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富玉
(江苏省吴江中等专业学校 江苏苏州 215200)
作为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中职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更应该担负起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教师必须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通过改革创新,对课堂教学设计进行优化,激活其生命力,使课堂教学更加适合学生的个体发展,使课堂教学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课堂教学是指一种目标明确、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的双边活动过程。要使课堂实现最优化,达到理想的状态,教师、学生、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组织方式、教学评价等因素都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应结合平时的教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一条逻辑主线,科学、合理、巧妙地综合这些因素,优化中职语文课堂,建构生态式教学。
生态式教学就是运用生态学系统、整体、联系、和谐共生和动态平衡等思想开展教学活动,是生态论思想在教学活动中的运用,它能够使教学主体双方和客体在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下共同完成教学活动[1]。生态式教学,强调根据社会环境、课程特点、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等实现可持续发展、不断创新。因此,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中到职语文教学中,需要我们运用生态学的思维,重新考察和审视语文教学,以期建构中职语文生态式教学,优化课堂教学。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规定中职语文课程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语文教材,每一篇课文基本上都可以看作语文教材价值体系之“具体而微者”[2]。教学过程中仅围绕教材照本宣科的教育,很难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善于把相对稳定的教材体系转化为灵活丰富的教学体系,根据教学内容的关联性,尤其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起多元化的教学内容。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都来自作者的生活体验和心灵感悟,具有人文性和精神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入生活中蕴含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元素,将课堂教学活动放在逼真的生活背景下,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中职教师可以结合阅读教学,依托学校图书馆的藏书和电子阅览室的新型设备,让前人的智慧引领中职生吸取中华的优秀文化,充实思想、启迪灵魂,培养中职生正确的思想认识、道德情感和价值观念。在实际教学中,中职教师可以将阅读教学丰富化,结合口语交际、综合实践活动等进行小专题阅读。例如,可以结合“古诗重读”专题,分组分任务,以“中秋”“端午”“元宵”等传统佳节为版块,定向阅读,再配以演讲、朗诵、讲解、介绍等口语交际练习,分阶段分步骤地举行全班共读,自觉引入传统优秀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学生在汲取文化知识的同时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中职教师还可以通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让自然和人类社会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在实践中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以“走进家乡”综合实践活动为例,让学生知家乡历史风俗、讲家乡名人故事、游家乡美景、品家乡美食、听名企业家讲座,从中体验家乡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经济的蓬勃发展,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增强学生对家乡优秀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让学生通过学习“知”催生将来更优秀的“行”,为将来投身于家乡建设而骄傲。中职教师还可以借助写作教学,引导学生将丰富多彩的生活阅历进行创造性表述,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思考人生的价值,发现生活中的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结合日常的写作教学,发现中职生的作文内容贴近生活,富有时代气息,比较侧重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但存在选材混乱,情感逻辑主线不明,甚至想到什么写什么,有的还背离社会主流价值观等问题。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可以抓好生活这个第二课堂,引导学生在“源头活水”中取材,并对材料进行深入分析比较和提炼总结,对正能量的事件给予褒扬,对恶性事件要敢于批判,对于社会焦点问题,能够做出自己的独立判断,分析它的社会意义,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学会对材料进行取舍,这样既有助于提升学生作文的思想境界,也可以磨炼学生的品质,完善其价值取向。
生态式教学过程强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不断创新。因此,生态式教学要以人为本,建构平等、民主、尊重、信任和宽容的师生关系,要创设共生式的教学过程。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师生都是教学的主体,他们之间是一种和谐共生的存在。中职教师要善于运用自己的素养、学识、人格,影响和建构中职生的人格,给予他们以大爱、大智、眼界和洞察力、创造力。只有心灵与心灵的互动、灵魂与灵魂的碰撞,才能激发学生由被动参与向主动接受的转化,实现真正独立人格的发展。创设共生式教学过程,首先要求中职教师善于抓住教学契机,营造和谐、动态的教学氛围。巧妙利用语文课的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激活课堂氛围。以《警察与赞美诗》(江苏省职业学校语文教材)为例,抓住这篇文章的中心内容“苏比六次故意犯罪,想方设法进监狱过冬”启发学生思考:监狱的功能是什么?为什么国家要设立监狱机构?“监狱是关押犯人的”“监狱用来惩罚罪犯”“监狱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在学生对基本的价值观作出自己判断的基础上,深入挖掘:“为什么要把人关在监狱里作为惩罚?”学生恍然醒悟“失去人身自由”,从而理解“自由”对人来说是多么宝贵。再换位到苏比身上,“苏比为什么宁愿不要人身自由,要去监狱?”“他为什么不请求慈善机构的布施?”师生和谐互进的一系列问题探究,引领学生通过一个个阶梯走向更深的认识。一个共生式的生态课堂,应该流淌着轻松的活力,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究,地位平等,互相激发,互相启发,互相促进。创建灵活多样的学习环境,运用情境式、实践式、开放式等多种教学方式,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形成有效激发、自由探究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合作共享、转知为智的过程中获得思维的发展、情感的体验、能力的提升。以《我若为王》(江苏省职业学校语文教材)的教学为例,让学生表演课本剧,再对角色扮演进行互评,用体验和互动评价来把握“王”和“奴才”的人物特点。教师继续为学生建构学习平台“为王可以这么风光,‘我’到底喜不喜欢?”“‘我’是怎么对待这些奴才的?”在开放性问题的探讨中,学生明白了:“王”身边是一群阿谀奉承、唯命是从的“奴才”,“我”要杀尽所有的奴才,铲除所有的奴性。水到渠成地探究出本文的主旨:呼唤拥有民主、平等、自由、尊严的公民。还可以将时政要闻、焦点事件巧妙地拓展进课堂,用生活化和社会化的真实情境,为学生搭建开放式平台,使师生参与到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作出自己的价值判断,将所学知识提升到思想认识的高度,并进一步转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生态式教学课堂是以人为本的课堂,关注人性,突出发展,充满活力,是学生成长的乐园;它是由认知领域到生命全域,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3]。生态课堂的评价应着重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学习功效。
在教学活动中,每位学生的学习基础、认知能力、兴趣爱好、个性特长等各不相同,教师应重视个别差异,因人而异地选择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可以用课堂小测验、学生互评、成果展示等多种方式开展教学评价,不仅要将知识评价、技能评价作为学生评价的内容,还应将学习态度、日常表现、学业进步等作为评价学生的重要指标。
生态式教学应力求营造一种和谐的、动态的、充满生命力的可持续发展的教授知识和交流知识的互动生态环境[4]。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创设各种活动情境,使师生双方融入其中,自觉参与到对话、交流、展示、体验、合作中,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和共鸣,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互动课堂是以交互作用促进生态教学的有效性,评价可以看到学生是否主动参与学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是否围绕教学重点和目标,是否建立在一定的规则基础之上并能有效运行。
生态式的教学课堂是人本主义的课堂,学生的强烈求知欲和探索精神被有效激发,创造性思维被激活;师生之间相互理解尊重、倾听交流、接纳欣赏,学生都是忙碌的参与者;课堂上流淌着轻松的活力,形成自由探讨的氛围,在思维碰撞、情感交流中,获得个性发展、价值提升。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创造各种办法,随时关注、反馈、矫正、鼓励、导向,把即时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有机整合,取得课堂教学效益与质量的提升。
2018年由教育部印发的《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工作规定》指出,“培养学生规划管理学业、职业生涯的意识和能力,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和质量意识,为适应融入社会、就业创业和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做好准备。”中职生是企业一线非常迫切需要的“蓝领”,他们能否在自己的岗位上获得可持续发展,与他们自身是否具有优秀的职业素养和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分不开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中职语文教学,建构生态式教学,对促进中职生健康成长,提升中职生的职业素养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