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教别样风景

2021-12-29 00:00:00袁晓琪
军嫂 2021年4期

2020年10月,袁晓琪一家

袁晓琪吉林辽源人,汉族,1988年8月出生,2010年2月参加工作,2013年9月加入中国民主同盟,现为辽源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曾获吉林省“师德标兵”等荣誉。2015年8月结婚。

丈夫侯志强,吉林辽源人,武警吉林总队某支队参谋,荣立三等功2次。

“特教”这个词,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很陌生。2015年2月,第一次和侯志强见面时,他也特别好奇我的职业,就像“十万个为什么”一样问个不停。但从他的眼神中,我能感受到他对这个特殊群体的关心,还有要去学校做志愿者的想法。

那时,他在基层当排长。因为他的那些关注和关心,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他,成为一名军嫂。

我最初接触“特殊教育”,是看到了一则关于自闭症儿童的报道。当时我想,普通人的生活都已磕磕绊绊,何况天生特殊的人呢?他们该如何面对人生?带着这些疑问,填报高考志愿时,我毅然选择了“特教”专业。

2010年大学毕业后,我光荣地成为了辽源市特殊教育学校的一名教师。之所以说“光荣”,是因为我感到了身上的责任。第一次见到班里学生时的场景,至今历历在目。虽然在踏进学校大门前,我想象过他们的情况,但现实要糟糕很多:他们当中,最小的15岁,最大的23岁,有的目光呆滞、笑个不停,有的流着口水、淌着鼻涕,有的说话结结巴巴,有的不知什么时候就没了踪影……说实话,班里这10个学生比100个正常孩子还要难管。第一个月,我焦头烂额,声音嘶哑,满嘴起泡,已经记不清有过多少次迷茫与沮丧。

有一天,我正在上课,一个患自闭症的学生突然大喊大叫着站起来,伸手就打旁边的同学,而后躺在地上来回打滚,还想跑出教室。当时确实把我吓坏了,脑子里瞬间一片空白,幸好那个孩子一会儿就恢复了平静。

那一次我彻底崩溃了,接下来的一天都没有吃饭,我不知道自己的选择是对是错。但是不服输的性格,让我静下心来,调整心态,勇敢面对一切,并想办法提高自己的职业水平。

那段时间,《特殊教育学》《特殊儿童心理学》等专业书籍成了我的良师益友。同时,我还向其他老师取经,学习教学方法,并仔细观察、揣摩每个学生的特点,针对不同情况“对症下药”。为了快速掌握手语,我向年长同事请教,自己对着镜子打手语,以至于有时候在外面买东西,不自觉地对老板打起了手语,闹出过不少笑话。不过,看着班里的秩序越来越好,我的工作信心也越来越足。

2017年3月,我们的儿子出生了。他刚出生23天,丈夫就调动去了外地,我的母亲便过来帮忙。在孩子2个月大的时候,经常咳嗽不止,辗转很多医院后被检查出是蛋白质过敏,不能吃奶粉,只能喝母乳,转奶的过程中孩子断断续续拉了4个月肚子。那时,我真真切切体会到了为人母的不易。想到我的那些学生们,他们的家庭又是多么不容易啊。

加入民盟后,2018年、2019年在我的提议和倡导下,辽源市民盟各支部成员先后为学校里的困难家庭学生共计捐款3000余元,虽然钱不多,但对于有的家庭来说,却可解燃眉之急。

特教工作占据了我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丈夫给了我很大支持。他很有爱心,有时给学生们买些衣服和鞋子,让我心里暖暖的。丈夫的理解,让我更有工作的勇气和动力,同时我也思考如何做一名好军嫂,如何为丈夫分忧解难。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丈夫所在单位进行封闭管理,他连续几个月没回家。有一次儿子和他视频时,我听到旁边有人对他说:“单位防疫物资紧缺,战士站岗快没口罩用了。”那一夜我没怎么睡,开始为他担心起来。

第二天是星期六,我开着车一家一家药店地转,几乎每家药店都限购口罩,甚至很多药店都是按个数卖口罩,我就这家买点,那家买点。周末两天时间,我跑遍了市里几乎所有药店,并托亲戚和朋友帮忙采购,共购买了1000多只口罩、20盒医用手套、210盒酒精棉球和150公斤酒精。我虽然拿到驾照已两年,但从来没开车上过高速公路,为了尽快把防疫物资送到部队,我也顾不得那么多了。那次来回开了120多公里,是我第一次开那么远的车,尤其在高速公路上紧张得手心里全是汗。还好,我安全到达。

怕他担心或劝阻,快到他的单位时,我才打电话告诉他。因为疫情防控需要,我只能站在营门外,当他从楼里走出来时,我的情绪一下就控制不住了,鼻子酸酸的,本以为他会向我跑过来嘘寒问暖,没想到他气呼呼地朝我喊:“你来干吗?现在疫情多严重啊!”

思念的泪水,一下子变成了满肚子的委屈。当我从车里拿出辛苦准备的防疫物资时,他突然像做错事的孩子一样,手足无措……那天晚上视频,我能感觉到他心里很高兴,话也特别多,他说战士们都夸我是个好嫂子。他单位领导得知这件事后,还坚持报销了购买这些防疫物资花费的6000多元。

人的社会角色往往不只一个,每个角色都是一种责任。作为特教教师,我是幸福的,因为我能给那些孩子以希望;作为军嫂,我是骄傲的,因为在强军兴军的道路上,我也贡献了一份微薄的力量。

编辑/张建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