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鑫
(内蒙古民族大学 内蒙古通辽 028000)
所谓“核心素养”,即为了令学生适应当代社会乃至时代而必须具备的素质与关键能力,而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较之传统教学亦更见科学,在新时期以“培养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知识,还能够掌握多维度的能力,具有积极且深远的意义,值得于当今时代下在中学内进行广泛推广与施行。而为了满足当代社会对人才、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目标的需求,无论中学还是教师都势必需要对课堂教学做出改善,如此方可适应时代的需求,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中学物理是中学教育的基础学科之一,就目前而言,我国各中学一般从初二便开始开设本学科,教学时间多为从初二至高三的五年。而就本质而言,物理学科本身便是一类旨在培养学生理科思维、令学生获取对身边物理常识对定性认知的学科[1-2]。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与新课标的推行,核心素养的培养逐渐“浮出了水面”,在中学物理方面,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旨多在于将核心素养内在价值悄然融入学科教学中,其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但并不仅仅限于物理方面的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思维方式、与物理相关的实践及研究方式等等,而再将其进行归纳则无外乎物理观念、实验探究、科学思维及科学态度四个方面。
情境创设是提高中学物理课堂有效性的有效措施之一,其优势在于通过创设与实际生活相贴合的情境,学生能够通过生活事例中的现象进行感受与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对其中所囊括的物理知识进行概括与总结,以此形成较为深刻的理解,将较为晦涩的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形成结合[3]。举例而言,当教师在中学物理课堂中的“曲线运动”内容进行教学时,可以通过新媒体工具创设与“曲线运动”相关的生活情境,如播放垒球或铅球运动员在参加比赛的视频,以此令学生对曲线运动有初步的了解,而随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直线运动”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并将直线运动的轨迹与视频中所展示的曲线运动进行对比,在学生进行过详细观察与对比后,教师可借此提出与曲线运动相关的问题,如“视频中运动员扔出的球在做什么运动”“曲线运动的轨迹和直线运动的轨迹有什么不同?速度呢?”等,通过情境的创设,学生能够快速融入知识感悟与学习中,对知识的掌握较之以往更加深刻,是以不仅课堂教学有效性能够得以提升,学生在物理方面的核心素养亦可因此而得到有效培养[4]。
除却情境创设法外,实验教学法同样是提高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类重要教学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学生能够通过实践而实现知识获取。举例而言,当教师对“曲线运动”方面的内容进行教学时亦可以通过实验来进行教学,在初步向学生讲授了曲线运动的物理概念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实验前先确定实验目标,如“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与“曲线运动的条件”等,有了实验目标后再进行实验设计。在实际进行实验时,针对“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方面的问题,教师可以准备绳子和木块,将绳子绑上木块后令学生飞快旋转木块,旋转一会儿后撒手,并将木块全程的运动轨迹在纸上画出,反复几次后,教师可以标出学生撒手时木块曲线运动与后续直线运动的交叉点你,令学生对此点的速度方向进行观察与分析,学生可以以此图为依据快速得出“速度方向为切线方向”这一知识点,而在得出该观点后,可以再反复进行实验,由学生对其结论进行验证,以此证实观点的准确性,最终便可得出结论。而在探究“曲线运动的条件”时,教师可以准备一个小铁球与一瓶墨水,将小铁球蘸上墨水后沿着坡道滑下,小球上的墨水自然会在坡道上留下运动轨迹,随后教师可以以运动轨迹为依据引导学生对小球做出受力分析,以此对“直线运动的条件”进行复习,在分析完成后,教师可以再准备一块磁力足够的磁铁,在小球滑下时将磁铁放在坡道一端,小球自然会因此做出曲线运动,此时教师可再次引导学生对铁球做受力分析,以此确定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并加以验证。
对实例进行运用同样是提高中学物理课堂有效性的有效方法,通过部分能够引起学生共鸣的实例不仅课堂气氛会因此而更显活跃,学生对于物理的学习兴趣、主观能动性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会因此而得到激发。教师可以通过播放某些“名场面”的实例来完成引导教学,举例而言,教师可以播放目前在美国NBA中知名的篮球巨星库里的三分投篮视频,并要求学生根据此视频画出球星篮球脱手的范围,以此实现教学气氛的活跃。
综上所述,新课改的实施与社会的发展为中学物理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当今时代下,通过单纯的“理论灌输”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已经与时代潮流不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方为当今中学物理教学的重中之重,而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中学物理教师势必需要在课堂有效性方面做出相应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