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从严治党的人民性意蕴

2021-12-29 19:58
南海学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人民性治党从严治党

邱 程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党委宣传部,江苏 常州 213164)

“人民性”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概念和核心范畴。“人民性”的核心词是“人民”,因此,要理解“人民性”的内涵,必须从理解“人民”的内涵开始。马克思主义理论创始人之一——恩格斯曾对“人民”的内涵做出明确表述,在他看来,“‘人民’由无产者、小农和小资产者构成”(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661页。。因此,他也经常把“人民”称作“无产阶级”“被压迫阶级”“工人阶级”。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认为,“无产阶级”是“人民”的最主要组成部分和核心力量。在理解“人民”内涵的基础上,可以将“人民性”理解为“无产阶级性”,“人民性”是“人性”的规定性、抽象化表述。“‘人民性’包括三层含义:人民的整体利益需求、集体意志表达以及权利权力诉求”(2)陈曙光、刘小莉:《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前线》,2019年第5期。。“人民性”“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人民立场”四个说法具有相同的内涵,都是指“无产阶级性”,以无产阶级为中心,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总结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人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综合国际和国内发展趋势,直面党内存在的一系列现实问题,果断实施了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通过强力管党治党,告诫全体党员要“紧紧依靠人民,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一刻也不脱离群众”(3)《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第6页。,让全体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坚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纵观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我们会发现:始终站稳人民立场,以人民为中心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鲜明特征,“人民性”是贯穿其中的主轴和主线,是连通各部分内容的逻辑经纬。

一、全面从严治党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民群众中蕴含着治国理政、管党治党的智慧和力量,从严治党必须依靠人民。”(4)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10月9日,第1版。习近平总书记具有深厚的人民情怀,是一位历史唯物主义者,他深刻认知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和推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强调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是极其伟大的。“人民群众具有巨大的创造力,每时每刻都在创造着新事物、新经验。这些新事物、新经验,正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和管党治党所需要的。向人民群众学习,要求我们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善于发现、总结和吸收他们创造的新事物、新经验”(5)杨胜群:《遵循人民的方向 全面从严治党之本》,《人民日报》,2016年7月22日,第7版。。全面从严治党虽然是共产党内部治理的事情,但是中国共产党必须敞开大门,坚持开放的态度。全体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要放下架子,发自内心地当一名小学生,拜人民群众为师,从人民群众中不断汲取营养,向人民群众学习一切有利于中国共产党发展、内部治理、提升威望的经验,而不能以“当权者”自居。中国共产党只有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善于学习和利用人民群众的智慧,才能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始终保持先进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强调:人民群众是全面从严治党得以实现的重要依靠力量,也只有人民群众才能够帮助中国共产党战胜困难和挑战,实现既定的奋斗目标。

“让人民支持和帮助我们从严治党,要注意畅通两个渠道,一个是建言献策渠道,一个是批评监督渠道”(6)同①。。在全面从严治党中坚持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为推动党的进步和发展、党与人民群众的沟通和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全面从严治党应与人民群众紧密结合,以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来找寻全面从严治党中的问题与难点,帮助党准确直击问题,更快更好地解决问题。勇敢地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既是中国共产党长期保持的优良传统,也是新形势下的客观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增强党自我净化能力,根本靠强化党的自我监督和群众监督。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7)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第1版。“只有织密广大人民群众监督之网,开启全天候探照灯,才能让‘隐身人’无处藏身。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表现都要交给人民群众评判。人民群众对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有意见,应该欢迎他们批评指出。人民群众发现党员、干部有违纪违法问题,要让他们有安全畅通的举报渠道。人民群众提出的意见只要对从严治党有好处,我们就要认真听取、积极采纳”(8)同①。。

为了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聪明智慧,用好人民群众监督的“探头”,让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无处遁形,中国共产党建立并不断完善人民群众监督机制。一是从政治制度设计层面赋予人民群众监督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赋予了人民群众至高无上的监督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国最高权力机关,全面监督中国共产党治理国家的点点滴滴。政治协商制度则是人民群众和其他党派监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另一个重要制度安排。二是健全行政监督体系。及时做好思想、组织、能力、装备、场所“五个准备”,高质量完成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任务,延伸监督触角,让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监督体系中来。坚持巡察与派驻联动、国家监察与群众监督衔接,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三是保障群众知情权。加强信息公开,大力实行党务、政务公开,建立网上信息公开平台,增加权力运行透明度,让人民群众知政悉情,创造“阳光下无死角”的监督环境,让群众呼声畅行无阻。四是保障群众参与权。全面从严治党坚持以开放的态度治党,充分发挥信访举报、民主评议、群众热线、手机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和平台作用。坚持群众导向,厚植群众监督基础,扩大群众监督空间,增强群众监督动力。

二、全面从严治党是为了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中国共产党章程》指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风问题、党同人民群众联系问题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9)《中国共产党章程》,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7年,第20页。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共产党人必须始终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才能将人民群众紧密地团结起来,才能带领人民群众为了共同目标奋斗。一次次实践表明,只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就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在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等四大考验下,“我们党……存在着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等四大危险”(10)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2年11月18日,第1版。。脱离群众,将严重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削弱党员干部在人民群众中的口碑,甚至威胁中国共产党辛苦建立的信任基础。人民群众是党的风向标和试金石。“群众对身边‘微腐败’、涉黑涉恶腐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等反映强烈”(11)聂新鑫:《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群众身边延伸》,《中国纪检监察报》,2020年8月24日,第2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及时回应人民群众关切,坚持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就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1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第1版。他在安徽考察时强调:“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一线、向群众身边延伸。”(13)《坚持改革开放坚持高质量发展 在加快建设美好安徽上取得新的更大进展》,《人民日报》,2020年8月22日,第1版。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顺应人民期待,秉持不忘初心、矢志向前的坚毅,以顽强的毅力和不屈的韧劲,全面整顿党风和政纪,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只有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严明党的纪律,抓作风,反腐败,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才能使我们党有力量啃掉改革中的“硬骨头”,增进人民福祉。党中央提出要把鼓励基层改革创新、大胆探索作为抓改革落地的重要方法,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好改革方案同实际相结合的问题、利益调整中的阻力问题、推动改革落实的责任担当问题,把改革抓细落实,使改革更加精准地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更好造福群众。只有依靠全面从严治党,才能破除懒政庸政、等待观望、拖延应付、不作为、乱作为、假改革等种种消极态度和投机观念,才能把党的各项改革措施真正贯彻落实好,最终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也是当前重点工作。2020年上半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检查、审查调查情况数据显示,处分乡科级干部3.3万人,一般干部3.9万人,农村、企业等其他人员15.9万人,这几类人员占到了总处分人数的大多数。近年来,在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中,基层干部、村干部仍然是主要违纪主体(14)聂新鑫:《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群众身边延伸》,《中国纪检监察报》,2020年8月24日,第2版。。基层党员干部都是群众的身边人,他们的所作所为往往能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服务人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就是铲除人民群众身边的蛀虫,为基层创造一个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正当利益提供一个可靠的保障。

三、全面从严治党的最终效果由人民群众评判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全面从严治党既为了人民群众,又依靠人民群众,最终效果也要由人民群众来评价。全面从严治党的宗旨,就是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人民群众放心、满意、信赖的党。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15)《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 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人民日报》,2018年1月6日,第1版。全面从严治党的效果既不是党中央说了算,也不是党员说了算,更不是领导干部说了算,必须也只能是人民群众说了算。人民群众是全面从严治党效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不计较个人功名,追求人民群众的好口碑、历史沉淀之后真正的评价。”(16)《习近平李克强王沪宁赵乐际韩正分别参加全国人大会议一些代表团审议》,《人民日报》,2018年3月9日。在出席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形势下,中央和国家机关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着力深化理论武装,着力夯实基层基础,着力推进正风肃纪,建设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17)《全面提高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质量 建设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人民日报》,2019年7月10日,第1版。习近平总书记的上述重要论述,充分明确了检验全面从严治党最终效果的标准——人民群众的口碑。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的《反腐倡廉蓝皮书:中国反腐倡廉建设报告No.9》显示:“94.23%的领导干部、92.19%的普通干部、94.5%的专业人员、87.9%的企业管理人员对当前反腐败工作‘满意’或‘比较满意’。94.80%的普通干部、96.2%的专业人员、94.9%的企业管理人员、87.5%的城乡居民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有信心’或‘比较有信心’。”(18)王京清、孙壮志、蒋来用:《反腐倡廉蓝皮书:中国反腐倡廉建设报告NO.9》,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年,第1页。与2012年(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实施之前)相比,这些数据至少提高了10个百分点,其中城乡居民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信心提高了27.5个百分点。另一项权威统计数据也佐证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成效。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6年全国党风廉政建设民意调查报告》显示:“92.9%的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成效表示满意,比2012年提高17.9个百分点。93.1%的群众对遏制腐败现象表示有信心,比2012年提高13.8个百分点。92.1%的群众认为2016年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纠正‘四风’有效果,比2013年提高10.8个百分点。90.1%的群众认为治理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有效,比2012年提高18.1个百分点。”(19)《党心民心极大提振——2016年全国党风廉政建设民意调查报告》,《中国纪检监察》,2017年第1期。

随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全面从严治党持续深入,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不断健全完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不断强化,“打虎”“拍蝇”“猎狐”力度不减,问责朝着精准有效方向积极迈进,法律制度围绕管用目标不断健全,诚信道德建设不断推进,作风建设名片效应从“亮丽”向“金色”提升,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制度基本形成。反腐败满意度、信心度等指数保持相当高位,人民群众对建设“清廉中国”充满信心和希望。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学术界和新闻界对建设“清廉中国”呼声强烈,社会公众自觉参与廉洁治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廉政建设的社会基础和文化土壤不断产生良性变化,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实践证明,只有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肯定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效果,中国共产党才能进一步提升自身形象,才能始终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

四、全面从严治党确保“党性”与“人民性”高度统一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政党出现以前,党性与人民性是一种二元制结构,党性以党派为中心,只代表一小部分群体的利益,并不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党性往往会偏离人民性,甚至背道而驰。因为政党是不同阶级利益的代表,具有不同的政治主张、政治诉求,政党不同,党性也就不同。马克思主义政党——共产党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这一格局。《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他们不提出任何特殊的原则,用以塑造无产阶级的运动。”(20)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413页。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由无产阶级构成的政党,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行动指南,以维护无产阶级利益为根本出发点。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21)同②:第411页。而无产阶级就是组成人民的最主要部分、核心力量。“依靠谁、为了谁”是检验党性与人民性是否一致的主要标准。因此,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站稳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马克思主义政党将党性和人民性合二为一。

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彻彻底底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政党最核心的基因,始终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坚守“人民立场”,使党性与人民性实现了完全统一。“从本质上讲,坚持党性就是坚持人民性,坚持人民性就是坚持党性,党性寓于人民性之中,没有脱离人民性的党性,也没有脱离党性的人民性”(22)《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人民日报》,2013年8月27日,第1版。。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就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的利益就是人民的利益。自1921年成立至今,中国共产党一直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建党原则,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立党宗旨,并鲜明地写在党旗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2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154页。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就是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里特别强调,党性和人民性都是集体性概念,要看趋势和主流,要看主要矛盾,绝不能从个体角度理解,不能因为个别党员、个别党组织的利益与人民利益发生冲突,或个别群众、个别群体的利益与党的利益发生冲突,就认为党性和人民性是对立的。

“只有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让党永远不脱离人民群众,才能调动起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只有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才能防止党被少数利益集团所绑架,背离自己的宗旨”(24)辛向阳:《全面从严治党是调动人民积极性的关键》,《中国纪检监察》,2015年第25期。。苏联共产党垮台就是一个典型的反面教材。苏联共产党在垮台之前,党内充斥着各种利益集团,各级各类党员干部结党营私,只顾个人利益,不顾党的利益、集体利益、人民的利益。中国共产党吸取了苏联亡党亡国的惨痛教训,始终重视党的建设,始终严格管党治党。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 “党内上下级关系、人际关系、工作氛围都要突出团结和谐、纯洁健康、弘扬正气,不允许搞团团伙伙、帮帮派派,不允许搞利益集团,进行利益交换。”(25)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10月9日,第1版。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目的就是防止党内出现利益集团,形成自己特殊的利益,脱离人民群众;就是保证党的利益与人民利益始终高度统一。因此,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让全体党员高扬理想信念的旗帜,树立高尚精神追求,筑牢思想防线,确立高标准,牢记党的信念和宗旨。

五、全面从严治党筑牢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根基

“党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正所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26)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 2016年7月2日,第1版。。全面回顾中国共产党走过的百年辉煌历程,无论是在创立之初,还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又或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与人民紧紧拥抱在一起。从历史的角度看,所有违背民心、不以人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的斗争,必将以失败告终。中国共产党只有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与人民团结奋斗,把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深深植根于思想中、具体落实到行动上,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信任和信心,才能筑牢长期执政最可靠的阶级基础和群众根基。无论走多远,都不要忘记来时路,从嘉兴红船中走出来的中国共产党,爬过雪山,跨过江河,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经历过洪水、地震、疫情等大灾大难,改变了积贫积弱的中国,引领了奋发图强的中国,建设了富裕强大的中国,这一切都离不开中国人民的集体智慧。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才能更加深入贯彻落实好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能更好地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党来自于人民、根植于人民,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的最牢固根基。”(27)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67页。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一切工作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开展斗争从来都不是单打独斗,凭一己之力绝不可能赢取胜利。共产党人开展伟大斗争,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斗争为了谁、斗争依靠谁。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在一次次斗争中取得最终胜利,正是因为坚持团结群众、带领群众,和人民群众始终保持骨肉相连、血脉相亲。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社会发展已经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以“全面从严治党”为代表的党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前,中国共产党开展的各种斗争,归根到底都是与危害人民根本利益的群体在斗争,都是在为人民而“战”。

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仍然要清醒地认识到民心的重要性,坚守初心使命,永葆为民本色。广大党员干部要走好群众路线,强化党群关系。这条路线是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连心桥,是党和人民群众之间关系的重中之重,广大党员干部不仅要在工作中,也要在生活中践行好,要不忘来时路,不断强化与群众之间的关系。要坚决杜绝对办事群众横挑鼻子竖挑眼的现象,真正做到尊重群众,关心群众。民心不可欺,民意不可违。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全体党员干部应把赢得民心民意、汇集民智民力作为重要着力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让群众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才能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不断取得新胜利。

六、全面从严治党丰富了“人民性”理念的内涵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是一个革命性强、纪律性强、作风正派的政党。党的历届领导人都十分注重党的建设,管党治党贯穿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始终。中国共产党管党治党思想的表述经历了一个逐步演进的过程。党的十三大之前主要表述为“治党”;党的十三大首次提出“从严治党”的说法;党的十八大至今,表述为“全面从严治党”。表达方式看似差别不大,内涵却在不断丰富,管党治党的力度在逐渐增强,方式和手段也在逐渐增多,这既是对党情国情变化的回应,也是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精神的体现,更是丰富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中“人民性”内涵的现实举措。全面从严治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全面战略部署,是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新的 “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全面从严治党是一种新的论断,具有新的精神内涵。全面从严治党思想所体现的“人民性”理念与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中“人民性”理念和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人管党治党方略中“人民性”理念的一脉相承,是对“人民性”内涵的逻辑延续。

全面从严治党中所蕴含的“人民性”逻辑和理念绝不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管党治党思想的机械套搬,而是在吸收借鉴经典著作、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人管党治党思想及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新时代党情国情形成的理论升华,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与时俱进的产物。它延续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坚守“人民性”的鲜明特质,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最新理论成果,提升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境界。如果说,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政党理论中的“人民性”特质和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人管党治党实践中的“人民性”理念为全面从严治党思想提供了“人民性”基因,那么全面从严治党思想中的“人民性”理念则为新时代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了科学指引,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提供了新的实践范本。

全面从严治党打破了传统的政绩观。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认为,党建务虚,是软指标,看不见,摸不着,不好出政绩;经济务实,是硬任务,看得见,摸得着,容易出政绩。这些错误思想导致“重业务、轻党建”、党建和业务“两张皮”现象时有发生。2014年10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指出:“各级各部门党委(党组)必须树立正确政绩观,坚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大局看问题,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如果我们党弱了、散了、垮了,其他政绩又有什么意义呢?各级党委要把从严治党责任承担好、落实好,坚持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考核,把每条战线、每个领域、每个环节的党建工作抓具体、抓深入,坚决防止‘一手硬、一手软’。”(28)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10月9日,第1版。全面从严治党从根本上纠正了错误的政绩观。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党的执政能力取决于党的建设水平,必须把党的建设作为头号政治任务。把党治理好了,使老百姓所需所盼得到满足,这才是真正的政绩。从本质上说,党的自身建设是原因,政绩只是结果。党的建设就是体现“人民性”的过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29)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 2016年7月2日,第1版。自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出发,以打铁还需自身硬的态度,与时俱进地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部署,果断地实施了管党治党新举措,并大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全面从严治党让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纪律建设、作风建设取得了实效,进一步凝聚了党心民心,开创了管党治党新局面。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充分证明“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也进一步说明了检验党的建设成效最终要看民心。“人民性”贯穿全面从严治党的全局和始终。

猜你喜欢
人民性治党从严治党
依规治党之“规”的范围界定*
从严治党的经典之作:《中央政治局关于巩固党的决定》
学校安排布署2021年全面从严治党工作
全面从严治党,基层更应主动作为
持之以恒正风肃纪 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履行代表职责 落实治党责任
渔歌子·治党从严
六个关键词助你领会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
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价值探索
始终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内在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