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学史的小学数学故事教学法探究

2021-12-30 09:29李小芬
科学咨询 2021年4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教学法思维

李小芬

(重庆市南川区隆化第五小学校 重庆 408400)

故事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而且无人不喜,小说是故事、影视剧也是故事。而且,数学源于生活,我们每个人既生活在故事中,也生活在数学中。

一、数学史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作用

(一)了解数学发展历程

数学知识本身存在较强的抽象性,对小学生而言存在一定的难度,而且,学习过程枯燥和乏味,让很多小学生谈“数学”而色变[1]。而教师在教学中融入数学史,能在一定程度上弱化数学学习的单一和无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在了解和学习数学史的过程中,可以增加学习对数学知识整体发展过程的了解,明白所学知识的来之不易,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锻炼提升数学思维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会形成一定的数学思维,数学思维能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但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和提升,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对此,教师应引导学生理性认识数学活动、推理过程,领会数学知识的核心内容,做到举一反三、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思维。

(三)活跃小学课堂氛围

数学史和数学知识的本质相同,但数学史的外在形式不同于数学知识,它更多地体现为“故事性”。在小学阶段,学生对听故事有非常高涨的情绪,在课堂中讲解数学故事,能成功将学生的注意力留在课堂,提高学生和教师沟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助于构建良好、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氛围,可进一步推动学生数学意识的养成。

二、小学数学故事教学法的应用原则分析

故事教学法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它的应用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还可以降低学生对数学的排斥心理,拉近学生和数学之间的距离。但故事教学法在应用的过程中需要教师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一)教学需求原则

教师在课堂使用故事教学法展开教学活动时,需要合理运用,避免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2]。故事教学法的本质是一种教辅手段,它的应用应当以满足教学需求为前提和目的,教师在课堂导入故事时,要尽可能做到故事性和教学性的平衡,确保在学生理解的范畴,使其在了解更多数学故事的同时,可以学习到本节课程中的知识和内容。

(二)问题导学原则

故事教学法的主要目的是调动学生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如果单纯依靠故事教学法进行教学,则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所以,教师在运用故事教学法时,可以结合问题导学法,通过一系列问题的提出,既可以保证学生学习的趣味性,也可以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果。

(三)课堂总结原则

小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缺乏足够的总结能力。学生如果拥有良好的总结能力,则可以通过对知识的总结,达到触类旁通、探究本质的效果。所以,教师在故事结尾时,可以将故事中的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大大降低学生自身分析故事、理解故事中隐含知识点的时间和困难,从而提升学习效率,锻炼和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

三、小学数学故事教学应用策略

(一)合理挑选故事,开展数学教学

根据新课标的内容和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当重视教学方法的应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特点,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获得知识的增长和技能的提升。所以,故事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应用,不仅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也符合学生的发展特点,有助于学生数学技能的提升[3]。但教师在选择故事时,要注意故事的合理性,保证故事符合学生的心理和思维,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和内容。

例如,教授“数的产生及十进制计数法”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制作一段“数的产生”动画,让学生了解到“1、2、3、4、5、6、7、8、9”等阿拉伯数字的由来,从而增加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数学的了解。视频:同学们,相信大家对1、2、3、4、5、6、7、8、9、0这些阿拉伯数字并不陌生吧?正是因为阿拉伯数字的存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那么,大家知道吗?这些阿拉伯数字并不是阿拉伯人发明创造的,而是发源于古印度。后来由于阿拉伯国家的强盛,得到阿拉伯数字后将阿拉伯数字带到了世界各地。因为当时人们对世界的了解并不多,经过以讹传讹,这些数字便成为阿拉伯人“发明”的数字了。教师在利用故事调动学生兴趣后,能大大提升教学效果。

(二)故事结合问题,提升学生兴趣

在小学阶段,随着学生智力和思维的逐步成熟,故事对小学生的影响会变得越来越低。所以,教师在应用故事教学法时,可以直接将故事当作一种课堂导入手段,通过故事的讲述,引起学生的共鸣,提升学生学习本节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另外,还可以在故事中融入数学问题,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得到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化有形数学为无形数学,从根本上唤醒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无形中获得数学水平的提升。

例如,教授“加减法”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以“故事人”的角度提出教学问题,从而减少学生练习数学加减法的枯燥感。

教师:前两天我们学习了识数,今天我们不学东西,老师给大家将故事好不好?

学生:好!

教师:在很早以前,我们的祖先还不会使用加减法,那么他们怎么计算呢?

学生:是啊!他们是怎么计算的?

教师:他们是石头进行计数的,如A手里有一只鸡,B又给了A两只鸡,那么,A用石头计数的话就是……

学生:1个石头加上2个石头,一共是三个石头!

教师:哇!你们真厉害!

……

(三)利用教学故事,突破教学难点

数学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小学生数学学习困难的普遍性。很多小学数学知识,在成年人看来,非常简单且易懂,而对小学生则不然[4]。由于成长环境、家庭条件的差异性,导致学生的能力、思维水平不同,有的学生形成了良好的数学思维,在学习数学过程中非常容易;而大部分学生没有良好的数学思维和能力,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会感到非常吃力。学生数学思维、技能的提升,离不开对重点难点知识的学习和突破,但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的方法是“题海战术”,这种方法虽然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成绩,然而却在一定程度上封闭了学生数学思维、意识的进步和发展。而通过故事教学法,学生能在生活化、实际化的情景中获得数学实践能力的提升,从而帮助学生掌握数学重点,突破重点,实现自我素养的提高。

四、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史不仅是单一的历史,也是一种故事形式。教师需要深挖教材内容,将数学知识和数学历史故事充分融合,会在教学中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而且,通过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推动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还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教学法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