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顺春
【关键词】胆囊结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肝功能
胆囊结石多见于40岁人群,且常并发胆囊积液、胆管结石等多种疾病,对患者的生活、学习及工作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严重时可危机患者的生命安全[1]。以往常用的手术治疗方式为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其虽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在该治疗过程中易对患者的胆囊功能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因此,患者的接受度普遍较低[2]。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有时间短、痛苦小等优势。本文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胆囊结石患者肝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78例胆囊结石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39例。纳入标准:符合胆囊结石诊疗[3]标准者;自愿者。排除标准:不同意者;含肿瘤者;功能不全者。两组资料无差异(P>0.05),详见表1。
1.2方法 对照组行开腹胆囊切除术,麻醉后于右上腹肋缘处切口,长约8~10cm,分离组织,解剖胆囊三角,并切断胆囊动脉后双重结,摘除胆囊,关腹。
观察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脐缘做1cm切口,建立气腹,置入腹腔镜。三孔法解剖胆囊三角,胆囊动脉及胆囊管夹闭、切断。剥除胆囊后电凝止血,置腹腔引流。
1.3观察指标 ①围术期情况;②肝功能:取静脉血5mL,分离血清,用酶联免疫法测丙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及天冬转氨酶(AST);③外周血CD3+、CD4+、CD8+水平:用流式细胞术测。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20.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用t检验。以P<0.05有差异。
2 结果
2.1围术期情况 观察组围术期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2.3肝功能 观察组肝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2.3免疫指标 观察组免疫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4。
3 讨论
胆囊结石是临床上常见的胆道系统疾病之一,又常被称为结石性胆囊炎,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恶心、胆绞痛等症状,其发病机制较复杂,多种因素相互作用而导致,患者常经腹部B超而確诊[4-5]。开腹胆囊切除术因本身创伤较大,且恢复慢,导致大多数患者以出现免疫功能下降及机体出现严重的应激反应,从而影响患者的预后[6-7]。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通过特制导管插进腹膜腔,且孔代替口,减小创伤,同时三孔法解剖胆囊三角,且手术医师不进入腹腔内,采用具有放大作用腹腔镜直视下操作,应激反应小,促进患者的肠道功能恢复[8-9]。本研究中,观察组围术期情况优于对照组,提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加速胆囊结石患者的康复,与鲁德斌等[10]研究结果一致。肝功能是检测患者肝脏是否受到损害常用检测指标,具有较高的灵敏性[11]。本研究中,观察组肝功能优于对照组,提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改善胆囊结石患者的肝功能,分析其原因可能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医师不进入患者的体内,减少了对肝脏的刺激,进一步缩小了对肝功能的损害[12]。免疫指标常用的检测指标包括外周血CD3+、CD4+、CD8+水平等,其在患者的机体内呈现异常表达的状况,且手术本身就属于一种创伤的方式,导致患者机体的抵抗力出现问题,免疫功能出现严重的问题[13]。本研究中,观察组免疫指标优于对照组,提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调节胆囊结石患者的免疫力,分析其原因可能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促进患者的康复,减少患者的出血量,促进肠道屏障功能的恢复,早期进食为患者提供了足够的免疫物质[14-15]。
综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加速胆囊结石患者康复,改善肝及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