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碧重庆綦江人,汉族,1978年9月出生,2003年9月参加工作,现为临江市商务局科员。曾获“白山好人·十佳最美女性——最美军嫂”“吉林好人标兵”等荣誉,2020年被中央文明办评为“孝老爱亲好人”。2006年5月结婚。
丈夫蒋德红,重庆铜梁人,32117部队二级军士长,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3次,获全国、全军“法制宣传教育先进个人”,“全军学习成才先进个人”,“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三等奖等荣誉。
窗外,“倒春寒”正在发威,风声雨声交织鸣响。屋内,做完家务的艾碧正收拾着清明节去看望老兵张瑞灵遗孀孙妈妈及贫困学生所需的物品。这个清明假期,艾碧安排得满满当当,除了第一天在单位值班外,另外两天将分别去走访看望老兵和贫困学生家庭。近几年,节假日看望烈属、老兵和贫困学生,已成为艾碧的习惯。“虽然陪家人的时间少了,但看到老人、孩子们脸上露出的笑容,我觉得更有意义。”
艾碧总是能够打理好自己的事情和家庭的生活。当年,她和爱人蒋德红相恋8年,真正在一起的时间不足4个月,结婚后又两地分居长达7年。2013年春,为了一家团圆的愿望,她带着6岁的女儿随军到吉林临江。按理说离爱人近了,团聚的时间应该多了,可爱人是单位的“兵记者”,经常深入一线采访,有时一走就是十天半个月。
“你守边防我守家。”艾碧白天忙工作,下班回家辅导孩子作业,还常常抽空给远在老家的公婆打电话,关心老人的生活、身体情况。
2014年7月,得知公公患上了严重的糖尿病,艾碧的电话打得更加频繁,提醒老人注意饮食,加强锻炼。公公却固执地说:“我的身体自己最清楚,不碍事。”不久,公公在干活时晕倒,婆婆急得打来电话。艾碧讲明简单的处置办法,又赶紧联系老家的邻居寻求帮助。因爱人有保障任务走不开,艾碧便独自买了当天的机票,请假回家去照顾。
公公在医院里治疗时,艾碧耐心地劝说公公少吃多餐,还购买了微波炉,手把手教公公如何使用。一周后,公公病情好转。
2015年春节,老家的泥坯房严重漏雨已成危房,艾碧同爱人商议,准备给老人在城里买房,让他们安享晚年,公婆却以城里生活不习惯为由拒绝。艾碧便和爱人拿出积蓄,在老家原址上建起二层小楼。
艾碧为公婆舍得花钱,对自己却很“吝啬”。她穿的衣服是商场的打折品,鞋子是地摊货。爱人劝她置办一些像样的衣服鞋子,她却说:“家里用钱的地方还很多,能省就省。”
家里好儿媳,邻里热心肠。艾碧是部队家属院里出了名的热心肠,哪个家属随军或临时来队,前脚刚进屋,她后脚就踏进门,帮着忙这忙那。邻居小邓爱人生病住院,无人照看孩子,艾碧二话没说便把孩子接到家里;战友家属办理随军手续,程序不熟,艾碧知道后,主动指导……
“艾嫂子不仅是热心人、贴心人,还是有名的爱心人士。”来队家属小温敬佩地说。这些年,艾碧利用业余时间,热心公益,帮助当地抗战老兵和贫困学生。
2013年6月,艾碧得知驻地有一户人家,孩子还在上小学,生活十分困难。她主动上门结对子,定期送去米面粮油等生活用品。近几年,艾碧先后资助了3个贫困学生。
2015年春,艾碧到单位对口帮扶的花山镇走访时,发现随小儿子生活的抗战老兵刘振刚年近九旬,双耳失聪,行动不便。由于家庭贫困,40多岁的小儿子一直单身。小儿子外出打工时,老人的饮食起居无人照料,一日三餐只能简单对付。
“我们现在的生活好了,也应该让老兵安享晚年。”从那天起,艾碧就隔三岔五登门拜访。每次去看望,都会给老人买衣物和营养品。每次分别,老人总是拄着拐把艾碧送到大门口,十分不舍。
2015年5月,艾碧认识了白山市江源区94岁的老兵聂生茂。老人一生无儿无女,靠侄儿赡养。艾碧经常带着米面粮油来到老人家做家务,给他理发、剪指甲,陪他聊天。12月18日,老人突然病重入院,艾碧得知后,冒着鹅毛大雪,赶到数十公里之外的白山,与老人亲属一起照料,陪伴老人走完最后一程。
2017年3月6日,刘振刚老人遭遇车祸住院,躺在病床上念叨着艾碧的名字。艾碧获悉随即赶赴医院,询问伤情和事故经过。老人的几个孩子都是老实本分的农民,面对百般推诿并拒绝赔偿的肇事司机,一时间束手无策。艾碧主动对此进行交涉,最终解决赔偿事宜。同时,艾碧每天熬好米粥、炖好鸡汤,利用休息时间带到医院护理老人。5天后,老人不幸离世,艾碧泣不成声……
“每一位幸存下来的抗战老兵都是一座丰碑。”两位老兵的事,让艾碧百感交集。随后,她与爱人一起,利用休息时间走访了驻地张瑞灵、王吉昌等20多位抗战老兵,决定要像亲生儿女一样为老兵尽孝。
6年来,艾碧视抗战老兵、烈士父母为亲人,经常去看望,送去慰问关怀,还组织开展“为抗战老兵捐款”“陪抗战老兵过生日”“给抗战老兵送终”“为烈属圆梦”等爱心活动。
2020年,艾碧被中央文明办评为“孝老爱亲好人”。艾碧——一名普通军嫂,用行动谱写了一曲孝老爱亲的赞歌。
(作者单位:32117部队)
编辑/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