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日盛
(连城县植保植检站 福建连城 366200)
连城地处闽西山区北部,年平均气温18.9℃,降雨1 734.4 mm,属中亚热带农业气候区,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特色农业资源丰富。其中传统特产连城红衣花生,不仅富含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及钙、铁、锌、硒等矿物元素,具有一定的药用保健功效。连城红衣花生主产地文亨镇的“文亨红衣花生”,是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1]。连城红衣花生产业已列入当地“十四五”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规划产业体系。2020年全县红衣花生年种植面积934.3 hm2,产量4 086 t,产值0.98亿元。但由于红衣花生对生态环境,特别是土壤要求严格,适宜区域有限,老种植区连续种植,病原菌大量积累,新种植区病虫防治技术缺乏,以及种性退化等原因,病虫害发生逐年加重,造成产量和品质下降,严重影响连城红衣花生产业健康发展[2]。为此,笔者对连城红衣花生病虫害发生情况开展调查,并根据病虫害发生特点,总结出相应的防治技术,以指导生产。
病原菌为青枯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solanacearum Smith),主要为害花生根部,发病后植株出现由上而下的急性凋萎,直至青枯死亡。横切可见维管束变褐色,用手挤压切口,有白色脓状物流出。连城红衣花生花期易发病,春花生5~6月雨季,秋花生8~9月遇上台风雨、高温天气,降雨过后发病严重;连续旱作,特别是与茄科作物,如烟草连作发病重。一般田块株发病率2%~8%,严重年份重病田发病率在20%~35%,局部绝收。
花生叶斑病,主要是褐斑病和黑斑病,褐斑病病原菌为落花生尾孢菌(Cercospora arachidicola Hori),黑斑病病原菌为落花生短胖孢菌[Cercosporidium personatum(Berk.&Curt.)Deighton],主要为害叶部,褐斑病发生比黑斑病早,病斑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周围有黄色晕圈;黑斑病病斑小而圆,暗褐色或黑褐色,后期混合发生,并引起大量落叶[3-4]。多雨天气易发病、管理粗放的发病重。连城红衣花生叶斑病发生普遍,后期株病率可达100%,叶病率30%~80%,影响光合作用,提早落叶,造成减产。
锈病病原菌为花生柄锈菌 (Puccinia arachidis Speg.),主要为害花生叶片,也可为害叶柄、茎秆、果壳。叶片发病后,出现针尖大小淡黄色斑点,随后病斑扩大突起,呈淡黄色,表皮破裂露出铁锈色粉状物,即夏孢子堆,周围有狭窄的黄晕圈。被害植株下部老叶先发病,逐渐向上蔓延,最后叶色变黄,干枯脱落。不同管理水平连城红衣花生锈病发生差异大,种植密度大、通透性差的田块发生严重。一般田块叶发病率15%~30%,对产量影响明显。
白绢病病原菌为齐整小核菌 (Sclerotium rolfsii Sacc.),主要为害花生根茎部,发病后在茎基部及周围地面出现大量的白色绢丝状菌丝,呈蜘蛛网状,后期被害部长出油菜籽大的小菌核。菌核初期白色,慢慢变为黄褐色,重病株最后枯死。7~8月高温多雨天气,秋种的连城红衣花生发病重,排水不畅、低洼易积水、杂草多的田块,容易发病。白绢病为连城红衣花生局部发生病害,发病田块株病率2%~5%。
蚜虫(Aphis craccivora Koch.)群集在花生嫩芽、嫩叶背面为害,开花后为害萼管、果针,吸食花生汁液,使花生植株矮小,叶片卷曲,生长不良,同时蚜虫也是传播病毒的媒介。蚜虫发生严重时,排出大量“蜜露”引起煤污病发生。春花生5~6月,秋花生8~9月是蚜虫为害连城红衣花生的高峰期,过度密植、偏氮徒长的田块发生严重。
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Fabricius)是杂食性鳞翅目害虫,以幼虫食叶为主,也咬食嫩茎,高龄期食量大,常把叶片和嫩茎吃光,造成严重损失。斜纹夜蛾的卵为卵块,为害集中,田间呈点片状,7~9月高温少雨,秋花生发生为害重。重发年份连城红衣花生株受害率在10%~15%。
为害花生的地下害虫主要有金龟子(Scarabaeoidea)、蟋蟀(Gryllidae)、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 Rottemberg)等,发生隐蔽,白天在表土内,夜间出来取食,把幼苗咬断倒伏在地,或将切断的幼苗连茎带叶拖至土穴中,造成缺苗少株;或直接为害红衣花生的根部和荚果。地下害虫一般可造成连城红衣花生3%~5%的缺株率。
2.1.1 科学规划,合理轮作建立连城红衣花生种植基地,加强沟、渠、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科学规划,合理安排耕作制度,实行水旱轮作、旱地种植间隔2年以上,避免烟后作、与茄科作物连作。
2.1.2 选用良种,药剂拌种利用农业部门近年开展品种提纯复壮的成果,选用品种特征特性典型的优质良种。播种前用含噻虫嗪或高效氯氟氰菊酯、吡唑醚菌酯或咯菌腈等杀虫杀菌剂的花生种衣剂加微生态制剂益微拌种后再播种。
2.1.3 适时播种,合理密植春花生3月下旬至4月上旬、秋花生7月底至8月上旬播种,春花生不宜盲目早播,避免烂种。采用小畦双行两粒种植,每亩种植8 000~9 000穴[5-6]。
2.1.4 合理施肥,科学管水重施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配合氮、磷肥作基肥。苗期用氮肥、始花期结合中耕除草用复合肥、钙肥(石灰)追肥,后期视苗情,用钼、硼肥和叶面肥进行根外追肥。开好排水沟,防止雨后积水。春花生注意防涝防渍,秋花生注意防中后期干旱。
2.1.5 土壤消毒,清洁田园种植翻犁时,每亩施用石炭75~100 kg进行土壤消毒,减轻土传病害发生。及时清除田间青枯病等病株,病穴撒上石灰消毒。收获后,及时清除残株病叶、病虫果,集中消毁。
2.2.1 杀虫灯诱杀每2 hm2安装太阳能杀虫灯一盏,3月开始开灯,诱杀斜纹夜蛾、小地老虎、蟋蟀、金龟子等害虫。
2.2.2 色板诱杀花生出苗后,每亩均匀插挂黄板20~30张,诱杀蚜虫。
使用性诱剂诱杀。每亩安装5个诱捕器,每个诱捕内置1个斜纹夜蛾诱芯进行诱杀,注意及时深埋诱捕到的斜纹夜蛾雄成虫,并按使用说明更换诱芯。
(1)加强病虫害田间调查监测,及时掌握连城红衣花生病虫发生动态,危险时期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进行药剂防治。①青枯病发病田块先清除病株,石灰消毒,再用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20%噻菌铜悬浮剂300~500倍液、或42%三氯异氰尿酸可湿性粉剂30~50 g/亩喷淋。重病田隔7~10 d轮换农药再施一次。②叶斑病发病初期,用40%百菌清悬浮剂125~150 mL/亩、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75 g/亩、或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30~40 mL/亩喷雾。隔7~10 d轮换农药再施2~3次。③锈病发病初期,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120 g/亩、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50~75 g/亩、或24%噻呋酰胺悬浮剂30~40 mL/亩喷雾。隔7~10 d轮换农药再施1~2次。④白绢病发病初期,用16%井冈霉素可溶性粉剂150~200 g/亩、或24%噻呋酰胺悬浮剂45~60 mL/亩喷淋。⑤蚜虫盛发期,用1.3%苦参碱水剂25~40 m L/亩、或20%呋虫胺水分散粒剂3 000~4 000倍液喷雾。⑥斜纹夜蛾低龄幼虫盛发期,用50%氰戊菊酯乳油4 000~6 000倍液、或2.5%联苯菊酯乳油4 000~5 000倍液喷雾。⑦每亩用3%辛硫磷颗粒剂6 000~8 000 g、或3%毒死蜱颗粒剂4 000~5 000 g于整畦时施入土壤防治地下害虫。
(2)首选生物农药,注意农药轮换和交替,严格按照农药安全间隔期用药。大型种植基地可应用植保无人机、风送式远程喷雾机等高效植保机械,以提高施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