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琼茹
(新疆工程学院 新疆乌鲁木齐 83009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确立了“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阐明了践行“课程思政”的意义和方向。
而预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主要是指进入高等教育专业学习前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为期一年的国家通用语言的强化学习,在学生达到一定水准结业后,于第二学年转至专业学院,进行高考填报的专业继续学习。这种特殊教育形式的目的是为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必备的语言基础,以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同时也是为培养更多的少数民族优秀大学生,促进各民族更好地发展而采用的教育形式。然而对于刚进入大学校园接受预科教育的大学生来说,虽然他们在初中和高中阶段都学习了思想政治课的内容,在年龄上已经算是成年人,但是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所以处于这个时期的大学生非常需要“课程思政”的引导。
那么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如何在预科教育阶段将课程思政落到实处,如何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把预科学生培养成合格的大学生,以下是若干建议。
教育部要求,“推动课程思政全程融入课堂教学建设。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要落实到课程教学各方面,贯穿于人才培养各环节。高校要着力健全课堂教学管理体系,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应用,综合运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努力拓展课程思政建设方法和途径。”诚然,预科教育是部分高校特有的,且预科教育关系着各民族的共同发展,所以在高等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预科教育,也必须与教育部的要求保持高度一致,给予课程思政高度的重视,把课程思政建设落实到课程教学的各方面,将课程思政贯穿于人才培养环节,并将课程思政写入预科教育阶段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中,从而保持课程思政与预科教育同向同行。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9月到北京师范大学慰问和看望教师时说过这样一句话:“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那么作为“筑梦人”,就一定要“打铁还需自身硬”。所以参与预科教育的所有教师都应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用好课堂讲坛,用好校园阵地,用自己的行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参加学院组织的各种形式的政治学习,通过学习强国及其他学习软件及时了解天下事,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站位,加强自身的政治素养,从而有效实现课程思政与课堂学习内容的有机统一。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各行各业一日千里,日新月异,教师每一天也需担负繁重的工作,但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让学生学得简单,教者教得愉快,用人格魅力影响到每一位学生,用自己的力量改变学生的人生,担负起培养下一代人的职责,就应加强师风师德建设。所以参与预科教育的所有教师也应取法乎上,见贤思齐,不断提高道德修养,提升人格品质,并把正确的道德观传授给学生,让自己成为一名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善待学生,安于教学;热爱学生,可以建立起良好师生关系的优秀教师。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古往今来,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学生的照明灯,所以,站在三尺讲台上的教师都应具备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等基本素质。这其中知识是根本基础,所以要想自己成为智慧型的老师,就一定要不断学习,紧跟时代潮流,利用纸质书籍、学术期刊、中国知网等途径进行时时的学习,通过大量阅读充实知识含量,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将课程思政有效地和预科阶段授课内容紧密相连,让学生在强化国家通用语言的同时,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美,并在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校园里传播正能量。
爱是教育的灵魂。新疆预科教育阶段使用的教材大都是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的,无论哪一本教材,处处都有爱的呼喊,都有细腻情感的表达,都有用爱浇灌学生心灵的文章。所以参与预科教育的所有教师应该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自己的真情、真心、真诚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用自己的爱滋润学生的心田。每一位老师都应具备仁爱之心,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用欣赏增强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习近平总书记说“教育的重要任务,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格。”那么,预科教育如何培养出有家国情怀、有使命担当、价值规范的大学生,这就需要教师结合预科教育特点,探索出将课程思政有效融入预科教育的教学路径。
理念践行是“课程思政”的核心,立德树人是“课程思政”的根本,全员育人是“课程思政”的保障。预科教育践行“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养等方面下功夫。所以,在教学改革目标的指引下,根据预科教育的特点,重新制定和修订各种教学文件,包括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计划、教学大纲、教案讲义、教学课件,并注重引进新知识、新观点、新理论和新方法,从而为教学改革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与此同时,写入预科教育相关文件里的课程思政内容必须进行甄选,应立足实际,挖掘与预科阶段学生专业方向相关的职业领域的思政育人功能,努力做到课程思政内容既可以达到育人功能,又可以与国家时事结合,在学生完成学习目标的同时,让课程思政的内容潜移默化地走入学生的内心,引导学生成为坚定正确政治方向、有远大理想抱负、具备科学价值观念的合格的预科结业生。
预科教育主要是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为期一年的国家通用语言的强化学习,通过强化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能力,所以承担不同模块教学的教师可以教研室为单位进行集体备课,根据已经制订好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在充分把握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重点的前提下,进一步感知教材、理解教材、拓展课程外延,深刻挖掘与之相联系的课程思政内容,将具体的课程思政内容细化到每一章节,以此丰富课程内涵。与此同时,集体备课也有助于各个教研室之间进行时时的沟通交流,在实现资源共享的同时,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最大限度地享受资源,在习得国家通用语言的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的政治素养和人文素养。
为充分发挥课程思政德育育人的价值,将课程思政教育理念融入预科教育,让课程思政教育变得有情感有温度,让思政元素变得鲜活生动,那么参与预科教育的教师就要创新教学模式,彻底摈弃传统的死记硬背、填鸭式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探索自助式、专题式、启发式和讨论式等多种方法,并通过网络、电脑、手机、微信等现代技术手段,优化教学设计。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可以时事为切入点,以身边的小事为新课的导入部分,在课前五分钟引入思政元素、在课堂讲解环节引入思政元素、利用翻转课堂和微视频教学等进行课堂讲授,从而深化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明白生活中有的不只是诗和远方,还有为眼前美好负重前行的努力与拼搏。
在强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之外,还注重从课堂向课外拓展,从学校向社会发展。在课外学习方面,要求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运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借助班级微信群、QQ群、钉钉群等给学生推送融入思政元素的文章,通过青年大学习和学习强国等软件的学习,撰写心得体会,以此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和自身的政治站位。同时,通过完成学校安排的假期实践任务,指导学生融入家乡的资料整理及其他工作,从而在不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的同时,让学生在工作中发现家乡变化的来之不易,增加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对祖国的感恩之情。
改革传统的考试方法,改变以成绩评判学生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采取过程性考核的办法,以学生的思想政治表现,参与活动的积极程度,以及学生的课堂表现、考勤记录、学习态度、实际掌握国家通用语言能力、习作质量与数量,期末考试卷面成绩等,综合评定预科教育阶段各门课程的成绩,可以卷面成绩和平时成绩各占50%的计算方式来评定总评成绩,或是根据预科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分配卷面成绩和平时成绩的比例来评定总评成绩,从而尽可能做到客观评价每一位学生。
综上所述,预科教育虽然是部分高校特有的,但预科教育也关系着各民族的共同发展,接受预科教育的莘莘学子也同样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所以作为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筑梦人的广大预科教师,不仅要不断提升自己,挖掘“课程思政”课程的思政育人功能,通过科学和巧妙的内容设计,引导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确立科学的价值观念、增强自身的综合素养,还要鼓励和引导接受预科教育的学生立足当下世情、国情、透视历史、现实和未来,增强“四个意识”,树立“四个自信”,时刻保持课程思政与预科教育的同向同行。