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樊
(武汉工程大学外语学院 湖北武汉 430000)
写作训练在学生学习日语的过程中,会带给学生综合且全方位的影响,而想要对写作训练的具体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优化,首先要从其自身对于学生的影响力角度出发,明确其价值,才能发现其不足。
写作训练的首先扮演着重要的输出角色,这一方面的价值需要通过输出理论进行理解。Swain于1985年提出可理解输出假说(Comprehensible Output Hypothesis)的概念,这一概念中指出,“除了必要的可理解性输入外,习得者必须有机会使用所学语言,这样才有可能达到流利、类似母语者的水平。”这一理论所针对的学习过程隶属于习得的范畴,这与当前我国学校教学体系之下的学习范畴略有不同,但仍然存在很多共同特征。可以说,学生在展开第二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最初是以相关的知识框架作为主要支持而展开的,但随后则必须要从知识结构的掌握角度,朝向语言驾驭的方向进行转移。而大学阶段的语言学习则正处于这个转变的阶段,很多语言知识在高中已经学习完毕,扩充词汇量、熟悉习语、锻炼综合性的表达能力等,就成了这一个阶段学生面对的重要挑战和任务。因此强调输出是大学日语教学的必然选择,而写作则是与输出的一个重要形态[1]。
但写作对于日语学习的学生而言,其价值并不在于简单的输出。写作与口语表达训练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写作更为强调深入的思考和段落结构以及内容等方面的构建,但口语训练更强调内容的表达和对于语言环境的熟悉。这种特征进一步决定了写作对日语学习学生而言的第二个突出价值,即写作同样也是一种输入。只有明确了写作的这种输入价值,才能在教学工作中对其具体的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和调整,也才有可能获取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明确,大学阶段日语学习过程中,写作具有的输入和输出两个方面的价值。因此对应的教学方法也不能单纯倾向于输出一个方面而展开,输入方面的相关价值同样应当通过一些教学方法来进行确定和落实[2]。
具体而言,有如下三个主要的教学法,可以引入到教学体系之下,来实现对于日语写作教学的效果提升:
其一,过程教学法。过程写作法(process approach)是近年来受交际语言学思想影响而流行于西方教育系统写作课程的一种教学方法,它认为写作是一个循环式的心理认知过程、思维创作过程和社会交互过程。将过程教学法引入到日语教学环境之中,其本质强调的即输入与输出二者的统一。这种统一不仅仅在时间上表现出一致性,在作用的过程中也呈现出高度的一致性。也就是说,在写作训练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仅通过组织语言来形成书面表达结果,同时也会对自己所形成的这种结果进行阅读和推敲。除此以外,为了形成这一结果,学生还有可能会需要去查找一些资料,因此这是一种围绕着输出这个结果而产生的一系列输入行为,包括上游和下游都应当归入输入环节。对应的过程教学法也不能单纯呈现出单向的线性安排,而应当围绕写作这个核心输出活动来展开。具体而言,教师可以为学生的写作任务设置对应的阅读训练,也应当围绕学生的写作输出结果来展开深入分析,形成一种闭环输入,并且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更为明确的认识到写作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最终实现优化。
其二,思维导图教学法。思维导图(The Mind Map)又称为“心智图”,是对于人的思维过程的一种反应。其由英国东尼·博赞(Tony Buzan)于1993年提出,随后很快得到广泛应用。思维导图在写作能力方面的构建价值突出存在于两个方面,首先,从写作的内容角度看,思维导图能够为学生呈现出一种更清晰的逻辑,帮助学生实现有序输出,言之有物。很多学生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都会存在一个阶段的混乱状态,即看到一个话题,无法有效有序进行展开,不知道应该写什么,或者写作的过程中段落词句混乱。对这一方面的问题,思维导图都可以帮助解决。其次,思维导图还能够帮助学生梳理表达的方式和形态,帮助学生对于所输出的内容形态有更为清晰的认知。在这一方面,思维导图的价值在于尽可能去还原日语原貌,并且赋予日语语言以应有的力度和力量。即便是对于同一个话题的阐述,通过合理安排的句式和词语,也会给读者以更为明确清晰的态度。这是语言力量的实现过程。
其三,翻转课堂。在写作教学领域中,翻转课堂同样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教学工具。这种教学法的核心价值在于为学生合理布置课下学习任务,并且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转移到课堂之上进行集中的解答。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呈现出逐步上升的语言能力,这种上升同时又伴随着曲折的特征。也就是说,学生对于日语的掌握,是一种学习,并且不断出错,再不断纠正的过程。翻转课堂的意义就在于允许学生犯错,并且将对应的错误和不足转移到课堂之上进行集中处理,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正视他们在日语驾驭领域的不足。这种正视可以说是推动学生进步的重要武器,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更容易发现他们在日语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也因此才能对自身的日语知识进行优化[3]。
写作是日语学习过程中的重要能力载体,也是展开日语学习的有力武器,日常教学中不得忽视。合理对教学方法展开选择,有的放矢的进行安排,一方面要考察不同教学方法的优劣势,另一个方面也要关注学生群体的学习进度和不同阶段呈现出的特征,二者实现优化匹配,才能获取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