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叫我去澳门玩,我好想去呀!”
“等我休假回来,我在家带孩子,你开开心心去玩!”
“等你回来?每次都这么糊弄我。你啥时候才能回来?”
对于妻子王娟发出的“灵魂拷问”,某部军官郑海一时语塞。愧疚、无奈、惆怅、烦闷,一下子涌上心头。
2008年,郑海军校毕业后分配到驻辽宁某部。经过一番拼搏,他从连队调进了机关,工作逐渐稳定下来,但感情一直没有着落,每次休假回家都要被父母安排相亲。2011年秋季休假时,他没有回家,而是随一个旅行团去了云南,想图一个人清静自在。
旅行团里成双成对,只有他和王娟是单身,所以两人的座位经常挨着。走一路、聊一路,相互的了解多了起来。王娟爱好旅游,每年都会花上一段时间游山玩水,几年下来已经去了不少地方。这种潇洒自在的生活,让郑海很羡慕。
游览玉龙雪山时,郑海自认为年轻体壮,没有买便携式氧气瓶,而王娟则很有经验地备了3瓶。坐缆车到达一定高度后,他俩一起沿着台阶向顶峰攀爬。突然,郑海一阵眩晕头疼,胸口闷得喘不过气来。王娟见状,赶紧递上氧气瓶,缓解了症状。一番评估后,两人互相打气、鼓劲,终于爬到了顶峰,在那块写有“玉龙雪山”的石碑前合影。
旅行结束,两人都有依依不舍的感觉,互相留下联系方式。分别后,他们每天都要聊上一段时间,很快就坠入了爱河。
2012年国庆节,两人参加了郑海单位的集体婚礼,随后以旅行方式度蜜月。婚后,王娟辞去了在大连的工作,来到郑海所在驻地重新发展。她当过销售,开过网店,后来与人合伙开了一家美容院,收益还不错。
2013年8月底,儿子郑浩出生。孩子满月后,王娟每天都要去美容院,没有太多时间照顾孩子,便请婆婆来帮忙。
起初,王娟和婆婆相处得不错,偶尔闹点小矛盾,只要郑海出面,都能迎刃而解。
2015年“五一”,王娟和几个客户约好一起去内蒙古自驾游,前后加起来一共六天五夜。孩子年纪小带着不方便,想着时间不算长,她和丈夫、婆婆打了一声招呼,就驾车出发了。
自驾游归来,王娟提着礼物回到家,一进门就见婆婆气呼呼地坐在沙发上,看都不看她一眼。原来,婆婆嫌她花钱大手大脚,把孩子扔在家里,自己跑出去玩,既浪费钱,又对孩子不负责任。
“妈,我不是出去玩。是为了维护生意上的关系,挣更多的钱养家。这次一起出去的,都是美容院的老客户,她们多充点年卡,就足够抵消这次旅行的开支了……”虽然王娟一再解释,但婆婆依然不理解。
经过这次矛盾,两个人看起来相安无事,内心却有了隔阂。不久,婆婆带着郑浩在家吃饭时,孩子突然被鱼刺卡住了喉咙。婆婆一下子慌了,让孩子吃馒头想把鱼刺吞咽下去,没成功又让他喝醋……直到郑海下班回来,看到情况不妙,赶紧抱着孩子去了医院。
王娟听闻消息后赶到医院,看到孩子被折腾得够呛,心里别提多难过了,便埋怨了婆婆几句。婆婆本来就很愧疚,听了儿媳的话又觉得委屈,顿时捶胸顿足放声大哭。
第二天一早,婆婆说,城里的孩子金贵,我负不起带孩子的责任。转身提起包袱,回了老家。
带孩子的事让两口子很头疼。王娟的父母身体不好,过来帮了一段时间忙,实在支撑不住回去了。
孩子上幼儿园后,早晨郑海送,下午王娟接。虽然美容院的生意多少也受到了一些影响,但好在丈夫在身边,什么事挺一挺都能过去。
平静的生活,被一纸通知打破。2017年,郑海所在单位改革调整,突然移防到了几百公里之外,地理位置很偏僻。
郑海走后,生活的重担压在王娟一人身上,她不得不拿出更多的时间来照顾孩子,对生意上的精力投入越来越少。虽然也想过请一个保姆带孩子,但考虑到美容院效益下滑,最后还是放弃了。
儿子上小学之后,王娟明显感觉时间不够用了。除了工作日接送孩子上下学,辅导作业外,周末还要陪着上语文、英语、书法和体育辅导班。她去美容院的时间更少了,也没有精力去维系和拓展客户,时间一长合作伙伴也有了微词。年底分红时,她一算账,除去孩子学习和生活成本所剩无几。
美容院成了王娟眼中的“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她和郑海商量要不要随军,去他的新驻地重新打拼。但两人一合计,就算随了军,她和孩子也要住在市区,郑海最多周末能回家,和两地分居差不多,王娟一个人很难兼顾家庭和工作。
一切仿佛僵在那里,剪不断,理还乱。王娟越来越觉得束缚太多,以前那种说走就走的洒脱,被哪儿也去不了的烦闷所取代。孩子写作业慢,或者学习上有问题时,她就会不耐烦,经常发脾气。王娟不止一次对郑海说,明明知道这样不好,孩子总体上也算听话,但她就是控制不住自己。
郑海也感觉到,孩子的性情在发生变化。每次休假回来,看到孩子做事情小心翼翼,生怕惹妈妈不高兴的样子,就觉得很心疼。所以,他尽量选择孩子寒暑假时休假,一家人可以出去旅游,放松一下心情。
这两年,郑海很忙,想休一个完整的假很难。每当王娟抱怨遇到困难,或是想出去旅游时,郑海只能安慰说“等我休假回来”。
如何才能为妻子分担?郑海一直焦虑着。
(文中主人公均为化名,内容已授权作者和本刊使用)
现在各级对官兵休假问题都很重视,一直在强调完成休假率。当然,部队工作有其特殊性,官兵休假的时段很可能合不上“五一”“十一”假期或者寒暑假的拍。所以,王娟向往想走就走的旅程,肯定存在一定的难度。当然,“郑海们”也要充分考虑家庭实际,尽量把休假安排得更加合理,尽可能多陪陪家人。夫妻之间多换位思考,多顾及对方的感受,相扶相携往前走,就没有化解不了的矛盾,没有迈不过去的沟坎。
作为一名女军人,一个两岁孩子的妈妈,看了这篇文章真的很有感触。对女性来说,如何在事业和家庭之间找到平衡,其实是很难的。相比于女主人公,我算是幸运的,因为双方父母都很愿意帮忙带孩子,有时候还争着多带几天。而且他们很开明,在育儿观念上也能与我们保持一致。让我能轻松上阵,把工作完成得更好。
有的父母生活习惯、育儿观念和年轻人不一样,这就需要多沟通、多交流。郑海如果能够在中间更好地发挥作用,及时“调停”冲突,或者更进一步,帮助改变妈妈的思想观念,家庭或许会和谐许多。
对王娟来说,或许也可以利用假期,自驾带孩子出去玩。孩子大了,带着也不会太累,还能让他充分感受外面的世界,开阔眼界,哪怕写作文也可以多一些素材。想做的事情,要利用有限条件抓紧去做。
王娟的经历,让我感同身受。我曾尝试着让老人帮忙带孩子,但遇到了很多育儿方面的分歧。而且,我认为孩子和父亲长久分离,不利于孩子成长。所以,为了更好地照顾孩子,维系家庭,我不得不放弃一线城市的事业编制,随军来到驻地,找了一份工作,并请一位退休军嫂帮忙接送孩子……随着丈夫工作的变动,我先后换了3次工作——但我从不后悔自己的选择。王娟不妨考虑下到丈夫驻地“再出发”的方案。
当军嫂独自面对工作的压力、带娃的辛苦,现实与理想的生活相差甚远时,便容易产生消极焦躁的情绪,有时直接释放到孩子身上。王娟虽然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却无法“控制”。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郑海还是要多和妻子沟通交流、多给妻子肯定鼓励,肯定她为家庭的付出,帮助她宣泄情绪、提升信心。同时,夫妻俩尽可能找机会一起带孩子玩,也不是非要去旅游,就近走走也能让家庭关系更和谐、亲子关系更融洽。
编辑/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