服饰的现状,在制作乡村传统服饰的过程中要体现真正的民族风情。
要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我们必须找到传统真谛,这需要足够的耐心与艰苦的工作,以及对艺术上的理解。创新目的是要重振传统,创新内容和创新能力都必须得到认可,并能够经受住时间和空间的考验,这是对传统的再现。为了以创新的方式应用乡村传统服饰文化,首先必须维护传统并尊重文化。对传统文化应要有一份崇敬之心,对于外部轮廓、颜色、图案、工艺、内部精神实质和美学相结合的现代服装设计方法论和设计规则应用与表现,与创造性协调一致,以探索新的事物。但是,应该注意的是,民族服饰文化的转变要以民族精神为基础,民族传统文化以民族精神为根基,其创新发展需追本溯源,民族服装的应用和创新与民族服装的起源密不可分,所以我们需要追求民族文化的基因,并保持乡村文化的独特个性和意义。
国家民族文化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乡村当地人民的精神生活。农民朋友们有足够的时间在一起交流和学习,因此每个人都可以一起改变过去的形象并创建新的农村文化,以满足农民的精神需求。
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民族服饰,要根据现代社会进行创新和发展。从服饰文化的发展历史来看,这是对服饰文化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的具体要求。因此,在现代社会中,探索传统服饰与人们生活的有机结合是民族服饰文化的必然趋势,同时促进了中国文化保护、继承、创新和发展。但是,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把握文化传统与现代性之间的矛盾关系是一个问题,需要慎重考虑。著名学者潘鲁生说:“一个民族,没有自己的民族文化,没有自己的传统,我感觉是非常可怕的。”服饰是一种集实用性与艺术性于一身的产品,不仅能够体现出一个人的审美与品味,还能够代表一个国家的文化,所以,传统手工工艺在现代服装中的继承与发展是具有现实意义的[5]。
继承和发展传统的地方文化,要强调服装的民族特色,凸显独特个性和文化意义。传统的民间服装和手工艺品是我国历史的重要见证,因此迫切需要对乡村传统服饰进行有效的保护。有必要坚持科学保护和合理发展的基本原则,以实现当地传统服饰的发展。传统的乡村服饰需要保留原始风格,并使用服饰的美感来诠释乡村的多彩历史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