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云秀
(江西省南昌县芳草学校 江西南昌 330200)
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新课程标准也向学生提出了主动学习与知识自主构建的要求。为此,小学数学老师需要响应新课标的教学要求,主动进行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转变,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并在他们主动学习中对他们实施唤醒策略,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以及发展过程中,真正喜欢上数学课程,并真正具有学好数学课程的能力。下面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数学教学经验,对唤醒教学的建议进行讨论[1]。
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前提。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老师比较重视对知识的灌输,所以学生在学习中并无法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乐趣和价值进行真正的感受,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就会缺乏积极性。而“唤醒”教学策略的应用,能够让老师意识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在课堂中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由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索、构建与应用,如此就可以促使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
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中,需要运用到多项能力,如思考能力、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等,而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由于教学的侧重点在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容易忽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与锻炼。而在实施“唤醒”教学策略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老师会对学生各项能力进行综合训练,如此学生的数学能力会得到持续提高。
为了发挥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唤醒”教学作用,老师需要从兴趣、生活经验以及迁移意识等方面入手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巧,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2]。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课堂创建的关键所在,而学生只有对学习的内容有兴趣之时,才会产生探究学习的想法与行动,从而主动进入课堂教学活动中。数学知识的抽象性较强,老师通过对趣味化教学内容的融入,可以让数学课堂更加直观、形象和有趣,使学生对数学学习的魅力以及快乐进行感受,如此就可以达成唤醒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目的,并让学生越来越热爱数学。
增强趣味教学内容时,老师要以学生的兴趣点入手,如将故事、游戏等与教学进行结合,这些方式都可以有效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圆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时,为了让学生对“圆”的学习产生兴趣,老师可以将小动物滑轮比赛的故事融入教学中,并将故事以动画的方式进行呈现,学生在边听边看之时,还会进行积极的思考,这样就顺利唤醒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了学生的探究热情。
数学知识具有生活性特点,在教学中对学生生活经验的唤醒,可以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对知识和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为此,老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对生活化教学资源的挖掘,借此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实现对学生生活经验的唤醒,这样就简化了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
比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需要学生对圆的特征以及圆规画圆进行掌握。在教学中,老师不要直接进行知识的讲解,而是可以为学生展示一个生活场景,如“在平静湖面扔石子”,借此来让学生明确该节课要学习“圆的认识”的主题。之后,将学生带入对圆的探寻、摸与画之中。在学生画圆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都出现了不知道如何入手的情况,此时老师就可以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找有效的画圆方法之中,如有的学生找到了生活中的硬币,利用硬币完成了画圆,有的学生找到了绳子和铅笔,完成了画圆任务,还有的学生找到了圆规,完成了画圆任务。由此可见,通过对学生生活经验的有效唤醒,不仅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较高,而且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了保障。
知识迁移是指学生将已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到新知识的学习和新问题的解决中,数学学习中对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而在具体的知识迁移中,学生的认知水平与认知结构对迁移效果影响较大,所以老师要注重学习情境与学习材料的相似度,只有考虑到这一点,才可以唤醒学生的知识迁移意识,产生积极的迁移作用。
比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内容时,为了让学生对该计算公式进行自主总结,老师可以将学生带入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联想中,这样就可以唤醒学生的迁移意识,实现对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究。教学实践证明,通过对学生迁移意识的唤醒,实现了学生对梯形面积公式的有效推导。
综上所述,抽象性是数学知识的突出特点,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还以形象思维为主,如果持续沿用灌输式教学方式,会影响教与学的效果。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通过对“唤醒”教学策略的应用,能够实现对学生学习兴趣、经验以及迁移能力的唤醒,如此就可以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之中,理解与灵活应用数学知识,促使学生数学能力和素养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