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慧吉林德惠人,汉族,1982年5月出生,2015年6月入党,2005年8月参加工作,现为长春市宽城区就业服务局四级主任科员,曾连续3年被宽城区政府评为“优秀公务员”,荣立三等功1次。2007年5月结婚。
丈夫范庆刚,山东新泰人,空军某部政治部副主任,荣立三等功3次,5次受到军级以上单位表彰。
2006年4月,经亲戚介绍,24岁的李嘉慧结识了英俊的上尉军官范庆刚。他性格慢热,做事谨慎,刚好与性格“大条”的她形成互补。次年5月20日,他们步入婚姻殿堂。
范庆刚的母亲郭现芳,从山东泰安远道而来参加完儿子的婚礼,就住进了儿子、儿媳在长春的小家。
婆婆率直、大方、重情义,遇事容易动脾气,与李嘉慧这位土生土长的东北“女汉子”,算是“针尖对麦芒”。一开始,她们经常会为一些小事争论不休。
有时候,李嘉慧觉得委屈,就在电话里向丈夫倾诉一番。丈夫只能充当“和事佬”,先是哄她开心,而后便讲母亲为了养育他付出的艰辛。渐渐地,她也融进了他的语境,觉得家不是讲理的地方,自己不应该和老人较真,什么事情都掰扯得一清二楚。
交心是最好的沟通。起初,李嘉慧与婆婆因为语言障碍沟通困难,闹了不少误会。有时候,婆婆交代一件事情,她没有听懂,也习惯性地点点头,等到后来婆婆问及事情进展得怎么样了,她才让丈夫当“翻译官”和“传话筒”。这样的事情经历多了,丈夫觉得麻烦,主动教她老家方言。不久,用心琢磨的李嘉慧不仅听得懂婆婆的方言,还会用泰安方言与婆婆交流。
李嘉慧事事顺着老人的心意,处处做到老人的心坎里,婆婆也逐渐喜欢上了儿媳。婆婆总是把家里收拾得一尘不染,还跑到城郊挖野菜回来、包儿媳爱吃的饺子,用平时舍不得用的钱给儿媳买零食……遇到一点小矛盾,李嘉慧一道歉,婆婆就当啥事也没有发生过。
摸清了彼此的脾气秉性,婆媳俩成了无话不说的朋友。
婆婆年轻时腿受过伤、做过手术,为了生计,伤口没有完全愈合就下地干农活,落下终身腿疾,走路一瘸一拐。因腿使不上劲,有时蹲一会儿就站不起来。怕婆婆走路摔倒,只要婆媳一起外出,李嘉慧就会主动搀扶婆婆,像拐杖一样不离左右,还给婆婆买了自发热护膝和理疗仪。
2008年5月26日,李嘉慧生下儿子范子牧后,婆婆每顿变着法子做不同的饭菜,手把手教儿媳照顾孩子,两人商量着如何更好地经营这个家。不知自何时起,婆婆不再喊李嘉慧“儿媳妇”,逢人就介绍“这是俺的亲闺女”。李嘉慧教婆婆玩电脑小游戏解闷、使用手机短信沟通,让婆婆更好地适应环境。有时候为了逗孩子开心,婆媳俩分处家中的两个卧室里电话聊天,有时候婆媳还一起扭一扭东北秧歌,其乐融融……
子牧3岁时,婆婆为了照顾公公,返回山东泰安。李嘉慧带着儿子送行,婆媳紧紧相拥,依依不舍。
为了能带儿子回泰安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婆婆,李嘉慧把每年的假期攒到一起休。泰安农村没有暖气,婆婆怕李嘉慧冷,就早早地给二楼她的卧室安装了空调,准备了齐全的生活用品,还有儿媳、孙子爱吃的零食。不上班时,李嘉慧喜欢赖床,婆婆一早就爬上二楼端来红糖鸡蛋水,让她先垫垫肚子。山东人一天三顿面食,为了这个爱吃米饭的儿媳,婆婆特意买了东北大米,顿顿焖米饭,还做些东北菜。
子牧跟爷爷、奶奶亲,晚上也和他们一起睡。李嘉慧趁着难得的休假时间,看看书,充充电,每天都陪婆婆唠唠嗑,聊聊子牧成长过程中的各种“糗事”。
给婆婆梳头、洗脚、修剪脚趾甲,也是李嘉慧的“专职”。每当这时,婆婆都惬意地躺在藤椅上,给她哼唱几句山东梆子《借闺女》。
“娘,看,给您买了一辆电动三轮车。”2012年2月,回山东老家过春节时,李嘉慧为了让婆婆走路少遭点罪,专程从泰安市买回了这辆车。自从有了车,婆婆比以前更爱出门了,有事没事拉着子牧满大街转悠,见人就按喇叭“显摆”:“这是俺闺女买的!”
2019年1月16日晚上9点左右,刚刚加完班回到家的范庆刚接到父亲的电话后失声痛哭。原来,母亲患病住院,生命垂危,医院已经下了两次病危通知书。
当时,范庆刚正负责部队一项紧急任务,根本脱不开身。李嘉慧安慰丈夫说:“你回不去,我请假带儿子回去!”随即在网上订了第二天最早去济南的机票。
赶到婆婆所在的泰安市中心医院CCU(冠心病重症监护室),看到婆婆全身插满管子,李嘉慧不由得鼻子一酸,眼泪瞬间掉了下来。
CCU要求,每位病人只能有一人陪护,而且只能在规定的用餐时间进去照料。CCU的病人症状都很严重,突然去世的几率很大。李嘉慧去的第二天就有患者病情加剧,而陪护人员不在场,患者走时都没能看上亲人最后一眼。为了能让医生及时找到自己,李嘉慧买了一个马扎凳,白天就坐在CCU门口盯着;又租了一张简易的折叠床,晚上就睡在过道里。除了上厕所、去食堂打饭外,其他时间她都守在门口。最难熬的是晚上,本来就不宽敞的过道里,挤满了陪护者的床,浑浊的空气里回荡着鼾声,偶尔还会有撕心裂肺的哭声。那时候,李嘉慧的神经像拉满的弓,整个人不敢有丝毫的松懈,就盼着婆婆快点脱离危险。
婆婆不仅心脏严重衰竭,还患有胃溃疡,对饮食要求很严格,饭菜要低盐,饮水要定量。每次买饭买菜,李嘉慧都小心翼翼。她还上网查询哪些食物有益于婆婆的病情恢复,不管多贵都要买。婆婆的牙齿所剩无几,吃饭特别费劲。她就把买来的饭菜二次“加工”,把馒头掰成碎块,把肉碾成肉末,把青菜切成碎丁,一点一点喂婆婆。
婆婆同病房邻床的一位大爷,或许是在床上躺的时间太长了,想翻个身,医护人员看到后马上制止,他执意要起来,结果身子刚一动,心脏骤停。前后不到10分钟,一条生命就消失了。看着病床上的婆婆,李嘉慧无法想象丈夫失去母亲的场景。她当时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哪怕用自己的命换取婆婆的命,她都愿意。
经过全力救治,婆婆的病情终于控制住了,一周后转到了普通病房。刚刚安顿好,婆婆意外尿床,让李嘉慧的心再次揪起。医生说,这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病的征兆,也可能是服用利尿药物后的正常反应。她赶紧把婆婆的床单被褥和病号服换了一套,又网购了新内衣、内裤和成人纸尿裤。
婆婆腿脚不便,白天,李嘉慧每隔两个小时就背着婆婆上一次厕所。每天早上打点滴之前,她都会用手巾沾着温水把婆婆全身擦一遍,怕生褥疮。打完点滴、做好肺部雾化后,按摩婆婆的手脚。
12天后,婆婆终于出院了。李嘉4732164fe785eb6f25e1387f5a767b9a慧才长长松了一口气,整个人像泄了气的皮球。
许久,李嘉慧给远方的丈夫打了个电话:“娘的情况越来越好了……”
如今,婆婆生活基本能够自理,每天吃药前,她都会准时收到李嘉慧发来的提醒短信。
生活中的李嘉慧是贤妻孝媳,工作中的她是“拼命三郎”。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封控期间,李嘉慧到社区执行疫情防控任务。丈夫在单位封闭几个月,她一人要做所有的家务活。每天安顿好儿子后开车去社区,开车时也必须穿着严密的防护服、戴着口罩。一天要往返50多公里,加之繁杂的工作任务,晚上到家特别累,但还得给孩子做晚饭。起初有些居民不理解封控政策,她就不厌其烦地劝解。为以防不测,她将遗书都写好了……其实她心里也害怕,尤其担心万一自己感染了,传染给孩子可怎么办?儿子也发觉了她有意无意的“疏远”,憋了三天后对她说:“妈妈,抱抱。”回忆起那段经历,李嘉慧泪光盈盈,“作为母亲,我是心疼儿子的,但是作为党员就必须冲在一线!”
获2021年吉林省“最美军嫂”,让李嘉慧倍感骄傲,“我理解的‘最美军嫂’,美的不是外表,是内在的品质、意志和精神,还有军嫂的所作所为。”她清秀的脸上露出淡淡的喜悦和满满的自信。
编辑/山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