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讲台绽芳菲

2021-12-29 00:00:00牛鹏飞廖航
军嫂 2021年4期

2021年3月29日,李雪菲与丈夫尹航在吉林省“最美军嫂”发布仪式现场。摄影/荣城

李雪菲吉林四平人,汉族,1985年9月出生,2005年6月入党,2008年7月参加工作,现为吉林市第一中学一级教师。曾获吉林市“三八红旗手标兵”“最美家庭”等荣誉。2011年12月结婚。

丈夫尹航,吉林松原人,第78集团军某旅教导员,荣立三等功2次。

李雪菲永远忘不了2009年那个温暖的春日。

那天,吉林省吉林市双拥办在一家咖啡厅举行军地青年联谊活动。李雪菲上台朗诵了一首《致橡树》之后,尹航主动走过来,和她及她的两名同事谈起了诗歌。中途,尹航离开了一会儿,返回时手里拿着3瓶矿泉水。他对李雪菲说:“你的声音有些嘶哑,平时要多喝点水啊!”一句关心的话,让李雪菲颇受感动。

李雪菲的爷爷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大伯和父亲也都当过兵,她自小便心仪军人。那时,尹航刚从国防科技大学毕业,在基层当排长。两个很谈得来的年轻人,对未来充满憧憬。

2011年12月31日,李雪菲和尹航领取了结婚证。

人生如四季,既有春暖花开,也有冰封雪飘。2013年春节前夕,李雪菲的母亲从四平市来到吉林市,本想陪女儿、女婿一起过年,但尹航临时接到了培训新兵的任务。为了不让丈夫分心,李雪菲决定和母亲返回四平老家。

出发那天大雪纷飞,李雪菲和母亲搭乘朋友的私家车向四平进发。没想到,中途出了车祸,坐在后排的李雪菲和母亲身受重创,被紧急送往公主岭市一家医院。

晚上11点多,得知消息的尹航从吉林市心急火燎赶来,病床上的李雪菲一见到他就哭了起来,脱口而出:“耽误你工作了!”

2021年3月,李雪菲(右二)和学生分享如何培养阅读兴趣心得

由于伤情较重,次日上午,母女俩转院至四平市进行手术,尹航和李雪菲的哥哥陪在她们身边。手术十分成功,李雪菲腰部被撞碎的车窗玻璃划开了两个大口子,皮肉外翻,缝了十多针。

看着丈夫每天接打数十个工作电话,李雪菲很是内疚。5天后,她对尹航说:“有哥哥在医院照顾我们,你单位工作忙,就赶紧回去吧。”

丈夫走后,李雪菲才感觉到躺在病床上的时间是多么难熬。眼看就要过年,病房里特别安静,窗外年味越来越浓。看着在另一张病床上面色苍白的母亲,李雪菲心里特别难受,多么希望尹航能陪在身边,哪怕再来看看她们也好。

母亲虽全身6处骨折,肺里有积液,但她一直保持乐观心态,不断开导李雪菲,让她理解尹航的身不由己。

治疗十多天后,李雪菲出院,到四平的哥哥家里继续康复治疗。母亲一个多月后出院,这个年在医院过的。不久,李雪菲听婆婆说尹航上了央视军事报道,赶紧打开电脑查询——原来,尹航等人在新训中推出新办法,得到上级的肯定。那一刻,李雪菲很为丈夫自豪。

3个月后,李雪菲身体完全康复回到吉林市。公婆从老家松原市来看望她,尹航也培训完新兵回家。一家人团聚的饭桌上,尹航对李雪菲说了很多动情的话,甚至泪流满面。时至今日,李雪菲仍然记得当时的场景:“我一辈子都不会忘。我觉得尹航心里真的有我,有这个家。”

此后的日子里,两口子难得团聚。李雪菲大多时伴着孤灯学习、备课至深夜。2014年8月,儿子出生后,她在家里总算有了“小伙伴”。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老师、一个孩子的妈妈,李雪菲每天清晨5点起床,把孩子的早饭做好,7点到学校上早课,经常晚上9点以后才下班,回到家还要干家务,给孩子洗衣服、陪伴孩子……等孩子睡了,她再继续学习、备课、批改作业或考卷。有时,疲惫不堪的她会把睡眠时间一分为二,睡一会儿起床继续干工作,干完工作再小睡一会儿,然后赶去上班。

好在平时有母亲帮着看孩子,李雪菲也省心不少。她的父亲一直在老家四平,帮助哥哥养着十多头牛。虽有母亲搭把手,但她最怕的是孩子生病。有一次,孩子夜里突然发烧,她独自一人打车到了医院,医院电梯停运,她背着孩子爬五层楼。为给孩子看病,折腾了大半宿。孩子输液,她就在旁边批改作业。

2017年8月,考虑到哥哥的家境不好,李雪菲和爱人尹航商量后,把侄女从四平市接到吉林市的家里,这样也方便辅导侄女的功课。侄女的成绩有了很大进步,转学后在班里担任班长,2019年还被评为吉林市“新时代好少年”。

总是笑模样的李雪菲,真有股拼劲儿。在家里带两个孩子,学校里教两个班的语文课。特别让她自豪的是学生们的不断成长、进步,提起那些毕业后也穿上了军装的学生,她就更加眉飞色舞。

学生小薛为人正直。有一次,李雪菲和他聊天时说:“我看你这性格,特别适合考军校!”

小薛说:“哎哟老师,我就是想考军校啊。”

“你姐夫是国防科技大学毕业的,要有不懂的,我帮你问问他。”学生平日都称尹航为姐夫。小薛理科比较好,但不太喜欢语文,李雪菲借机劝导他,“你想考军校的话,语文成绩非常重要,你得好好学啊。”

之后,小薛把报考目标定为国防科技大学,还经常找李雪菲请教语文功课。

2018年,小薛如愿考上了国防科技大学。次年8月,他作为优秀毕业生受邀回母校宣讲,鼓励学弟、学妹报考军校,从军报国。曾经内向的小男孩已成为谈吐得体的男子汉。看着学生的成长与蜕变,李雪菲在台下欣慰地连连鼓掌。

“教育是一场永无止境的探索,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差异,寻找最适合的教学方法……”李雪菲对教学深有感悟,也切切实实地把每一堂课上好,让学生们真正从课堂上收获知识。

秉承师德,立身模范。从教十余年来,李雪菲先后获得全国、全省等各级各类教学竞赛奖20余项,被吉林省教育学会评为“优秀指导教师”,她还参与整理由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的《孟子·荀子》一书。

生活大多时候是平淡的,但也会有一些“小状况”、小插曲。2019年11月,李雪菲在当地医院体检后,单位校医给她报告单时,说有疑似肿瘤,需进一步作病理组织检查。

“我是不是平时太辛苦了,把身体熬坏了?如果我没有了,孩子怎么办?……”从单位回家的路上,李雪菲坐在出租车上哭了一路。到了楼下,她又在小区转了一圈,把泪擦干,装成没事人似的进屋。

思来想去,过了几天,李雪菲还是把消息告诉了正在黑龙江哈尔滨出差的尹航。尹航在电话里不断地宽慰她,并嘱咐她尽快去作进一步检查。

一个月后,活检结果出来,李雪菲一切指标正常,算是虚惊一场。

2020年4月,新冠肺炎疫情形势好转后,李雪菲的母亲和侄女被她的哥哥接回了四平。5月,吉林市所辖舒兰市出现了新冠肺炎本地确诊病例,尹航在部队不能回家,李雪菲和儿子也配合防疫要求主动隔离在家。她白天关上书房门,在书房里进行网络授课教学,一节课一个小时,一天两节课或四节课。上课时就不得不让6岁的儿子自己在卧室里看书、玩玩具。她还在书房门上贴上了3个“禁止说话”标志,提示儿子在她上课时不能出声。有一次,儿子上厕所,因为他是个小胖墩,肚子有点大,自己擦屁股费劲,他就乖乖站在书房门口,一直等到李雪菲下课。

疫情防控特殊时期,热心的李雪菲还关心着其他军嫂。她积极联系丈夫所在单位的本地军嫂,集中报平安、开展互助。在遵守疫情防控规定的前提下,她克服防疫物资短缺的困难,想方设法先后为5名军嫂送去口罩、消毒液、胶皮手套、酒精喷壶等,为两名怀孕军嫂送去了生活必需品,反复叮嘱一旦有什么情况随时联系。

“面对困难不害怕,出现问题不抱怨,坚强、坚持、坚忍,这是一名教师、一名军嫂该有的素养。”李雪菲说。

(廖航为31692部队助理工程师。31692部队排长张明岳对本文亦有贡献)

编辑/山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