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琦
【摘要】学校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要想保证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的质量,为学生更好的学习和成长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学校管理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为了提升小学学校管理的质量,学校需要制定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各项制度,其中激励机制则是必要的机制之一。为此,本文将主要研究在小学学校管理之中提升激励机制质量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学校管理;激励机制;公平性
【中图分类号】G6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1)05—0072—02
激励机制是在组织系统之中,激励主体系统运用多种激励手段并且使之规范化和相对固定化,从而与激励客体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方式、关系以及演变规律的总和。在小学学校管理之中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可以有效帮助教师提供教学方向,同时让学生在学校学习和生活之中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也能够有效地规范学生的行为,使得学生形成规则意识,为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助力。
一、围绕教育目标科学设计激励机制
学校各项管理制度制定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使得学生可以在学校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思维品质,因此,学校会建立明确的规章制度以约束学生的行为。激励机制是学校管理制度的一种,是为激发学生主动性而设计的一种规章制度,要想保证激励制度的有效性就需要保证设计的科学性。为此学校管理者需要围绕教育目标设计激励机制,任何激励机制的设定都是希望能够达到某种效果的,否则就是一种浪费时间的行为。通常情况下学校设计的激励机制,被激励的对象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学生,另一类是教师[1]。针对于学生学校管理者需要围绕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去设计相应的激励机制。例如,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学校需要将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培养学生助人为乐、尊老爱幼等品质,学生受到学校教育的影响在生活之中就有可能会做出一些好人好事,如拾金不昧、见义勇为等,对于教师的奖励机制则是需要围绕教师教学能力和职业道德去进行设计,其中教学能力与教师自身的学历、教育经验以及学习能力有直接的关系,为了激励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精神,能够主动的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学校可以制定相应的奖励机制,这种奖励机制可以是评优选先、设立奖金或者将教学效果直接纳入到绩效考核之中,通过此种激励方式达到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目标。至于教师职业道德目标则是需要教师具备热爱学生等教师职业道德,这体现在学生生活之中,为了实现这一教育目标,学校设计的奖励机制需要从学生入手,学校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组织线上匿名投票,以此评选出每个班级中最具职业道德的教师,通过此种激励方式提升管理质量。
二、将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
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都是奖励机制的主要形式,但是部分学校在设计奖励机制时总是错误地将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分裂开来,对待教师总是单方面采取精神奖励,而对于学生则主要采取物质奖励。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也是如此,这种错误的奖励机制意识很容易导致奖励机制的效果变差[2]。首先是针对学生的奖励机制,此时奖励主体是教师,被奖励者则是学生,小学生的向师性心理使得学生对于教师的评价十分在意,而且小学生是非常敏感的,这种敏感的状态使得小学生懂得察言观色,设计奖励机制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变得更加具有主动性,是教师为学生提供物质奖励时表情很严肃或者表现出不开心,学生发现教师的表情肯定会先怀疑自己是否做错了事情,这种怀疑对于小学生而言就是一盆冷水,使得小学生的积极性被严重打击,导致激励机制失去本身的作用,就得不偿失了。因此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激励时需要保证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只有让小学生感觉到了教师的开心,此时再获得相应的物质奖励才会让奖励机制的效果发挥到最佳,为提升学校管理质量提供良好的帮助。其次是针对于教师的奖励机制,由于教师是成年人,因此,学校若是想要保证奖励机制的有效性也需要重新调整单一的奖励方式,要结合教师的实际情况将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例如,对于评上优秀教师的教师,学校可以在物质奖励上为其设计增加基本工资或者发放奖金的物质奖励,在精神奖励方面则是召开表彰大会或者是将其任命为学科组长等,这样教师对于自己从事的职业也会有更加强烈的热情,有助于提升工作质量。
三、将正向激励与负向激励相结合
根据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强化是指通过某一种事物增强某种行为的过程,这与奖励机制有着相通点,学校管理者可以利用二者的相通点将正向激励与负向激励相结合,用正向激励给予学生与教师愉快的刺激使得教师和学生都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提升自身。负向激励则更多地是为了规范教师和学生的行为所设计的一种带有惩罚性质的激励机制,部分教师的教育思想存在偏差,总是将惩罚学生当做是教学的必要途径,同时也有部分教师出现用体罚的方式教育学生,虽然大多数教师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风险,这种风险将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安全。因此学校可以采取设计负向激励的方式去约束教师,例如,将体罚学生会受到的处罚写在学校规章制度之中,为了进一步提升这种负向激励的效果,学校设计的规章制度中的后果可以相对严重一些,以此保证最终的教育质量。针对于学生的负向激励也是如此,只是激励的范围主要围绕学生的行为举止和学习习惯,如在学校打击斗殴、逃课等行为的处理方式,通过这种方式提升负向激励的质量,为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重要的推动力。
四、将个体激励与团体激励相结合
在学校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是以个体和团队成员这两种身份在校生活的,学生虽然是独立的个体,具备独特性,教育教学要因材施教,但是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与合作能力也是德育的重要内容,自然也需要成为激励机制设计的教育目标。为此学校在设计激励机制时也需要将个体激励与团体激励相结合[3]。个体激励就是以个人为主体的激励机制,所有的激励都是冲着一名学生,目的是为了更加有效地提升激励的质量,让学生更好的成长。而团体激励则是奖励一个团队,这个团队人数不等,可以是班级也可以是几个人,但是需要保证激励的内容是这个团队成员共同完成的,通过学校正面的引导和鼓励使得小学生可以正确认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对提升学校、班级凝聚力也非常有帮助。针对于团体激励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保证激励的质量,首先,就是需要明确团队中每个成员都做了什么样的贡献;其次,需要明确团队值得激励的精神;最后,需要围绕团体激励的需求设计相应的激励方法。例如,通常情况下学校管理者需要结合团队的特点科学的选择激励方式,要选择出团队的主要负责人,让其代表其他成员进行讲话,介绍事情的起因、经过以及最终的结果。而且一般情况下这种团体激励很正式,是需要通过此事件形成良好的校园氛围,这样才能够保证最终激励的质量。
五、保证激励机制公平性提升质量
学校激励机制的主体是校领导或者教师,被激励的对象是教师和学生,但是值得被激励的事情有很多,此时激励的主体需要保证激励机制的公平性与公正性,这样才能够保证被激励对象对激励机制有绝对的信任感,才能够真正的实现激励机制的有效性[4]。为此首先需要保证激励事件的准确性,激励主体需要进行多方调查保证被激励对象的准确性。其次需要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值得激励的事情有很多但是不同程度的事件激勵的方式也需要有所不同,因为事件的性质本身就是有差别的。例如,在班级中教师发现一名学生助人为乐,教师可以在班级范围内进行表扬。而当学生在校外拯救了他人生命,此时这种行为是值得全校师生学习的事情,就需要在公共场合进行宣传,要在学校范围内开展向该学生学习的活动,借助此事激励全校学生的道德意识与意志。最后在面对团队性激励时激励的主体需要肯定每一名学生的价值,要保证奖励的公平性,让学生可以从奖励中获得成就感和自信感。
总之,学校作为学生在校生活的主要场所不仅仅承担的是为学生提供安全的学习场所的功能,还包括培养学生各项品质与生存技能的责任与义务。教师要将正向激励与负向激励相结合,将个体激励与团体激励相结合,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规则意识,规范学生的行为,促使小学生可以得到迅速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刘振明.谈小学学校管理中如何运用激励机制提高教学效率[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0(06):119-120.
[2]赵书艺.小学学校管理中激励机制建立的作用和途径[J].课程教育研究,2020(14):24.
[3]邹兵.激励机制下的小学学校管理工作分析[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09):214-215.
[4]黄新绍.小学学校管理中激励机制的应用实践之研究[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8(11):153-154.
编辑:蔡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