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小琴
(重庆市彭水中学校 重庆彭水 409600)
分层教学是素质教育下应该采取的一种教学策略,是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对学生最大的关爱。作为高中生物教师要能够合理采取教学方法,善于围绕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教学设计,以分层教学的方法有针对性的开展活动。分层教学能更好的发展学生的思维,作为教师要能够清楚的看到学生的学习状况,有的学生在课堂上就已经掌握了所有的知识,对于习题也都能更好的掌握,而有的学生却连最基本的概念也理解不了,面对这种学习实际情况,教师要采取恰当的方法,解决现阶段的这一教学矛盾,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更要关注优秀生,让喜欢生物这一学科的学生能够满足生物研究的迫切需求。
现在的高中生物教学以全班学生的学情为落脚点,课堂教学也一视同仁,对于学生的学习水平参差不齐状况处于兼顾不暇之中,教师在矛盾中煎熬着,高考的压力给教师带来巨大的教学困扰,任何一个教师都希望学生能够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因此,关注优秀生成为所有教师的一个通病。我们高中教育不是光为国家培养高精端人才的,要能够通过高中教育提高全社会的学历。作为高中生物教师要能够关注全体学生,解决现在教学中的严重倾向优秀生的现象,分层教学能够改变现在教学中的这种问题,在教学时兼顾到所有学生,让所有学生都能够感受到自己被尊重,有所收获,从而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进步[1]。
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教师应该关注的内容,对于这些内容教师要能够采取一定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高中生物学科的分层教学首先要抓好其中的重点和难点,并围绕重点难点展开思考和实践。高中生物对学生理性思维培养的重点在于结合教材。我们虽然要强调创新与改革,但是必须要以教材为基础[2]。首先,高中生物教材几经新编与改编,所形成的体系层次非常成熟,涵盖的知识和体系足以让学生形成高中学生该有的生物学科能力。创新和改革可以自由发挥,但是不允许天马行空,因此,对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必须以教材为基础。
学生学习知识最直接的方法并不是直接告知,而是在需求的驱动下进行的。为了能够达到内心的渴求,高中生物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能够组成学习小组,教师给出一定的研究课题,让学生能够在组内相互交流,也可以进行实验操作,学生在组内能够最大限度把自己的想法都说出来,最终达成一致意见,优秀生和中等生、学困生都能够发挥自己的优势,让学困生也能够有存在感。这种学习方法能够给学生充分的自由,体现学生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还能够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明显,教师能更好的关注到学生的学习过程,能够起到尊重、合作、促进、创新的教学目的。除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利用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效率以外,在学生的自修时间也可以充分发挥合作学习模式的优势,学生互帮互助,能力互补,解决每个人自己难以解决的困难问题。
事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将学生分为三部分,方便因材施教。让生物学学习较为吃力的学生能够掌握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基本知识,具有独立解题的能力,完成高中生物学大纲所规定的学习内容。让那些接触知识的能力不欠缺,但缺乏兴趣或态度不端正的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提高对生物学科重要性的认识和好奇心,让他们在完全掌握所规定知识的基础上能够有更大的进步。让那些对生物学学习有极大兴趣,学科敏感度比较强的学生进一步开阔视野,发展完善的创造性思维,为以后更高层次的探索打下坚实的基础。
由于学生对于某一事物的接受形式不同,教师要能够灵活性的进行学习指导。给优秀生一定的学习和思维发展空间,给他们制定一些比较难完成的任务,而给中等生和学困生设定一般性的任务,让他们能够完成初级目标就可以了。这种教和学的方法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也避免了有的学生学不会,有的学生学不够的现象。例如在物种多样性相关知识点的教学中,我将该知识点与探究物种种类的实验进行结合,选择数块不同环境的土地,依照实验方法进行抽样调查,并进行分析判断,总结出不同环境导致物种多样性不同的具体因素。而接受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就可以继续进行更深入的探究,研究环境和物种多样性之间的量变质变关系。
对学生进行分层教育的目的只能是为了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对学生的个性化、全面化发展有很大作用。虽然高中阶段学生各自的学习习惯已经趋于定型,但老师们依旧要起到引导作用。例如我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将每节课前三分钟设置为学生的提问环节,通过学生对知识点不了解提出的问题,我会对学生个人乃至全班的知识掌握情况作出判断,从而制定大面积的战略性教学计划和战术性的单独辅导计划,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
总起来说,高中生物教师要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教学,合理进行分组活动,在小组内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获得知识和能力上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