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精神的小学科学教学策略探究

2021-12-29 19:12赵海玲
科学咨询 2021年25期
关键词:科学探究过程

赵海玲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棠张镇实验小学 江苏徐州 221113)

小学科学是一门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核心学科,也肩负着为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重要任务。科学课堂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主要阵地,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小学科学课程的主要目的。在小学科学课程的正确设立和进行中,可以引导学生自行发现、研究一些相关的科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意识,从而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更好地适应之后较为复杂的科学课程学习[1]。

一、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科学课程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培养创新意识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学生需要产生对于一件事物的好奇心,才会将自己的注意力投入其中,而也是进行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要求。为此,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鼓励学生在课堂之上大胆地进行提问,好奇是他们创新意识的萌芽,也是推进学生进行学习的最佳动力。学生一旦对所要学习的内容产生较大的好奇心,便会主动地学习和钻研。因此,教师应该精心地为学生创设相关情境,保证学生可以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受益更多。

例如,在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的“微小世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先想几个问题:“放大镜在我们生活的什么地方会经常出现?”“对我们而言,放大镜有什么作用?”以此来作为课堂的引入。教师还可以播放一些关于放大镜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比如,教师可以播放放大镜在阳光下点燃纸的视频,让学生对该原理产生好奇,并提出自己的疑问,如:为什么在阳光底下放大镜可以点燃纸呢?在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后,教师进行课堂引入,带领学生一一解决他们提出的相关疑问,达到较佳的课堂教学和学习效果。

二、提高课堂活跃度,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有趣的课程,也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鼓励学生在进行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迎合多元化的现代教育活动的发展,成长成为一个具备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人才。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创设相应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导他们更进一步地投入到课堂学习过程中,以细致、耐心地分析、观察生活中的各类科学现象,提高学生的创新和科学意识。比如,在相关知识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利用游戏记忆一些相关的知识点,并通过课件为课堂增加更为生动、直观的教学内容,保证学生可以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之中,有效锻炼他们的创新意识。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只有提高学生对科学课程的学习兴趣,才能带领学生进行更深一步的观察、研究和分析,从而更好地解决各种类型的科学问题。

三、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放任式学习和帮助式学习可以同步进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行进行实验的设计或者操作。《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只有在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下,才可以让学习过程产生有效的发生。”对于学生而言,自己探索的时候发现的知识,会记忆得更加深刻,通过实验得出的相关结论,也会让学生觉得更有意义,并且更乐意学习到一些更有意义和价值的东西。通过自主进行实验,可以更好地通过实验来发现一些结果,让学生体会到自己发现的乐趣,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例如,在教科版的六年级上册的“地球的运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一个大的地球仪带入课堂,让学生按顺序到讲台上自行观察地球仪中所包含的各个板块,让学生研究地球的运转方向等。让学生自行观察后进行相关记录,教师提出问题后让学生自行研究和探讨,从而得出结论。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讨论,让学生自主探究,大胆实践,让学生亲身经历可以帮助学生探究科学。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大胆实践,教师及时给予学生相应的帮助,围绕课堂中的中心问题,利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实践、验证和观察,尽可能地发现、探究更多自然事物中的现象和属性。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究,让学生产生更加真实、直观的经验和体验,为之后的学习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四、充分发挥教师的课堂主导作用

探究式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时刻把控学生的学习进度,并且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注重教师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的身份。充分运用课程教材,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创造性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也需要注重实验的科学性,需要排除一些并不必要的干扰因素,以便学生发现更加准确的科学概念和结果,但需要注意的是,实验必须注重直观的现象,需要一目了然地帮助学生明确结果,以便于学生进行探究。所以,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实验验证。理论联系实际,进行课外的科技性活动。适当进行课外科技性活动,也可以成为课程的拓展,也是对课内知识的补充。课外的科技性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合作,也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创造性。

五、做好课堂与实际的连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科学知识是源于生活的。所以,在小学科学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课堂教学,从生活实际中挖掘适合教学的小学科学素材,和小学科学课程教材内容相结合,教师需要不断的提高和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保证学生可以更加投入地进入后面的学习过程[2]。

(一)结合生活实际,导入科学课程教学内容

课堂导入决能够一定程度上决定课堂质量,好的课堂导入也是提高小学科学课程质量的最佳途径。

例如,在“昼夜交替现象”的讲解过程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让学生对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描述,描述过后,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每天太阳都是在哪个方向升起来?又是从哪个方向落下去呢?在不同时间段的太阳有什么明显的特征?以这些问题作为课堂的开头,会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积极回忆,在平时生活中看到的太阳是在哪个位置,在上学的途中太阳又是在哪个位置,以此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进行思考,并参与到课程之中。

(二)加入生活化实验,提高学生掌握程度

科学课程是来源于生活,甚至是服务于生活的。所以,小学科学课程中很多知识都是从生活中发掘出来,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为的也是更加方便人们的生活和出行等。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入一些趣味性较强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深层的探究。

例如,在“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加入人的运动教学,利用这些辅助性的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的运动过程,如人在荡秋千、跳伞或者下雨时候的状态,引导学生思考人类的运动状态,并以此激发出学生对地球运动状态的思考,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探究和疑问,让学生大胆进行提问和设想。总而言之,科学和生活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科学教师要注重科学课程和生活实际的联系,以保证学生在学习较为复杂的科学课程知识时,可以以更加直观的方式与生活实际进行连接,从而将科学更好地运用到生活中[3]。

六、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和信任

尊重和信任是对学生最大的肯定,也可以发挥出更加震撼的力量。尤其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更需要教师对他们的肯定,这个阶段的学生渴望得到教师和家长的认可,虽然他们不会表达出来,但是他们的行为、学习等都是可以看出,学生更希望得到教师的信任和尊重,这也会使得他们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勇往直前。教师也需要在这一过程中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以善意的方式帮助学生修正自身的问题和不足,利用科学课程发现他们的优势和劣势。让学生学会放大自身的优势,弥补自身的不足,以最佳的状态面对课堂学习。教师也需要在科学课堂中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探索机会,给足学生时间提出自己的疑问,让他们的才能和天赋都可以得到充分锻炼,在科学学习过程中,发现属于独特的学习乐趣。

七、结束语

总而言之,科学课程的学习不仅是希望学生得到一些技能,更多的是希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但这些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绝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需要小学科学教师不断地探索和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鼓励小学阶段的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将课程中学习到的科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扮演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和指引者的身份,也需要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到最大,帮助他们及时参与到探究过程中。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也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保证学生高效地进行课堂学习,确保学生可以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得到最大的提高和进步,为他们之后长远的学习奠定基本的素质基础。教师也需要明确,教师不是课程的主体,需要把课堂交还给学生,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才是课堂的主人,主动学习,让整个学习过程更加愉快,达到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

猜你喜欢
科学探究过程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科学拔牙
圆满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