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丰碑!屹立新四军广场

2021-12-29 00:00:00晏宜亮
军嫂 2021年4期

2021年4月2日,新四军老战士刘天同在纪念墙上寻找战友名字

击鼓鸣钟、诵读祭文、敬酒奉茶。伴随着恢弘庄重的音乐,“百年青春、百年信仰、百年愿望——2021年上海市社会各界清明感恩典礼”,于4月2日在上海福寿园新四军广场举行。

新四军老战士冯国樑、刘天同,来自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上海市公安局刑事侦查总队、新四军老战士合唱团、青浦区夏阳街道、东门小学的社会各界人士及先烈先贤家属代表等百余人参加感恩典礼。

新四军广场云祭扫

“陈新、丁明龙、王军、朱崇儒、王一文……”91岁的刘天同在纪念墙上寻找着战友的名字。

“我非常怀念你啊。当时我们一起南下,在解放上海时我们结下战斗友谊,没想到你走在我前面了。”抚摸着老战友丁明龙的名字,刘天同禁不住老泪纵横。

上海福寿园新四军广场,安眠着1870位新四军战士,纪念墙上刻着7675位新四军战士的姓名。参加感恩典礼的新四军老战士在此驻足,与久别的老战友们话旧。

感恩典礼上,由上海福寿园国际集团“福寿云”平台建设的新四军云上纪念广场正式启动上线。在云纪念广场,可以精准查询纪念墙上新四军战士的姓名、安眠于新四军广场的战士的位置。云纪念广场,特为叶挺、陈毅、粟裕等开国将领设立了纪念馆,对他们的生平事迹、人物影像进行展示并致以深刻缅怀。

1937年,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在民族危难中浴血而生,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也在解放上海等战斗中淬炼,写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战争史中的重要一页,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据全国三八红旗手、上海福寿园首席品牌官伊华介绍,为了留住记忆,让后人永远的敬仰,2001年上海福寿园与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启动了筹建新四军广场规划,为新四军老战士勒石树碑。

感恩典礼上,“新四军老战士给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封信”首次在现场公开展示,受到各方人士广泛关注。

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秘书长颜宁讲述了这封信的缘由。成立于1980年的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长期致力于党史军史研究宣传教育,现有会员4000多名,新四军老战士近千人。2021年初,研究会在看望和慰问老战士时发现,老战士们对国家建设发展成就感慨颇多,尤其经历了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大家对党中央、对习近平总书记心存感念。老战士们提议,委托研究会起草信件,在春节前给总书记拜个年。1月20日,这封承载着研究会和老战士最真挚感情的信便寄了出去。2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的百岁老战士们回信,在全社会引发强烈反响。

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强调,新四军老战士们青年时代就投身革命,为党和人民事业英勇奋斗,期颐之年仍心系党史宣传教育,深厚的爱党之情令人感佩。他希望老同志们继续发光发热,结合自身革命经历多讲讲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引导广大党员特别是青年一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仰、勇敢斗争,为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不懈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令新四军老战士备受鼓舞。

老战士的心声心愿

感恩典礼上,特别播放了主办方对5位新四军老战士的采访视频。100岁的徐克和黎明、97岁的鲍奇、95岁的冯国樑、93岁的刘汉山,分别表达了他们的百年信仰和百年愿望。

新上线的新四军云上纪念广场滚动播放采访视频,市民随时参与线上互动,共同了解和帮助完成老战士的百年愿望。

老战士徐克,1921年3月生,1939年参加新四军,1940年入党,抗日战争时期在新四军一师工作,曾任电子工业部上海50研究所党委副书记。1939年7月,徐克所在的新四军统一领导的“江南抗日义勇军”,夜袭了日军侵占的虹桥机场,烧掉了4架日军飞机。第二天上海租界出版的《华美夜报》《大美晚报》均以“夜袭虹桥机场”为头条新闻。夜袭虹桥机场的胜利,极大地振奋了上海数百万人民群众,扩大了共产党和新四军的影响,上海各界群众迅速掀起了出人出物支援新四军抗战的热潮。

徐克一直有一个心愿:在虹桥机场附近建一座纪念碑,纪念新四军夜袭日军的这场战役,并将之打造成弘扬革命传统的教育基地。

胸前挂满军功章、93岁的新四军老战士刘汉山,1943年参加革命,3年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参加过解放如皋、涟水战役、苏中战役七战七捷、淮海战役、解放上海战役、抗美援朝等。晚年参加上海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之后,他撰写回忆录20余万字,参与编写书籍80万字,并经常参加武警部队、青少年活动中心、各中小学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刘汉山提出,2021年是上海解放72周年,粟裕大将作为1949年5月解放上海战役的指挥者之一,为上海解放作出了卓越贡献。他期待在外滩公园(现上海黄浦公园)附近树立粟裕雕像,一方面致敬先辈,致敬解放上海的先烈;另一方面教育后人继承革命传统。

“我的全部历史就是这些——来电报负责发出去,迅速准确。我一直在后方,对党没啥贡献。”99岁的新四军女战士黎明,1922年10月生,1939年参加革命,1940年入党,抗日战争时期在新四军六师工作,曾任上海电报局党委书记。

黎明回忆道:“参加革命之后,我从上海到安徽、山东和东北等,一直在后方工作,而我认识的十几个上海(籍)同志,大多牺牲了。其中有一位医生叫赵熙,打仗之前我遇见她,她到前方去,我们俩仅握了下手,说一声‘再见’。我看着她往前走,走过一个拐角,就挡住看不见了。等到下午3点钟,前方传来消息,赵医生英勇牺牲。后来我看回忆录了解到,一般卫生队在战场上都在后方,等伤员回来进行包扎救治,但她总是跟部队一道冲,随时进行救援。她是上海人,现安葬在常熟的烈士陵园里。”

黎明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中国的变化日新月异。生逢好时代,进入新时代,希望后人继承先辈遗志,将革命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美好。”

作为革命传统教育和全民国防教育的“活教材”,新四军广场自建成以来,已吸引众多部队、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学校等在此举行入党、入团宣誓仪式,开展缅怀先烈、铭记历史的爱国主义教育,年参观人数超过40万人次。

(作者单位:上海福寿园)

上海福寿园新四军广场上的雕塑

精神火炬

上海新四军广场在2005年10月落成,此后每年10月,都成为上海的“红色十月”地标。新四军老战友们,不管在什么地方、在做什么,都记得一个共同的名字——新四军。

每年进行纪念活动的这一天,被我们称为“归队日”。淮南的、苏北的,这个旅的、那个团的……这些年来,近千名新四军老战士会在10月的某一天齐聚新四军广场,举办大型纪念活动。虽然我们大多年事已高、行动不便,但在这一天,我们总会穿上洗得干干净净的旧军装,并在胸前挂满军功章。一些老战友坐着轮椅,在家人的陪伴下参加活动,在刻写得密密麻麻的纪念墙上,寻找逝去战友的名字,满怀深情地呼喊着:“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战士——归队啦!”

2021年的感恩典礼活动非同往年,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对我们在过去革命事业中作的贡献给予了肯定。如今,我们已到了生命的最后一站,还剩一个“蜡烛头”,但依然希望贡献余热,让革命薪火代代相传。

新长征的号角已经吹响,新的重任落在青年一代身上。希望这样的祭奠革命先烈活动常态化、长效化,成为年轻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平台,传承和发扬好老一辈的革命精神。

——新四军老战士刘汉山

编辑/山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