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晔吉林省吉林市人,汉族,1977年11月出生,1997年参加工作,2016年6月入党,现任吉林市丰满区江南街道朝阳社区党支部委员、团支部书记。曾获“吉林市三八红旗手”“抗疫美家庭”等荣誉。2007年4月结婚。
丈夫郭大鹏,吉林大安人,陆军某预备役师军官,荣立三等功1次。
“是老公‘嫁’给了我,家里的事他帮不上忙,那我就做个女汉子、女管家,让他没有后顾之忧,安心在部队工作。”
初识高晓晔,很难想象面前这位中等身材、留着齐耳短发、不善言辞的军嫂,竟如此大气、能干。
高晓晔和郭大鹏是在联谊会上相识,结婚14年来,为了让丈夫安心工作,她多次放弃交流任职的机会。
郭大鹏是通信兵,工作上“全时在位”,家庭中“时时缺位”。
军嫂也姓“军”,对军人爱得越深,对军队的爱就更加强烈。郭大鹏负责的科研革新工作,需要多次试验、反复论证,试验失败是家常便饭。高晓晔一边鼓励丈夫不要气馁,一边力所能及地出谋划策、购买相应器材予以支持。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高晓晔自费购买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资送到部队。在高晓晔的全力支持下,郭大鹏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充电,先后在全军级学术论坛、期刊发表学术研讨文章10篇,一项技术革新成果被上级推广应用,荣立三等功2次。
“杀!杀!杀!……”训练场上,身着迷彩服的高晓晔正和民兵应急连的民兵一起训练。
那时候的高晓晔是吉林市丰满区江南街道朝阳社区的一名干部,自2014年分管民兵工作后,她请教丈夫制订出详细的军训方案,每天坚持与民兵一起练队列、练战术、练协同,确保民兵连军政素质全面达优。2018年,高晓晔被吉林市丰满区人民武装部评为“优秀民兵”。
高晓晔分管拥军优属工作。作为军嫂,她对这项工作非常用心。辖区居民古培祥,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退役后一直独居。高晓晔成为老人家中的常客,逢年过节都去看望、慰问,陪老人体检。老人逢人就夸:“这丫头比我亲生孩子还要亲。”
2021年2月4日,高晓晔组织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举办联欢晚会,欢快的鼓点敲起来,醉人的秧歌扭起来。辖区大爱阳光幼儿园园长、军嫂郑秋娟演唱了一曲《军中绿花》,她非常支持高晓晔的拥军优属工作,幼儿园先后解决了5名军嫂的就业问题,并对军人子女入园费用给予优惠,对优秀退伍士兵子女入园免除餐费。高晓晔常说,军嫂不容易,要相互帮助。她记得,自己怀孕时在家安胎3个月,按医生要求躺在床上不敢动,丈夫工作忙,是相熟的嫂子们给她送了3个月饭,照应着她挨过来。
高晓晔积极为军属就业出谋划策,定期组织国防知识讲座,走访慰问军烈属,组织欢送新兵入伍,并将制度精细化、活动常态化。在她的倡导下,社区开展了拓宽“后路”、巩固“后院”、扶持“后代”的“三后”活动,切实解决军人的后顾之忧,营造拥军优属良好社会氛围。
大伙儿都说,朝阳社区的双拥工作搞得红红火火、有声有色,得给高晓晔记一功!
2018年5月27日,“长春国际马拉松赛”举行,3万余人参赛。当天,一名十来岁女孩在雨中奋力奔跑的场景格外引人注目。她扎着马尾,步履轻盈,脚下水花四溅。一次性雨衣包裹身体影响速度,她便果断脱掉雨衣扔给路边志愿者,一路超越,最终冲到了终点,完成了5公里迷你马拉松,赢得观众的阵阵喝彩。进行现场直播的央视记者对这位女孩竖起了大拇指,并做了采访。
小女孩就是高晓晔的女儿郭子晰,出生于2009年9月。
“陪伴、陪练”,高晓晔这样看待自己与孩子的关系。平常工作任务重,她尽可能挤出时间多与孩子沟通交流。
陪练,是高晓晔每天的必修课。长跑需要合理分配体力、科学调节呼吸,高晓晔就和女儿一起体验。母女俩经常是相互挑破脚上的血泡,跑完步默契地互相做压肩、甩臂、抖腿等放松动作,回到家还一起泡脚,总结训练体会。“我们不是为了争取名次,只是为了培养孩子挑战自我、超越极限、坚韧不拔、永不放弃的品质,从小要有军人的作风。”提及陪孩子参加马拉松赛的初衷,高晓晔如是说。
2018年度吉林市“雏鹰杯”中小学经典朗诵优胜奖、2019年度吉林市“十大暖心人物”、2020年度吉林市“新时代好少年标兵”……一本本鲜红的荣誉证书、一枚枚闪亮的奖章,见证着郭子晰的成长历程。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求孩子做的,我们必先做到。”平日里,高晓晔夫妇尊老爱幼,爱岗敬业,善良平和。潜移默化中,孩子也变得爱好广泛、心地善良。
2020年,吉林市两次执行新冠肺炎疫情高风险等级防控,驻地部队落实全时全员全封闭管控。白天父母不在身边的时候,郭子晰不仅自觉参加网课学习,尽心伺候家里卧床的爷爷、奶奶,还试着做饭做菜,每晚等着妈妈下班回家后聊聊天,让妈妈感受亲情的温暖。
“做军嫂很苦,但苦得值得。”谈起作为军嫂的感受,高晓晔脸上始终挂着微笑。
编辑/山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