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正安
(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坝美镇八达初级中学校 云南文山 663321)
思辨能力是指思考和辨析能力。在初中教学阶段,语文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大多数练习题的答案是没有标准解答的,学生对习题会产生不同的理解,不同学生会产生各不相同的答案,在此情况下,就体现出了学生辨析能力的重要性。所以,教师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但不要过度对学生的自主探索进行打扰,因为应用统一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而言会产生束缚感,会让学生感受不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无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能不能收获人生的满足感是不一定的。只有将学到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利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进行升华,将丰富的知识转变为人处世的阅历,才能获得幸福。面对社会中瞬息万变的环境和庞大且复杂的信息,学生要建立起属于自身的价值观,其中教师在教学中教授学生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渗透良好的价值观。为此,教师要有效利用课堂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引导学生对历史现实等问题形成自己的正确看法,可以正确辨别出真善美假丑恶等面孔,避免人云亦云,这对健全学生的人格,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十分重要。
通过对近些年语文考试的解析可以发现,对学生思辨能力的检验总会出现在语文考试中。对现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就是很好的例子,学生要从大篇的文章中分析出最合理的答案,需要学生在阅读中进行假里有真的辨识过程。小说和传记文章的阅读,一样需要学生从小说故事和传记中描绘的人物身上感悟出自己独特的看法,部分甚至需要结合现实才能进行观点表达。其次,占据着语文考试一半位置的作文题目,同样是对思辨能力的检验。对高分的作文进行分析,很容易发现其中的共通点:文章中有思想,对不同的问题有自己的见解。所以,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使学生能够思考并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语文方面的造诣。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领域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占总人口数的比例越来越大。严格来说,现在我国对大学生甚至更高学历的人才并不稀缺,反而是在某些领域有创新性的人才较为稀少,该问题是影响我国在自主创新领域是否可以占据主导地位的关键因素。一个国家的发展,体现在学生的发展是否有力,在于学生是否具有创新能力,而创新就是打破传统思想,找到新的突破口,需要学生拥有独立的思辨能力。放眼看世界,可以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人,都是敢于创新的人,像引领时代的乔布斯、改变购物方式的马云,他们自己的看法绝不是人云亦云。所以,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开发学生的智慧,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大胆提问、敢于探究、勇于创新。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充分的分析和挖掘,以此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在现今的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中所使用的教材是经过多次改编的。所使用的初中语文教材中蕴含了丰富的内容,其中不仅包含现代文学和散文日记,还包含了一些意义深刻的古文和古诗词,对此进行学习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辨析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还要恰当地为学生扩展教学内容,结合信息技术为学生整合符合教学内容和易吸收的课外教学资源,以此丰富学生的学习范围和知识面积,丰富学生知识体系。除此之外,在当前教学的环境当中,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化教育理念”正在一步步融入教学,教师可以通过生活方面的素材进行教学延伸,结合生活中的资源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辨别,进而促进学生思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还要在该过程中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体现辨析能力的教学活动,像辩论比赛、征文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找到思辨兴趣,有效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辨意识[1]。
例如,在学习课文《荷花母亲》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对课内外的知识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整合,以此方法来降低学生在学习本课时的难度和理解难度,从而让学生的课堂学习和思辨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再以课外知识进行导入,引导学生熟读课文掌握文章大意,让学生认识到本篇课文是借景写人、托物寄情,是在以花喻人,激起人们赞颂母亲的爱、母女的情。教师可以通过触景生情的方法,引出学生家庭往事的回忆,让学生回忆去母亲对自己爱的方式,并讲述一下与母亲之间的故事,并以“母爱的形式”开展分析和辩论。在此过程中学生既能加深对原文情感描写的理解,还可以形成一定的德育意识,带动自身德育素养的提高,最终培养出良好的思辨能力。
在开展初中语文的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做好引导,主动创设思辨教学环境,为学生设计一些需要思辨能力解决的问题,更好地调动起学生的思辨思维。教师还要在教学中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体会到自身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及主体意识,让学生意识到自身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依赖心理,调动学生思辨能力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积极开展课前分享或课上辩论赛等活动。像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分享。在分享的过程中,学生要分享一则前天新闻中的要点,并与同学进行分析辩论,提出观点完善自身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提出一个论点,鼓励学生表达自身观点,并与观点不同的同学进行辩论。在此过程中值得关注的是,当学生进行辩论时,不要强行干扰学生,即使是指出错误也要在学生辩论完成再进行讲解,如果影响到学生,会使学生的思辨能力难以形成[2]。
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古文《爱莲说》时,教师要及时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思辨问题阅读,加强学生对古文的理解和思维。首先,教师要通过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相关的教学内容,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并进行翻译,如经典句子“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该句的翻译是“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本句是本文中的经典,通过翻译变得通俗,能够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随后,教师就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解析,为学生设立教学问题。如:相较于其他花,荷花的特点和自身优势是什么?原文中为何说“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该句是否存在某种含义等问题。让学生进行辩论,以此将学生带入课堂教学中,推动学生学习高效化,增强学生思辨能力。教师同样可以在日常的课余时间,为学生在班级内放置一个书架,鼓励学生将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带到班级,做好标记后放入书架,与同学分享。阅读一段时间后,可以组织学生展开阅读辩论会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可以向其他同学讲述自己所读的内容,也可以为学生讲述读后感和对内容不理解的地方,让学生根据讲述的内容进行辩论,分析其中的含义。学生可以在此种教学模式中降低对阅读的抵触心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可以得到明显提升,从而促进思辨能力的形成。
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与学生形成友好关系,与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友谊,从而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在传统教学理念下,教师在教学当中常常占据着课堂的主导地位,对学生在学习中的感受和学习体验缺乏关注。在这种教学氛围中,教师在心中学生是高不可攀的,会让学生产生畏惧心理,从而惧怕教师,面对教师在讲课时提出的问题,不敢积极与教师分享自己的观点,让学生受到拘束,在此种氛围中思辨能力得不到更好的发展。所以,教师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恰当调整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多与学生进行友好互动,尊重学生观点,并对其进行鼓励,让学生敢于积极发言,降低学生在学习中沉重的心情。注重氛围的有效构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让学生能够在面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时,主动对内容进行分析,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增强和思辨能力的形成[3]。
例如,学习《壶口瀑布》一课时,教师可以播放关于壶口瀑布的视频,并将提出问题“通过观看视频感受到了什么?”和“壶口瀑布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将问题带入到视频中。视频播放完成后,让学生针对两个问题进行发言,教师听取后不要直接点出其中的问题,而是要加以鼓励,以保证学生下次可以积极表达自身观点。教师要通过讲解让学生明白自身问题出现在哪里,进而增强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让学生热爱学习,正如孔子说到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感受到思辨能力的用途和关键作用,进而形成良好的思辨能力。
综上所述,在当前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结合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完善教学结构,并将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置于教学的重要部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