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名军嫂身披红色绶带,在台下整齐坐成两排,庄重大方,引人瞩目。
2021年3月29日上午,由吉林省妇联、省委宣传部、省军区政治工作局、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省双拥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主办的吉林省“最美军嫂”发布仪式在位于长春的吉林省宾馆举行。20名军嫂获得2021年吉林省“最美军嫂”荣誉并受邀参加发布仪式,另有20名军嫂获得提名。
活动一开始,首先播放了“最美军嫂”事迹宣传片,集中展示了20名吉林省“最美军嫂”的风采,她们用奉献与担当、坚忍与热忱生动诠释了“报国有你、守家有我”的家国大爱。参加仪式的“最美军嫂”纷纷表示:我们虽然辛苦,但有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认可、关心,心中感到更加温暖、踏实;今后要继续撑起家庭的“一片天”,一如既往地支持丈夫工作、支持部队建设。
辽源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袁晓琪匆匆赶到吉林省宾馆时,是3月29日上午7点。她本来计划28日下午到长春参加当晚的彩排,可儿子突然感冒并引发支气管炎,爱人侯志强当时在单位值班,她只好向主办方请假。晚上,母亲赶过来帮忙照顾孩子。次日一早,侯志强和袁晓琪五点半出发,驱车一个多小时匆匆赶到活动现场。
“军嫂就是这样,经常面对这种突发而至的家庭‘考验’。”袁晓琪气喘吁吁地擦了擦脸上的汗水。
3月23日,当中国人寿延边分公司主管肖黎得知自己荣获“最美军嫂”时,激动得把名单看了好几遍。第二天,她便着手做准备,买好高铁票、精心挑选着装,并在出发前一天“破天荒”做了脸部保养……
本次活动是吉林省退役军人工作部门开展的“情系最可爱的人”系列主题活动之一。2021年初,主办单位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寻找2021年吉林省“最美军嫂”活动的通知》,全省上下联动,社会各界纷纷响应,“最美军嫂”相关活动在全省各地、各行业如火如荼展开。长春市、吉林市、延边州、松原市等地皆在当地开展了寻找“最美军嫂”活动;梅河口市、通化县、东丰县等地举行了当地“最美军嫂”颁奖典礼,为推选省级“最美军嫂”做了各种准备工作。活动坚持群众投票和组织评审相结合,推选过程深度体现典型的先进性、代表性、广泛性。各地妇联和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牵头,依照推选条件层层寻找、逐级推荐,并进行社会投票、优中选优、审核公示。
在群众投票阶段,通过网站、微信、手机APP等多种形式开展网络投票活动。仅5天时间,投票页面总访问量超过700余万次,投票数达到280余万张。
最终,20名“最美军嫂”从近千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
每一张选票都是对军嫂的肯定和鼓励。吉林市第一中学教师李雪菲,平时很少提及自己的军嫂身份。让她没想到的是,因这次活动“暴露”后,在网络投票环节,全校师生都热情给她投票,有的还主动为她“拉票”,转发她的故事让更多人知道。最终名单公示后,全校师生都为她榜上有名而高兴。2021年“三八”妇女节前夕,吉林市双拥办开展走访慰问优秀军嫂活动。当慰问组走进李雪菲家里时,她切身感受到,军嫂是一种称呼,更是荣誉和责任。
李雪菲的丈夫尹航是部队基层指挥员,当天他特意赶来一同参加发布活动,亲眼见证妻子的荣耀时刻:“我们平时在一起的时间不多,这次‘特别相聚’,让我非常激动,也借此感谢妻子的一路陪伴。”活动一结束,他就拉着妻子的手拍合影。
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新闻信息中心主任韩成英,如今是两个孩子的妈妈,还热情建议其他军嫂“考虑生二胎”。她有过两次流产经历,第三次又差点流产,幸好最终通过治疗保住了孩子,而当时丈夫两三个月回家一次,根本没时间照顾她……“熬着熬着,一切就不算什么了!”谈到这些,韩成英显得很淡定,说得最多的是儿女成双的幸福。
“妇女能顶半边天。”军嫂之美,在于女性的柔韧与坚毅,在于她们为家庭建设、传承家风发挥着独特作用——军嫂常常是军人家庭的“整片天”。近年来,吉林省妇联一直坚持把关注军人家庭、关心军嫂就业、关爱“军娃”成长作为助力解决驻军官兵“三后”(后院、后路、后代)问题的有力抓手,这次联合开展寻找“最美军嫂”活动,旨在弘扬广大军嫂爱国爱家、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营造尊崇军人、关爱军嫂、心系国防建设的浓厚氛围。
据了解,吉林省妇联还将与其他部门一起大力宣传“最美军嫂”先进事迹,将符合条件的“最美军嫂”纳入吉林省“三八红旗手”“巾帼建功标兵”评选。吉林省妇联主席李晓英表示:“给军人家庭荣誉、给军属实实在在的待遇,使军人军属深切感受到全社会的崇高礼遇,激发了军属爱祖国、爱军队、爱家庭、爱亲人的光荣感和责任感。”
“向右转——齐步走——”在发布仪式颁奖环节,伴着有力的口令,20名“最美军嫂”精神抖擞齐步走上领奖台。她们对部队口令、队列并不陌生,其中有两名军嫂也是现役军人。
情系军营,强军路上大爱相随;风雨同舟,你护国防、我守家园。一身警服的刘永丽是通化市监狱的四级警长,也是这群“最美军嫂”中的“老大姐”。采访中,她总是躲着记者:“还是采访别人吧,我没什么特别的。”
刘永丽在监狱系统做过生产综合统计、管过纪检执法档案、干过信息视频联调等,工作上不打折扣、精益求精,家中有困难,从不向组织提要求。“丈夫是人民解放军,我是人民警察。我们都在为人民服务。”刘永丽说,“每个家庭都会有或多或少的困难,克服克服就过去了。”
20名“最美军嫂”,有“70后”“80后”,也有“90后”,每个人身上都有着感人至深的故事。她们有不同身份,但都是军人的妻子,都心胸广阔、意志坚定。她们的爱人也同样在默默奉献。
军功章,一半属于军人的奋斗,一半属于军嫂的奉献。临江市商务局科员艾碧爱笑,说起丈夫蒋德红,她显得很自豪:“我家老蒋厉害,获得的荣誉证书可以在客厅摆一地。”
蒋德红是32117部队二级军士长,2010年10月因工作成绩突出被吉林省军区荣记一等功。艾碧也“不甘示弱”,被吉林省评为“吉林好人标兵”,2020年被中央文明办评为“孝老爱亲好人”。他们的家庭被白山市评为“最美家庭标兵”。
蒋德红虽然工作很忙,但也热情关注着本次活动。当得知妻子获选吉林省“最美军嫂”时,立即给她发微信祝贺。他因有任务走不开,但在妻子出发参加发布仪式前,特意拉着她去商场挑选了一身新衣服。
军人家庭,“军”字是最深的印迹。93011部队助理工程师罗嵘是名空军烈士的后代,如今,她的丈夫是飞行员。罗嵘说,在她心里,“最美军嫂”属于她的母亲。父亲牺牲后,母亲不但把罗嵘抚养长大,还一直照顾父亲的兄弟姐妹。对于罗嵘来说,军嫂的精神是一种传承。她坦言,军嫂虽然辛苦,但还要多理解丈夫,如果她们走进军营,看一看丈夫平时的工作训练,就会真正明白一名军人的职责。
军嫂是军人的伴侣,是国防事业的支持者。吉林省军区政治工作局副主任李洪明表示,“最美军嫂”的事迹渗透着对军人、对家庭的由衷热爱,让人很受感动、很受教育,必将持续激励广大官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扎根部队、建功军营。
不少军嫂接受采访时,没说几句话便红了眼圈。长春市南关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办公室负责人杨燕作为“最美军嫂”代表在发布仪式上发言,因此是媒体的重点关注对象。
结婚之初,杨燕就与丈夫分居两地,每一次到部队探亲,她都帮战士洗衣服、缝被子,帮炊事班腌制小菜。2019年调入长春市南关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后,她更是积极为退役军人竭诚服务、排忧解难,“爱军”之心始终不变。
“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把丈夫的事业装在心里,把家庭的责任举过头顶,长夜的孤寂、生活的磨练、风霜的洗礼,早已把我们锻造成为绿色军营的‘编外军人’。”发布仪式上,杨燕真挚的发言,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家里有我”是军嫂最朴实的话语,也是最庄重的誓言。为了支持丈夫工作,有的军嫂放弃稳定工作、离开熟悉的城市,随丈夫辗转数地。2017年,肖黎的丈夫谭波从辽宁调到吉林。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肖黎跟随他离开熟悉的城市和工作岗位。在部队当选为家属委员会主任后,她积极发挥作用,组织家属、孩子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让家属院和营院“连起来”,让军嫂和丈夫之间增强理解和信任、父母和孩子之间多了沟通和交流。
吉林省双拥办主任、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厅长黎海滨认为,军嫂是对国防事业支持最直接的群体,20名“最美军嫂”更是集中反映了新时代军嫂群体胸怀祖国、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全面展示了吉林军嫂顽强拼搏、锐意进取的巾帼风采。
近年来,吉林省委、省政府始终把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作为重要政治责任,倾心竭力解军难,真情实意固国防。吉林省双拥办在全国率先实现随军未就业家属生活补贴政策全覆盖,近4000名随军家属受益。全省落实军人子女入学加分、优先择校和减费等优惠政策,近3年来有2000余名军人子女受益。
“此次吉林省‘最美军嫂’发布仪式虽然简朴,但细节工作扎实、现场氛围浓厚,起到了表彰一批、激励一群的良好社会效应。我们将继续摸索经验、细化方案,争取将‘最美军嫂’持续培育成为一个品牌活动。”黎海滨表示,省双拥办还将进一步加大拥军优属工作力度,继续为军人和军属提供坚强保障,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逐梦前行,任重道远。吉林省寻找“最美军嫂”活动,成为本省尊崇军人、关爱军嫂的新形式,成为军民鱼水情深的历史见证,将让更多军嫂独立向上、再添新光彩,让更多军人家庭温馨和睦、传承好家风。
(隗公海、赵建龙分别为吉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新闻宣传处处长、副处长)
编辑/牛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